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灵修

从常识观点看心理测验与圣召

时间:2007-12-20  来源:神学论集  作者:朱蒙泉 点击:
小引
多年来笔者有一个信念:心理学家们用非常深奥艰涩的话语所报告的研究结果,应该可以用平易近人的话表达出来,使一般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能够了解。因为欲使人得救,天主就曾用我们平民百姓可以懂悟的话语,向人类揭示祂内蕴的奥秘。何况心理学家们研究所得的即使深奥不可测,与天主内在的生命相比,总不至于“过之”罢!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证明笔者此一信念,希望所做的不致离开所愿达到的目标太远,因为笔者自己曾发现多次犯了心理学家们浅入深出的毛病。
今(六十三)年三月三日至九日在嘉义本笃会修院和全省大部份初学院男女导师,作个案讨论和研究。五月三十一日在台北又作了约历六小时的演讲,主题为:从常识观点来看心理测验。参加者大多为负责修士修女陶冶工作神父修女们(那次演说,也许引起的问题较解决的问题更多)。九月二日至五日,十五位耶稣会士聚集在新竹社会服务中心,研讨谘商和分辨神类之间的关系。在这几次集会中大家最关切的莫过于圣召问题,而圣召的遴选,协助成长和预测成败,更是核心中的核心问题。希望这篇文章给这核心问题减少些奥秘,增多些光明。
圣召是天主恩宠,人的心灵可比之为田圃,而圣召是粒种子。要使种子发芽生长,必须有适宜的条件、如水份、空气和阳光。本文所研究的就是这些有于圣召生长的条件,或阻碍圣召生长的因素。圣召的本身不是本文直接研究的对象。
全文共分六部份讨论:(一)我们需要的圣召和识别标准;(二)鉴定圣召时的正确态度;(三)心理测验的概观和谘商;(四)心理测验结果之探讨;(五)圣召成败预测之可能;(六)后语。

壹.我们需要的圣召和识别的标准
没有一个团体愿意招收毁灭其前途的成员;但是,我们往往收纳只为维持现状,不求团体发展的成员。
一个成熟的团体,不仅谋求生存而已,还得求成长和发展,但若未来的成员没有谋求改进的心意和创新进取的能力,非但祖产不保,即使自己的生存也会发生问题。从这发展成长的观点来看,一个团体的成员如果只和上一代等质齐量是绝对不够的,只有继往而无开来的能力是不足的。为此负责遴选成员者,应知道除了该淘汰能毁灭其团体前途的份子之之外,还小心勿逞一时意气,将有创造进取能力的人也拒之门外。遴选固然重要,但协助成ぶ匾圆辉阱嘌≈隆T僬撸杂谙执藁岬氖フ儆ψ胖厥茬郏驳檬智宄裨蚱癫怀闪讼棺恿煜棺樱?BR>为达到客观遴选起见,通常我们使用库德职业兴趣测验(Kuder Preference Record)、司庄职业兴趣表(Strong Vocational Interest Blank)、穆尼烦恼调查表(Mooney problem Check List)、学业性向测验(SCAT)、欧迪斯智力测验(Otis Intelligence Test)、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量(MMPI)、主题统觉测验(TAT)作为审度的方法,这些心理测验确实能提供许许多多的资料,使遴选者得以分辨。然而有意修道者之合格与否,尚有几点必须特别注意:
1.识别能力(prudential judgment) 即认识与辨别事物的能力。不但知道甲与乙的相似和相异之点,还能进一步了解其个别的前后左右之关系。缺乏这种能力,将显示对事物看法的偏差,有违事实,不是以偏概全,就是挂一漏万。
2.负责能力(responsibility) 这种能力也是社会对一个人普遍的要求。不过在此所指的“负责”,不单指事的负责,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能否对自己负责”,究竟我们对事负责的时间比对自己负责的时间少。说更清楚些:有事在身,也就有对这事负责的需要;反之,则无事一身轻。而对自己却不然,除非他不存在,否则必须时时刻刻对自己负责。当然,和这种要求相反的是:逃避责任。
3.社会意识(social consciousness) 具有这种能力的人,不但知道人无法离群索居,且因与他人有同体感,所以能为了这个“群”的利益,献出一己之所能;建议、计划、改善、造福这个群。没有社会意识者,只知独善其身,处处显出与他人格格不入,最后不得不将自己关在象牙塔中,品尝孤独、寂寞、凄凉、自怜、自悯的苦汁。
4.进取精神(initiative in making practical decisions) 一个人若缺乏进取精神,他将耽溺于现状,他对一切发生于其周遭的事物,视若无睹,不闻不问,只愿以逸待劳,畏首畏尾,或推卸责任,是个只会喊打;的逃兵。他当不断精益求精地改善自身和环境。
5.开放态度(openness and evolubility) 开放指内心的释放,凡具有这种能力的人,表现出接纳的态度,无论对任何事物,任何人,都能接受,都肯接受,他知道世间存有常新的真理和变化的事物,他决不故步自封,“活到老,学到老。”
6.情绪清澈和接受(affective lucidity)情绪常常影响人的行动、思想、作为。因此,清楚自己的情绪和接受自己此时此地的状况是必要的。否认、畏惧、拒绝、镇压,都不是处理情绪的好方法。
7.领袖才能 因为“工人”稀少,所以如何训练领袖才能,也是重要的课题。但要注意:不能训练出无法与人合作的领袖。
8.祈祷生活  祈祷是男、女会士生活的中心,不会祈祷,不愿祈祷,不喜欢祈祷的人,无法深入天主的奥秘内观看,为天主的仁慈、容忍、爱作见证。
对上列各点,不是人人都能具有的,但至少应当有足够的条件,并努力求得。各时代要求不同,过去的典型会士,可能不是现在的典型会士。新酒应装在新皮囊内才对。
据研究所得,圣召心理学家们都认为淘汰不合格圣召比遴选合格的圣召可能性较大,即使以淘汰而言,也不是极有把握的事(不要说有绝对把握)。理由相当简单;因为圣召除合格的资质外,还有许多天主召唤与个人答复的奥秘,绝不是任何工具所能识辨的;也正因为如此,如果有人以为心理学家可以负起全部淘汰和遴选圣召的责任,将会犯莫大的错误,对人灵引起莫大的损害。唯有在天主、应召者和负责鉴识圣召者,三者合作之下,以及辨别神类,并应用心理学家们所供应资料才能做到三全其美。反之,即使在交谈后,发现在具体情形下,天主并不召唤某人进会或晋铎,那幺这个与天主相遇的神修经验,仍不失为强化教友生活的大好机会。若以这种态度寻求天主圣意,则将使被淘汰者在心理上不会引起化反感和敌意,也不会使其自尊和自信遭受打击。这样的作法与机械式、考试式的“及格”或“不及格”实有天壤之别:因为在天主面前,人人各奔驰于自己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地前进、迈步,根本没有所谓“及格”“不及格”。入会、晋铎是一件事,神修进步是另一件事。换句话说;不入会、晋铎的人,仍能与天主相遇,在神修上登峰造极,只要找到与天主合作的门径,适时答复天主的呼唤。“这一切都是这唯一而同一的圣神所行的,随祂的心愿个别分配与人”。(格前十二11)

贰.鉴定圣召时的正确态度
心理分析家和谘商心理学家都认为,他们都对应召者的认识决不是客观描述所能表达的,他们与应召者所建立的特殊关系也不如一般的人际关系。因为心理分析家和谘商心理学家主要的目的,不是心理研究,而是心理治疗和发展。任何人一旦上门求助,就会对自己的存在和未来的发展提出许多问题;若问题不够清楚,则希望予以澄清,澄清之后,又希望予以解答。即使应召者最初来意并非要求治疗,但一旦登门造访,这种关系就立即产生,在这美好和安全关系的气氛中,求助者可言所欲言,揭露隐埋于心不愿告人的秘密,因为他知道心理分析家和谘商心理学家决不会利用“个人秘密”,破坏他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心理分析家和谘商心理学家怎可能向第三者泄露所得的秘密?何况是有关一个人未来一生重大决定的圣召呢?
基于此,心理学家当站在应召者一面,协助他发现自己和澄清圣召问题,任他自由地向教会或修会当局表明对圣召的认识和态度。圣召问题不仅是“我有没有某种资格”,实际上它牵涉到“我是怎样的人”。设若否定了第一个问题,则决不能,也不应否定第二个问题。换句话语;假如我发现我没有随从圣召的条件,但我仍有成为完人的资格、权利和条件,所谓“有为者亦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况天主不曾给过一套狭窄的成圣公式或规格。
可惜人们往往在鉴别圣召艰巨的工作上,将这两个问题混为一谈,合而为一,“因为你是这样这样,所以也一定那样那样”地举一反三,岂不知白马非马也。这种断语,使原来有志献身事主者,在遭食闭门羹后,还对自己整个人的存在引起怀疑,于是心灰意懒,非但对神修不感兴趣,连对生存也味同嚼蜡。这是因为心理学家站在教会和修会判断合格与否的立埸而造成的。如果能换个位置,站在协助应召者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不断寻求天主圣召,对教会和修会的拒绝认为不过是认识、发现和寻求天主路途上的里程碑。抱着这种态度才不会在遭受拒绝后一蹶不振,却步不前,因为他知道前程还遥远得很!我们应该把圣召放在人生和神修的旅程中去观赏,不把它当作旅途的终点或竞技的桂冠。
我们往往很容易曲解圣召,甚至对人生和神修我们也会有极深的误解。人人都知道圣召是天主的恩赐,但圣召不是天主仅有的恩赐。圣保禄到神恩不止一、二件。我们过去是否太过份强圣召?认为入会修道才是“上流人物”,“第一等人”?这种看法既与事实有违,又将教友高贵的身份和人生正意义予以不必要的贬值。用个浅显的实例来说罢:最近美金贬值,美金的贬值是否因此提高了其它币值?马克一枝独秀,是否一定有益于德国的经济繁荣?完人和教友生活及入会修道之间的关系与复杂性,远远超过世界国币制之间的关系呢!
二十多年以前,没有什幺应用心理测验鉴定圣召资质这门学问,那幺过去的圣召岂不有问题?不然,现今所以强调,实因心理测验确能给予协助,其功能之大小在乎如何运用而已。
关心圣召者,决不可只看教会或修会的利益,也当关切求助者的利益。也就是说;不可如质量管理般地研究物品的素质-合则留之如至宝,不合则弃之如敝屣。而该视每位信友为有独立人格的人,努力帮助他明了自己的要求,要求的意义和限度,抱着赤诚和真挚的心,而临这重大的抉择,不断正心诚意地净化自己。他该在教友全部生活中去识别自己的圣召,从圣召和教友生活的经验中、叙述的方式中、缄默中、尴尬窘态中,内心冲突中,去识别其圣召。
伯尔纳神父(P. L. Beirnaert)说:“即使辨别神类做得很正确,我还没有遇到一次对入会的要求能完全肯定,丝亳不产生疑惑的情形。”何况负责鉴定圣召者也是有限的人,不可能亳无偏见,使这意向完全清楚亳不朦胧,求助者表面的要求可能相当清楚,但对内涵的要求可能连他自己也摸不清是什幺,所以别人的协助是相当重要的。

参.心理测验的概观和谘商
人们对心理测验有不同的反应;有人好奇,有人激怒,但大家都承认其中蕴藏着莫大潜能。自然,心理测验决不能替代长上谨慎的选择,更不能霸占圣神在圣召发展上的地位。心理测验专家们所肯定的效果,往往较人们对心理测验所以为的效果小。不过尽管如此,心理测验确能供应无法从别处获得的数据,尤其与主持测验人的资格及应用测验的方法有绝对的相关,非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和判断正确者不能有效地应用测验其所得的数据。
一.心理测验的目标
(一)消极目标是淘汱情绪紊乱和消除心理病症的人
按估计,每十二位出生的婴孩中将有一位在一生某一时期进入精神病院,所以长上应该非常关心有志修道因不合格而被淘汰者。不过请求入会者中,心理不正常终究占少数,我们更关心的是拣选合格者。
(二)积极目标是拣选合格者和促进心理健康
圣召缺乏固然是事实,但不能协助已有圣召者达到目的,也是莫大的损失。许多会士、司铎,虽然居留在修院中,却不能尽量发挥潜力,成为有用,有效和快乐的人,这不但是他个人的憾事,且为教会与修会无可名状的损失。在这方面,良好的谘商工作可以发挥其作用,弥补这个缺憾。换句话说;我们应积极注意心理建设,不只从事心理治疗、心理预防,因为心理健康也包括心理建设在内。医生不只在人生病时才能效劳,他还能预防和增进人的健康。长上也不仅在人心理有病才关心他们,更当在平时协助他们增进健康,并进一步使他们享有更大的心理解脱和精神自由,发展事奉基督的能力。美国幽默大师毕令斯(Josh Billings)曾说:“认识自己不仅是最困难,也是令人最不舒服的事。”
(三)协助自我是心理测验第三个目标
许 人学习求知,似乎只为了应用在别人身上。而心理学则不然,它能使我们多多认识自己,协助自己成长,发现自己和别人交往中所有的角色,体验在自己心灵上所流过的变化和反应。因为,欲了解并协助他人就不把自己置身局外。人是一个大奥秘,而且每一个人各有他令人费解的谜面,我们不可能把他人当作物品、事件、学问来研究,因为那样将更使人坠入五里雾中,只见到变了形的怪物。所以协助自我是协助他人的先决条件,谘商工作的成败全看他对自己认识的深浅而定,“己立而立人,己达而达人”是这个目标最好的诠释。
二.心理成长和健康的原则
若要协助别人,首先得对自己的动机和感觉摸得清楚,因为任何有机体的成长都发于内而形诸外:不论这有机体是植物、动物或超性生命,都循此一原则,虽也不能取而代之;充其量不过像园丁一般,为玫块花圃造成有助生长的“自然”环境,我们当让其“自然”发展而不揠苗助长。同样地,天主圣召若照顾过份,只会阻碍其成长,甚至窒息致死。
我们有时过份关心修士、修女们的利益,认为应当为他们做些什幺,深思熟虑地为他们想出最好的路线,替他们塑出规格、典型,以为不如此不足以表现对他们的关怀、爱护。不料这种关怀与爱护在他们眼中无疑樊笼,难怪所得效果恰恰相反。其实,我们只要不断增对青年的认识,不越俎代庖,伺候周到,这样对他们的协助将更为有效。我们应让他们自己发展到天主所愿他们发展的地步,不是希望他们迁就我们自己怪僻的意见,而是按他们的进度,在学识和神修上各有所成就。所谓修院原是园圃,苗圃的意思,生根发芽都是花卉本身的事,不必矫枉过正地,弄得鸡犬不宁。亚力山大大帝一次曾向底奥琴(Diogenes)说:“我能为你做些什幺?”底奥琴回答说;“只要你别把阳光挡住就好了。”
三.心理测验的应用
应用心理测验是为了陶冶修士使他们成为有效的司铎,也唯有在这个大前之下,心理测验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它们能帮助我们认识修士,但绝不能解决修院中全部的问题。正像药剂不能代替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心理测验也不能代替对修士个别认识,否则修院可能在表面上非常成功,实际上已是失去灵魂的躯壳。
心理测验能告诉我们什幺是现代青年重要的问题。现在入修院的青年已不是二十年前入修院的青年了,可是我们所作的演讲可能还是二十年前所拟的稿件,不论这些材对他们有用与否,我们强送硬卖地推销给他们,不理会他们的需要,强迫中奖有什幺意思?谁要一堆既不能吃喝,又不能穿用的废物呢?而心理测验能协助我们陶冶工作合乎青年需要穆尼杂感表,即能供修士们的问题及需要,针对这些我们就能供应许多有用的资料,使他们不仅立即可用,而且也让他们体会到被了解的愉悦,这种影响是无法衡量的。从个人方面来说;可以帮助他认识自己的困难和采取有效步骤,将来工作的分派更合其与趣和才能。从团体来看;可以修正作息时间,使修院起居生活不致过于生硬、刻板、死气沉沉、了无情趣。
四.心理测验供应的资料和谘商
综观以往美国修生的兴趣是和文化结了不解之缘,他们对阅读和音乐相当有趣,帮助别人的工作更感兴趣。但是他们十分缺乏社交能力,他们倾向于含羞,与人来往不自然,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拘束,说服能力不强,远不如推销员那样引人接受自己的看法,与人合作时也往往感到畏缩无能。这些现象可能是由于我们训练时过份注意“静”的工夫,而认略了“动”的能力。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问;我们是否太重视修生恪守陈规,就合家法,而不顾到迁就规则的意义,更不问在这种环境和气氛中修生还在成长否?我们所认为理想的修生是否只是不生是非,不给修会麻烦的乖孩子?好像有求、多问的修生是顽劣不可教的问题儿童?我们采取这种态度是否因为我们自己不知道如何处理,如何答复?还是“你怎幺这样没有礼貌?你知道你在对什幺人讲话?”
我们都希望打倒骄傲,却忘了这样过份的教育只有使修生走上对自己怀疑和失去信心的岔路。心理测验能供应修生的问题,提醒我们避免这种错误。美国过去修院教育是如此,我国修院教育是怎样呢?
五.沟通与了解
为了协助修士的成长,必须采用谘商。有效的谘商全看如何沟通彼此,达到深度的了解。谘商人员因敏感地参与他人内心世界和关心其真实的感受,使情绪紊乱的人从困扰中摸索出来。当他人进入我内心世界时,我便有被了解的感觉:正像一线光明射进了暗室一般。这原是任何司铎当有的素质,在做修士时代应该渐渐培养这种能力,以备将来应用,但了解必须从自己开始。若谘商人员能向修士解释心理测验的结果,又能继续不断地协助他自我了解,对修士的人格发展和未来司铎的人格成熟有不可思议的贡献,何况欲使心理测验真正有效,谘商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通常而论,测验与谘商的对象非针对心理反常者;它不但要针对心理正常者,而且更要发展心理正常者的能力,使其发挥作用,这是有意义又做不完的工作。谘商人员不应独当一面,他该与神师和教授们合作。其实许多修士所希望的,没有别的,仅仅只有一颗了解他和接受他的心。也唯有如此,修士才会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协助修士解决情绪上的大小 问题,对他们将来成功与失败有着密切的关系。谘商人员对修士不该过份关切,甚至令人觉得,好像他本人需要修士比修士需要他更多。他该与修士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从各方面适时地给予协助,正像亚尔斯本堂对主教们说:“爱护你们的司铎!”
心理学家最大的贡献可能在于提醒大家;任何知识和精神教育是各人自身的工作,而真正的教育必须在爱的气氛中进行。圣保禄在致格林多人书信中之所以强调爱德正是这个缘故吧!的确!没有爱德谁也不能学习,谁也不能在真空和冷酷的气氛中学习、长大。“圣善的司铎和皇家的邦国”也唯有在了解与爱的环境中始能完成。

肆.心理测验结果之探讨
远在一九三六年慕尔神父(Fr. Moore)写了一篇重要的研究报告,题目为:“司铎和会士的心理病症(Insanity in Priests and Religious),那时他就认为许多心理不健康的司铎和会士,在入会修道之初,已经显示出不祥的朕兆,为此遴选圣召是重要而急迫的事。研究申请修道者,最棘手的是预测其未来情形,如何预卜其将来是否能久安长留于神职。
心理测验中应用较广的是(一)杂感填句(二)兴趣测验(三)人格测验。至于智商测验自然不在话下。今试分析数种测验结果,以作参考。这许多研究结果是华盛顿天主教大学,芝加哥劳耀拉大学和纽约福尔顿大学所供应的,虽然有的已有十年的历史,但其中许多结论还具有价值,至少能供作参考。
(一)杂感填句
劳耀拉大学科伯拉博士(Dr. Kobler)曾广泛应用杂感填句研究。简单地说;凡会士的重要问题超过二十项,或较一般人超出十项,都是不吉的现像,值得特别注意,这种会士可谓“问题会士”。原来修会和修院并非问题解答所。
(二)兴趣测验
兴趣测验最普通的有两种:库德和司庄。
概括而论;过与不及皆非也。科伯拉博士应用库德测验,结果认为某人的兴趣过于特殊和突出,或过于淡泊,甚至任何兴趣都没有,是值得注意的人物。然而修女往往有通常女人所没有的男人兴趣;修士有通常男人所没有的女人兴趣,这现象是不足为奇的。当然,兴趣与年龄和发展同时改变,也曾受到环境的影响。
通常而论,修士们对社会服务。文学和音乐兴趣较高,对艺术兴趣适中,对机械、科学和公务方面的兴趣较低。由于修会或团体性质的不同,因而的修士对户外工作较感兴趣,有的对计算方面较为喜好。奇怪的是大家对说服别人兴趣都不很大,看来大概因为宣传福音和推销牙膏之间大相径较为喜好。奇怪的是大家对说服别人的兴趣都不很大,看来大概因为宣传福音和推销牙膏之间大相径庭的缘故。不过华盛顿天主教大学司底费克博士(Dr. Edward Stefic)研究中发现:往来各地巡回讲道的传教士,在说服和户外兴趣方面较其它传教士为高。教书的修士和修女的兴趣侧像彼此相当接近,奇怪的是他(她)们对户外的工作兴趣大,而对于文艺的兴趣小。
达尔西神父(Fr. Paul F. D’Arcy, M. M.)综合乌斯加力斯博士(Dr. Urschalitz)的研究说:从事教学的修女与平常妇女相比,对社会和音乐的兴趣远超常人;而在说服和公务方面则远低于常人。她们的年趣越长,对计算、公务和文学方面的兴趣则与日俱增。初始教学者说服他人的倾向不大,但渐渐增加,有五、六年教学经验者,说服的倾向最高,再过四、五年又慢慢地减低。以上是应用库德兴趣测验的结果。
司庄兴趣测验有什幺结论?
1. 传教修会的修士和神父的社会服务兴趣最高。
2. 成功的传教修士在情绪平衡和技术兴趣上,较对社会服务的兴趣略高。
3. 成功者和不成功者的兴趣非常相近,而与常人不同之处,在于不成功者对经商较有兴趣,并且各种兴趣较多。
4. 男孩在十几岁时开始表示出和司铎接近的兴趣,恒心留在修院者可在兴趣成熟(Interest Maturity)的高分中看出。
5. 修生的兴趣并非静止,而是随年龄变化。普通而论,对人的兴趣年龄成正比,所谓对人的兴趣乃指协助他人,与人交往。
6. 有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出生和生长地,人口密度和家庭的社会经济阶级等都变化修士的兴趣。换句话说:家庭情况和父亲的职业影响修生的兴趣至巨。
凯乃迪神父(Fr. Kennedy)和凯内神父(Fr. Kenney)经过不少周折,研究久留神职和离去神职者之间在兴趣方面的差异。
凯乃迪神父认为最大的分别在于离职者在经商和交易关系方面的兴趣较为特出。
凯内神父则发现神、哲修生中,成功者对机械、操作和技工有兴趣,语言方面兴趣较低;不成功者对文化理论方面有兴趣,语言方面兴趣较高。但实际上分别不大(大概因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凯内神父又说:“具有大学程度求进传教修会的人,表现对社会服务和传教发生高度兴趣,对音乐、生命科学、文艺、户外活动和艺术兴趣平平。对(库德)公务和计算与(司庄)语言和商业接触方面,表示极低的兴趣。不论成功或失败的修生对于文艺兴趣都高,在库德测验上看,对于语言兴趣都低,从司庄测验看来,这两项所表示的,没有什幺特殊差别。”
“成功与失败的修生在兴趣上的分别并不在质而在量。成功者对技术兴趣高,对文艺兴趣低;不成功者反之。不成功者对社会服务兴趣高,对技术兴趣低。”可见分别在量不在质。
“有的发现使研究者很是惊奇,譬如传教士似当较教区修生在推销方面较有兴趣,事实二者都很低。这可能因为所推销的‘商品’的性质要求对听者了解和同情,不若其它商品推销员那末强制。”
“不成功者较成功者的兴趣在数量方面较多!可能较为不集中。可能认为所有的兴趣不能在修道生活中实现。”
“艺术家似乎较难获得平衡,较难久留。”
“对技术兴趣,不论成功或不成功修生都高,这大概与修道生活无关,而与家庭社会文化有关。”
麦卡锡神父(Fr. Mc Carthy)测验教书修士五十人(二十八位司铎,二十一位会士,一位修士)得知“情绪敏感与教区司铎有正相关,情绪成熟者对机械和科学较有兴趣。”
达西神父研究结果发现
教区司铎与牧师在兴趣上相关 85
教区司铎与社会科学老师相关 78
教区司铎与 YMCA 体育教练相关 72
教区司铎与 YMCA 秘书相关 62
教区司铎与城市学校督导相关 62
教区司铎与人事室主任相关 61

(三)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中研究圣召问题应用最广的是明尼苏达测验(MMPI)和主题统觉测验(TAT)。在此谈谈明尼苏达测验研究的结果。
专家们如科伯拉博士,魏斯哥培神父(Fr. Weisgerber. S. J.)和赫尔神父(Fr. Herr. S. J.)都殊途同归地得到结论说:MMPI人格测验对淘汰和选择较为有用,对预测将来成功或失败则效果不大。又说:为识别极端异常者和需要特别照顾者较为有效。
魏斯哥培神父列举下列四大项:对认识修士的心理健康与普通适应有所帮助。在这四大项之下各有若干题目,就这些题目按受试者心理状态给予:合格、不能肯定,不合格的评价,并综合萁评价作为淘汰及选择之依据。
1.心理健康方面:
此项之综合评价若不合格则不予收录。
有无心理病症?
住过精神病院否?
曾求治于心理医生吗?
有过心理症吗?
有无因情绪困扰而引起的病症?
常常易于紧张?焦虑?情绪不稳?
神经质吗?
是否变化无常?
常认为自己身体有病?
2.恪守规则方面:
对这一点我们应了解,有创造性的人往往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必须仔细分辨。
常表现反抗的态度?
喜欢制造问题?
是否常不守规则,又不负责任?
3.社会适应方面:
是否不合群、不合作?
喜欢强辞夺理?
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能适应吗?
4.工作成绩方面:
对工作懒散、疏忽?
对工作不生兴趣?
只求最少的工作,最低的绩效?
采用这四项评价曾得到:在心理学家认为合格者中都有百分之二十九.二离开修会;而心理学家认为不合格的当中有百分之五十四.八仍旧留在修会。可见这种方式不甚理想,唔谈能弥补心理测验之不足,修生自我评价亦有助于对修生的认识。
在报告赫尔神父的研究结果之,前对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量的目的不妨有所知悉,该测验是为了分析受试者是否有下列十种病态趋向或多种较次要的趋向。
1.虚感趋向(Hs-hypochondrisis):具此趋向者显示对身体的健康过份焦虑。
2.忧郁趋向(D-depression):即情绪悲观、沮丧、无法自解。
3.歇司底里趋向(Hy-hysteria)由情绪之激越而产生身体不适的症候。
4.精神病态趋向(Pd-psychopatic):有反社会行为出现。
5.男女性趋向(Mf-masculinity-feminity):性反常,对性缺乏正确观念。
6.妄想趋向(Pa-paranoia):这类人有受迫害感,不安全感。
7.神经衰弱向(Pt-psychasthenia):固定观念与强迫行为。
8.精神分裂趋向(Sc-schizophrenia):具此趋向者表现出逃避现实的行为。
9.浮躁趋向(Ma-hypomanic):不够热心与活动。
10.内转社会性趋向(Sc-schizophrenia):即不开放,过分收敛、畏缩。
现在试看赫尔神父应用明尼苏达人格测验并辅以学业成就测验(SCAT)所提出十分珍贵的,有关遴选修生该注意的要点:
1.智能(Mental Ability)
(1)理论:没有足够的智能,不论求学、工作都容易失意、灰心,处事、交往、适应、创造都得有够水平的智能,否则常会引起紧张、退却。
(2)实际:修生要有成就至少(在美国)须具有大学生之智能98-135 (M. 118-1.)-SCAT,教授之评判虽略宽大,但与之甚符。
2.情绪自主(Emotional Control)
(1)理论:某人自主的程度和自主的方法为何,对其圣召关系很大。一个人的反应方式和程度是否正常,抑麻木冷漠(Pd-lack of lack of conventional mode of expression),或对某方面过份敏感,如在发育生长方面(Pt-excitability),是否太容易认为别人在批评他,难为他(Pa-suspiscionusness)?若欲激动他当有多少刺激量等等,皆属这个范围。
(2)实际:人对情绪有从高度(非过份也)控制,中度控制和低控制之分,修生至少有中度控能能力。
3.疑惑、焦虑和罪感(Doubts, Anxieyt and Guilt Feeling)
(1)理论:发现修生心窄罪感固然要紧,但更要紧的是如何补救。设若发现修生易消沉、疑惑、焦虑、畏虑、畏惧和有罪感,并且达到很高的程度,则其基本上有错乱,不宜修道。
(2)实际:一般而论,挂虑健康较易为人发现,而心情低落消沉较不易为人发现。
4.与当权者的关系(Relation to Persons in authority)
(1)理论:太独裁或一味攻击权威都能阻碍从事神职。一味卑抑自己,依赖他人,或将攻击性性转向自己的人,也无法久留神职。
(2)实际:过份攻击他人,向人挑战和标新立异,又不能从经验中学习,不会疏导自己的攻击性者,都将成为反社会的革命份子,不会久留神职。
5.自尊(Self regarding attitude)
(1)理论:我们要知道某人如何对待他人,应先明了他如何对待自己,视己以“人”,爱己如“人”。因为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也无法爱他人,所以他是否自尊抑自卑是重要的。
(2)实际:司铎当协调自尊和自谦,二者协调将带来内心平安与整合,思想和情绪之间的协调乃自尊自兼之基点,否则工作很难有效率。退缩、怀疑、分裂和偏差乃自尊自谦之反面(Disintegration or Disorientation)。
6.自我与团体(Si-social introversion)
(1)理论:司铎应能收敛,否则思想和祈祷生活将发生困难。
(2)实际:司铎须与人往来,具有导导能力,所以亦应有外向能力;外向和内向当取得协调,个人和团体也要互相配合。(何谓神职领袖才能?这一点尚待研究。)
7.两性适应(Mf)
(1)理伦:修生对两性该有健全的态度,一面承认性能和两性差异事实,一面须将父职与神职作适当调和,不分男女老幼地任何人服务。男人对两性有自然的好奇,对妇女职务和地位表示兴趣;过份有兴趣或同情会使人生去平衡,若采取逃避或着迷的极端态度,将不能顺利负起牧职工作。明尼苏达人格测量在两性适应这项上的价值不大,因此必须设法在信任的气份中晤谈,则所得的结果必更为可靠。
(2)实际:人的评判与测验结果相去很远,应用时不可不加审辨。
科伯拉士和赫尔神父都认为:若某人测验的结果,其中间点超过平均中间点58+而又有一项或数项超过70,尤其如有固定观念或强迫行为的表现,精神分裂的趋向,反社会的行动,这些项目若超过70的警戒线者,不可予以考虑收录。任何一种职位都要求宁缺勿滥,何况是永为司祭者!
总之,明尼苏达人格测量为检查不合格较为有效,若再加上认识修生者之评量,一定更为可靠。

伍、圣召成败预测之可能
人们对心理测除了欲从中探得应召者各方面之状况外,尤其希望能从心理测验预知修士、会士将来的成败。因为如果能够从应召者的态度、动机以及动机之强弱和意向来分析的话,那幺就能预测未来情形。这是遴应召者工作中亟欲知悉的问题,它不但能避免陶冶司铎和修士工作中人力物力的浪费,使陶冶上所花费的精力财力不再虚掷在不能完成陶冶者的身上;而且从应召者的立场言,也不必把宝贵的时光,花费在与未来职务身份无直接关系的教育与训练上。又各种修会和教会机构应当按自己的特殊目标而订定具体的遴选方法,因为有司铎圣召和无司铎圣召者的要求并不相同;对愿入修会和不愿入修会度奉献生活者的要求也不相同,决没有一种“大锅菜”对大家都合胃口,何况不是任何叩修会大门并愿意久留的人都有圣召,他们往往对修会生活的要求并没有清楚的观念,以致使们日后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无法负起这生活的重担,与他们共度生活的人也因此而感到不胜其苦。
要识别应召者的态度,不应局限于生活中某一角落的问题,而当从人类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种种具体问题所抱持的态度去观看。换言之,是通常人对通常问题按其自身之长处和缺点,在与人物事件接触交往中产生喜怒哀乐各种情绪时,所采取消极或积极的态度,从这些态度里,我们能预测应召者对圣召采取何种态度,因而可以鉴别成败之可能性。
亚诺博士(Dr. M. Arnold)认为:类同和投射不一定能用在TAT,而该从其行为的方向和动机的度量与结果去认识该人的态度和动机。换句话说,从掇取故事的中心思想(Import),寻找主角将采取的行为,从讲故事者所抱的态度、信仰、动机、布局和结果中揭露其常态和行动型态。通常而论:某人之言行受其经验之影响。说得更清楚些,一个人所以会讲出这样的故事,必因其心有所感而发。因此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见讲故事者面对生活上发生的问题,将采取什幺态度和行动:是躲避、闪让?是积极抑消极?是建设或破坏?是有效或无效地面对、寻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TAT中心思想-布局和结果-可以推测受试者的行动方向和行为型态,因为中心思想展示应召者认为在具体情形中,他通常采取的行动和应当如何行动;他认为什幺行为是对的,什点是错的,什幺使人成功,什幺使人失败;当困难来临或横祸飞来如何应付;生命中什幺值得他奋斗和牺牲,所以若能发现某人行动的原则,对他将来的行动也能有所捉摸。
动机,影响一个人的成败至巨。仅有平庸才干却有强烈动机的人,其所能达到的成就,远远超过具有卓越天才而只有微弱动机的人,所能达到的成就。换句话说,古今中外立德、立功、立言的人,不一定都是天才人物,他们之所以成就不朽的事业,皆因具有强烈的动机支持,推动着他们, 使他们不得不在思想、事业和生活上有所成就。同样地,司铎中之佼佼者和会士中之圣贤,也都有着一股不拔的毅力和正气,使他们出人头地。动机有的是针对终身的份位,譬如:“我要做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修女”;有的是针指其特殊的工作,譬如:“我要为艺术而艺术”。许多投身于修会的男女可能二者兼全,但也可能只有其一。我们往往听到有的会士说:“为天主的缘故,我愿投身于修会中,但对于教育工作我则不感兴趣。”这样的会士绝不能成为一位有名有实的老师或教育家。有时我们也遇到学生说:“某某神父只是一位老师而已。”这类评语真实与否,我们暂且不论,但献身于主对自己献身的动机不能不作深度的反省,我们的动机不仅当外在,更当内在,这原是孩子与成人动机的分野。
其实工作的动机必须整合在生活动机之内,生活的机当滋养工作的动机。如此,工作才不致无可奈何,生活也不会无精打辨。也唯有这样,会士的生活和工作才能胜任愉快,使超性的生活和完人的生活相辅相成,结为一体。若因服从的美名而轻视对工作才能胜任愉快,使超性的生活和完人的生活相辅相成,结为一体。若因服从的美名而轻视对工作内在的兴趣,或用超性精神取代人性的发展,都表示对服从超性生命的误解,这岂不在无形中对天主美妙的创造加以蔑视?因此若发现某会士对读书或工作十分热衷,对祈祷和宗教生活有些疏忽,纠正的方法岂仅在于消极地轻视读书或工作,抑或在于积极学习如何祈祷,体验宗教生活的美好?生活与工作不但不应分开,还应取得平衡,但这平衡当在发展的观点上着手,而决不能在退化的情形中完成。也就是说:在针指人生目标的动态观点上获得平衡。
圣召是对天主的积极答复,所以必得从肯定中发展,而不是在否定中完成,这是任何人都了解的金科玉律!因此现在,我们大可反省一下过去修院教育成败与得失。
根据研究结果:成绩良好的学生,优良的老师和充满希望的会士都认为:要有成就必须采取合乎伦理和纯,正意向的行为,唯有应用适当的方法和积极的努力,成功才能在握。所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良善,为他人的利益出力;要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不应过份受人影响,遇到困难不论为克服困难或避免超过自己能力的难题,都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错误和恶意理当受罚。对这些看法实在无可置喙,奇妙的是:成绩不佳的学生:教学失败的老师和前途不乐观的会士竟也认为:即使目标不清,方法不当,也能有成功的希望;不甘心或怨声载道地工作还会成功;虽然有时十分努力还免不了一再失败,认为这是命也;应该不依赖他人时仍依赖他人,然而,即使在需要时也不愿求他人的意见;机遇不佳也无关紧要,这是天意;做错或犯过只说声对不起就算了,不必受罚、悔改或补偿;横祸飞来虽然免不了使人瘫痪,那也只好听天由命,“抱着成功的希望”才是最重要的。不过“了解与同情”他们认为是人生必需品,因为别人不接受他、不协助他,可就注定要失败了,自己努力却不重要。
在神修生活中挫折和打击以及卑抑的机会永远不会匮乏,尤其我们的成就和天主对我们的期待,其中间永远存在着不可跨越的鸿沟,这道鸿沟足以使我们谦卑自下。所以不必无缘无故地予人生败和羞辱的机会,否则将会走入神修的歧途中。
心理学家虽重视动机和意向,但更重视有效的行动和积极的方法。每个人时时刻刻在追求他自己认为重要的和有价值的事物,因此从人所认为有价值的事物,所取的态度,所抱的信念,和他认为的人生目标中激发其行动及采用积极的方法,而这些价值观,人生观在他与人讨论工作、朋友、地方新闻、国家大事、国际局势时表露无遗。从事遴选圣召工作者能不在分析听时,语调话声中去发现应召者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 如何应付困难,如何有所成就,如何与人建立人际关系。当我们能把握到其内心的态度,指出其是否积极或消极时,预测圣召之成败是可能的!

陆.后语
笔者在小引中曾强调,本文所讨论的不是圣召本身的问题,而是有关圣召的条件。因为这些条件不仅以保存圣召为目的 ,还以发展圣召和所属的团体与其成员为目的。健全良好的成员组成健全良好的团体,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淘汰远较选择容易,这是心理学家们所一致公认的。因此在取舍之间,总得应召者着想,顾到应召者心理和精神的利益。为达到这个目标,主持心理测验和担负谘商工作者,对资料运用和自身修养属十分重要,否则将会铸成重大的错误。
探讨有关心理测验的种种之后,我们愿在此出几点和读者共同反省:
一.最理想的遴选本籍圣召方式,自然是根据国人自己的研究,但也可以暂时借镜外国的研究结果。既然,研究的抽样不同,文化环境不同,时间不同,所以在应用时不可不作适度的调整,而指导者彼此交经验,也至为重要。
二.拣选或淘汰请求入会者,不仅修会之益,更是为请求入会者的好处,否则可能遭到人才和生命虚掷的厄运。尤其修会的生活要求很高,工作很多,心理压力也就较一般人的生活为大,非心理十分平衡的人不能胜任愉快。实施心理测验后,最困难的是如何向接受测验者解释结果和其意义,使他能积极地接受,并予以应用,作为人格成长的跳板,或接受心理治疗的机遇。
三.兴趣测验能使人知道对那类工作或生活方式较有倾向,而更要紧的是观看他对整个人生的兴趣如何,为此不可不加以分辨。
四.正常的人永远是独特和充满生气,所以决不能预测其将来,或规划其行为。遴选者当虚心接受自己的限度,应顺其自然,而不设法去了解和控制一切。
五.多种测验自然较一种测验效果更大,以次序而论,先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量似乎最好,因为它较易显示人格之正常与否,对淘汰和选择都有用;若为预测修士修女将来的成败,则效果不大。
六.各修会在基本立足点上虽然相同,但无可否认地,各修会各有其特殊的性质,所以应当设计符合该修会特殊性质的遴选办法,其它修会的选择标准作参考,却不一定完全有用。例如从事教育与从事医务的修会,自然有不同的要求。
七.年龄不同,在陶冶方面也就有很大的出入,譬如在小修院中强调迁就和守规,在研究所则偏重独立和创新。成年人的圣召和青年人的圣召各有不同的要求。
八.成功和失败的会士或司铎情绪上的差别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譬如有神经衰弱趋向的人,有固定的观念和强迫的行为,有神经分裂趋向的人表现出逃避或否定现实的行为。失败和成功者之间的差别常常是在度量方面,失败者往往较成功者为夸大,可是从态度和动机来看,二者之间的分别就很大了。换句话说,他们对修会目标和宗旨的看法,与其所参加修会的目标和宗旨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九.亚诺博士用主题统觉测验预测圣召成败的研究最具绩效,也最有趣味。对圣召心理测验有兴趣者,大可用这工具和题材写一篇博士论文,对吾国教会一定会有很大的贡献。
十.将来研究的方向,大致而论:
(一)范围不宜太广,控制和计划越周密,研究结果的价值也就越大。
(二)可与基督教人士在研究上取得密切合作,结论一定更为广泛和普遍。
(三)分别并有系统地研究各种不同修会团体,不同职务的团体,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团体,收获将更为丰富和精细。
(四)不仅从静止的平面去研究,还须从演变的角度去研究,否则对于陶冶计划,协助成长和遴选的效果不易把握,预测更不容易了。
(五)修士、修女的兴趣在不断变化中,按不同时期和发展阶段,兴趣也随着变化,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甚至测验结果的环境、条件、时间,以及受试者与主持测验者之关系,也是值得注意和研究问题。
上主!请派遣众多而有才德的圣召,以扩展你的神国!


参考书
1. Beirnaert, Louis, S. J., "L' investigation psychologique des candidates au sacerdoce et a la vie religieuse", in Experience Chretienne et Psychologie-Epi, 1964
2. Kennedy, Eugene C., M. M., "The Positive Uses of a Psychological Testing Program for Candidates for the Priesthood and Religious Life" in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Spiritual Development, ed. by Rev. M. J. O’ Brien, CSV, CUA 1964
3. Kobler, Frank J., "Screening Applicants for Religious Life" in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 Vol. 3, No.2, Jan. 1964.
4. Arnold Magda B., "A Screening Test for Candidates for Religious Life" in Screening Candidates for the Priesthood and Religious Life, ed. by V. Herr, S. J., Loyola University Press, 1962, 1964.
5. D’ Arcy, Paul F., M. M.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Vocational Interests of Priests, Brothers and Sisters", id.
6. Herr, Vincent, S.J., "Selecting Seminarians", id.
7. Weisgerber, Charles A., S.J., "Survey of a Psychological Screening Program in a Clerical Order", id.
8. Rulla, Luigi M., S.J., Depth Psychology and Vocation, Gregorian University Press, Rome, 1971.
 
 

 

 
 
上一篇:礼仪与神修下一篇:按基督之方针领导的神师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