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10:25-37记载了耶稣和法学士通过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讨论了有关“近人”的问题。思高圣经的解释是,犹太人所说的“近人”(37节),仅指本国人;但耶稣所说的“近人”是指所有的人类,不分种族和宗教,不分朋友和敌人,凡是圆颅方趾的人,都是“近人”。这个解释有些模糊不清,不知道“近人”是受伤害的犹太人,还是帮助受伤害的撒玛黎雅人。
按照一般犹太人传统的解释“近人”是本国人,即以色列人。耶稣就是要纠正这个观念,而讲了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就历史而言,犹太人和撒玛黎雅人是不和的,他们相互不往来,在圣经中,耶稣和撒玛黎雅妇人的谈话就可以知道(若4章),他们是对头!可是,耶稣偏要撒玛黎雅人作比喻的主角,以犹太司祭和肋未人“恪守规则和冷漠”作陪衬(他们不敢察看伤者,恐怕他已死了而使自己不洁),道出这个撒玛黎雅人对那受伤犹太人的慈悯。最后,耶稣再一次反问谁是那遭遇强盗者的“近人”,法学士也明白是那“怜悯他的人”。虽然他未有直言,却早已心里有数。故事中的“近人”应该是那帮助犹太人的撒玛黎雅人。
从思高圣经注释来看,所谓“近人”,是指所有的人(圆颅方趾)。但这有分析的必要,那比喻中的犹太司祭和肋未人是不是那受伤者的“近人“呢?按照犹太人的风俗,他们最是那受伤者的“近人”,但他们没有帮助他。所以耶稣想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近人是帮助我们的人,如果我们认同所有人是帮助我们的,那这种解释就与耶稣的讲论相符合。但是,如果从我们的心目中不以所有人为帮助我们的人,那这个解释就有必要进一步分析。
爱你的近人,如果按照圣经的内容,那个帮助受伤犹太人的撒玛黎雅人是受伤者的近人,那么受伤者的犹太人就要去爱那个帮助他的那个撒玛黎雅人---他们的仇人。从这点来看,真正爱人的行为比恪守社会、宗教和种族的规范更为重要。所以,在这里耶稣打破了种族,敌友的思想观念,打破了当时犹太人的理解,即所有帮助自己的人都是自己的“近人”。我们都应该去爱。
反省,那我的近人应该是谁呢?应当是那些帮助我们的人,他们才是我们的近人。在生活中,天主、教会、国家等,以及我们的恩人,无论是在物质或精神方面帮助过我们的,就是我们的近人,我们一定要爱护。这也是耶稣所传授给我们的爱的真谛。无论是谁,只要帮助过我们,他们就是我们的近人,即使以前是仇人,现在还是,我们还是应该去爱。
还有,这个命令是天主爱我们的明证,当我们能知恩图报时,我们自身是处在一个为很多人爱护的感觉与氛围中,我们自身是幸福的,我们是被爱的,我们是被陪伴的,当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生活时,我们是世界是最幸福的人,这就是天主给我们的最大的礼物,让我们生活在幸福中。愿意大家都能怀着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态度生活,那我们就是最幸福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