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年”由教宗本笃十六世隆重宣布与展开。教宗曾说,信德的根基和核心就是个人与基督的相遇。教会的历史告诫我们:不具备有活力的信德,一切的活动与改革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今天,教会内真正需要的改革是更新信德,从而活出教会的本质--福传。
中国教会的许多神职和教友都在谈论教会的未来和更新工作,教宗所倡导的信德年正好帮助中国教会找到了更新生命和信仰的切入点,以及解决诸多问题的牧灵方向!因此,“信德年”将成为中国教会走出各种困境的契机和开始:牧者和教友要利用这恩宠的一年,重读梵二大公会议文献,认识它的意义,弥补大陆教会因缺席梵二而迟缓的信仰得以更新,并使中国教友借《天主教要理》更明白教义,享受启示的教义真理提供的行为准则,战胜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一切困难。
“新福传”的意义
“新福传”的提出是教会继续回应基督“你们往普天下传福音”的邀请,但亦因现时代教友信仰生活情况有所侧重。“新福传”的重点特别是为了给那些“失去了信仰的生活气息,或者甚至认为自己不再是教友”的基督徒团体福传。教宗在“信德年”中强调的“新福传”更是愿意促进对主耶稣的彻底皈依,并重新发现信仰,使教会的所有成员,在今日的世界中,成为复活之主可信而喜乐的证人,有能力向那些寻找真理的人指出“信德之门”。这扇“门”能够开启人的眼目,使人看见临在于我们中间、并和我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的耶稣基督(玛28:20;参圣座信理部关于信德年牧灵指引)。
中国教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无神政权的风雨,信仰的传播渠道被大大地限制了,信仰内容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也模糊不清。梵二精神滋养的缺失和教会团体非正常化生存状态使得中国天主教徒的传统信仰急需“新福传”来更新。只有坚固的信德才能帮助中国教友走出分裂的藩篱,缔造合一,并与教宗和普世教会达致完整的共融。塑造具有完满信德的中国教友需要“新福传”。现今中国教会所呈现的内外情形也符合教宗的呼吁:向“仍在等待首次福传”的地区和基督教会的根基已遭遇严重挑战的地区进行“再次福传”。
新福传的牧灵举措
教宗曾说,“新福传”的“新”不在于其内容而在于其方法。前任教宗真福若望保禄二世曾说明:“新福传”的“新”在于以新的热情、新的方法和新的表达去福传。教宗本笃十六世在第十三届世界主教会议谢幕时指示了三条牧灵路线:即重新重视圣事生活;向尚未认识耶稣救恩讯息的人福传;以及向领过洗但远离信仰生活的教友重新宣讲。此牧灵路线与若望保禄二世在《救主的使命》通谕中描述的三种情形的福传是一致的:向那些有教堂并有热忱信仰的基督徒团体宣讲;向那些从来没有听到过福音的人宣讲;向那些“失去信仰的生活气息甚至不再认为他们自己是教友”的基督徒团体宣讲。
以上三种情形都需中国教会以“新福传”来面对。我们看到了这些,也意味着天主圣神邀请我们做出“有针对性”的福传计划和牧灵关怀。我们身处在中国大地,有着与其它地域不同的社会和人文环境,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与资源来安排在“新福传”上的具体举措:
(一).对无信仰者的吸引力。宗教信仰在无神社会和国家中无法被抹除,且常具见证作用。实践证明,在以天主教礼仪所举行的教友婚礼与葬礼中,一些外教参礼的亲朋好友经常受到感动。他们为礼仪的动作和言词所吸引,被导向认识这些人生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可视为教会向社会和教外人的初步宣讲与福传。另外,广大教友的亲戚、朋友、同事……都可因着基督徒的善表来向教友询问“心中所怀希望”的理由,继而被邀请成为慕道者。爱德服务永远是见证基督信仰的基石。我们给偏远地区农民义诊,关怀老弱病残……都成为无信仰者认识基督和教会的契机。此外,也有许多人因疾病痊愈、附魔被驱而来到教会接受了信仰。教会总要准备好为渴望追求真理和生命意义的人提供帮助,接待“被基督吸引来的万民。”
(二).重视成人慕道。中国教会的各堂区应重视成人慕道班的建制,应成为所有本堂神父最关切的牧灵事务。成人慕道班直接表达出教会的本质就是福传,它帮助望教者在接受信仰时有稳妥的途径和可靠的信仰内容。重视望教者的信仰培育将是“信德年”带给我们调整牧灵工作重心的绝佳机会!无数个案证明,因着没有对望教者的慕道培育,许多新领洗者把迷信想法带入了教会团体,而更多的人则成为了无信仰知识的“宗教文盲”、“挂名基督徒”、“领了洗的外教人”。
在福传上,关键不是数量和速度的问题,而是要使人成为真正的“天主子女”。完善的慕道培育可以让望教者的基督徒入门圣事(洗礼、坚振和圣体)发挥其完美的恩效,使望教者藉圣事成为名副其实的基督徒。
(三).天主教教理的培育。中国教会的新旧教友都缺乏基本教理的培育和教义的系统讲授。这是过往的条件受到限制,甚至是被禁止做平信徒培育的工作。时过境迁,中国教会已储备了一些人力资源,借“信德年”的契机,组织教友对《圣经》、《梵二文献》和《天主教要理》进行系统学习已成为可能。重视对要理教员和传道员的培育有利于教会福传的扩展,便于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友的需要。各堂区的教友骨干、传道员、要理教员是“新福传”的主力军,他们更适合帮助广大教友规范信仰认知,增进信德成长。天主教教理的培育是新福传的基本起点,没有对“启示真理”的认知,就不可能建立起正确、健康的天人互动,更不会有美好的见证!教理讲授的专业化、普及性与制度性急待各教区、堂区重视和实施。
(四).建立小团体。在各堂区本堂神父的领导和组织下,帮助教友们建立信仰小团体,具体实践“我信”和“我们信”的融合,唤起共同信仰意识,会激起更多的福传新灵感。信德是个人的行为,同时也是团体的行为:是天主的恩惠,是应该在教会的伟大共融中活出的恩惠,且应该是向世界通传的恩惠,使教友在这些团体内得到信仰的再培育和持续培育。这样的信仰小团体负起更新信仰和向新一代传递信仰的使命。圣座中国事务委员会在二零一二年所提出的,正是“以善会和教会运动团体作支点,展开宗徒工作,这些善会和运动都有利持续的培育。”教会内的信仰小团体将吸引“冷淡的教友”,具体实践新福传的侧重点││面向那些远离教会的信友和那些没有渡基督信仰生活的人再福传。“新慕道之路”,“普世博爱运动”,“神恩复兴运动”,“大学生青年团”,“圣体会”,“玫瑰营”……都能帮助领洗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基督徒,并促使信仰薄弱的人重新与基督相遇。各种神恩和公教团体的运动能给中国教会的新福传带来活力,将像加纳婚宴上的新酒一样,为现代中国教友感受到基督和教会的生机。中国教会要有勇气接纳各种神恩团体,在共融和服从圣统制的记号下加以分辨。小团体的建设不是切割堂区,而是使教会更具神采,使教友在圣神多样性的领导下更具见证的精神。
(五).青年问题。青年牧灵是堂区工作不可疏忽的一部分,正如梵二会议告青年书中所表达的,青年们是继往开来的希望,世界和教会的明天或同他们一起得救,或同他们同归于尽。青年人的成长是人类和教会的现时与未来。教会在青年身上看到自己走向未来的途径,在青年身上反省自己,因为青年是教会的希望,教会的形象。青年们比较开放、经常发问,必须做出使他们信服的答覆。教会牧者需要关注世界发展,关心认识周围的环境,以便正确的分析对青年的影响,好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这引导的工作可以透过多元化的方式来表达,例如教理讲授、圣经知识竞实;以至建立和引进国际性神恩团体,建立青年组织,利用新媒体等科技方法开展青年们感兴趣的活动……总之,正确地、适合地、具说服力和吸引力地向青年宣讲福音真理都会帮助他们进入信仰,重视生命价值,跟随救主基督。
(六).家庭福传。中国社会的信仰危机与诚信危机也直接影响到了婚姻和家庭。信德年重拾信仰生活,并捍卫婚姻与家庭的和谐稳定也成为了重要的牧灵指引。家庭是真实的教会,是传递信仰、推广和普及《天主教要理》的首要场所。地方教会的牧者应推动和恢复家庭祈祷的美好传统,编制适合时代特点的《家庭祈祷手册》来帮助家庭成员每日共同祈祷,共沐恩宠!家庭是福传的核心,也是对抗无神文化侵袭的坚固堡垒。婚前辅导、婚配圣事、夫妇恳谈会将帮助家庭成为“爱的学校”和“信德的摇篮”。家庭牧灵是堂区神父的恒常工作!
(七).新媒体新福传。我们深知天主教会在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让基督福音与中国现实社会和新技术正在创造的数字文化联结。新福传就是要在以新科技为特征的环境中宣报福音。教会在世界中的使命就是宣讲降生成人的天主圣言--耶稣基督,并把福音带给所有的人。教宗已在不同机会上鼓励教会团体努力用时代的数码技术传播基督福音。教会深知在忠实地继续基督的使命时,不可避免地面对时代的挑战。我们所处的时代更是各领域飞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的历史前沿。教会在执行她现世使命时,必须重视处在各种境遇中的人,用他们习惯了的言词和沟通方式与之建起对话的平台。任何技术和技巧的运用都要以福传为目的,并让耶稣临在于今日世界人们的生活中,当然也要临在于网络人群里!教宗本笃十六世提到: “教会的使命是向第三千年代的人类宣讲福音,它一方面必须保持福音真理的完整,同时也必须透过使用符合今日观念和文化的工具和方式,使福音讯息变得容易了解。”教会不在于拥有媒体和网站,而在于愿意通过此种渠道服务于新时代中的男男女女。媒体传播技术的演变及它所带来的人类社会生活上的变化,要求教会在牧灵上的调整和更新。中国教会应以新媒体所具有的特定功能,接受新科技带给福音传播的新挑战,增进与教内外群体的交流互动,加强信友对教会团体的凝聚力,同时也尝试着为他们提供教会资讯和活的信仰见证。媒体和网络不是教会牧灵活动的唯一途径,但肯定在与人的沟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教会推动网络福传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利用数码的空间和便捷的新媒体途径来宣传耶稣基督。教会大力推动专业人士正确利用传播工具。
(八).文字福传。印刷书籍和宣传品是教会传统的牧灵形式,其直观、简便的方式并没有在现时代中失去它传播的效果。教会应该积极的利用现代语言,将天主的信仰用这种方式不断地表达出来。大批印刷传教方面、信仰方面的小册子、宣传单,在适当的场合进行发放,推进福音的传播渠道和被认知的概率。这样的文字福传可兼顾不同群体的需要,不仅有助于教友信仰的提高,也可把教外人导向对真理和爱的追求上。
(九).重视城市化的移民。随着中国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村人口转入城镇居住和工作。人口的密集流动邀请教会做出福传策略上的调整。城市新移民成为了新福传的契机。如何照顾大批的流动人口和移民需要;教会给予福传战略性的关注。教会始终重视人的价值,帮助移民减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认识并与基督相遇,这些都是教会可在“新福传”框架下探讨的。教区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堂区设立相关小组,可帮助流动人员和移民在生活和信仰上得以照管。
(十).教会的社会训导。中国社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无神宣传下,伦理道德已失去了奉行与实践的基础和动力。教会需要向社会发音,在各领域内捍卫人权,指明真理。宣讲正确的人类学和神学是教会给中华民族道德复兴有益的贡献。教会关于和平与人权的理论将帮助中国社会走出混乱,并让国家承担起全球化的责任与义务。我们的教会不会再像中古世纪的欧洲那样享有推动社会生活的特权,但我们的信徒可以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符合信仰的言行作正义与爱德的见证。教会透过教友的具体生活促进社会的进步;同时,如果教会远离了社会,新福传也结不出果实。
(十一).堂区是新福传的前沿。中国教会的堂区相当广大,一个本堂神父要负责许多教堂、祈祷所和团体。“距离远”和“教友分散”都成为牧灵福传的实际问题。堂区是福传与普及教理的最基层所在,也是实现新福传的主要场所。中国的堂区发展既需要本堂神父做细致的牧灵工作,又要他们具有开疆拓土的传教士精神。在这个历史阶段,本堂神父应重视与其他神职、教友的合作,重视要理教员的角色和作用,及培育机制的建立。如果本堂神父缺乏崭新的传教热忱,将难以活出彻底的新福传。本堂神父就是堂区的第一个要理教员,也是推动地方教会团体与主教、教宗共融的人。如果因人格狭隘而搞地方主义、山头主义、独立王国,都可视为破坏教会普世性的罪恶。“唯我独尊”的本堂神父必将使堂区信友团体的信仰成为“死水一潭”,失去谦虚向上的动力,不可能实现“新福传”,更结不出爱与包容的信德果实。绑架教友,划地为牢的本堂神父已严重地障碍了中国的新福传事业。
以上十一点仅为本人对中国新福传举措的反省,并非十全十美的思想。此文仅为现时代中国教会回应“新福传”的实践与展望,恩宠常给“爱祂的人”带来新的灵感,根据各种不同境况,那丰富多彩且富活力的圣神将展现在与祂合作的人身上。
克服困难,承载使命
“新福传不是一时性的计划,而是展望教会未来的方式,使我们所有人都负起信仰革新的责任,因为宣讲福音是教会的优先使命”。任何时代都有福传的挑战与困难,并常是具体、客观和棘手的。圣人们就是带着天主爱的火热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回应基督的福传邀请的。中国的“新福传”需要无数的圣人来推动与实践,借着天主的助佑,你、我、他都被邀请成为中国“新福传”的圣人,以殉道的忠信与爱致力于新福传的责任。教宗说:“我们的热诚必须让信德推动增长,在爱德的火焰中升华……一个基督徒不该是冷淡漠然的。信德要在我们内成为爱的火苗:真正地点燃我的存在,成为我生活的热情,如此也能照亮我的近人。这就是福传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