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史 首届公会议于圣神降临后第三世纪始召开,为什么呢?因为在过往那段日子里,召集全体主教是件不可能的事;教难的阴影经常威胁着教会,即使受到容忍,但仍末获得合法的存在。公元三一三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诏书承认教会的权益,十二年后便有了第一届大公会议。前往尼西的三一八位主教中,大部份受过最后一次教难的折磨,他们都是信仰的“证人”。 最初四届大公会议都有独特的重要性,各以简洁的词汇表达了教会的信仰: 耶稣基督是真天主。 ( 尼西 ) 圣神是真天主。 ( 君士坦丁堡 ) 耶稣基督是天主也是人,祂的母亲应被称“天 主之母” 。 ( 厄弗所 ) 耶稣拥有人性与天主性。 (加采东) 如今在主日所诵念的信经文字,就是由这几届大公会议所修定。 前八届大公会议都在东方举行。当时拜占廷帝国一片升平,而西方却为蛮夷所侵。 可惜,教会两支派(西方通用拉丁文,而东方则采取希腊文)的融洽,终于在八六九年,君士坦丁堡第四次公会议时决裂。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二五至四五这二十年间,未来的若望廿三世,正受任保加利亚、希腊.以及土耳其的教廷大使,因此对东方教会认识颇深。 公元一一二三至一二一五年四届公会议都在(罗马)拉脱朗举行。当时正值中世纪文化的全盛时期,会议目的:消弭战争(禁斗周期);戒绝买卖圣物圣职;订立遴选教宗程序(使政治权力无法干预);末了,拉脱朗第四届大公会议还颁令规定每年(复活节)至少告解及领圣体一次。 欧洲的颠覆 1245-1445 以后两个世纪,教宗无法在罗马稳定下来,公会议亦在欧洲各地召开,希望解决基督徒社会的政治与宗教矛盾。 历经十八年的公会议 1545-1563 脱利腾公会议的举行,正值世界换上新面貌之际:五十年前,哥伦布发现美洲,但新大陆的东海岸尚末开发;文艺复兴已近巅峰,还有一些宗教改革者如路德、贾尔文等,对天主教会的组织及部份训谕提出质疑。 脱利腾公会议的成就亦相当可观,它阐明遭受反对的信理(信仰、原罪、圣事、圣体),又组织教会革新:提醒“主教的职责”、创立修院以陶成司铎,还起草撰写一本简明的信仰手册:要理问答。 工业时代初期的梵蒂冈第一届会议1860-1870 脱利腾公会议后,世界发生深重的改变。政治暴动,摇撼整个欧洲(1789, 1830,1848 年的革命),大型工业及其引致的困厄一起到临,许朗和其他人士,群起攻击信仰的基础,杂志、报章到处散布反宗教思想。 “公会议应小心谨慎,规定什么是应当做的....为保持信仰的完整,发扬文化,及人类永恒的救恩,也为普世和平”(召集公会议函)。 讨论的项目千头万绪,但真正可以研究的仅得两条(信仰与理性的关系,教宗不可能错的训导权)。 事实上,会议进行期间,法、德刚宣战,意大利军队更侵入教会国土,强占罗马,公会议无法继续进行。 梵二大公会议 一九五九年一月廿五日,若望廿三世当选后三个月,他宣称有意召开公会议,大家感到非常讶异。 大公会议的筹备 教宗很快便宣布:“我们希望这届大公会议,就像一次新的圣神降临”(一九五九年五月)。又加以说明道:“大公会议主要目的在推动基督徒信仰的发展,信友生活的伦理革新,使教会的规则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方法。”(一九五九年六月廿九日) 一九六○年六月五日,教宗组织筹备委员会,拟定文稿,作为主教们研讨资料,因此订下七十个草案。 大公会议的工作 大公会议共分四期进行: 一九六二年十月十一日~十二月八日 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九日~十二月四日 一九六四年九月十五日~十一月二十一日 一九六五年九月十四日~十二月八日 是届大公会议由若望廿三世召开,但他却于第一期会议后一九六三年六月逝世。继任的保禄六世继续主持其他三期会议。四期集会中,每次都有约二千一百二十四至二千三百九十九位主教列席,工作小组则在休会期间不断工作。 大公会议彻底简化筹委会的临时草案,经过颇久的工作,最后才拟定十六份文宪。这些文宪组成教会对现代社会的反省及指定应循的方向。 教会负有使人认识福音、和召集世人在爱中生活的使命,这个信念推动了大公会议的工作进展,下列说明足以证明当时的努力。 梵二大公会议十六份文献 宪章 教会宪章 ( 万民之光 ) 教会是天主的子民,在她内的全体信友必须负责和团结。玛利亚是教会 之母。 礼仪宪章 圣教日课及圣事必须众人活跃参与。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喜乐与期望) 信友团体意识到人类相互的关系和本身的历史,期望人类全体得救。 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天主圣言) 教会提醒人圣经的重要性,与承受的圣传配合,就是信仰的最高准则。 法 令 教会传教法令 教会应深入人类一切团体之中,并尊重其社会 及文化背景。 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 司铎、主教的助手,当为甚督及弟兄的仆役, 致力于天主的圣言、圣 事恩赐及教会体制等事宜。 修会生活革新法令 归回福音的源流,参与教会生活,都是修会活力的条件。 大众播工具法令 书刊、电影、无线电、电视应合符正义和真理。 主教在教会内牧灵职务法令 主教分担所有地方教会的忧虑。 司铎之培养法令 不断培育圣召是整个信友团体的责任。 教友传教法令 教友想维持与基督融通,就有权利、有义务作宗徒。 东方教会法令 教会内的分歧,无损于她的合一,却反映出灵修的多采多姿。 大公主义法令 促进所有基督徒合一的重建工作。 宣言 信仰自由宣言 真理唯凭诚信服人。 天主教教育宣言 每个人都应受教育、家庭有先负起这责任。 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 教会理当尊重其他宗教,因其多少拥有部份真理;教会且谴责任何种族 或宗教歧视。 注 : 1.宪章是具有神学或永久信理价值的文献。 2.法令是一项(或一连串)行动指南或团体规则的定 谳。 3.宣言则是研讨及解说中的刍议。 梵二大公会议的决议 世界上无论任何会议,决案总是顺从多数的意见,假如需要第二次投票,便采取“列席多数”的数字,普通投票则要求“绝对多数”的同意,这样会 带来各种不同的比例 半数加一,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票等等。 公会议的规定相当严格,它的方式可说是:第一次票数可能难分上下,但只有达到近乎一致的通过才算议决。若注意下面表格,则自然会明白。 大公会议决定性票数
文献 是 否
礼仪宪章 二一四七 四
大众传播工具法令 一九六○ 一六四
教会宪章 二一五一 五
大公主义法令 二一三七 一○
东方教会法令 二一一○ 三九
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 二三四四 六
主教在教会内牧灵职务法令 二三一九 二
司铎之培养法令 二三一八 三
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 二三九○ 四
修会生活革新法令 二三二一 四
教友传教法令 二三○五 二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二三○九 七五
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 二二二一 八八
信仰自由宣言 二三○八 七○
天主教教育宣言 二二九○ 三五
教友传教法令 二三九四 五
怎样能使人数如此众多的会议,达到这样大多数的同意呢?尤其以公会议的神长尽心尽责的程度,更觉到这项事实的惊讶可贵。 筹委会曾草拟相当多的文稿,递交列席神长审核;然而除了礼仪宪章刍稿之外,全部为公会议驳回,于是又得重头以新的论点开始拟草。 甚至新的文稿仍虽获得多数的赞同,要求简化或删除文稿便纷纷提出意见,经过讨论后,初稿才得修正,勘误,润色,往往做到十分彻底。一份新的刍案获得大会同意,并再开始讨论,反省,一直修改到几乎一致同意。这可算是大家肯聆听的成果。 大公会议、传统与革新 一、人们往往当教会传统为一成不变或毫无更改的可能。这样会引致将福音和传教的延续性与维护教会的历史典型,以及组织机构的程序与习俗相混淆,本来这延续应视为精神上、信仰体验和活跃于信友团体内的这种经验的标记。 二、真实的传统该有改进,绝不满足于容忍它为一种冒险和危机,福音传统的真实信友是改革的拥谨者,好使传统能按着圣神之意而留存。没有变更的改革:就等于完全硬化的死亡。 三、改革的动向由深入基层开始,从基本、内部、和最恒久点出发,因为革新有它的目标,而非任意妄为。它带来另一种教会形态,而不是另一个教会。 四、改革引致教会中不可避免的紧张状态:变更中仍旧忠于自身。这就是为什么教会的牧职人员都留心一切更动,必需极其谨慎从事。教会传统的四种面目可由梵二获得证明: ◎ 革新的公会议 ◎ 忠于教会传统的公会议 ◎ 追溯本源的公会议 ◎ 辨明和鉴定教会动向的公会议。 历届大公会议 次 第 年 代 地 点 第一次 三二五 尼西(一) 第二次 三八一 君士坦丁堡(一) 第二次 四三一 厄弗所 第四次 四五一 加彩东 第五次 五五三 君士坦丁堡(二) 第六次 六八○~八一 君士坦丁堡(三) 第七次 七八七 尼西(二) 第八次 八六九~七○ 君士坦丁堡(四) 第九次 一一二三 拉脱郎(一) 第十次 一一三九 拉脱郎(二) 第十一次 一一七九 拉脱郎(三) 第十二次 一二一五 拉脱郎(四) 第十二次 一二四五 里 昂(一) 第十四次 一二七四 里 昂(二) 第十五次 一三一一~一二 维也诺 第十六次 一四一四~一八 公思当斯 第十七次 一四三八~四五 弗罗伦斯 第十八次 一五一二~一七 拉脱郎(五) 第十九次 一五四五~六三 特利腾 第二十次 一八六九~七O 梵蒂冈(一) 第廿一次 一九六二~六五 梵蒂冈(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