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8月17日在韩国的访问活动有两项:上午前往首尔102公里外的海美朝圣地会晤亚洲的主教们;下午在海美的古堡为第6届亚洲青年节主持闭幕礼弥撒。
海美朝圣地属于大田教区,它也称作无名殉道者朝圣地,因为曾在这里遭受酷刑并被处死的132名殉道者中,大部分鲜为人知。教宗方济各在这里会晤大约400位亚洲主教,向他们发表一篇语重心长的讲话。他强调,对话不仅表示向他人敞开心怀,也要接纳他,分享他的渴望和分担他的困苦。总之,对话是在保持友爱态度的同时,懂得激发人的好感。
教宗谈到在许多新潮事物容易使人分心的世界上,福音的守护者及其宣讲人也面临对信仰漫不经心的危险。这危险就是仅限于泛泛地引用常规和现成的话,而不去诚心地与人相遇。
同以往那样,教宗把做司铎的义务锁定在坚强、不打折扣上。他要求亚洲的主教们要有传教的智慧和远见,以实际牧灵经验而非神学细节的推论来从事传教工作。
教宗以基督信徒的身份为中心进行反思。我们对这身份能意识到多少?使它受到危害的是什么?为何只有清晰的认识,才能进入真实的对话?对话无法从虚无,从自我意识的云雾中展开。教宗说:“若我们愿意同他人进行自由、开放和有成效的交流,就须清楚了解我们是谁,天主为我们所做的及祂要求我们做的是什么。若我们不想使自己的交流变成自言自语,就必须打开心灵和思想,接纳人和文化。不要害怕:害怕有损于开放。”
可是,教宗提醒主教们基督信徒的身份面临3大诱惑。首先是相对主义的“流沙”,“使人混乱和令人绝望”的流沙。教宗表示:“在今日世界中,这个诱惑也会使基督信徒团体受害,使人忘记‘在一切演变之下,潜在着许多不变的事物,而这些不变事物的最后基石则是基督,祂昨日和今天是一样,直到永远仍然如此’(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10)。在此我谈的不是仅作为思想体系的相对主义,我谈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相对主义,它几乎以难以察觉的方式削弱任何一种形式的身份认同。”
教宗表示,我们生活其内的文化颂扬不能持久的短暂事物,为人提供众多避难所。在这也会造成“严肃牧灵问题”的背境下,基督信徒身份的稳固性会受第二个形式的试探,陷入“肤浅”的圈套。教宗说:“爱好时尚和新潮事物,做事漫不经心,而非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物。对教会的司铎而言,这种肤浅的处事态度,也会表现在迷恋有损于与我们信友直接有效接触的牧灵计划和理论。若不在基督内扎根,我们为之奋斗的真理就受到损害,修德便成了形化式,对话也变成谈判,或将不和谐变成一致。这种在不和谐中取得一致,只是为保持风平浪静。这种表面化的肤浅使我们受害极大。”
教宗谈的基督信徒身份面临的第3个诱惑,是隐藏在不费力的答案、现成的语句、法律和规章背后的表面上的安全,就是耶稣所斥责的那些伪君子的行径。教宗强调,信仰的本性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走出去,设法让人了解自己,激发见证和传教事业。教宗在此请主教们反省:我们基督信徒的身份结多少果实?换句话说,各式各样的牧灵方案带来成果吗?它们晓得激发人的好感吗?若没有引起好感的能力,就决不会有真正的对话。
教宗表示:“开放吗?还须要做得更多:要接纳别人!请你来我家,进入我的心。我用心迎接你,愿意聆听你。这博得好感的能力能使我们进行真正的人性对话,在对话中,言语、思想和提问都发自大家共有的友爱和人性经验。若我们要寻求这思想的神学根源,就去天父那里寻找,祂创造了众生。我们是同一天父的子女。我们必须走向相遇的文化,这博得好感的能力将我们引向纯真的对话。在对话中人们彼此倾心交谈。”
若基督信徒推动的诚恳、公道和不自傲的对话得以实现,那么也就可以在高层建立相互了解的对话,使各国和各民族彼此皆为弟兄。教宗向亚洲主教们表示:“本着向他人开放的精神,我衷心希望,圣座尚未与之建立正式关系的那些亚洲国家,要为众人利益果断地推动对话。我指的不仅是政治对话,也是友爱的对话。你们要知道,这些基督信徒来,不是作为征服者,他们并不夺去我们的身份:他们将自己的身份带给我们,他们愿意与我们同行。上主将施予恩宠:祂有时感动人心,有人会请求领洗,有时候则没有。但我们总是一起行走。这就是对话的核心。”
文本源自梵蒂冈广播电台网页 http://zh.radiovaticana.va/articolo.asp?c=820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