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区团三十多位成员七月三十至八月六日参与印度尼西亚的「亚洲青年节」(亚青节),主题为「喜乐的亚洲青年!在文化多元的亚洲活出福音」。有香港参加者表示,亚青节让他们学习文化交谈与爱护受造物之道,期望回港后能延续这份精神。
亚青节由亚洲主教团协会平信徒及家庭办事处青年部主办,会期于印度尼西亚三宝垄总教区日惹市举行。会期前,香港教区团先到印度尼西亚茂物教区体验文化与生活,然后参与八月二至六日的会期活动;团员于亚青节闭幕后转到峇里岛作体验,并於八月十一日返抵香港。来届会期将于二○二○年在印度举行。
香港青年参与起草亚青节宣言
亚青节大会宣言鼓励青年走出安舒区,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并响应《愿祢受赞颂》通谕的环保信息;同时善用新科技与新媒体福传。香港教区团成员Michaela Ruth Gallardo亦有份撰写并于八月六日的闭幕礼上宣读该份宣言。
教区青年牧民委员会青年牧民干事李佩思八月十八日对本报说,香港参加者期望延续与人交谈及关心大自然的精神,同时学习印度尼西亚青年对国家社会的热诚。她指青年向东亚参加者分享本地教会回应生态通谕的工作时亦有反省;而当地基督徒与穆斯林共处的经验,以及接待家庭的友善照顾,亦让青年学习到交谈之道。
她又表示行程中因有部份团友一度抱恙,故取消了会期后到访教友村的行程;团员现已照原定计划返港。
会期前的体验活动中,香港教区团成员在日惹市体验印度尼西亚文化,包括参与务农、到访唐人街等著名景点,并到堂区接受该堂神父的祝福和参加派对等;他们以默剧形式展示香港生活节奏。
亚青节开幕礼配合多元文化的主题,并进行文化表演。活动包括香港团与东亚与会者交流意见,互相增加认识并从中学习如何改善青年牧民方向;另外於八月三日各地参加者均以《愿你受赞颂》通谕为题设置展览摊位,分享家乡所面对的环保课题;香港方面则以东北发展、机场第三跑道事宜、消费主义等为主题。
此外,香港参加者亦到访不同地方进行文化体验,如参观圣堂及修院等;工作坊则探讨混合婚姻、自我定位及信德、青年贫穷问题、青年投入教会活动、社交网络的危与机、移民问题和在多元化世界里作见证。
香港青年关心社区共融
谈到参与亚青节的反思,红磡圣母堂青年信徒谭肇峰返港后於八月十二日对本报说,印度尼西亚的天主教徒与不同宗教的信徒和谐共处,乐于接纳不同种族、文化及宗教,「相反在香港,即使少数族裔已定居多年,却常受到排挤,南亚妇女更因不谙中文而难以融入社区生活」;本身从事飞机维修的他有机会与菲律宾籍同事共事,却甚少交谈,他期望日后能进一步关心外籍人士的需要。
谭肇峰在亚青开幕礼上代表香港教区手持区旗进场,这份相聚经验令他印象难忘。借着这次朝圣,他明白到「众人也是天主受造物」。
另一参加者陈咏恩八月十二日说,过去她少有从信仰出发,思考环保课题,但这次经验让她见识到印度尼西亚保育团体与村民如何保护峇里岛Benoa红树林湿地、阻止政府发展为工业区:「天主创造美丽的世界,人却为着发展而破坏大自然。看见当地居民勇于保护环境,这鼓励我要尽力度环保生活。」
她亦从当地建筑群感受到印度尼西亚人对不同宗教的尊重:一条街道上有来自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及印度教的建筑物;部份天主教圣堂亦具备当地印度教的建筑特色,展示出宗教多元与融和。
香港教区团的朴映燮神父对本报说,青年透过生态通谕学习到如何珍惜地球资源,同时要设法为下一代着想。另外,来自韩国殉教福者圣职修道会的朴神父感受到香港虽然是国际城市,拥抱多元文化,但港人却少有主动联系少数族裔。他期望青年借着会期加深认识亚洲多元文化,「亚青节提醒青年在生活中要学习接纳和包容其他种族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