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言会贝文斯神父指教徒福传时,即使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也不要气馁。他鼓励教徒检讨传教方法,了解受众拒绝聆听福音的理由。
研究教友职务的神学教授贝文斯神父(S. Bevans)指出,教徒若要落实教友职务中的传教使命,便须要消化相关圣经内容,过程中亦要尊重不同文化。
教友总会六月三日假教区中心演讲厅举办公开培育讲座,主题为“使命、文化及天主的国度:现今香港教友职务的基础”,由圣言会贝文斯神父主讲,多位来自教会团体及堂区的信徒参与。神父过去亦曾来港主持活动,探讨教友职务。
美国芝加哥天主教联合神学院教授贝文斯说,信徒的思考职责“去使万民成为门徒, 因父……之名给他们授洗”的同时,也要思考伯多禄前书所言“若有人询问你们心中所怀希望的理由,你们要时常准备答覆”。
他称,传教是回应信徒身份,也是去回应天主。
贝文斯说,昔日传教士给人的印象是介绍好东西的“推销员”,今天他们却应被称为“寻宝者”,因为“传教士与人一起努力,寻找宝藏”。
与此同时,他鼓励教徒履行教友职务时即使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也不要气馁;反而应检讨自己的传教方法,了解受众拒绝聆听福音的理由。
“与其批评对方,倒不如检视宣讲方式。”贝文斯说:“福音确是好消息,但宣讲者很多时也不能让我们明白其带出的‘消息’或感受到当中的‘好’。”他强调,清晰的远景对传教工作很重要。
他认为,教徒亦要辨识到哪时适合邀请别人参与教会,哪时不适合。“我们要尊重别人文化,要选对时机传教。”他说。
“传教或其他职务的基本元素关系到我们身处的背景、文化、国度——或天国。”
他指使命、文化及天主的国互相连系:“传教也是耶稣所做的事,任何传教工作均指向天国这目标;反过来说,天国也不能与传教分割。”
他认为,传教工作须针对不同处境,故此不能忽略当地文化;在推动基督救赎工程时,教徒可藉文化演绎信仰,却不是以信仰改变文化。事实上,天主透过不同文化跟我们说话。
贝文斯说,传教是要拓展天国,虽则这使命有点难以捉摸。他指出,耶稣基督也没有为天国下定义,却透过不同比喻去描述天国,最后更以自己的生命为此作见证。
他说教会不是天国的全部,而是见证天国的最初阶段;不过,天国与教会是互相依存的,“教会以外无救恩”这说法实在有它的道理。
贝文斯神父早年曾到菲律宾传教,他说教徒要认识传教历史,学习前人怎样在不同文化当中传播福音,如圣保禄宗徒、耶稣会来华传教士利玛窦等。
谈到处理文化课题的例子,他说德国传教士于十九世纪早期向澳洲原住民传教时,鼓励原住民保存自己的文化,而非以欧洲文化同化他们。他说文化帮助信徒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
他又说,公义与言论自由亦是传教工作的必要配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