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湾辅仁大学华裔学志汉学研究中心、辅仁大学出版社,及德国圣奥古斯丁华裔学志研究所主办的「专业与福传之间:专业汉学机构与天主教会创办出版机构国际会议」,上周三(5月2日)于辅仁大学举行,多间来自台湾、澳门及香港的出版机构获邀出席,一同讨论出版专业、学术研究及传媒的工作。
辅仁大学使命副校长聂达安神父表示,现今的整个社会都在改变,不论天主教大学或是整个教会,都遇到不同的挑战。他又以辅仁大学为例,现时大学只有百分之一的学生是教友,因此感到福传的迫切性:「希望透过这些学术的交流,可以维持这(教会)的使徒……亦同时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认识教会,也交流不同的意见。」
德国圣奥古斯丁华裔学志研究所的魏思齐(Zbigniew Wesolowski)神父特地从德国访台,发表有关「世界的变质,以及中国今天在全球的地位与角色」的主题演讲,并表示希望能透过今天得到新的启发,让汉学出版能更上一层楼。
来自多间大学及学院的学者,亦先后讲授不同专题,当中涉及「梵蒂冈中文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北京外国语大学任大援)、「过去20年北京的教会翻译与出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雷立柏教授)、「《华裔学志》:专业与传教导向式汉学期刊」(Gregor Weimar)等等。
此外,台北及澳门的利氏学社亦有出席,介绍利氏学社的出版使命。澳门的罗世范神父提到去年的天鸽风灾,破坏了不少的书籍与新购入的电脑,大部分都不能复修或使用,但他认为也是一个寻回已遗失记忆的机会。他又称,不同修会团体的传教士,多年来在东亚地区一直保持友谊,并不时作出交流,让中西文化能完善地融合:「基于东方及西方的文化,让澳门有机会成为促进领导者责任的跨文化理解的中心,并成为澳港台等实践之地。」
会议亦邀请澳港台三地的天主教出版机构,包括辅仁大学出版社、闻道出版社、上智出版社、恒毅月刊社、天主教周报、真理电台、河北信德社、香港新城杂志,一同分享在各自出版的方式,以及大众传播的岗位上所面临的挑战。
鉴于《号角报》为天主教澳门教区刊物,并有出版多部书籍,本报亦派代表参与是次会议。在会上,本报以「教会媒体使命的福传与培育」为题,分享承传黎鸿升荣休主教所提出的理念,以传递「信息」及「培育」为本报的主要方针,并运用信息图解及社交媒体作推广的媒介。适逢《号角报》创刊七十周年,本报亦向与会者简单分享《号角报》的历史及对未来的挑战,并说出天主教媒体于社会的使命与重要性。
台湾主教团秘书长陈科神父在结论中说,文字福传离不开教义的内容,只是用的方式不同,期望能在专业中更进一步,同时希望能在翻译工作中抓紧其精准度:「很多宗教的术语与用词,台湾、香港、澳门、大陆的说法都不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我们的工具还没达到它的精准度的话,我们的传教工作是很困难的。」
陈神父续指,文字福传要传达的是信仰,是一份专业:「因为我们要传达的是信仰,那些个人的见证与分享,能帮助我们发现信仰,并非让我们相信主耶稣的关键内容」,因此教会需要一些能帮助找寻及深化信仰的有素质书籍,才能达致福传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