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关于对中世纪的评价一般而论,人们把5世纪到15世纪称为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对中世纪的评价,在史学界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在西方学术史上,15世纪的一些人文主义者对中世纪的发展持蔑视态度,他们把从5世纪罗马文明的毁灭到15世纪其人文主义兴起之间的千年视为西方文明史上的“空白”,故称之为“黑暗时代”。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形成基督新教与天主教的对立,新教对天主教的过去尤其是中世纪的经历持否定态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接受了中古欧洲即“黑暗时代”之说。这种影响延续至今,并造成人们在认识中世纪欧洲发展上的种种错觉、误解和混乱。 与传统观念尤其是人文主义者否定中世纪的见解不同,20世纪上半叶欧美一些史学家摒弃了中世纪乃“千年黑暗”之说,认为以天主教占主导地位的欧洲中世纪历史是西方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些学者还从天主教对欧洲社会的重建、“加洛林文化复兴”、“12世纪文化复兴”、“欧洲大学的兴起”、“中世纪实验科学”、“13世纪经院哲学鼎盛”等方面加以具体分析和论证。中国基督新教的学者杨昌栋先生于1930年所著《基督教在中古时代欧洲的贡献》一书,就教会对中古欧洲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的贡献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全面阐述,在中国学术界获得好评。从此,对欧洲中世纪的评价峰回路转,呈多元之势。 由于基督信仰和教会在欧洲中世纪历史上所起的主导作用,因而有人称中世纪是一个以天主为中心,一切都围绕着天主转的时代;的确,这种说法在隐修生活及修会团体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前面所述对中世纪的评价,其目的是为给中世纪“正名”;以下进入本文的正题——中世纪修会的崛起及其对灵修生活的影响。 二、五至七世纪——修会生活及其灵修的创始与形成 西方的修会生活及其灵修起始于圣本笃,他是西方隐修传统的创建人及立法者。圣人出生于望族,在罗马受教育,以后退隐而过独修生活。他吸引了不少跟随者,便组织起十多间小型隐修院,各设其院长,全归他指导,并在以后逐渐形成圣本笃规则。 圣本笃规则是西方隐修传统中最有影响力的文献,是西文隐修生活的基本规则。这套规则,是圣本笃综合不同来源的资料而制定的,一方面承继了传统,同时又有创新,并能按照不同时代的需要而作出调适。 圣本笃规则分为两大部份。前言和首七章为灵修教义;其余的八至七十三章是隐修院生活和纪律的规则。前言的中心是:隐修院是“一间为天主服务而建立的学校”。规则在第一章列举四类不同的隐修士:团体的隐修士、独修士、自修士和云游修士。圣本笃表示他选择团体隐修的形式。接着讨论院长的品质和责任、隐修会议的规章,然后提供一连串灵修生活的格言。第一部份的结束语解释作为一个隐修士应有的三项基本德行:服从、守静默和谦虚。规则的第二部份以最长的篇幅——第八至二十章,处理礼仪的祈祷。在这部分里,圣本笃对隐修生活的贡献最为显著,尤其是对隐修士之间手足关系的论述;他注重团体意识,他坚持谨慎是院长必备的德行,他关心隐修士是否为灵修的动机而善尽隐修的责任。为了达到默观的目的,他认为隐修士应全心投入每日的三种活动:礼仪的祈祷、选诵和某一类的劳动。最后,圣本笃以回应前言“隐修生活是为天主服务而建立的学校”,总结他全部的规则。 对这一时期隐修生活影响最大的是圣大额我略一世教宗。一般人都说圣大额我略(+604)是本笃会隐修士。他是第一个成为教宗的隐修士,在他做教宗的全部时间里,仍念念不忘隐修生活。赖他的影响力,本笃的隐修传统成了“征服罗马教会的军旅”(嘉里语)。从圣额我略一世教宗开始直到八世纪中叶,基督信仰在欧洲迅速发展,尽管不同民族信教有不少的差异,但赖罗马教会和隐修传统积累的统一的遗产,仍能维持同一的、大公的信仰。 在这个时期,教会的灵修生活以隐修传统为主流,特别是本笃会的隐修传统。祈祷生活仍然属于团体和礼仪的。各个阶层的基督徒的灵修生活,都从感恩祭、日课经、讲道和宣读圣经以及教父的训导中吸取滋养;即使是个人祈祷和默想,也以圣咏为基础,并以祷文及集祷经穿插期间。在此时期所编写的许多圣诗以及连祷经,至今仍保留在日课经内。 三、 八至十世纪——修会团体的改革及其灵修的发展 为了取得更一致的隐修生活和规则,在八、九世纪开始有不少“习例”或“规章”出现。这是必然的,因为圣本笃规则不是一套详尽的法规。于是,由亚尼安本笃——774年开始隐修,本笃会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制定了一套模式,由一位领袖统一领导联合起来的隐修院;而遵守本笃规则的隐修院,也逐渐被视为一个宗教团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笃会隐修士不断修正其静修生活中的刻苦行为,越来越不重视体力劳动,转而日益加重礼仪和诵读。其结果,中世纪初本笃会灵修对于教会的影响主要是圣经和礼仪。在礼仪方面,本笃隐修士促成了由查里曼发动的礼仪革新。这时期礼仪的成就是惊人的,特别是有不少的新圣歌谱成,而隐修士们也回复额我略的原始纯朴风格。此外,也在教会的年历中订立了新的瞻礼,原来的圣歌和祈求、个人的虔敬,穿插于礼仪中的公共祷文内。教区神职人员每日必须参与团体感恩祭和他们自己教堂内的唱经。 这一时期的教会存在着严重问题,如裂教和教廷丑闻,教友没收教堂和隐修院、强夺教会权力,神职人员买卖圣职等,于是需要改革。在十世纪,教会有多个改革中心,其中最先和最有影响力的是910年龚黎建立的隐修院。龚黎继亚尼安本笃所开创的革新,建立起一个隐修院联盟,以便解除教友或主教对隐修院的控制。龚黎所发展的,“是不可思议的、大规模的隐修王国,它在一连数个有圣德、稳重、谨慎,管理才能与圣德相等的院长领导之下,维持了两个世纪以上。他们所推行的,是有纪律的、有成果的隐修生活,形成教会内强大的改革力量”。其他本笃式的隐修院也响应改革。其效果超出修院之外,带动了教区的神职人员以及普通教友的信仰生活。隐修院完全脱离了教友和政府的控制,同时也得到保护,不受主教不适当的干扰。 此时期本笃隐修的特色,是某些集中和统一遵守的规则,有大规模的礼仪,有以深入研究圣经和教父为基础的精湛隐修文化,有真正默观的倾向,有影响深远的爱德活动,有限制但认真的工作,特别是抄写的工作。一方面严谨地实践独修,但又过着属于团体隐修的生活。 四、十一至十三世纪——修会的兴起及其对灵修的影响 在十一至十二世纪,本笃式的隐修院虽正值兴旺。但由于隐修院变成了固定的制度,而社会正趋向深远的转化;因此,教会内广泛兴起了追求更纯朴、更少制度、更团结的生活愿望,要求重返原始的隐修生活。这运动传遍整个欧洲,在隐修界掀起了一次革命。于是,创建了一系列的新修会,与已有而固定的隐修院并驾齐驱。十三世纪的宗教生活象十二世纪一样,继续发展,许多新式的宗教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以致1215年拉特朗公会议和1274年里昂公会议都颁布命令,禁止成立任何新修会;但在十三世纪下半期,修会组织仍然迅速增长。不过,有些不是新成立的,只是古老修会的革新;也有些是受到托钵修会——道明会和方济会的启发,因为这两个会发展迅速而宏大,又备受教廷的重视;也有不少修会只局限于某一地方的特殊环境,过了一个时期就自动被淘汰了。不过,无论新成立的或由古老而革新的修会,都越来越强调使徒使命,而专注于纯默观生活的修士数目,却有明显地下降趋势。许多修会的生活和使命都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分别。下面简述几个重要修会及其灵修: 嘉马尔道里会:圣罗慕于1010年在意大利创立嘉马尔道里会。该会遵守圣本笃规则以便适应独自隐修的生活方式。独修士的生活完全是默观的,每天祈祷、阅读、苦鞭、俯卧以及诵念特别的经文,严守孤独,以作为死于自己和脱离世俗的有效方法。 嘉尔笃会:圣布诺于1084年创立嘉尔笃会。这是在原始本笃隐修团体的架构下,独自过隐修生活的团体。不过,他们不遵守本笃的规则而遵守自己的会宪。嘉尔笃会士完全与世隔绝,他们唯一的工作就是维持与天主直接而即时的接触。他们在自己的会院内,团体性的宗教生活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且非常不受重视;每个会士都严守静默,长期在自己的静室里独处。嘉尔笃会士从来都无意作遁世者,他们只是在一个公社背景下生活的独修者。 熙笃会:圣罗勃于1098年创立熙笃会。熙笃会成功地使隐修生活适应时代的需要。在有关隐修生活的概念方面,熙笃会基本上与本笃相差不远;他们所致力的,是恢复最原始的纯朴和严谨的作法。结果,他们大量削减礼仪方面的繁文缛节,限制誊写经文的活动,恢复体力劳动,尤其特别着重默观和苦修。为更清楚地了解熙笃灵修,我们须认识圣伯纳。他被誉为“熙笃会的第二创始人”。圣伯纳的灵修教导以基督为中心,主题是“天主是爱”,他认为促成人成全的工具是天主的恩宠、基督的人性、玛利亚的协同救赎和中保,他以专注于耶稣和玛利亚的神学家而见称。圣伯纳等熙笃会知名会士对灵修最大的贡献,是他们使基督徒成全的神学,研究奥秘境界的心理学的发展,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本笃会:在十二世纪,本笃会仍能保持它基本的、所有灵修生活共有的精神,只是在实践上有一些无关重要的改变,主要以圣经为基础,并辅以选诵和礼仪诵经,本笃会隐修士的生活,基本上是一种祈祷和补赎的生活,在渴望与天主共融的驱使下,远离世俗而生活。 道明会:由圣道明创立,于1216年12月23日经教宗批准正式成立。道明会的最终目标是灵魂的救恩,特别目标是讲道,不可或缺的方法是研读。道明会士的生活也属于默观生活,不过不是传统的形式,而是表现在精研神圣真理和透过礼仪崇拜上。精研神圣真理在道明会士的生活上占着重要的地位。道明会士的灵修,一方面是教义化的灵修,一方面也是使徒式的灵修。在道明会士中,圣多玛斯是对教会最有影响的人物。他有关基督徒成全的神学,自十五世纪以来一直在教会盛行。圣多玛斯认为基督徒的成全,是一种超自然的成全,因为人的本性与神的超自然境界相距甚远;他的灵修生活的基本原则,是天主赐予的恩宠,人是靠这恩宠被提到超自然的境界。至于灵修生活的神学,多玛斯以爱德为一切的基础,并以爱德判断一切;这爱德的成全就是智慧,并透过圣神内在于基督而实现。 方济会:会祖圣方济。圣人于1181年生于亚西亚的一个贵族家庭。1206年,他由一种奢华富裕的生活转而过贫穷和补赎的生活;到1209年,他吸引了十一个门徒追随他,给他们订立了一套生活规则,这规则获得教宗的批准。方济规则强调贫穷、谦虚和绝对服从教会的权威。圣方济及他的修会,带来传教运动的兴起,这个运动宣称忠于信仰、服从教会权威、寻求社会各阶层的人们的回归。谈到方济会时,不能不谈圣文德,他是方济会士中最伟大的灵修生活神学家。圣文德的灵修神学以基督为中心。他认为基督徒灵修最基本的德行是谦虚,成全的要素就是爱德,而爱德成全就是奥秘的恩宠相联的知慧;默观作为爱德和智慧的成全,主要是从人对天主的一种甘饴的经验而言,倒不一定指某种直观。圣文德把灵修生活划分为三个阶段:净化、光照和合一或成全。他认为这不是三个演进的、独立的阶段,尽管在某一个时间内,其中之一或许是主流。所有基督徒最终的目标都是成圣,当他们经历灵修成长的各阶段时,每一阶段自有不同的恩赐。 此外,在十二及十三世纪还有许多修会,如圣十字架会、圣奥斯定会、圣母忠仆会、圣母赎虏会、天主圣三会、加尔默罗会、军旅修会等,它们对灵修的某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产生过影响。 五、十四、十五世纪——中世纪灵修的结束 中世纪的灵修到嘉尔笃会士丹尼斯(1402—1475)——这位被称为最后一位经院派的神学家而告结束。这位灵修神学界的重要人物,可说是灵修学的传统教导与新运动之间的桥梁,他最大的贡献就是综合过去所有关于灵修生活的教导,以对各种活动,作一个评价。他说,尽管纯默观生活比纯积极的生活有较高的尊严和稳定性,但最高的生活是同时包括活动与默观的生活,当然各种活动必须是丰盈的默观生活的自然流露。 嘉尔笃会士丹尼斯“结束了苦修和奥秘的中世纪”。不过,这不是一个和平的结束,因为在十四世纪,人文主义的基督信仰的种子和一种新的异教主义已经种下了,而基督新教的反叛之声也隐约可闻。从好的方面看,文艺复兴纠正了中世纪沉郁的严峻和过度的理性化,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它得到教会的鼓励。不幸的是它最后演变成一种异教的人文主义,歌颂堕落的人性和自然秩序,使人唯我独尊,以致排斥超自然秩序和永生。 总之,中世纪修会的兴起及其灵修,是教会历史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曾对教会的信仰生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由于历史、环境及时代、文化等种种原因,在今天看来,其中难免有诸多不合理及不完善之处,但其主流仍不失为教会灵修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其精神及某些方法,仍为今天的教会所鉴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