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祯主教 孙主教,是教宗首次亲自祝圣的中国六位主教之一。主教圣名默尔爵,北京人,1869年11月19日生,十三岁入小修院修道 。1897年1月24日晋铎,赴天津、盐山等地传教。1899年1月24日入遣使会,发愿后,在北京小修院教授拉丁文达十二年之久。1912年被委任为京兆牛房村本堂神父。1924年4月15日,教宗诏令成立蠡县宗座监牧区,即现在的安国教区(辖蠡县、博野、高阳一部分、安国、束鹿、深泽以及任丘一部分。)教宗委任孙主教为蠡县监牧,1926年6月1日,教宗见其两年来传教成绩卓著,特发电令擢升为主教。十三天后蠡县监牧区升格为宗座代牧区,6月24日教宗诏书颁布任命孙主教为蠡县代牧,领衔爱思朋教区主教。当时教宗比约十一世还宣布要亲自为之主持祝圣典礼。1926年9月10日,孙主教与其他五位新主教候选人在教宗代表刚恒毅主教带领下赴罗马接受祝圣,10月28日,祝圣大典在圣伯多禄大殿举行,刚恒毅与传信部长王老松枢机襄礼。祝圣典礼后,中国六位新主教来到额我略大学接受全体师生的祝贺,孙主教以标准、娴熟、富有诗意的拉丁文答谢辞,赢得了在场所有人员的阵阵掌声。 1927年2月11日六位主教返华时,孙主教力请雷鸣远神父与自己一起回教区工作,还帮助他获得了中国国籍。后来雷神父在孙主教的委托下建立了小修院,成立了强民完全小学及女子师范学校。1928年建立了耀汉小兄弟会,为中国本地男修会的成立开了先河。1927年孙主教又委托雷神父主持成立德来小妹妹女修会,两个修会的会规与神恩几乎相同,进会者须废除自己的姓名,取一会名,他们在会院为苦修士,在外为传教士,融隐修与显修为一体。孙主教对这种生活方式甚为向往,他一生对修会宠爱有加,晚年竟退隐耀汉小兄弟会,直至逝世。 1929年7月15日经罗马教廷批准,孙主教将教区总堂迁往安国县城西关,并购置土地150顷,开始营建主教座堂、主教公署、小修院、学校、真福院(耀汉小兄弟会院)、德来女修院及其它住房,自此蠡县代牧区更名安国代牧区。1931年经过孙主教与雷神父的努力,安国教区获得了在每个县城的监狱宣传福音的许可,经过教会人士的宣讲,时间不长便有不少囚犯皈依,狱中以前打架、斗殴、骂人、赌博等不道德行为也消除殆尽,而和睦互助的空气却日益浓厚起来,教会的工作因此得到了普遍的赞扬。孙主教还十分关心青年的就业问题,为他们成立了专门技术学校,1932年统计安国教区的专业学校有56所之多,居河北各教区之首。主教还特别关心弱小贫贱的难民与病人,1934年县城设立了育婴堂、诊疗所,在革命军讨伐北洋军阀时教区在蠡县万安、南宗村成立了收容所,使数以千计的百姓得以安身。 1933年3月长城抗战打响,孙主教同意了雷鸣远神父的请求,准许他组织救护队,到喜峰口等处救助伤员,后来又成立残废军人疗养院。1935年绥远抗战开始,雷神父又在孙主教的鼓励下担任前线救护队队长,组织百姓抬担架、救伤员,。雷神父的行动引起遣使会的不满,虽然他于1933年7月退出了遣使会,并于1934年1月25日加入了耀汉小兄弟会,但是遣使会的矛头仍然指向了他。孙主教作为雷神父的长上,也成了他们反对的对象,另外,雷神父 不仅自己参加抗战救国、救助伤员的工作,还带去了不少的神父、修士、修女及教友,这又引起了本教区部分神职人员的不满。他们胁迫主教调回雷神父及其他教会人员,以便专心从事传教工作。这时孙主教感到力不从心,1936年他便向罗马教廷递交了辞呈,这时,安国教区教友统计为36181人,比成立监牧区时的人数增长了近万名。1938年2月24日,孙主教在北京北堂祝圣了自己的接班人王增义主教。以后孙主教便退隐于北京清河镇耀汉小兄弟会院内,以刻苦、祈祷等隐修士般的生活度过了自己的晚年。1951年8月23日孙主教安详地离开了世界。 综观孙主教一生,他的确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人:青年时选择修道,晋铎后又入会精修。教书传教无不尽心尽力,因而被选为监牧,进而成为主教;孙主教还是一个努力实干的人。在主教职位上,他积极传教,救助贫病,建学校、创修会、盖教堂,市郊器、办修院 ,使教区从无到有且颇具规模。尤其是他慧眼识人,重用贤能之士。宁肯放弃主教尊位,也不做丝毫有伤贤人之心的事,成就了雷鸣远神父的伟大事业。主教更是一个专着内修的人。他由日理万机的主教一跃成为隐居默观的苦修士,一干就是十几年,临终时依然信心坚定。 孙主教真是一位完人,真是一位堪称君子的伟人! 主教,你是中国教会的光荣,你是教会的楷模,我们永远怀念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