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分类 > 教友生活 > 圣体

让我们一起善领圣体圣事(一)

时间:2017-06-19  来源:号角报  作者:陈继容 点击:
C_06a_photo1-1.jpg
笔者应澳门教区礼仪委员会邀请,于去年9月24日假主教座堂的高德华图书馆礼堂主持一个礼仪讲座,主题是「让我们一起善领圣体圣事」。为方便当日未能参与讲座的人士,笔者将该讲座内容稍为整理,写成此文,并蒙《号角报》予以刊载,谨在此向他们致谢。
由于是次讲座与圣体圣事和弥撒有关,我们会以教廷礼仪圣部于2004年出版的《救赎圣事训令》(下面简称《训令》)为主要参考资料。其他数据有梵二的《礼仪宪章》宪章,《弥撒总论》,和一些教父和当代礼仪学者的作品。为方便大家阅读,全文分两部份:1.天主教徒为何要领圣体,2.让我们一起善领圣体圣事。
天主教徒为何要领圣体?
若真的想妥善地领受圣体圣事,我们要先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天主教徒究竟是些甚么人,他们为何要领圣体?天主教徒本来跟其他人没有分别,后来因为他们听了福音的宣讲相信了天主,领了圣洗圣事,入了天主教会,成为天主教徒,成为主耶稣基督的弟兄姊妹,更成为天主圣父和教会的子女。所以天主教徒称天主圣父「我们的天父」,称教会「慈母教会」。
然而,人怎样在圣洗圣事中成为天主圣父和教会的子女,成为主耶稣基督的兄弟姊妹?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教会其中一位最重要的教父圣奥思定,已经解答了这个问题。有一次在四旬期为自己教区的候洗者主持「授天主经礼」时,圣人于讲道中向那些候洗者解释,他们如何借着圣洗圣事,成为天主圣父和圣教会的子女。
圣奥思定说,他们是借着那位在天之父的精子成孕,然后从教会的子宫-圣洗池-出生:«Pater noster,qui es in caelis […],illius semine concepti estis,tamquam utero ecclesiae in fonte pariendi»(Sermo LVI,5)。
此处圣奥思定所说的「圣父的精子」,就是「天主的话」。即是说,人是透过接受天主所说的话成孕,圣教会为他们安排的慕道期,就有如孕育期,最后时候到了,他们便从教会的子宫-圣洗池-出生为天主圣父和慈母教会的子女、主耶稣基督的兄弟姊妹。
其实早在圣奥思定对他的候洗者讲这番话之前的百多年,约于主后第三世纪初,即主后202年左右,已经有人首次称教会为母亲。第一篇天主经释义的作者戴都良(Tertullian),他在解释「在天我等父者」这句经文时指出,「父亲」和「儿子」是两个互相关连的词:既然有「父亲」,就必有「儿子」,反过来说也是一样。
他接着说,当我们向天主祈祷,称他为我们的父亲时,我们应该同时记得教会是我们的母亲,原因是没有可能只有「父亲」和「儿子」,而没有母亲,因为「父亲」和「儿子」这两称号的根源,正是出自「母亲」身上:«Ne mater quidem Ecclesia praeteritur,siquiddem in filio et patre mater recognoscitur,de qua constat et patris et filii nomen»(De oratione,II 6)。
事实上,教会是教友的母亲这一事实,在教会的历史中,除了以文字表达外,也透过圣堂的建筑显示出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罗马圣伯多禄大殿广场中,那两排圆柱回廊所代表的,正是慈母教会张开的双臂,迎接那些从世界各地归来的子女。
C_07a_photo1-1-768x833.jpg
附图(一):圣伯多禄大殿广场那两排圆柱回廊原来的设计绘图
附图(一)所示的,是圣伯多禄大殿广场那两排圆柱回廊原来的设计绘图,大家可以见到,图中所绘女人像的双臂伸开作拥抱状;附图(二)是今日圣伯多禄大殿和广场的那两排圆柱回廊,回廊的形状正如附图(一)的原来设计绘图,像张开的双臂;附图(三)是从圣伯多禄大殿正面中间一层的露台望向广场。每当有重大庆典时,教宗会在这里欢迎及降福从世界各地到来朝圣的信友。正如大家所见,那两排圆柱回廊就象征教会这位母亲张开自己双臂,拥抱着聚集于广场中,来自四方八方的子女。
C_07a_photo2-1024x661.jpg
附图(二)是今日圣伯多禄大殿和广场的那两排圆柱回廊,回廊的形状就像张开的双臂
相信上面有关人成为天主圣父和教会的子女的过程的解释,已经足够让我们明白,成为一个天主教徒的过程,并非如一般社会上参加某个社团组织,只是成为这些团体的成员,可以享受该团体提供的设施,或多了一些头衔和职务而已。其他方面,自己还是先前那个人,一点没有改变。
相比之下,我们借着圣洗圣事「被生」为天主子女的过程,是一种真正的生物学生产过程。所以在圣洗圣事中,我们不仅获得一个新的身份:成为天主教友这么简单,我们更「被重生」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天主子女的「新生命」中,成为天主的子民。这是为什么当圣伯多禄写信给居住在小亚细亚的基督徒时,称他们为:「特选的种族,王家的司祭,圣洁的国民,属于主的民族」(伯前2:9)。圣伯多禄所说的,的确是事实。
C_07c_photo3-1024x477.jpg
附图(三)是从圣伯多禄大殿正面中间一层的露台望向广场
这等如说,每一个领了洗的教友,他与他所相信的天主的关系,是属于人类社会中的「伦常」关系:父子关系。因此,教友对天主的称谓「父」,不是一种象征性、礼貌性的称呼,却是一个具有实质的称谓:天主父的的确确是教友的父亲,而教友亦实实在在是天主父的子女。循着这思想继续分析而得的另一个结论是:天主教徒在圣洗中「被重生」进入的,确实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而非只是一种「讲法」,因为他们的而且确进入天主的生命内。而我们知道天主是一位生活的神、一位永恒的神。
弄清楚了天主教徒究竟是些甚么人后,现在让我们看看这问题的第二部份:天主教徒为何要领圣体?如果我们前面所说的都是真的,人是借着圣洗圣事「被重生」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天主子女的生命中。这表示任何人在天主教会内领了洗,成为天主教徒后,即时拥有两个生命:一个是普通人类的生命,另一个则是天主子女的超性生命。
生物学告诉我们,任何生命都需要食粮的养育,才能继续成长,生存下来,而且都需要适合自己的「特别食粮」,不能什么都吃,否则一样会死。例如植物和动物所需要的食粮便非常不同。因此,人在成为天主教徒后,他立即需要多一种食粮,他除了需要人类的食物外,他同时需要一种「特别食粮」养育他「天主子女的生命」。而这种可以养育「天主子女的生命」的「特别食粮」,就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圣体」。
关于这一点,圣戈玛思奥(St. Cromatius di Aquileia),一位与圣奥思定同时代的拉丁教父,有一段非常有意思和传神的解说。在他的一篇圣诞节讲道中,圣人对他的教友说,圣诞节是庆祝主耶稣降生为人的事迹,而主耶稣之所以要降生,因为他要把自己做教友的食粮。我们怎么知道主耶稣是因为要成为教友的食粮而降生呢?圣人说,这从他出生后,便立即被放在马槽内而得知。因为马槽是摆放动物和家畜的食粮的食器。现在主耶稣竟然一出世便被放在马槽内,这不正好表示他的出生,是为了要作我们这些天主子女的人的食粮吗?因为人亦是动物的一种,是有理性的动物,既然这样,人也要像其他动物一样,往马槽中取食。于是圣戈玛思奥劝勉在场的教友说,就如动物为了不至于饿死,会挤到马槽进食一样。我们这些理性的动物,也有一个来自天上的马槽让我们进食,我们的马槽就是基督的祭台,我们每天都要到这祭台进食基督的圣体,作为我们的救恩之粮:«Praesepium enim est ubi Animalia ad accipiendum cibum conueniunt.Quia igitur et nos animalis rationabilia<sumus>,habemus caeleste praesepium ad quod conuenimus.Praesepium enim nostrum altare Christi est,ad quod cotidie conuenimus ut cibum salutis de corpore Christi inde sumamus»(De natale Domini,Sermo XXXII,3)。
事实上,《若望福音》第六章便记载了,是主耶稣自己要做他的门徒的食粮。他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死。因为他知道自己借着水和圣神给予教友的,是一个超性的、永恒的生命。这生命既是超性和永恒,便非世间那些可以腐坏的食粮能够养活,而是需要一种超性和永恒的食粮。但宇宙间除了天主之外,没有任何别的事物是超性和永恒。于是主耶稣亲自下降人间,来作教友的「食粮」,所以他对自己的门徒说:「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食粮,谁吃了,就不死。我是从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粮;谁若吃了这食粮,必要生活直到永远。我所要赐给的食粮,就是我的肉,是为世界的生命而赐给的」(若6:50-51)。
正因为这神圣食粮是如些重要,所以「圣教四规」的第三规指明,教友「该妥当告解并善领圣体,至少每年一次」。
除了主耶稣基督的「圣体」外,圣奥思定还提及其他几种「天主子女的生命」赖以维生的「特别食粮」,例如圣道礼中的「读经」、「讲道」和教友在礼仪中响应的「圣咏」和「圣歌」,所有这些「特别食粮」,要在礼仪中方能得到。
让我们一起善领圣体圣事
对如此尊贵神圣的「特别食粮」:「主基督的圣体」,教友应如何妥善地领受?由于教友在弥撒中所领的「圣体」,通常是-小片薄薄的面饼,很多时大家都会漫不经意、掉以轻心。尤其是因为大家对「弥撒」太熟识了,不少教友有每日参与弥撒的习惯,或最少每星期会参与主日弥撒,有些还会在弥撒中担任一些职务,比方做读经员或参加圣咏团等。
再加上梵二后有不少人鼓吹弥撒只是「筵席」,忘记了弥撒更是一个圣祭,是圣教会「借着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内」奉献给圣父的祭祀大典,以致最终对弥撒圣祭应有的神圣感,即英语所说的sense of sacred,荡然无存,视弥撒圣祭有如一般社交聚会。这从今日不少教友参加弥撒,尤其是领圣体时态度的随便,可见一斑。闻说北美一些地方的天主教友团体,把弥撒称为「感恩茶会」:Eucharistic Party。不过说实在的,今日有些天主教团体举行的弥撒和一个「感恩茶会」,委实也相差不远。那该如何补救?下面谨引载《训令》在这事上的一些指引。
(1)让教友认清弥撒圣祭奥迹的伟大和神圣
为了让教友每一次领圣体都能够妥善地准备自己,《训令》指出,最重要是帮助他们明白弥撒圣祭的神圣,伟大和普世性,对于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谁若依从一己的喜好而漠视之,包括司铎在内,都会损害他们原该竭力维护的罗马礼仪的基本统一性。此外也不可把歪曲及不谐和的因素带进弥撒圣祭中,这样做不但会在天主子民中造成教义上的模糊和困惑,立下不良的榜样,而且无可避免地会引起强烈的反对。事实上,今日这些「俗化」潮流,已经使许多信友感到困惑和不安(参看11号)。
(2)帮助教友积极及有意识地参与教会的礼仪,尤其是弥撒圣祭
在认识到弥撒圣祭的伟大和神圣及普世性之后,要鼓励教友参与弥撒圣祭和教会其他礼仪时,不能仅是一种身体的临在,更不应该是被动的,却应视之为他们活出各人透过圣洗圣事而获得的天主子女身份的重要行动(参看37号)。
因此,梵二的《礼仪宪章》也提醒大家,为获得礼仪庆典所产生的圆满实效,参加礼仪,尤其是弥撒时,教友在心灵上需要有相称的准备,更要心口如一,并与上天恩宠合作,以免白受天主的恩宠。所以牧者应该注意,教友不仅在举行礼仪时,须要遵守教会所定的法律,而且要帮助他们有意识地、主动地并积极地参与礼仪(参看11号)。
另外,前面刚提到,有关弥撒圣祭的性质,《训令》清楚声明,教会一贯的教导是,弥撒不只是筵席,更是祭献。因此,应该以此作为教友圆满地参与这崇高圣事的主要动机。谁若把弥撒圣祭中祭献的意义除去,只会把这件至圣圣事贬抑为「一种友爱的宴会而已」,对人类的得救毫无裨益(参看38号)。
而且此举还会带出另一弊端,就是将弥撒中所用的祭器视为「厨具」:kitchen-ware,结果是有些神父送完圣体后不会亲自清理祭器,而是让一些「非常务送圣体员」把祭器拿到祭衣房,或一间有洗濯设备的居室清理。关于祭器清理,稍后会详细解说。
正因为要明确显示弥撒不只是筵席,更是祭献这端教义,举行弥撒时,祭台旁边或祭台上必须摆放一个有苦像的十字架,以显示出弥撒圣祭与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牺牲的密切关系。今日不少圣堂旧祭台上的圣体龛上方,都会挂着一个大大的苦像十字架(例如大家在澳门的主教座堂和圣安多尼堂所见的),目的就是要提醒教友,他们所领受那在祭台上祝圣的饼酒,正是来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所作的牺牲祭献。
事实上,梵二前四旬期星期五的拜苦路的十四处苦路(不是十五处,复活还要等三天呢!)永远都是从祭台开始,再返回祭台结束,原因也在此。所以梵二前圣堂的设计,绝不会把「苦路十四处」移到圣堂外面。
上一篇:圣女傅天娜日记(355-359)奉献朝拜圣体的祈祷下一篇:让我们一起善领圣体圣事(二)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