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礼仪年历中,圣体圣血节(Corpus Christi)是在天主圣三节后星期四。今年,教宗方济各将圣体圣血节移到主日,目的是要唤起更多的教友,加强对圣体圣事的热爱。因此,本澳教区亦于本主日,举行圣体出游和讲座。借此,培养教友对圣体中的耶稣,有一份最基本的热诚与敬礼。
圣体圣血节建立于十三世纪,在比利时一个名叫里叶日(Liege)的地方,圣茱利安纳(Julienne de Mont Cornillon)修女发起对圣体的敬礼。圣女五岁父母离世,成为孤儿,十三岁开始修道生活。
圣女自十六岁起,日夜看见一个圆形的明月,呈现在她眼前,月亮中间呈现出一条黑带。有一次耶稣显现给她,说这圆形的明月,便是教会一年四季周期性的各种节日,那条黑带指的是,全年瞻礼中还缺少一个瞻礼。
虽然,教会在圣周四,有纪念耶稣建立圣体圣事,但圣女认为,逾越节三日庆典的庄严,盖过圣体圣事的奥秘信息。所以,在神视中,耶稣向她表示,教会需要一个特别的庆节,来恭敬基督的圣体与宝血。茱利安纳把神视的情形铭记在心,可是人微言轻的她,对此不敢有所表示。
在茱利安纳三十三岁时,她当选为修院院长。看到神视后的圣女,没有真正的推广此事,纯粹与人分享自己的想法。随后,又与一名隐修女伊华(Eva)、另一位修女,以及告解神师雅各伯.庞德隆(Jacques Pantaléon)神父分享而已。
当时,庞德隆神父、巴黎大学校长和其它神学家,都表示对设立恭敬圣体圣血节,没有反对的理由。不过,在这政教纷乱的时代,此推广受很多信友的反对和阻挠,圣女甚至两度被迫离境,流亡各地,求乞度日。即使她后来获撒西尼女修院院长收留,但不久后战事爆发,修院被毁,圣女与撒西尼女修院院长,需逃往另一间修院。圣女暮年贫病交迫,病逝时只有院长和另一位修女在旁陪伴,终年六十五岁。
茱利安纳离世后,伊华隐修女则继续向外推广圣体圣血节。而圣女的告解神师庞德隆神父,后来成为教宗乌尔巴诺四世(Urbanus IV)。1264年,他在下令调查了一个发生在意大利博尔赛那的圣体奇迹事件后,颁布了《在离开这世界之际》(Transiturus de Hoc Mundo)通谕,下令普世教会的神职人员庆祝该瞻礼,并邀请圣多玛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为此瞻礼,写了五首赞美诗(Hymns)。到了1317年,教宗若望廿二世,便推行至教会庆节。
即使,圣体圣事在每一次的圣祭中,都被隆重地庆祝了。但是,在此庆节中,我们特别光荣基督的圣体与宝血。当然,我们能在任何时候,以我们的心神唤起对圣体圣事的敬礼,但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让我们获得基督真实的临在。然而,在祝圣圣体圣血时,耶稣基督实质上的确临在于我们中间。
圣体圣事是耶稣基督亲自建立,亦是耶稣给我们旅途上教会的珍宝,更是耶稣给我们在世的人的生命之粮。我们的信仰生活,都应该以圣体圣事为中心、应在每天的生活中,多朝拜圣体、默想圣体的奥秘。教宗保禄六世曾在《信德的奥迹》(Mysterium Fidei)通谕中建议教友,每天「不要忽略朝拜圣体的善功,圣堂里保存圣体的地方,宜按礼仪之规定,标明显贵之部分,以期使圣体尽可能的受到光荣。朝拜圣体乃表示感激的标志,表现爱情的行动,并对确在此地的吾主耶稣,表示知恩感恩的心情。」因为圣体圣事的尊严,不单只在成圣一刻出现,而时无时无刻、在大小圣堂中圣体中出现,「耶稣与我们同在,即是以后在大小圣堂内供奉的圣体,也真是基督本人—厄玛努尔—『天主与我们在一齐』。」
无疑地,圣体圣血节的建立,就是要重申、并加强教友对耶稣真实临在的事实。圣体游行本身与教会礼仪和灵修生活,拥有密切的关系。每一次的游行都在提醒着我们,基督徒的生命是向着天国,不断地前进,迈向天主。在圣体游行中,在基督圣体的临在下,我们的意念应该朝向天国。
「耶稣基督,请保存我们,增加我们,圣化我们。」这一句短诵,来自笔者一位敬重神长所创作的乐曲。愿我们在本主日,特别在圣体出游中,重燃我们对圣体圣事的爱火,我们每天也不妨多以短诵,来表达我们对圣体的敬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