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博爱运动举办“夏日玛利亚之城”,帮助参加者在家庭和工作岗位回应天主的爱,实践人际间的共融合一。
“夏日玛利亚之城”八月五日至八日假乌溪沙青年新村举行,约一千位来自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人士参与,当中大部份是天主教徒,包括普世博爱运动成员,亦有来自其他宗教和未皈依的人士。
大会八月六日邀请教区主教汤汉主持弥撒。汤主教在讲道中勉励参加者与他人保持共融合一。他以内地“地上”和“地下”教会团体因教宗致中国信徒的信而修和、港人雇主与外佣信徒建立友谊为例子,称人际间的共融回应了天主的爱。他说玛利亚之城亦见证了教会内无外方人、彼此一家的特质。
普世博爱运动本地核心成员梁金城和郑素娟夫妇八月六日对本报说,“夏日玛利亚之城”是要延续普世博爱运动创办人卢嘉勒发起的“玛利亚之城”之精神,带出人际间的共融合一;不同基督宗派和宗教的人士共同参与这活动,更加强了这份见证。
郑素娟说,夏日玛利亚之城向家庭传递爱的信息,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延续天主的爱。她说,信仰有助消除两代间的代沟,不受制于人性软弱,而是放眼于基督的爱之上。
“我们希望帮助参加者发现并走近天主,找到生活的力量。”她说,这活动具备福传和培育的幅度,分享普世博爱运动共融合一的灵修。“普世博爱运动非着重工作,而是着重灵修。”
家庭与工作间 活出基督信仰
这四天的活动期间,多位普世博爱运动成员和神父就天主的爱、工作和人际关系等题目,分享一己的信仰见证。八月六日的分享环节以工作为题,分享者谢冰儿指出,家庭与工作应互相平衡,故此她曾放弃升职,选择多花时间照顾家人。“若升职便可加人工,但更繁重的工作令儿子好像没有了妈妈,对家庭没有好处。”她说:“我们要在工作岗位做好本分,惟工作并非最终目标,要懂得爱(家庭)与牺牲。”
另一分享者吴维良说,退休后虽然没有了工作生活,但本着共融理念参与义工服务,令他得到了新的开始。“我在服务病人的过程中体会到天主的爱。”他说,在宁养中心服务末期癌症病人,既能向病人家庭传递关怀,亦让他享受更丰盛的退休生活。
谈到参与活动体会,普世博爱运动成员黄杰彬对本报说,共融合一的精神,帮助人在工作上建立正面的人际交往:“我是教师,若没有爱便难做到包容学生。共融的精神让我放下身段,跟学生建立关系。”未皈依宗教的他说,社会有时欠缺了互爱精神和家庭价值,信仰能够作出弥补。
来自澳门的林志雄说,普世博爱运动重视共融的灵修,帮助人在关系疏离的社
普世博爱运动 有助发挥教友职务
普世博爱运动由平信徒发起,成员称运动有助发挥教友职务,亦跟堂区工作互相补足。
普世博爱运动透过“新家庭运动”、“新青年运动”和“新人类运动”等分支在教会和社会内见证信仰,梁金城夫妇是香港的新家庭运动负责人,梁郑素娟八月六日说,平信徒透过家庭和社会上的岗位,跟神职人员和修道人分享传教使命。
梁太认为,教会运动分享着传教使命,对于教区明年庆祝“教友年”,她认为教会团体可进一步提倡教友职务,并为平信徒提供更多培育。“就算是家庭主妇,其生活都能够具备传教幅度。”她说:“每个人都有义务把爱心传开去。”
普世博爱运动一九四三年由平信徒卢嘉勒(C. Lubich)在意大利创立,七〇年来港,本年庆祝四十周年,梁太称这次夏日玛利亚之城亦见证成员三代同堂。她说,这运动的核心成员包括度独身的献身生活者、夫妇及修道人,三者互相配合。
信徒何志荣跟家人都是新家庭运动成员,他说运动能够凝聚信徒,给他们持续的支援,跟堂区工作互相配合。“儿童在堂区领受入门圣事后,若不参与团体,便容易脱离信仰,以家庭为单位的运动帮助他们保持信仰,亦有助家庭培育子女信仰。”他说,普世博爱运动连系不同家庭,每月的“生活圣言”反省材料,亦帮助他把信仰融入生活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