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临终关怀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世界临终关怀运动的发展是从1967年桑德斯博士创建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开始的。现代世界临终关怀运动的创始人桑南斯博士本人则认为,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开始的时间应当追溯到1948年一位名叫大卫·塔司马(David Tamas)的晚期癌症晚期病人在伦敦医院去世前为创建临终关怀机构捐款的时候,因为这笔捐款是创建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的启动资金。桑德斯博士还说,她所提出的关于现代临终关怀“两大支柱” —— “疼痛和其他症状控制”和“心理、社会等方面全面关怀”的思想,也是从这位晚期病人身上体会总结出的。
大卫·塔司马是一位来自波兰的犹太难民,1848年因癌症死于英国伦敦医院,享年40岁。在大卫去世前八周,桑德斯作为一名有着护士经历的医学社会工作者,每天都到病房去看望大卫,为他读书,同他聊天。在这期间桑德斯了解到这位中年晚期病人不仅需要有效的症状控制,而且特别需要有机会同人谈谈他自己的生活和内心的感受。桑德斯根据这位晚期病人的特殊需要,从各个方面为大卫提供关怀照顾。桑德斯的真诚关怀给了大卫希望,使他实现了内心的平静和临终。桑德斯在与大卫的交谈中,感觉到社会应当为像大卫这样的晚期病人提供一种环境,这种环境应当满足晚期病人的特殊需要,而不是像普通医院病房那样紧张和忙乱。大卫非常赞同桑德斯的观点,他去世前将他全部财产一共600英镑留给桑德斯,作为创建临终关怀机构的资金,并对桑德斯说,“我将是你们关怀院的一个窗口。”桑德斯后来在谈到大卫的这句话的时说,大卫是在鞭策我们:既要向我们的内部世界开放,又要向外部世界开放。桑德斯从大卫的捐赠开始,经过长达19年的不懈努力和精心策划,终于在H·R·H·亚历山大公主以及社会各界包括宗教界人士的支持和赞助下,于1967年7月在英国伦敦塞得恩汉姆(Sydenham)正式创建了世界第一家现代临终关怀院。
在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的影响和带动下,临终关怀服务首先在英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已经建立各种类型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达600多个,其中独立临终关怀机构160多家,拥有住院床位2700多张,家庭临终关怀机构300多个,日间临终关怀机构150多个,其他类型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和团队140多个。
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进入21世纪以来临终关怀运动在全世界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临终关怀运动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是社会进步与社会文明的必然结果。
20世纪6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再是鼠疫、天花、结核病、肺炎等传染性疾病,而是肿瘤、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等非传染性疾病,人类患慢性疾病的人群逐年增多,患癌症和其他各种疾病的晚期病人队伍日益庞大。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为广大慢性疾病晚期病人和晚期病人提供适宜的医疗保健服务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
现代临终关怀的服务模式和它所反映的对晚期病人的生命、权利和尊严的尊重,对死亡的接纳.以及生命质量重于生命数量的价值观念,具有人类共同的医学人道主义意义和社会伦理价值,因此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认同。
随着世界临终关怀运动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整个社会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应当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①预防;②治疗;③临终关怀。无病预防,有病治疗和康复,不能治疗和康复则实施临终关怀。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临终关怀运动所倡导的已经不是中世纪欧洲HOSPICE为朝圣者和旅游者提供的膳宿服务和生活照护,也不是19世纪末欧洲的HOSPICE所体现的富人对穷的慈善行为,而是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面向广大民众,为人生命发展的最后阶段营造最适宜的环境与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