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普世君王节(甲年读经)
【常年期第卅四主日】
读经一:则卅四 11-12, 15-17
答唱:咏 23
读经二:格前十五 20﹣26, 28
福音:玛廿五31-46
一般人对未来都怀着一份期盼,他们都希望不知的将来是美好的!因此,当人要面对死亡时,他们均会有不同的态度:有些人会以“有酒今朝醉”的心态,尽情享受现世人生,那管未来如何!有些人却以“多劳多得”的态度,不断以祈祷、奉献,为能求得永生的入场劵!亦有些人体会到死后的生命是现世生命的延续,因此应在生活中展现“互爱”精神!可能不同人亦会有其他的看法,但最终极的归向是天主对我们生活的回应!
“当人子在自己的光荣中,与众天使一同降来时,那时,祂要坐在光荣的宝座上,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玛廿五31—32),按基督徒的传统,这是最后审判的图像:整个人类的思、言、行为,都会在主基督的爱内一一被审视。主基督作为人子便以牧人的形象将绵羊与山羊分开,绵羊代表着那些圣者被放在君王的右边。从古老的文化,右边代表着美善、幸福、尊荣的位置:“君王遂起身迎接她,向她俯首致敬,然后坐在宝座上;又叫人为君王的母亲另预备了一个座位,她便坐在君王的右边”(列下二19);然而,左边则代表凶恶!主基督对那些在右边的说:“我父所祝福的,你们来罢!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了的国度罢!”(玛廿五34)他们将得到天父最圆满的祝福,而他们能得到这份祝福,是因为他们满全了天父自创世时最深切的渴望,而成为天主的子女:“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称为天主的子女”(玛五9)、“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玛五44—45)。
这些圣者被称为“义人”,他们对近人的慷慨、为周遭的兄弟姊妹带出仁慈及怜悯:他们给予饥饿者基本生活的需要、接纳旅者、给衣服赤裸者穿上、在病床边陪伴患病者、并安慰在囚者。因此,他们藉着仁慈及怜悯而承受天国。这里所指的不单是物质的,亦包括精神上、属灵上的需要。综观今日的社会,贫富的差距相当大。当富有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经历,为穷人却是一些“难以登天”的梦想!若我们强调“公义”时,每个人便能享有应有的权利及义务,人性尊严亦会获得重视。如此,惟有透过分享,贫富之间才能克服彼此间的分歧,并在互相尊重、逃脱一切制度所形成的限制中,和平共处。主耶稣对他们以仁爱之心、慈悲之情所满全的公义作出回应:“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廿五40)主基督如此说,所表达的是什么讯息?
这句话可能有两层的意义:(一)“最小兄弟”是否代表基督的门徒,或是一般的穷人?(二)这个判断是关乎那些非基督徒的外邦人?或包括基督徒在内的所有人?若从福音所描述的环境,我们可以体会到“最小兄弟”所指的是初期的基督徒。他们为了信仰的缘故、为使福音能够广传,受了不少的苦楚。因此,对这些为主耶稣而受苦的门徒所作的关怀,即对主基督的接纳而蒙受祝福:“谁若只给这些小子中的一个,一杯凉水喝,因他是门徒,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决失不了他的赏报。”(玛十42)然而,因福音的广传,更多的兄弟姊妹能因接受喜讯而得救。故此,在最后的时刻,“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玛廿五32),回应主基督对我们爱的邀请!那些愿意与天主恩宠合作的,便能进入永生!那些拒绝天主,不愿承行主旨的,便被投入那不灭的永火中:“凡是没有记载在生命册上的人,就被投入火坑中”(默二十15)。
既然人生命的终向是与天主亲密的结合,而这份冀盼亦只有在现世的爱德生活中得以满全。因此,我们对于人子在光荣中的再来,便不需存有疑虑、恐惧;相反应怀有希望,在信德中,持守真理、在爱德中,生活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