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节(甲年读经)
读经一:达十二 1﹣3
答唱:咏 42, 43
读经二:罗十四 13
福音:玛廿五 31﹣46
在罗马,有一所“圣阶小堂”,内里有一道阶梯相传是圣海伦娜到圣地朝圣时,将主耶稣曾走过比拉多衙门的阶梯搬来。现在,朝圣者会跪上这神圣的阶梯,以默想主耶稣的苦难。其实,阶梯只有廿八级,但若要跪着而行,亦会非常疼痛。因此,在阶梯的顶部有一幅很大的十字架壁画,使我们能透过自身肉体的痛苦,默观主耶稣被钉时的苦况。但另一方面,朝圣者亦可将这些克己及补赎,为某意向而奉献给上主。多月前,我曾到“圣阶小堂”朝圣,特别为堂区已亡的信友祈祷。在这廿八级阶梯中,除了经历了肉体的疼痛、努力的汗水外,他们的面容也在祈祷中一一浮现,感觉到虽然形体上已与他们分离,但精神上仍是相聚一起。
按教会的训导:“基督门徒中一部分还在现世旅途中……一部份已经度过此世而在炼净中;最后,另一部份在光荣中,瞻仰‘在圆满真光中三位一体的天主的真貌’。旅途中的人,和安眠于基督平安内的兄弟姊妹们的连系,绝不会中断,而且,按照教会永恒的信仰,这一连系会藉着神益的互通而加强。”(教理954-955)因此,我们除了为亡者祈祷,使他们能因着天主的仁慈及怜悯而获享天国的福乐外,我们亦需要关心身边的兄弟姊妹!今日的福音中,主耶稣为我们订定的关怀准则:“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渴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了我穿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玛廿五35—36)其实,这一切就是我们对近人的关怀及怜爱!我们有没有体会别人的需要?另一方面,当我们与别人分享时,所持有的是怎样的心态?在当代的社会经济上,会以一种“滴流经济”来表达对穷人的关怀,但这种理论假设自由经济令人富有后,财富自然会流到贫穷人身上,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试想想:在高楼价、高消费生活下的香港,多少人仍生活在贫穷线下,他们并非不努力,而是制度下的牺牲品!主耶稣提醒我们面对有需要的兄弟姊妹并非可怜他们,而是与他们分享他们应有的一份。我们从这份互爱的分享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皈依。我们可能没有能力完全改变社会、改变他人,但我们绝对有能力改变自己,因为我们能在自省中体会到生命中爱我们的天主:“凡你们对我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廿五40)
这是一段灵性生活成长的历程:我们从满足自我的生活开始,体会到爱是一份施予,因为天主无条件地爱了我们,并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了我们:“爱就在于此:不是我们爱了天主,而是祂爱了我们,且打发自己的儿子,为我们做赎罪祭。”(若壹 四10)同时,我们亦感受到在无私的施予中包含着牺牲。这便是十字架的奥秘:它看似一份失败,实质是一份胜利;它看似是无奈,实质是一份光荣!因为藉着主耶稣,光明战胜了黑暗,亦为我们在生命两极矛盾的战斗中,强化了恩宠的力量!因为惟有走出恐惧、脱离自私,我们才能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胸襟,怀抱世界。当我们能与近人分享生命所有时,这包括:物质、精神、相互的关系,我们更能体会到创造生命的主,而愿意将一切全归还于祂,并愿意祂所创造的一切受造物也能在祂内得享福乐。
我们因着对享有永恒福乐及至高美善的向往,亦愿意周遭的近人也能同享福乐;因此,对那些仍在炼净的灵魂,便常在我们的祈祷中。因此之故,为亡者及炼灵祈祷亦成为了教会祈祷恒常的意向。“父啊!祢所赐给我的人,我愿我在那里,他们也同我在一起,使他们享见你所赐给我的光荣。”(若十七24)这是主耶稣在临别时为信徒的祈祷,亦成为我们心灵的安慰及企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