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分类 > 灵修谈从 > 灵修天地

天主先爱了我们

时间:2008-07-26  来源:  作者: 点击:

张春申 着

导言

大家都知道,祈祷的定义有很多。人们常说祈祷就是和天主谈话,而所谓的谈话应该有着二者之间的讲和听。通常在我们默想或瞻想祈祷时,会努力地想出许多、讲出许多,一旦没有了自己所发出的思念、停止了讲,仿佛就觉得自己好像停止了祈祷。当然,这的确是祈祷的一面,但在我们这次八天的退省中,将特别注意祈祷的另一面──就是聆听。因为我们这次所用的几乎都是若望福音,而若望福音一开始就说“在起初已有圣言”,这个“言”在耶稣基督身上降生为人于我们中间。除非我们懂得听,除非我们会聆听,天主的言就不能成为真实的言,天主的话就不能成为真实的话。因为如果没有人听的言,那只是白费唇舌徒然讲的话罢了。所以在这次退省的祈祷中,要注意聆听,让天主的圣言经过我们的静默、经过我们的停止思想、经过我们的等待,进入到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体验到耶稣基督的话是针对我而说,是向我有所要求,是向我有所挑战。使这些话成为对我真正有意义、有价值,并且会改变我的话。

这次我用若望福音做为退省的材料,我们可以从若望身上看到他如何聆听耶稣,看出跟随耶稣基督的标准和模范。自古教会就称若望为神学家,并不是说他是个研究神学的人,而是因为他的这部福音特别表达了神,特别表达了天主父透过耶稣基督,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古代教会中的教父,特别称此第四部福音为“精神性的福音”。与前三部福音比较,它的确常常很容易地带领我们到天主的氛围中,常常直截了当地让我们透过耶稣碰到天主。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这部福音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部福音,从头到尾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天主父透过他的圣言──降生成人的耶稣基督,把他自己启示给我们,让我们在耶稣所讲的一切和他临在的行动中,经验到天主。

天主所创造、所爱的人,经过耶稣,在耶稣内,如同葡萄枝在葡萄树上,如同羊跟随牧人,为的是从耶稣身上得到成为天主子女的生命,得到走到天主那里去的生命。而整部若望福音告诉我们,要走到天父那里去,只有两个基本态度:“信”和“爱”。正因其主题非常简单,所以能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念完若望福音必能经验到,耶稣愿意把天主的经验给我们,而我们要做的就只是倾听耶稣,把他的话吸收在我们的内心中,这样的跟随他,遵照他的要求来爱天主、爱人;让他的话深入到我们的生命中,改变我们,使我们成为信者──门徒,成为爱者──天主的子女。如此则是若望福音在进入高峰时所说的“你们在我内,我在你们内,我和我的父要进到你们内,”到了最后,所有的只是父和我、耶稣和我了。

在祈祷中的聆听,不是奇迹似地听到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句话,而是耶稣所说的话,真正碰到我的心,对我有着彻底的要求,改变了我,对我产生了救恩。这样才叫做听到了,否则就是听而没有到。再者,我是领导避静者,你们是避静者,二者间必会有着互动的关系,但在这互动中,常有第三者,那就是天主圣神。我若要动,一定不能超过天主圣神的动;人性的我,也不能只听我这个人。希望在我讲的时候,我们之间不仅在人的平面上的互动,而要在互动中,有着天主圣神的临在,如此,我们二者间都有着最正确的关系。 

在此我要以若望福音第一章3539节这段圣经,来引领大家进入这样的退省气氛中:“若翰看见耶稣走过,便注视着说:“看,天主的羔羊!”那两个门徒听见他说这话,便跟随了耶稣。“

这“跟随”不仅是走路前后的跟随,而是他们已经受到耶稣的吸引,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交付,和耶稣在生活中已经有了某些相连接。虽然是他们跟随,但若翰所讲的“天主的羔羊”,其实已经先主动地在他身上有着一股吸引他们的力量。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便问他们说:“你们找什么?”这个“找”字,在全部圣经中是一个重要的字,圣咏上说:“天主啊!我迫切地寻找你。”而耶稣所说的话往往是有一种力量的,他问他们找什么,实际上是要引起他们内心中的找,也就是要他们内心有着渴望。圣咏上说:“天主,我的灵魂渴慕你,有如一块干涸无水的田地。”当我们人活得更深一些时,一定会发现,除非找到天主,人才能安。圣奥斯定说:“天主,我们是造来为你的;我们的心得不到你,就摇摇不安。”正由于耶稣这样问,使得若翰这两门徒真实的人性出现了,也因此他们都有了下面的回答。

“拉比──意即师傅──你住在哪里?”

表面上他俩好像是愿意到耶稣住的地方去看看,但若望福音的特点是常在话中蕴藏着更深的意义。他俩内心的渴望既已被打动,开始要去找,而要找到天主必须要找到耶稣,也就是找到耶稣才能找到天主。所以他俩问耶稣住在哪里。其实问的就是找天主的事情

他向他们说:“你们来看看罢!”“看”字在若望福音中有许多意义,其中一个就是用信仰的眼光看,即瞻仰天主。这不是用血肉的眼睛看天主,而是透过我们的心灵来看天主。耶稣在最后晚餐时,对斐理伯说:“你难道不知道吗?谁看见我就是看见父。”所以耶稣叫他俩去看看他,为的就是能看到天主

他们于是去了,看了他住的地方,并且那一天就在他那里住下了。这句话表面的意思是耶稣住在哪里,他俩就住在哪里。事实上更深的意思是:在“他”,“他”就是“那里”,耶稣就是“那里”,就是他俩要住的地方!正如耶稣所说葡萄树和葡萄枝的关系,这两个门徒在那里住下,也就是在他、在葡萄树那里住下了。所以这个“住”不是指在一个房子里的住,而是如同我们常讲的“在主内”、“在基督内”、“愿主与你们同在”也就是生命中间的交流,耶稣在“住”当中,让他们成为了天主的子女。

那时,大约是第十时辰。第十时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下午四点钟,看来就是那一夜,他们就在耶稣那里了。

希望这次的退省让我们住在耶稣那里,在他内住,继续不断地聆听,听他在我们内要讲的话、对我们的要求。最后我们大家一起找,彼此相亲相爱地一起找天主。

〔第一日〕

壹、耶稣基督,天主的圣言

这是我们八天退省的第一篇道理,可以说是一个基础,我所用的材料是若望福音的序言。通常一本书的序是用来介绍作者或说明成书经过的,与书的内容或许并没有很密切的关系。但若望福音的序言则非如此,它可说是将整部福音的内容浓缩地表达出来了。所以,我希望藉此能先把这整部福音中的好的开始,带到参加这次退省的每个人的心灵中。

(一)、“在起初已有圣言,圣言与天主同在,圣言就是天主。圣言在起初就与天主同在。”《若112

这里的“起初”不同于创世纪“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的起初。创世纪的起初是指天地万物的开始,而若望福音所说的起初是指在所有的时间、所有的宇宙万物之前,即所谓的永恒。我们人类活动在时间中,有着昨天、今天、明天,但对天主而言,时间是永恒不变的。在世界上我们所看到的是朝生暮死,但对天主而言,却常是生。而面对着沧海桑田世事多变的情况,我们内心常感觉不安、不定,因此人们常有一个特有的经验,就是渴望追求永恒。在一些心灵敏捷的艺术家、诗人的作品中,经常描绘天地间的各种变化,但透过这些变化,他们渴望追求到一个抓得住的永恒。圣咏上常说“天主是我们的磐石,是我们的基础”,诚然,除非在这磐石上,否则我们的心灵至终也没有一个可以安顿之所,我们的生命也将是无根而飘浮不定的。而这也就是若望福音所说“起初”的意义。

“圣言”当然是天主的话,但“言”若无听者,就不成其为言。而这天父永恒生命中的话就是讲给我们这些在心中渴求永恒人听的。然则这在最初就有的圣言,究竟要通传化我们什么呢?按照一般的经验,我们常 会说些寒暄的话,或属于知识性教导人的话,这些话多半怀自己没有密切的关系。唯有面对知己时,我们会把自己的感情、理想、爱等等,从言语中表达出来,透过这些话,和知心好友已有紧密相连的关系了。而天主圣言是天主把他自己讲给我们听,讲的就是生命的话、爱的话。至于我们这些听者,在听的时候,也要把自己的心打开,在接受圣言的同时也回答他。

(二)、“万物是藉着他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没有一样不是由他而造成的。在他内有生命,这生命是人的光。”《若134

从这两节中,我们可以知道,天主圣言的功能有三:让一切有、带给人生命、带给人光。以下我就分别加以说明: 

1、            圣言有光明:因为有灯光、太阳光,所以我们能看见一些事物,否则就处在黑暗中或在生命方向的困扰中,灵修的黑暗时期里,找到了答案。或因着别人给我解释,让我对于一段原本不了解的圣经,豁然领悟了。这就是心灵上的光。

圣言是光,“真光进入了世界”,这个“言”是降生成人的耶稣基督,“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我们见了他的光荣”,正因为透过他这个光,经由他的行动、他的话,给予人们心中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有着对天主的特殊感受。“正如父独生者的光荣”,则是经过他作为光,让我们认识了天主是父。“满溢恩宠和真理”,即在耶稣身上,我们认识到天主父就是真理。如此让我们有了一种新认识,让我们在人生的黑暗中,经过耶稣这个光,看到了天主父,看到了我们所渴求的永恒是真实的,这就是圣言的第一个功能──带给人光明。

我们的祈祷若在这样的基础上,当可体验到在自己生活中,有着永恒的天主父在耶稣基督身上。也可体验到“父”的定义就是爱,并且是针对我而言,他是爱。天主父透过耶稣作为“言”告诉我──我们是他的子女。他永恒的爱是针对着我的。这可以说是回答了我们人内心中渴求永恒的这个最深的问题。正因为天主圣言让我们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让我们看到永恒天父的爱,所以,这样的祈祷带给人的感受会是:内心一片光明。

2、            圣言有生命:通常我们在同样生命层次的人才会彼此对话,而天主藉着耶稣基督对我们讲话,使我们被提升到了天主生命的层次,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生命,就是天主子女的生命。让我们分享天主的思念,分享他内在的情爱,经验到他对我们的爱。正如在晚餐厅中,耶稣自己求天主父赏给我们生命,也就是“认识你,唯一的父;亦分享他所派遣的子耶稣基督”,而这个“认识”是彼此分享的认识,就是生命。由于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和天主交谈,聆听他的话,所以我们现在的生命已经开始了永恒的生命,并且在圣体圣事中,所领受的生命之粮,也正是带领我们进到永恒中。

简单来说生命就是活着,它的相反就是死亡。而圣经上说的死亡并不只是指生理上的死亡,而是精神上的死。譬如在团体中,与人没有心灵的沟通,彼此没有交谈对话,这时也会有死亡的感觉。死亡的感觉就是封闭、孤独。而更深一层则是宗教上的死亡,即对永恒没有希望。若望默示录中所谓的“地狱”叫做“第二次死亡”《201115》,永远的死亡、永远的封闭、永远的孤独、永远的黑暗,也就是没有永远的生命。然则一成不变圣言将我们从人所经验的死亡中解脱出来,带给我们一种新的、与天主来往的经验,这就是圣言的第二个功能──带给人生命。

3、            圣言是有:“圣言与天主同在”,这句话原文是“圣言与天主同有”。天主是“有”(to be) ,这个圣言与天主一样的“有”。“万物是藉着他而造成的的。凡受造的,没有一样不是由他而造成的。”在中文用“造”这个字,其实原文是“凡是有的,都是因着天主圣言而有”,特别强调“有”。有的相反是没有,也就是虚无。天主透过降生成人的耶稣基督对我们讲话,他不能对虚无讲话,他把人提升到他的层面上,使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有”,成为保禄所说的“新的受造物”。在一般人的经验中,当彼此有了很深的对话时,双方会因此而互相认识,会有一些新变化,成为一个爱的人和被爱的人。而天主圣言对我们讲话,给了我们一个新存有、新的意义。也就是说由于耶稣基督爱我们,我们成了天主眼中可爱的人,跟天主有了来往而愿意改变自己,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看法,这就是天主圣言使我有了新的“有”,成了“新的受造物”。

经过圣言耶稣基督,天主对我们讲话,不但使我们有意义──能讲出我是谁?同时也使我们有价值──有可贵之处。假如我一无可取,没有赞美、奉献、牺牲的能力,天主又为什么叫我做他的子女呢!若说“天主是需要我们的”,或许也不为过,因为如果没有子女,也就吵成其为父。当然,因着天主对我们价值的肯定,值得他继续与我们来往,也因此我们对自己也有了肯定。

我们如果不在圣言的光照下,不在与一成不变的对话中,最深的恐惧就是看自己是一个虚无,毫无意义,毫无价值,这实在是根本没有生命,完全在黑暗中。而耶稣基督一成不变圣言对我们讲话,就是要变化我们使成为有意义、有价值,正如圣若望说:“从他的满溢中,我们都领受了恩宠,而且恩宠上加恩宠。”在他的光照下,我们领受了天主所爱的生命,成为可爱的、值得天主爱的存有。

提示:这是一个基础性的默想,旨在对“起初”有认知与体验。起初即是根源,它是昨天、今天、直到永远的时间之基础,超越所有时间,包含所有的时间。默想者是在不断消逝的时间中,必须同时安顿于起初及根源的天主经验上,因而认定自己的终极关怀或人生之谜。天主的经验为基督信徒而言,即是信仰成为血肉的圣言。圣言起初已有,所以来自耶稣基督的光、生命与存有(同在),是默想者的基础性救恩。光明消除罪恶的黑暗、生命超越死亡的威胁、同在解脱虚无的孤独。默想者于是彻悟,成为信徒,他在时间之流中,拥有起初,然而在具体生命中,跟随基督自天父(根源)而来,回到天父那里去。

贰、若望福音的基本要求:信

在前三部对观福音中,耶稣对于接受他的人,要求他们在自己的生命中有许多不同的态度,如贫穷、信赖、贞洁的生活等等。但在若望福音中却没有如此,在前十二章里几乎没有提出其他任何的德性,只提出一个很基本的态度,就是“信”。

我们若要和别人有心与心相连结的关系,就必须建立在彼此的相信上。否则,对方说:“这是我心里的话。”你又如何证明它的真实性?唯一的态度就是:“好,我信得过你,你这样讲,我就接受了。”人们愿将心中所想说出来、行动出来,而在彼此的互信上,成为了朋友,构成了团体。另有一种是婚姻的团体,当男女二人要构成一个婚姻的团体──家庭时,所举行的只是外在的的仪式,我们教会的礼仪是,神父会问男女双方“你愿意如何如何吗?”这时就必须二人都相信对方的回答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再如双方会拿出信物,例如戒指,其实这戒指只是标记,只是一种象征,在二人交换戒指时,事实上代表的是彼此的互信,彼此的接受。古语云:“人无信立”。诚然,人若没有了信,真是什么也建立不起来了。

(一)、信用的词与表达

以上所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而天主与人来往时,在若望福音中,对这个“信”就用了许多不同的词,但这只是言词表达上的不同而已。

1        、接受:在若望福音序言中说:“他来到了自己的领域,自己的人却没有接受他。但是,凡接受他的,他给他们,即给那些信他的人权能好成为天主的子女。”这里所说的“接受”,事实上,就是信德的一种表达,因为当天主圣言来光照时,我们必须愿意睁开眼睛来看,愿意用自己的耳朵来听,打开自己的心,这就是接受。

2        、看见:既然天主圣言成了血肉,所以我们透过他的行动,看到他原来是天主子;透过他所行的奇迹复活死人,我们看到天主父是生命的来源,透过他治好了胎生的瞎子,看到了原来天主是光。所以,若望除了接受,还用看见一词。(看见指信,如若十四:9;但看见不一定指信,如若二十:29

3        、认识:在若望福音第十七章第三节耶稣说:“永生就是认识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来的耶稣基督。”这认识基本上和信是一样的,是人在耶稣身上看到、听到,因而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虽然无法理解。在接触耶稣时,知道了天主是父、天主是爱、是生命的根源,这就是更深理解的认识。

4        、听:在若望福音第十章十六节和二十七节中,耶稣说自己是牧人,信他的人是羊,羊听他的声音。而我们在他身上能听到他就是天主子,他就是天主。

总之,若望福音的基本要求就是信,而由于相信的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圣言,所以他用了“接受”、“看见”、“听”等不同的词,但是都是表达出透过耶稣基督,人和永恒的天主圣父之间,救恩性的来往,而这就是信仰。(参阅:若1114

(二)、信的产生

人与人之间所以能成为知己,或男女二人所以能缔结婚姻,这其中的理由实在很难言喻。保禄在厄弗所人书中称婚姻是个奥迹,耶稣基督与教会的结合是个奥迹。而天主是如此地给予他自己、启示他自己,我们接受了他、相信了他,这是信仰的奥迹。虽然对奥迹我们无法清楚透彻地解释,但是仍可稍加探讨,来看看这信仰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1、            亲耳听见,亲眼看见,相信。

(1)                            耶稣的话,耶稣的行动:信仰的产生,首先是成为天主圣言摄氏上,活在血肉的躯体中,他讲一些话,有着一些行动(如在若望福音第三章对尼苛德摩、第四章对撒玛黎亚的妇女)。透过他的话和行动,这些外在的因素,与听的人、看的人有所接触。然而,当时在耶稣四周有两类人,一类是门徒──那些相信他的人;一类是犹太人──不是指血统的而言,而是那些虽然看见、听见耶稣,却非但不接受他,反而拒绝他,甚至除掉他的人。二者间的差异,完全在于个人是否愿意回应了。

(2)                            因着圣神,个人内心的回应:当时虽有许多人看见、听到耶稣,但相信他的人是在自己的内心中,因着圣神的光照,主动而自由地愿意回应他,看到原来他是来自天主父,听到原来那是来自天主父的声音。这样的回应、接受、相信他,就产生了信仰。

由此可见,信的产生,一方面是天主的恩宠,天主白白的赏赐──由于他的爱,他来推动人,在人的内心中光照启发他;而另一方面则是人的回应,在天主推动、启发人的时候,人自由地接受了耶稣身上所启示的天主父。所以我说,信仰是“无为之为”。因为首先不是我做了什么,而是天主在我心里做了什么。但在天主的推动、光照我的“无为”中,还有着我的“为”,也就是我的回应,在天主的光照中,我看见了;在天主的自我给予中,我接受了,这就是信仰。

2、            没有看见。

若望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九节耶稣对多默说:“因为你看见了我,才相信吗?那些没有看见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由此可见,虽然没有看见耶稣,还是能够信的。但这信是如何产生的呢?一般而言,是透过教会不断地对我们讲耶稣的事情,不断地把耶稣所讲的道理告诉我们。我们从外面听到了教会所说的,而在内心中有着耶稣基督的光推动、吸引着我们,也就是天主的恩宠在我们心中,它是如此地改变了我们,使我们在这信仰的恩典下,相信教会所介绍的耶稣基督,他是主;接受了他是来自天父所派遣的救恩。这就产生了信仰。

我们很难确切地指出,在那一个时间里,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信仰。正由于自己相信了,所以在言行态度上有了另外一套,这是耶稣的一套、福音的一套。虽然是靠着天主的光照、推动,但是我愿意接受这一套,在这一套中必须有些付出、牺牲,但是我要!而这就是信仰,有着来自天主的恩典,也有着来自我个人的回应。这天父与人之间的来往、行动,正是信仰的奥迹。

没有信仰的人往往会认为我们过教友生活,是很愚蠢的事。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们接受的是一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而有些心灵开放的人,会对我们牺牲一切而度教友生活,感到惊讶甚至敬佩,其实这也不是靠着我们的能力,而是靠着天主在我内心光照所做到的。不过,这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信仰,其最后的根源是天主父,透过在教会里的耶稣基督,光进到我们心中,言进到我们心中,在其光照、推动下,我们接受了。对于这个信仰,也可用一个字来表达。那就是“悟”。我们在天主的光照下,觉得跟耶稣度这样的生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我们悟了。另外也有人用英文的“投到爱情中”( falling in love)来表达,因为事实上我们也不容易说出所以然来。就是投到耶稣的爱中了,我就是这样的信得过他。

(三)、信的经验的分析

信仰既不是单纯情感主义,也不是单纯的一些道理。其中并非没有真正可以讲出来的道理,没有真正可以让人理解之处,但也不能完全从理性上就可以讲得清楚,不能只因说得出一连串道理而让人相信。是由于接受了耶稣基督,看见、听到、认识了他之后,一方面有着信仰的情感,同时另方面也有着信仰的道理。在若望福音中所说的“信从”、“信赖”、“信托”、“信奉”、“信守”、“爱”、“信仰”等,都有着情和理两方面。

例如“信从”,就是跟从,受到耶稣的吸引,跟随他,这多少有着情感的一面。但在跟随他时,也有其道理的,因为他是主,他是天父所派遣来的。再如“信赖”,就是依赖,除了情感上的信赖外,我们也知道他确实 是可以信赖的。因为他是基督,是复活的主。又如“信托”,若望福音第六章六十八节伯多禄说:“主,惟人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他这样的托付,充满了情感,但另一方面有其道理,因为他知道耶稣是主,他有永生的话。再如“信奉”,即事奉,既然相信了他,就要终生事奉他,这有着情的一面。但为何要事奉他?因为他是父派遣来的,他是主,此其道理所在。再如若望福音第九章,那个被耶稣治好的胎生瞎子,在一连串事情之后,最后他跪在耶稣面前朝拜他,这是他表达信仰情绪的,但同时他知道他是“人子”。

(四)、信的培育与成就

在我们的信仰中,我们常常既是信者,也同时好像不信。我们既信赖耶稣,可是在一些需要承担的事情上,在一些需要牺牲冒险的事情上,我们真的是那样完全地信赖他了吗?我们既信奉,可是在生活中彼此的事奉上,我们的事奉是否真的完全没有退却保留?我们不能说自己的信仰已经完成了,自己已经完全成为耶稣的门徒了,只能说我们要成为耶稣的门徒,要努力让自己的信仰继续不断地成长。而这也正是我们退省时的主要课题,要在祈祷中改善我们的信仰生活,除掉我们的偏差、偏情。当然,能帮助我们信仰生活不断成长的方法有许多,如礼仪生活、退省等等都是。但在此我要特别提出来的是,在依纳爵神操中,同时也是度教友生活的人都有的,那就是省察。

通常我们每天都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省察自己,或按照自己的规定,或按照天主的诫命来省察,看看自己今天在哪些事上没有做到。这样的省察为那些在度教友生活的初期很有用,能让他们对天主的诫命和教会的规定更熟悉、更加强。但在教友生活不断成长中,若常用这种条文式、法律性、规矩上的省察方式,就不尽理想了。因为过一段时期,他会觉得自己想不出什么来,差不多什么规矩都常遵守。所以,今天研究神操的神学家们,都提出“信仰意识的省察”。所谓信仰意识的省察就是我们既是信者,就当有着行动上的信,有着生活意识方面的信。譬如与人交往,有人与我性格不合,但由于我相信大家都是天主的子女,所以我要这样的去接待他,清楚而有意识地这样去接待他,这就是有信仰的行动。而意识方面的信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非常在行动中间,可是我们还是信,我的生命就是一个信,信是我们身上基本的条件。这种信常在其生命中的人,他的态度常是对天主开放、等着天主的。我若是如此,那么,天主的话来了我自然会听、会接受;天主在我心中有所要求、推动时,我自然会感受到而去遵行。“信仰意识的省察”便是细细体验自己内心中与天主的来往,自己的信仰生活。

如果一个信者的态度常是开放等着天主,那么他的省察就不再是规矩、诫命式的,而是对自己内心的经验做一省察。他会回想在这上午或下午的时间里,有一个机会天主要我做那样的牺牲,我虽然回应了天主去做了,却发现事实上我能做得更好,也就是发现自己并没有完全彻底的对天主回应。像这样的省察已经不是省察的法律、诫命、规矩,而是省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仰态度、自己在信仰中的回应。若我们一直做这样的省察,自然可以保持信仰生活的灵敏度,可以帮助我们信仰经验的成长。这样的省察,简言之,就是要我们常常反省──我和天主之间的来往是怎么样的?我的天主的经验是怎样的?我们处在今天这样一个俗化的时代,处在好像没有天主的环境中,我们还是要做一个信者,还是要过有信仰的生活,就必须靠这类的省察,帮助我们的信仰继续不断地成长。而一个信仰不断成长的人,才能够在今天这样的环境,如同若望福音所说的“作证”,将我自己的天主的经验,给人们在生活中证明出来。

提示:这个默想是体验信仰,上面的题目专注于起初、成为血肉的圣言之光、生命、同在、因而感受天父──于是默想到了基础。信仰是经验,基础性的、终极的经验。默想便是这个经验。它接触到基督,聆听到圣言,感受到自起初而来的天父的吸引。因此有一种情绪、宗教性的情绪、神圣的情绪。信仰是朝拜、是敬畏、是热爱……但不是别的缘故,而是因为他显示了他自己的光荣《若211》。信仰是默想者一时的回应天主,久而久之成为心灵境界,时常敏捷地感觉他的鸿爪,要求自己为他做些什么。所谓承行天父的旨意是也。

〔第二日〕

叁、降生成人的圣言之宗教态度

昨天我们所讲的是最基本的教友生活,它的根源是天父,天父透过圣言进到我们的生活中;透过降生成人的耶稣基督的光,让我们听到、看见、相信了父。这就是我们的信仰。更经由我们每天不断地省察,省察自己信仰的经验,也就是天主的经验,来帮助自己维持和天主继续来往,加深自己的信仰生活。

前面我们说过,若望福音并没有许多的枝节,可以说只有一个简单的主题,而这主题有着两面,一面是讲从天主到人,这我们昨天已经解释过了;另一方面是讲从人到天主,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第二面。

来和去是福音里相当重要的两个字。耶稣来,最后要回到父那里去;天主来到我们的心中,最后我们也要回到天父去。也就是说,我们的整个信仰生活是一条路,耶稣说:“我是道路。”我们要走在耶稣这条路上回到天父那里去。而走在耶稣这条路上,就是以他为标准、为模范,把他的话当作我们的光,把他的行动当作我们的指南,这样带领我们回归天父。既然耶稣怎么走,我们就要怎么样走,那么,在下面我就浓缩性地提出耶稣回到父去的两个基本态度。

(一)、耶稣基督之自由

这里说的自由不是指无所谓,清楚地说,就是不受牵挂。降生成人的圣言,他是成为血肉的圣言,他真的成为血肉,他就是人中的人了,当然基本上他有着情感,有着与人来往,有着与一般人相同的需要。但是,面对四周所发生的种种不合乎天主标准的事情,他却完全不受牵挂。所以耶稣基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自由为天父”,凡是阻碍他回到天父那里去的一切事情,都不会使他受到牵挂。

1、            对人判断之自由:我们活在世上,常会受到别人的判断。对我们的言行举止,有些人会赞同,有些人会反对;或有强烈的批判,或有热烈的拥护。而耶稣,他做为一个真实的人,当然也会受人判断。例如他在安息日显奇迹,犹太人就判断说他这样做,违背了天父对安息日的要求,但另有一些人却认为他这样做,正是帮助解决了他们的困难。然而,无论如何,耶稣走在这条降生成人回归天父的路上,他在人的判断中,是完全自由的。他在行了五饼二鱼的奇迹之后,开始讲圣体圣事的道理,犹太人群起而攻之,说他这些话讲得太生硬,听不下去。

甚至许多门徒也因此而离开他了。在此情况下,他就是受到了判断,但是他并不因为犹太人听不下去,或门徒们走了,就改变自己的讲话,他仍然继续讲下去。不因别人的判断,而放弃走向天父这条路,他是完全自由的。除受到消极的批判外,他也有成功的地方受到别人下面的喝采。如若望福音第七章,他的弟兄要他到耶路撒冷去过节,到大都市去显耀自己,但他拒绝了,他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这样的拒绝家人亲友,可看出他完全自由,不受牵挂。

2、            对自己性命之自由:在若望福音第十章十八节中,耶稣说:“谁也不能夺去我的性命,而是我甘心情愿舍掉它。”他在回归天父的方向下,对于生命非常的自由,不论受到死亡或其他因素的威胁,他都不会放弃自己的方向。甚至在伯达尼的那一家中,拉匝禄、玛利亚、玛尔大,都非常的爱他,但他也不因为世界上有爱他的人,就忘记了要走向天父、要走向十字架的这条路。这就是耶稣对自己性命的自由,不是自命潇洒,而是超脱牵挂。再者,当一般人在面对死亡时,往往有着很大的孤独感,而耶稣在若望福音十六章三十二节说:“你们要被驱散,各人归各人的地方去,撇下我独自一个。”可是耶稣并不因为他将成为孤独的一个人,而感到害怕。他不因为孤独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这就是他的自由。

(三)、耶稣基督之执着

1、            天父的旨意:若望福音第四章三十四节耶稣说:“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来者的旨意。”他把天父的当作生命,执着于此,绝不放掉。由此可见,在耶稣的生活中,有其自由的一面,但同时也的确有其执着的一面。

2、            天父的旨意落实于“时辰”、“门徒”、“工作”上:在若望福音中,耶稣常说:“我的时辰还没有到”、“你们有你们的时辰”。初显奇迹时,对圣母玛利亚说“我的时辰还没到”。显然在耶稣的生命中,有一个时辰是天父给他指定的时辰,也就是他死亡、复活,逾越奥迹的时辰。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的时间,但只有一个时辰,其他的时间可以随意安排,但这个时辰却不能改变。若望福音十七章十二节耶稣说:“我因你的名,保全了你所赐给 我的人,其中除了丧亡之子,没有丧亡一个。”由此可知,只要是天父的要他召叫的人,他会非常执着地与他们在一起。再者,在若望福音第五章十九节耶稣说:“子不能由自己做什么,他看见父做什么,才能做什么;凡父做的,子也照样做。”由此可看出耶稣在工作上的执着,正如他在安息日所行的,是天父要他这样的工作,而不是看法律如何规定。在他整个生命中,常是非常执着地在做天父的工作。

综上所述,耶稣在回归天父的路上,有两个基本的态度,一是自由,一是执着直。而他是成为血肉,居住在我们中间的人,过的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的生活。他要走向天父的路,不是要逃避这个世界,而是在这世界所发生的种种事情中,仍要回归天父。他既是我们的道路,那么,我们就应效法他,将这两个基本的态度整合在我们的具体的生活中。一方面祈祷,努力寻找天主的旨意,一切以天主为中心。同时也要进到这个世界里,去传播福音,我们要传扬的是喜讯,是要人听的。因此必须与许多人来往,这些人天主要我们去爱他们、接受他们。然而就在我们遵行天主的旨意,与人来往,做许多事情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有一份自由,也就是我们为人工作,但不受人牵制;我们为这些事情献身,但这些事情不会让我们的心失落而不归向天主。这就是同时有着自由和执着的态度了。

耶稣既是我们的道路,就请大家在祈祷中把圣言放在前面,希望他使我们受到强烈的吸引,吸引我们跟耶稣一样的生活,一样的把自己完全放在天父身上,过着这样非常内在、非常美的生活。同时,我们在祈祷中一定会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自由,并不是那么完全执着在天父身上,所以我们就更需要祈祷了。因为耶稣圣言不仅是给我们一些标准、模范,更是一个会吸引我们的力量,让我们在退省中愿意加深我们每一个人在基督内走向天父。

提示:这个默想题目在成为血肉的圣言身上,发现另一指向,即耶稣所说的“上去下来”(若151)。他下来为的启示、他上去为的是提升。在他身上默想着提升。一般而论,若望福音很少指示效法基督,但他却要引领门徒到天父那里去(若143)。于是默想者要在基督身上“上去”,他的气质或宗教态度成了感化自己的力量。这个默想启发信者如同耶稣一般“执着”与“自由”。信仰经验是对天主的彻底交付,“执着”于他的旨意;因此同时对其他一切的“自由”,可有可无。不过如同耶稣,信者“下来”在世界中经验天主,因此在世界中而不属于世界(若1715是-16)。默想者如同天使一样,“在人子身上,上去下来”。

肆、不信:基本的拒绝耶稣基督

以若望福音来反省我们作为基督信徒的信仰生活,正面来说,就是“信”;而反面就是“不信”。在这福音前面十二章中,有耶稣行的奇迹,有他对奇迹解释的道理。而在他四周的门徒代表的就是信者,可是门徒中也有关不信的犹达斯。不过,不信的人主要是那些在福音中所称为犹太人的人,犹太人在若望福音中有其代表性就是拒绝耶稣的人。在对观福音中,往往称他们为经师或法利塞人。所谓的不信,就是不相信耶稣基督,拒绝天主父的启示。

下面我要将福音前十二章中,关于不信,归纳成不信的人和不信的经验两部分。这样的内容对我们多少都会有些益处,例如在祈祷时,基本上说我们是信者,但我们的信又并非彻底,其中常有一些不信的因素存在。而从下面所提出的那些人身上,或许能让我们看出,在自己身上也有着一些不信;在说明不信的经验时,或许也会发现在自己的信仰生活中也有着这样的经验。我们前面说过,退省就是一个祈祷,在这祈祷中瞻仰耶稣基督,进而悔改、变化,以加强自己的信仰经验。

(一)、不信的人

(1)                群众:耶稣在加里肋亚来奇迹时,四周有一些群众,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出所谓不信的态度。

1、            患得患失:若望福音第九章中,记载着耶稣治好了一个胎生的瞎子。犹太人因耶稣在安息日行了这个奇迹,要告发他,于是首先去问这瞎子的父母,究竟他是不是生来就瞎而被耶稣治好的。但这父母虽然明知事实的确是如此,却患得患失。我们知道,信仰常是需要勇气的,有时在恶劣的环境中,为表达信仰需要有很大的勇气。而不信的现象就是怕完全接受耶稣基督。这被钉在十字架上、遭受迫害的耶稣,如果你信他,就必须勇敢,因为信就是跟随他,而跟随这样的主耶稣,确实是需要勇气的。

2、            爱惜生命: 

耶稣说:“要得到生命的,必要失去自己的生命。凡要失去生命的,必要得到生命。”这信仰的确是包含有把自己生命舍弃的一面,也就是改变。因为你信了,有了新的看法,而改变了自己,即所谓的失去生命。而不信的人往往只是爱惜了自己的生命。

3、            只重食粮:

耶稣对群众说:“你们来找我是为了食物,地上的食物。”而我们要知道,信的是耶稣基督,并非想从中得到某些利益或物质上的满足。因此,这种只接受物质上的食粮,不接受耶稣的态度,就叫做不信。

4、            表面接受:

有一群人说相信耶稣,但耶稣不信任他们,因为这些人接受耶稣仅止于表面的,并不是真实地接受。而信仰是彻底接受整个的耶稣,不是只接受他的某一面,他会显奇迹、会讲道理等等。

(二)犹太人的首领:在若望福音前十二章中,真正在讲的那些不信的人是犹太人,他们不信的态度我们称之为基本的不信。

1、            信法律:这些犹太人的首领,即经师和法利塞人,他们不信的态度就是一味地紧紧抓住旧约里法律上的文字不肯放,甚至于把法律的主──天主、及天主派遣来完成法律的耶稣基督拒绝了!要知道,法律固然是来自天主,但法律并不就是天主。法律上有文字,但不可以按照千年前的文字来解释,必须要按照天主的意思来解释。而这些犹太人的首领,只抓住天主的法律,却放弃了天主,不愿意接受耶稣基督。简言之,就是他们有着自己的偶像。天主本来是生活的天主,法律上的文字是为叫人与天主来往的,而犹太人的首领却以此为天主,所以他们的不信就是有着自己的偶像。

2、            信自己:从第九章耶稣治好胎生的瞎子这段话,可知犹太人所相信的是自己,而不会跳出自己来看真实的事情,所发生的真实事情是一个奇迹,但他们不但不承认,还否定这人生来就是瞎子,甚至把这人赶出会堂。由此可见,犹太人首领的不信,正因为他们相信的是自己,如同他们把法律文字当作偶像,在此就是把自己当偶像而不相信天主。其实今日的人们往往亦是如此,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看得太重,使自己成了自己的天主,这样 失则不会打开心灵来朝拜一个超越的主、一个真神。

(三)、具体人物:以上两类人(群众和犹太人首领)均属群体性,而现在我要举出一些具体的人物来说明,可称之为象征,为不信的代表。

1、            犹达斯:在若望福音中写的最多的当然是耶稣基督,除此之外,门徒中则以伯多禄和犹达斯写的最多。伯多禄是做为原先不信,后来忏悔、改变,成了信者的代表;而犹达斯则是做为不信的象征。描写犹达斯时,或直接叫他魔鬼,或说魔鬼进到他的心里。并且在提到他时,常常是与钱连在一起。我们将来要指出,在福音中所说的钱已不是单指普通的钱,而是指财神、一种偶像了。玛窦福音中耶稣说:“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人”就是指的天主和财神。而若望在描写犹达斯时,常注意到他已经失去了对耶稣的信心,甚至出卖了耶稣,这可看出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他有了另一个偶像。他这样把金钱代替了耶稣,就是标准的不信者。

2、            无助的瘫子:若望福音第五章记载着,有一个瘫患了三十八年,当地有一个水池,传说在水动时第一个跳下去的人会被治愈,但这瘫子无法自己跳下去,耶稣就叫他拿起床行走吧!耶稣治好了他。本来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安息日的奇迹,可是当他被治好了,犹太人问他是谁治愈他,他去说不知道那人是谁。由此可见他将全部的重心只放在自己身上,因此连治好他的人是谁都不知道。后来耶稣在圣殿里看到了他,对他说:“看,你已痊愈了,不要再犯罪,免得你遭遇更不幸的事。”那人就去告诉犹太人,使他痊愈的那人是耶稣。可是若望立刻接着写道:“为此犹太人便开始迫害耶稣。”(516)若望在此暗示:这瘫子并没有相信耶稣,他被治好后就去告诉犹太人,而犹太人则开始迫害耶稣。所以,即使是一个奇迹发生在人身上,这人对耶稣也不一定彻底相信,也不一定相信他是主、是天主遗发来的。他可以为了种种的理由去告发他,以后犹太人就会对他做出许多不利的事情。由此可知,即使是一个得到耶稣治愈的人,他还是人只看自己的需要,而不看应当相信耶稣。

()、不信的经验:

在若望福音第八章中,对于不信的经验描述得十分详尽,我现在就这些作综合性的说明。

(一)              罪:虽然我们教会一般的讲法,并不是一切的罪都是相反信仰,但在若望福音中却有这样的倾向,就是:所有的罪都与不信有关。事实上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罪所表现出来的常是因信仰的并不彻底。整个天主十诫都来自天主,不论犯了哪一条诫命,最后都是相反天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切的罪都是在信仰上或多或少发生了问题,有的是很清楚地相反了信仰;有的是因为信仰很薄弱不够彻底。

(二)              黑暗:若望福音序言中说耶稣是光,不相信他就是不接受这个光,就是在黑暗中。而所谓的黑暗是指心灵的黑暗,从中看不出自己真正的面貌,更看不出天主对我们的态度。耶稣在行了五饼二鱼的奇迹后,对门徒说:“你们中有一个是魔鬼”。这是指犹达斯,魔鬼和罪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犹达斯已经在罪中了。这罪的经验究竟是什么呢?就是黑暗。在最后晚餐时,耶稣对他说:“你要做的事去做吧!”若望很清楚地写着“犹达斯一吃了那一片饼,就立时出去了。那时,正是黑夜。”(1330)他走在黑暗中,不相信耶稣所以。罪的经验就是黑暗。而在我们自己的信仰中,对耶稣的跟随不很彻底时,生活中就会有着某些的看不清楚,这就是在黑暗中,有着罪的经验。

(三)              谎话:在此不是指的一句话,而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生活过得不真实,不能表达真理。若望福音十二章,耶稣到伯达尼晚宴时,玛利亚拿了一瓶香液抹他的脚,犹达斯说:“为什么不把这香液拿去卖了,施舍给穷人呢?”而若望立刻接着写:“犹达斯说这话,并不是因为他关心穷人,只因为他是个贼,他爱钱。”所以我们可由此看出,犹达斯当时所表达的完全是一种虚伪、不真实。这就是有着谎话,就是罪的经验。

(四)              奴役:做奴隶即不自由,而有罪常使人不自由、受到束缚,像犹太人的首领做了法律的奴隶、文字的奴隶、自我中心的奴隶;犹达斯做了金钱的奴隶,做了那些出卖耶稣的兵士们的奴隶。我们在自己生活上反省,往往会发现许多事上未能全心来事奉,有着一些人或事奴役着我们,让我们不能完全表达对耶稣基督的信仰。

(五)              死亡:不信的罪的经验,最后所导致的就是身体的死亡。主要是指精神上的死亡。也就是说来自耶稣基督的标准、价值和意义,已不再具有吸引力了。换言之,即天主子女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死掉了。耶稣说犹达斯“若没有生,为他更好”,而犹达斯最后也确实进到死亡中了。事实上在我们生活中,往往也因着某种不信带给我们某种程度的死亡,使我们活不出天主子女的生命来。

(六)              魔鬼的子女:若望福音第八章中讲,谁不信就是在魔鬼的统御下,也就不是天主的子女了。福音中说犹达斯是魔鬼,魔鬼进到他身上、进到他心中,他是魔鬼的子女。

其实我们也常会经验到心灵的黑暗、生活得不自由、整个的生活不大真实、不按照自己所投身的而生活,甚或觉得自己没有生命的力量等等,这些就是不信的经验。而我们就要在退省中、祈祷中,与天主相遇,聆听他的话,从聆听当中,多少会发现自己有着某些不信的因素,对天主的经验并非那样活泼、那样的充满生命,于是要尽力改善,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彻底相信的人。

提示:我们在退省当中经常根据客观的十诫和规矩来反省自己的罪过,并不注意罪的经验。这个题目在若望著作的启发下,要求默想者发觉罪的经验。成为血肉的圣言的救恩是光明、真理、自由、恩宠、生命、以及与父同在的子女身分。至于罪过在若望的指示下便是黑暗、说谎、奴役、仇恨、死亡、以及魔鬼子女的身分。这都是经验性的字汇。由于我们信仰生活尚在过程之中,不免经验到罪过在心灵中的效果。这种种在犹达斯身上,若望福音几乎都描述出来。为此,默想者在这提示下反省自己罪的经验。

〔第三日〕

伍、洁净圣殿

昨天讲解了我们是有罪的人,并谈到了罪的经验,因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若望一书第四章说天主是爱。天主派遣他的独生子为我们做赎罪祭,这个圣言是为我们赎罪的圣言、是宽恕的话。那么,我愿意透过今日的题目,从福音的观点来经验耶稣的赎罪。他的死亡与复活恢复了我们和天主的来往,因着他赎罪的行动,铲除了我们生命中相反信仰的种种偶像,使我们的信仰完成。所以,现在要讲的这个题目,是在福音中所记载的一件事,这件事就是耶稣到耶路撒冷去洁净圣殿。

在四部福音中都记载了这件事,但前三部福音记载这件事是发生在他被钉死在十字架前不过一个星期的时间,而若望福音却是放在耶稣第一次进耶路撒冷时。这次序上的变化,看来是有其深意的。亦即他进到耶路撒冷去的使命,就是要把天父的圣殿恢复原来的面貌。当时的圣殿已经变成了商场,犹太人信仰的中心已经变成了做买卖之地,那么他的使命就是要去铲除圣殿里的种种偶像,建立一个新以色列民族,以他为中心,以他为圣殿,以他为朝拜天主的地方。耶稣对撒玛黎亚妇人说:“真正朝拜天主的人是在精神和真理中。”亦即在自己的心中朝拜天主,圣保禄也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圣殿。而现在我要讲的这段资料中,耶稣说他自己是圣殿,我们和他连在一起,所以每个人都是圣殿,必须靠着他来洁净,会计师洁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帮助我们悔改、变化。

(一)、洁净圣殿之前

在这事发生之前,耶稣召叫了他的门徒,最后他对纳塔乃尔说:“你们要看见天开,天使在人子身上去下来。”这句话意指他是中保,透过他,我们和天主互相来往。事实上在整个圣经里,中保之一的就是司祭,耶稣是圣殿里的大司祭,在他身上我们向天主奉献、天主给我们恩惠。因此,耶稣是圣殿的思想,可以说在这里已经存在了。

此后所发生的是耶稣在迦纳婚宴把水变为酒的奇迹,他对母亲说:“我的时辰还没有到”,当然这是指他死亡和复活的时辰,但他把这时辰提早在此奇迹中显出来了。圣经学家们认为这水变酒有其象征性,象征的就是圣体圣事,我们都知道,圣体圣事就是纪念耶稣的死亡和复活,他以自己的死亡和复活来完成了他的赎罪祭。

(二)、洁净圣殿本事

1、                  圣殿:若望福音用了比其他三部福音都长得多的篇幅,来记录洁净圣殿这件事,自有其用意。而且他还特别注意到“钱”的问题,在思高译本中有四次出现“钱”字:有人坐在“钱”庄上;兑换银“钱”,耶稣倾倒了换“钱”者的银“钱”。但在路加福音中却一次都没有提到“钱”,那么,为何若望如此注意圣殿中钱的问题?事实上在若望福音中,从来不提“神贫”、“真福”等字眼,唯一讲的是“信”、是“爱”。所以,他在此所提到的“钱”,一定不单单指我们一般所说的钱财,而必有其象征性的意义。这象征性的意义就是我们在上一讲中所讲的“财神”、“偶像”。耶稣说这是“我父的圣殿”,当然,在这圣殿里天主是唯一的神,这里是朝拜唯一的天主的地方。但是,现在圣殿里供的却是一个偶像 !在此情况下,耶稣自然产生了他的情绪感受。旧约里曾这样描写:“天主本身是嫉妒的天主。”也就是说天主对他本身的唯一性是这样的肯定,只有他是唯一的主。“我对你殿宇所怀的热忱把我耗尽。”(217)热忱这个字在旧约中,就是妒爱嫉妒的爱。而今耶稣看到圣殿中所供的不是唯一的天主而是偶像,内心中当然会有着如此的反应。

依纳爵神操中有着两旗,一面是耶稣基督的旗,一面是魔鬼的旗。他描写魔鬼的旗时,说魔鬼的计谋就是先诱人贪爱财富,再陷他于世俗的虚荣中,最后引他堕入嚣张的傲气里。今日社会有一些人,正是把钱当作偶像来朝拜,忽略了耶稣基督那面旗,当然不可能有开放的心灵去追求永恒的事情,不可能去追求天主的事情了。

2、                  成了商场:耶稣说:“不要使我父的殿宇成为商场。”(216)商场本是做买卖的地方,在此也有其象征性,象征的是和天主对立的地方。耶稣在晚餐厅说:“我为你们祈求,不为世界祈求。”商场和世界指的相同意思,都是指和天主采取敌对的态度。他不为世界祈求,并非不关心或不能够宽恕那些引人至死的罪。“什么罪都能得宽赦,只有说得罪圣神的话不能被宽赦。”因为亵渎圣神的人会继续不断地拒绝圣神,天主的宽恕自然不会被他接受。耶稣所以说不为这世界祈求,正因这世界不断抗拒天父。而商场和世界即指与天主采取敌对的态度,也就是:肉身的贪欲、眼目的贪欲和人生的骄奢。如此是把世上的东西和自我当作偶像,而把天主弃之不顾了。

3、                  耶稣的行动:若望记载说,耶稣“就用绳索做了一条鞭子,把众人连带牛,从殿院都赶出去,倾倒了换钱者的银钱。”(若215)假如用希腊原文来念这段话,能读出耶稣的这个行动仿佛已经失去了理性,几近疯狂。这疯狂性的行动,多少表达出了他和天父之间的关系,天父是他生命唯一的中心,而今看到圣殿里拜的是偶像,所以他几近疯狂地把这些偶像推倒。他对天父如此的热忱,使门徒们想起了经上记载的“我对你殿宇的热忱把我耗尽”,他也的确要耗尽自己的力量把那些偶像驱逐。

耶稣既是天主圣言,那么,天主透过他的这个行动在对我们讲话,给我们一些讯息,至少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不信,让我们了解到如果在自己生命中有着偶像,会导致耶稣有这样的反应。

(三)、洁净圣殿的启示

在耶稣洁净圣殿之后,犹太人责问他有什么权柄这样做,他说:“你们拆毁这座圣殿,三天之内我要把它重建起来。”(若219)而这句话仅见于若望福音,可见得若望是愿意把这件事继续引申地讲下去。我们都知道,若望所写的文句,常常是表面有一个意思,内里更有蕴藏着第二层意义。因此,在这里耶稣所说的圣殿,其第二层意义即指他自己的身体;三天内要把它重建,即指他要使自己的身体复活起来。而复活起来的耶稣基督的身体,我们叫它是新的圣殿。从这以后,我们朝拜天主,不必在人所造的圣殿内,要在唯一的圣殿耶稣基督内。撒玛黎亚妇人说:“在心神和真理中朝拜天主。”他也说:“我是真理”。由此可见,我们已经了一座新的圣殿,那就是耶稣基督,我们要在他内朝拜父。

在祈祷时我们常说“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是在这座圣殿里我们做祈祷。而在耶稣讲的葡萄树的比喻时,让我们已经知道我们自己也是圣殿,因为他说:“我在你们内,你们在我内。”“我要进到你们内。”如果天主进到我们内,我们内有天主,那么我们不就是受到天主祝圣的圣殿吗?所以在在祈祷中我们要问:我这座圣殿的中心是不是父?我朝拜的是不是唯一的天主?是不是我也常以其他的事物或自我为偶像来朝拜?若是如此,这就是所谓的罪的经验了。在这样的经验中,耶稣我这座圣殿,会有怎么样的心情和感受?是不是也会有着几近疯狂的行动?当然,我们更需要的是来自他的力量,把内心中的偶像铲除,让人洁净我们。

以色列民族中,先知们常用许多激烈的言词和行动,来纠正他们不把天主当作唯一的主。而在洁净圣殿这段圣经里,耶稣确实有着旧约先知的面貌,但是在新约中,若望一书说天主是爱,天主的爱透过他的唯一子耶稣基督为我们做赎罪祭表达出来。而这赎罪祭和这洁净圣殿,实际上是一件事情的两种表达而已。我们有罪,天主宽赦我们,当天主对有罪的人爱的时候,就叫做宽赦。而他在创造我们已经爱了我们,现在又透过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对我们有罪的人再爱一次,此即以宽赦的态度来爱我们。这爱我们就是洁净我们,使我们在耶稣的死亡复活中,成为新的圣殿。

在他再爱我们一次的时候,我们应当有些回应,这回应就是忏悔。要知道,是他先爱了我们,我们才忏悔;而不是我们先忏悔,天主才爱了我们。对观福音中常提到悔改,但在若望福音中却找不到这个字眼,并非不要人忏悔,只是把它包括在“信”、“接受”这个字当中了。因为如果相信、接受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赎罪祭;接受自己的有罪,相信天主的爱,那么我们一定会有所改变,而有罪的人相信,听天主宽赦的话,这就是悔改。所以,我们要在祈祷中,加强自己的信仰,除掉自己种种不信的因素。

提示:作为悔改的动机,当然该是爱,这在若望一书中相明确地指点了出来。耶稣基督是罪人的护卫者以及赎罪祭(212)。另一方面,他的赎罪祭同时显扬出天父对人的爱(4710)。不过我们采取福音中耶稣洁净圣殿的题目,使人经验基督之爱的触目惊心,它是如此不容罪玷污圣殿,即亵渎天主的神圣。默想者参与耶稣的“热忱”或“妒爱”,疯狂地不容天父殿宇中有偶像的形迹,这是对罪过的厌恶。基督热爱天父,他的圣殿,奋不顾身以自己的死亡,重建“新的圣殿”。默想者由于经验基督对天父的热爱,以及他对自己的怜爱,参与他的死亡,成为圣三的宫殿。(参阅8111

陆、门徒的团体

天主透过耶稣基督给我们启示,对我们讲话,我们也因着他而回应。但是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喜好和限度,事实上他也是按照我们的不同与我们来往。正如进到教友团体或教会里来,并非要大家变得完全一样,而是因为一个主、一个耶稣,我们有着同样的召叫,不过其中仍然存在着个别差异。

(一)、门徒团体

在耶稣的门徒团体中,不论男女,都有其个性,耶稣就是按照他们不同的个性与他们来往。对观福音中对于个人和耶稣间交往的种种反应,描写得不如若望福音多。若望更具体地叙述他们来往的情形,从字里行间更显露出门徒们的不同个性。根据福音资料,我们提出了四位男性门徒、四位女性门徒。

1、            男性门徒(若13551

(1)                安德肋:行动者若望福音记载,若翰的两个门徒,因为若翰说耶稣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就跟随了耶稣,并在他那里住下了。在第二天早晨,其中之一安德肋就立刻行动了,去找他的弟弟,而且告诉他:“我们找到了默西亚。”他的行动相当有效,他的弟弟随即跟着他到耶稣那里。由此可看出他的个性是属于行动者,而耶稣似乎也很接受他在团体里行动的这一个特点。安德肋此后在福音中出现时都与行动有关。(参阅:68,91112

(2)                伯多禄:领导者  不论在哪一部福音,以及教会的许多资料里,有关门徒们的事情,写得最多的就是伯多禄,而且他始终具有领导的身分。耶稣从一开始就给了他一个名字──刻法,即伯多禄,磐石的意思。大家也都承认他是初期教会的领导者,我们可以从后来所发生的一连串事情上,看出耶稣接纳他、承认他,而他的领导天分也充分地呈现出来。例如在五饼二鱼奇迹之后,有些门徒离开了,耶稣对十二门徒说:“难道你们也要离开吗?”伯多禄很自然地站出来讲话,他说:“唯你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他代表门徒团体作这样的回应,给耶稣相当大的支持。看来耶稣也相当欣赏他回答的这句话。后来在晚餐厅里,耶稣为门徒洗脚的事,也可看出伯多禄是领导者。而当耶稣说今晚你们都要分散时,伯多禄则以领导人的身分说:“别人可以离开你,我绝不会你。”不过耶稣也针对他的领导,给了他一个很好 的教训,说“鸡叫前你会三次不认我”。在耶稣复活后,正因他有领导的性格,要他做牧者,但也针对他领导者的要求,耶稣问说:“你比别的人更爱我吗?”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耶稣和每一个人的来往,都保持着他们的个性特点。

(3)                斐理伯:单纯、稍迟钝  耶稣遇到斐理伯,便向他说:“你跟随我吧!”单纯的斐理伯就跟随了他。后来遇到纳塔乃尔,就向他说:“我们的找着了。”但纳塔乃尔是个比较有学问的人,所以他会人所读的圣经中说:“从纳匝肋还能现出什么好事?”对于单纯的斐理伯而言,他不会回答了,只好说:“你来看一看吧!”他虽然非常单纯,甚至稍见迟钝,可是耶稣仍然欣赏他,有时还故意试试他。例如五饼二鱼奇迹,若望福音记载着当时耶稣是对门徒说:“你们去想想办法。”而单纯的斐理伯立刻反驳说:“就是两百块钱的饼买来也不够分,你怎么叫我们去想办法呢?”由此看出他确实有些迟钝,看不出耶稣是在试探他们对他的信心如何,不过,安德肋的表现全然不同了,他是个行动派,所以在别人还没想到之前,他已经把五块饼二条鱼拿出来了。另外还有一次,一群希腊人在耶路撒冷,听到耶稣的声望,想去见耶稣,于是他们去找斐理伯引见。斐理伯是个希腊化的名字,看来他和希腊化的犹太人有些关系。而单纯的他不知道要怎么做,但他知道有一个人有办法,圣经上写得很简单:“他去找安德肋。”从这两件事可看出,门徒们在耶稣面前的反应非常自然,并且在团体中,他们也都保存着各自的个性上的特点。最后耶稣在晚餐厅祈祷说:“父啊!”等等,斐理伯单纯而有些迟钝地问:“请你把父给我们看看。”然后耶稣就回答了这句名言:“斐理伯,斐理伯,你还不知道吗?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正因他问了这个单纯的问题,让我们保存了这句相当有关系的话,知道了耶稣和父的关系。

(4)                纳塔乃尔:寻思者  在对观福音的宗徒名单中,不见纳塔乃尔。当他回答斐理伯的话时,好像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因为在传统上,纳匝肋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城市,所以他说:“从纳匝肋还能出什么好事?”而当斐理伯告诉他默西亚来了,他表示出怀疑的态度。可是耶稣见到他,对他说:“当你在无花果树下的时候,我就认识了你。”他立刻回答说:“你是天主子,你是以色列的君王。”按照一般圣经学家的解释,米该亚先知书第四章中说到:到末日,即天主救恩来到的时候,各人都要“坐在自家无花果树下,无人来惊扰”(米44),生活是这样的平安幸福。所以,当耶稣对纳塔乃尔说“当你在无花果树下时,我就认识了你”,很可能他当时正想起先知书上的这段话。无论如何,这给了他一个启示──耶稣就是最后要来的那一位!因此纳塔乃尔随即就承认了耶稣,承认了他是默西亚。对一个寻思者,耶稣的态度相当神秘。

1、            女性门徒

(1)                撒玛黎亚妇女:悔改者  以后我们讲到福音第四章时,会对此事作详细讲解。在此要提到的是,当耶稣在她面前表示自己就是默西亚时,她立刻有着一种回应,这回应可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爱”。她是个悔改的人,在悔改后马上得到一个喜讯,在耶稣身上经验到这个喜讯,所以她要去传给他人。她立刻回到城里,告诉别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说出了我所作过的一切事。莫非他就是默西亚吗?”因着她向人介绍耶稣,宣讲了耶稣,我们可以说她是门徒,而她这个人的特点,就是爱,是一个悔改的爱。

(2)                玛尔大:伺候者  整个福音十一章和十二章前面部分,都在讲伯达尼这一家人,讲玛尔大和玛利亚两姐妹与耶稣的来往。若望福音用如此长的篇幅记载,自然可看出对此事的重视。首先是拉匝禄病了,姐妹二人派人去对耶稣说:“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在十一章第五节写着:“耶稣素爱玛尔大及她的妹妹和拉匝禄。”这里所说的爱,就是若望福音中的爱,也就是说他们是耶稣的门徒。耶稣与她们的来往,也是按照不同的性格给予不同的回应。玛尔大对耶稣的爱,表现在好像女主人的行动上,在行动上伺候。当耶稣到伯达尼时,玛尔大一听说他来了,便去迎接他。而最后她说:“主,我信你是默西亚,天主子,要来到世界上的那一位。”(若1127)这和伯多禄当时回答耶稣的问话“你们说我是谁?”,他说:“你是默西亚,天主子。”一样,可见玛尔大在初期教会的团体里,担任了宣信的角色。耶稣复活拉匝禄之后,有人在伯达尼为他摆设了晚宴,而若望记载着:“玛尔大伺候。”(若122)由此可看出,她是在行动中表示出对耶稣的爱,而耶稣也这样的接受了。

(3)                玛利亚:瞻仰者  当拉匝禄病死,耶稣来时,玛利亚“仍坐在家里”(若1120),后来玛尔大告诉她:“师傅来了。他叫你。”她立刻就起身到耶稣所在的地方去,一看见他,就俯伏在他的脚前,这时,玛利亚所表现的是玛尔大所没有的──她在流眼泪。这是度默观生活的人往往有的表现!并且她也表示出极端希望耶稣的临在,说:“主,若是你在这里,我的兄弟决不会死。”就在此时,耶稣对她也有着感性的、情绪的回应:“耶稣看见她哭泣,还有同她一起来的犹太人也哭泣,便心神感伤,难过起来。”(若113233)再者,耶稣伯达尼的晚宴上,玛利亚把一瓶香液倒在他的脚上,这也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人才有的行为,所以耶稣当场指出,她这样做原是为埋葬他事先而做的。

(4)                玛达肋纳:坚持者  玛达肋纳是福音是相当特殊的一个人从她的性格上,可以看出她非常坚持,很有恒心。她跟随耶稣一直到十字架下,后来到坟墓要找耶稣的尸体,当时两个门徒已经回去了,她还一直等在那里。直到耶稣叫她:“玛利亚!”她立刻回答他说:“师傅!”并且抱着耶稣的脚不放。(若1117)因着她的性格,她有了如此的表达,耶稣也对她做了特殊的回应。

2               门徒的典型

1)圣母玛利亚:  我们非唯心从以下的资料里看出,耶稣的母亲就是门徒的母亲,而若望在福音中也的确是以母亲的身分描写她──信赖(若23);新身分的女人(若24);传报(若25);十字架下(若1925);新身分之实现(若1926

(2)                耶稣所爱的门徒:在福音中,通常说他们是门徒的标准,门徒的典型。他和耶稣之间有心灵上的沟通(若132325);他继续不断地跟随耶稣(若1815);一直到十字架下(若192627);他是第一个相信耶稣复活的人(若2082);也是第一个认出耶稣的人(若217);最后,以他的身分继续为耶稣作证(若212024)。

总之,我在这一讲中提出这许多资料,就是希望大家能把这些放在自己的祈祷中。不论我们的性格是怎么样,天主就会这样来接受我们,这也使得我们在他面前有着一个爱的经验。所谓信仰,就是我们的接受,而我们人更需要的是被接受。除了天主,可以说没有人能够如此完全地接受我们。他既然召叫了我们,那么,我们不仅是被接受,同时也被他所信赖。而这也就是构成了我们信仰生活、灵修生活的基础。我们有了这被耶稣爱、被接受、被信赖的经验之后,不论与人来往、与天主来往,都会感到非常的自然,很舒服,很放心。让我们在祈祷中,祈求这样的恩惠,让我们自己有更多这样的体验。

提示:这个默想题目是退省第二阶段的导引。第一阶段是教友生活的基础:藉着成为血肉的耶稣基督,在信仰中经验天父是一切的起初与根源。默想者持续地在圣言的光、生命与同在中,分享真理与恩宠。当然在这第一阶段内,默想者也具体发现罪与不信的阻碍但已由基督洁净。至于第二阶段的特点便是基础经验的具体成长,也可说自动态角度去经验基础。每一个默想题旨在发现门徒的个别性,也就是与耶稣来往的不同亲密经验。。因而默想者意识基督对自己的特点。为此,默想者不该一一去看门徒,而应该发现自身。

〔第七日〕

柒、若望福音中的天主圣神

我们已经进入了退省的第二阶段,在与天主来往的祈祷中,我们会在自己内在的经验里,发现耶稣的临在。同时也透过天主圣言而认识父,认清天主的旨意,体验天主对我的爱。面我要讲的这个题目,不仅和这第二阶段的祈祷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也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与天主的来往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天主圣神。 

前面我们说过所谓看见天主、听到天主,是透过我们内在的经验,我们称之为信仰经验。其实这就是圣神在我们内的效果,是圣神的功能。唯有在圣神内,我们才能这样的接近天主。保禄说,圣神在我们内,与我们一起呼吁“阿爸!父啊!”面这也是若望的思想。一般而言,圣神的功能是在人内心中的体验,所以对于圣神,我们不大容易解释得清楚。因此,我在这一讲中,将不在许多圣经字面上作解释,而愿意透过这些文字,努力带领大家去体验,希望稍微能捉摸到圣神在我们内的动作。

(一)、第四部福音中的圣神

在四部福音中,写到有关圣神的章节,以若望福音为最多。但比起宗徒大事录,可能就少了一些了。然而路加在宗徒大事录中,虽然提到圣神极多,但只讲圣神推动或圣神光照而已,并没有很精细地描写圣神在人心中有着怎么样的动,对于我们去了解圣神、经验圣神就 太大的帮助。而若望在福音中则比较更能用言语来解释清楚。在整个的新约中,提到圣神时往往用一些图像。福音里圣神的图像是水、风、气、鸽子,这些都存在于大自然中。而唯一特殊的是,在若望一书里,用的图像是傅油,这是一个动词,当我们身体上受伤或干燥时,我们会傅油在上面,而现在就是我们的内在生活中,经过圣神的功能, 带给我们被傅油的感受。

 

上一篇:浅谈人格心理与奉献生活的相互性下一篇:逃离亲密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