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将临期这一礼仪年的重要时期邀请信友们“以新的精神和深切期待的心情度每日生活,因为只有天主的来临才能满全人的渴望。”对天主期待的课题在教宗回答德国记者彼得·泽瓦尔德的访谈记录中占了很大篇幅,这本访谈记录被编辑成书,最近以“世上的光-教宗、教会和时代的征兆”问世。
教宗在这本访谈记录中邀请世人,对“真正美好世界”来临的期待中建“一个更好的世界”,即以朝向明日永生的眼光,付出今日的努力。不过,教宗也指出我们的问题在于:“过多的树木令我们无法看到森林的全貌”,这就是说,由于我们什么都知道便再也找不到智慧,就再也看不到哪些是要紧的事,哪些是留得住的事。教宗观察到,今天对永生的宣讲经常受到对日常事务关注的影响,从而变得模糊:相反,需要跨出这一视野,使它更为宽广,好能邀请人也注视着“首要事情”。
对耶稣说的“我还要来”,来进行公审判这句话我们不能不认真对待。教宗强调:需要做好准备,我们应邀迎接上主的最终来临,迎接他的仁慈,让我们自己由天主的仁慈来塑造,作为对世界冷酷无情的一剂解药。我们要做好准备,好让天主带着他的慈悲来。
在这种期待中,教会的使命是将人类从“以致能摧毁世界”的自爱中解救出来。教宗解释说:“教会不把一些东西重压在人的身上,也不提出一些道德体系。”教宗强有力地表示:“我们不是道学家,而是从信仰的基础出发,我们是给人指出方向的道德讯息的传递者。”这个信仰把基督献给世人,敞开通往天主的门,向人类提供期待最大、最有需要的东西,即使人还不认识他。
看到今日取得的进步,教宗本笃十六世邀请世人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善?”事实上,“善比财富更重要”。在当今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中,人们极力渴望用伸手即到的物质事物来填满自己,并以此来欺骗自己,人们度的往往是表面化的生活。相反,必须有新的和更深刻的道德良知,有实际放弃的决心,度淡泊有节的生活,树立起“爱近人,甚至自我放弃”的生活风范。基督信仰的远景始终胜过及时享乐的思想而向远处看,教宗说:“人生就如同从陡坡向山上攀登,但是攀过陡坡就会抵达山峰,就能体验生命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