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思维静院“依纳爵灵修研讨会”的其中四位讲者在会议期间对本报指出,依纳爵灵修帮助他们推动对话和培育工作。
谈到利玛窦活出的宗教文化交谈传统,印度“文化及宗教交谈机构”总监、耶稣会阿马拉多斯神父(M. Amaladoss)认为,宗教交谈不限于宗教领袖、也不只于学术范畴,交谈需要普遍信徒和社会人士参与。
阿马拉多斯神父说,他服务的机构设有不同小组,与不同宗教开展对话,并研究宗教群体间的暴力冲突,从而寻找和平出路。
他说,机构为学校举办活动,让学生认识其他宗教,了解宗教交谈的重要。“共同祈祷可以是交流的第一步,每位教徒的祈祷经验都是宝贵的。第二步可认识其他宗教的教导、经典、圣人和代表。”
菲律宾“东亚牧灵学院”总监莱神父(A. Leger)说,依纳爵灵修帮助人发挥领袖素质。
莱神父专注领袖培训,他认为教会团体需要提升有关培训工作。“司铎的性侵犯事件,某程度也跟领导和管理有关。”他说,商业和学术上有系统的管理,能够与信仰价值相配合,帮助教会团体作出更佳决定,例如在堂区管理工作上。
这位来自菲济的耶稣会士说,学院提供各级课程,并借助依纳爵灵修,为学员在既有牧民经验上提供新启发。
在美国从事培育工作多年,二〇〇四年起在香港思维静院当神师的赵汪宗奇则提出妇女在灵修培育上的长处。她说:“部份妇女信徒希望与女导师倾谈。有家室的,也希望能与导师分享相近的经验。”她说,依纳爵灵修帮助人回应当下处境,从自身经验检视内心,藉此找到力量,跟天主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她说,香港信徒对灵修有热切追求,当中包括基督教新教信徒,她形容本地信徒对灵修“特别开放,愿意交谈”。
澳洲悉尼的耶稣会退省中心总监迈尔斯(B. Miles)说,依纳爵灵修为平信徒“充权”,帮助他们从灵修中装备自己,建立服务意识。
迈尔斯说,他们训练平信徒担任灵修导师,理论和实践并重,“目前中心的团队有五十位成员带避静,其中不少都是平信徒”。
“灵修培育是关键的一环,它帮助信徒发现自己的召叫。”迈尔斯十年前离开商界服务退省中心。她说,依纳爵灵修帮助她和许多信徒认清使命。“十年前,澳洲大部份教友都希望由神父带避静,现在愈来愈多人接受平信徒,原因是他们同样是好的灵修同行者。”她说。
她说,教会体制以男性为主,妇女信徒可透过灵修指导等途径,进一步参与教会。“当妇女有更多机会服务,教会自然会趋向男女平等。”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