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分类 > 文章小品 > 书评

《最后四十堂奇迹课》读后感

时间:2018-06-08  来源:号角报  作者:珍珠 点击:

 望厦圣方济各堂读书小组教友

 
 C_06a_photo1-1-716x1024.jpg
 
「知死的人将更知生……要善终必须善生,才得以善别」——这是两年前在望厦教堂读书小组阅读了《最后40堂奇迹课》后,对书中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去年,在小盘石举办的宗徒大事录课程中,书友苓苓在小组讨论中问及对死亡的看法。对于这问题,深感自己的见解仍流于理论化。我相信人原来在死后将回归天家,享受着在天主内的平安。
 
相反,若人选择摭盖内心而追寻欲望,他将与真我背道而驰,逐渐形成与天主的距离。当人放弃仁爱,为填补与主隔阂的空虚感,需要从人世间的物质来寻求安慰。这样偶尔成功,为人带来快乐、成功感、优越感甚至拥有权力的感受,误认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境地;惟果效短暂,不能持久,因此需要再次寻求新的安慰。这样慢慢形成一种循环式的习惯,稍为驾驭不当时,人就被这奴隶式的习性夺去;更甚的是失焦感可能为人带来不同的负面情绪,就这样周遭的人和事也受到牵连。假如人不幸在此时离世,我相信其灵魂亦不会平安—正如书中所说「要善终必须善生,才得以善别」。我有这样的观点,因为也曾经追逐过。
 
3月中,制作玫瑰念珠导师Miranda告知圣老楞佐堂正为4月15日病人之痊圣母瞻礼穿制念珠送给病人,念珠制作活动欢迎教友及非教友参加,目的为让更多人认识玫瑰念珠,借四旬期用爱来关心别人和祝福病人。
 
3月21日星期三,我利用午饭时间到圣堂穿制念珠。原来制作室设于教堂内的小花园,该园以「革责玛尼」命名,圣经记载耶稣在革责玛尼山园跟门徒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刻,并嘱咐门徒热切祈祷,免陷于诱惑。当神父发现有热心妇女正在赶工,便拿来意大利制造美味的复活节面包,让我们分享,离开时我满心欢喜。
 
C_06a-photo2-890x1024.jpg
下午收到家人来电,原来末期病患的舅母开始进入弥留状态。探望时运用自己对书中的理解,尝试说着安慰的说话让她平安。
 
生命的盛衰去留是上主的奥秘;人出生的时候,与妈妈血脉相连,母婴一起经历产痛,婴儿经过黑暗狭窄的产道来到世界;人濒死的时候,身体同样也经历一番挣扎。舅母星期日傍晚时份离开了;她温柔而坚强地存续,为的是温柔地坚强她所爱的。
 
「经过克德龙溪后,进入一个叫做革责玛尼的园子。克德龙在希伯来文里面的意思,是忧愁或悲痛。革责玛尼的意思就是非常肥沃又富饶的山谷。」那个星期三和星期日,我拿起玫瑰念珠,请求圣母为舅母代祷,恰巧这两天念荣福奥迹,当中第四端圣母蒙召升天的祈祷意向,是为所有亡者得升天堂。熊熊火焰为人带来锥心之痛,但天主爱的火焰为人带来温暖、平安和希望。
 
导师Miranda转告神父的邀请,欢迎所有穿制念珠的义工参加4月15日举行的病人之痊圣母瞻礼,我不认识这礼仪,但义工友人宝珠愿意出席,有朋友陪同下我也决定去看看。
 
按《号角报》的报导,病人之痊圣母是法国圣三灵医会的主保,十三世纪时,该会的法国传教士将病人之痊圣母敬礼传入葡萄牙。十六世纪此敬礼由葡萄牙传入澳门,并于1618年在圣老楞佐堂的西翼设立敬礼病人之痊圣母小堂,同时开始供奉圣母像。1703年,澳门发生旱灾并引发饥荒,当年五月信众们从圣堂扛抬病人之痊圣母像巡游至主教座堂,并开始九日敬礼祈求。当天奇迹地降微雨,其后降雨量逐增,直至第九天敬礼完毕。 
 
今年便是病人之痊圣母小堂设立四百周年,感恩祭后原来有病人之痊圣母像出游;虽然已领洗了十三年,但由于不明白敬礼和巡游的意义,因此很少参与;而病人之痊圣母像出游更加是第一次知悉和参加呢。教堂方面为四百周年纪念,特制了一批雨伞送给出席的教友。巡游开始,教堂门被打开,原来雨下得正大,纪念雨伞便大派用场。
 
巡游完毕后大队回到圣堂,神父祝圣念珠;制作目标原定为300条,用来送给参与瞻礼的病患者,最后超额完成532条,因此可送给每一位参与者,我也获赠一条。最后,全体神父为在场的病患者逐一复手降福,友人宝珠鼓励我也去接受降福,然而我未发现身体有异,宝珠答道生病不只限于身体,心灵也会生病;诚言每人也有缺点待耶稣医治,因此我也赶忙出去接受神父的复手礼呢。回家我将获赠的玫瑰念珠放在母亲床头,祈求天主祝福她的膝痛毛病。
 
数天后带母亲到香港复诊,女中豪杰的母亲一向声称不怕死亡,却明显害怕看医生,可能因为七年前颈椎毛病需要紧急进行手术的创伤吧,今次情况医生同样判断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母亲不情不愿,老爸表现得更忧心,坦承没有信心带母亲往港作术后复诊。忽然记起之前在网上找到一些在澳门的香港医生数据,立即打长途电话回澳挂诊,诊所人员愿意配合,我们赶乘最快回澳的航班,一切算是顺利,惟母亲对仓猝的安排有点不满。
 
第二位医生见了我们一家三口,上午到香港见医生取医疗报告,中午立刻回澳见自己,感受到我们的焦急,我向医生表明来意,暗自期望两位医生的意见一致,妈妈便能乖乖做手术,以免延误病情。
 
第一位医生就其建议的治疗手段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而第二位医生将母亲膝部问题的成因、目前状况、对未来的预视、令患者恶化的常见原因、所有治疗手段、每种手段能达致/不能达致的效果,深入浅出并举了不同例子作解释,让年老的病人也明白自身的状况,其间亦愿意解答我们的提问。
 
事实上妈妈的脚患于去年底旅行时不小心扭伤而急剧恶化,虽然未有宣之于口,但内心有种想法,就是假如同行的爸爸在旅程中看顾好妈妈……另一方面也埋怨澳门医生的治愈手法缓慢……医生在讲解中提到妈妈旅行的伤势只是诱因,归根究底是日积月累的劳损问题;而澳门医生的治愈手法正是缓解痛楚的方案,他们采用了优良的止痛药。
 
上了近一个小时的「医学课程」后,医生说出其建议方案:面对同一份医疗报告,不同医生的见解亦可能不同,他建议妈妈进行手术,但模式跟第一位医生不同,而时间点基于一些医学原因,则是尽量延后较立即进行有利。听了医生这么说,妈妈第一次展开笑颜。
 
瞬间我处于下风,于是我直截了当向医生表明,其实妈妈不想做手术,爸爸害怕她到香港做手术,我就希望她尽快做手术。医生又向我说了一个故事:他一位医生朋友的妈妈患有严重膝关节问题,虽然儿子是医生,但未有强迫母亲做手术,过了两年,老太太终于接受手术,原因很简单—她希望到朋友家打麻雀。透过这故事,医生指出其实病者最明白自己的痛楚和需要,并叮嘱妈妈须监察着膝患的状况,当膝痛开始影响生活质量、影响她作为家庭主妇的功能,便是需要再见医生的时候了。
 
我不清楚医生有没有信仰,但这时刻我深深体会到一位好医生除了医治病人身体外,还医治他们的心,从妈妈膝部不适开始我心底里埋藏了一些抱怨,并以为降低她的功能对她最好,没想到自己成为了「直升机子女」。耶稣来医治人的心,使人成为真正的自己,显然我是个差劲的徒弟呢。
 
而妈妈在求医的过程又是比较有福的,七年前因为颈椎毛病需要立刻进行手术,当时的骨科医生甚具名气和权威,手术前医生给我电话,表示因应母亲的情况,手术中希望能加入一位脑外科医生协助监察。其实就诊时医生私下对我说估计妈妈手术失败机率有百分之五,这数字较我从网上搜寻到的高,因此,也认同加入医生能降低风险,怎料医生补充说手术费不会增加。手术结果非常成功,出院之际,方发现费用之所以不变,原来医生将自己的收费作了很大幅度的压缩。妈妈第一次就诊时,我就发现医生诊室摆放了圣像,因此推断大家有相同的信仰。
 
当人愿意在其功能下真心为别人的福祉着想时,原来可帮助别人进入天堂的境地。那你又愿意为人做点什么吗?
 
耶稣升天节前,在乡间的外婆过世了,我用最好的祈祷呈献给外婆,祈求天主让她安息。
 
「对信仰基督的人,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变化的过程,犹如一条隧道。在隧道的这一边是人现世的生命,隧道的那边是天主永恒的生命。」
 
文章内部分书籍可在堂区中心内的藏书角借阅,而读书小组将于6月24日开始新一期的阅书聚会,今期将会分享Robert J. Wicks《走过沙漠》一书,欢迎有兴趣的教友参加。
上一篇:《天主是青年》作者:教宗与青年平起平坐,带来希望下一篇:【好书推介】《儿童简易教理》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