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你在花园中散步,说老实话,你决不会愿意退到书房中写一篇这样题目的文章。在这个时刻,要尝试着去分析今日亚洲神学思想的年轻生命和它的奋斗,不是有点残酷吗?我们不是应该让它先成长,并培养它刚刚抽枝发芽的生命,而把这些反省暂时的放在一边吗?答案是:是与否。是,因此我们以极深的尊敬和谨慎、才能描绘今日亚洲神学所展示的全景。否,因为尝试着用鸟瞰的方式描写全景,希望能帮助我们更深的看到在亚洲自己的情形;同时,也为在其它各大洲的基督徒供给一些数据。 在本文中,我并不想列出神学家、书藉、文章和各种机构的名字。有些勤劳的人已经完成了这样的工作1,使我们不必提到许多的人名和出版物。 我们在此对今日亚洲神学的生命过程更加表示关心。亚洲神学是在亚洲的生命中成长。可是亚洲的生命却至少有四种不同的环境:普世的环境,本洲的环境,三个主要文化区(印度、马来和佛教—儒家)的环境,以及每一个国家自有的环境。亚洲神学就是在这四种环境中,为天主的子民服务。它的任务包括以亚洲人民所居住的情形和环境来解释并表达基督的信仰。这样的神学当然是与其它宗教有密切交谈和来往的。 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谈亚洲神学:传教历史的过程、亚洲的环境和内在的动力。 壹、从传教历史的过程看今日的亚洲神学首先我们提出一个把传教过程分为四个步骤,每一个步骤又分成四方面:就是语言—宣讲,基督徒的生活,本地人的态度,教会的图像。亚洲神学与这四方面都有关联。 传教过程中的四个步骤 | I 进入一个非基督徒的环境中宣扬福音 | II 接触当地文化与宗教交谈。 | III 更深地进入人民真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环境真实的土壤内生根)。 | IV 自养、自治、自传在成长中的信友团体。 | 语言和表达 | 用来源地(基督信仰的西方)所有的语言和思想型态。 | 对各种词句的比较研究,为能用它们在本地环境中作传达“西方福音”的媒介。 | 经文(Text)和上下文(Con-text)就是以忠于两者的态度来建立神学。 经文(基督信仰的传统)及上下文(此时此地生命上真实的问题)。 神学愈来愈生活化,并有相关性。 | 从本地实际生活的环境中产生创造性生活的了解和表达,也对普世性的交谈开放。 | 信仰生活 | 一套新的行为规范,有时会使人在他的生活环境中遭到某种程度的隔绝或抹刹。 | 在本地的伦理传统中发现一些“基督信仰的因素”。 | 尝试着使本地的因素与基督信仰的标准有一个更深的整合,但没有一条路可以绕过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虚空自己。 | 以基督信仰的价值观为绝对中心,而形成的成熟,整合的生活型态,如此产生了本地基督徒自我意识的新经验。 | 本地人的态度 | 聆听和接受(在自己生活环境中被认为是“外国人”)。 | 本地的领袖,增加自我意识的觉醒,对外国传教士有各种不同的感觉。 | 更进一步地肯定自己本地文化、宗教及学术的自我型态,逐渐在基督信仰的氛围中安身立命。 | 成熟而自由地与其它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开放交谈。 | 教会的图像 | 一个外国机构中间混杂着外国人各种不同的利益和兴趣。 | 混合的图像,过渡时期对信仰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当地的生活环境中,更被接受。 | 建立本地教会,愈来愈不依靠外来的支援。 | 成为本地环境中一个基本的因素,成为一个创造更美好充满人性以及更高质量的生活,成熟富有活力的生活。 |
我们都了解在建立一个真实本地化基督徒团体的传教过程中,其经历的四个步骤并不像上列表格上分得那么清楚。不过,这个表格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下列的问题:今日的亚洲神学走到何处?一个对此问题有兴趣的人,也可观察到下面各点,虽然它们可能过份简化: —在亚洲好像没有一个国家已达到传教过程的最后步骤2,这表示我们还不能够看到第四步骤的四个特性(请读者再次仔细阅读);这也表示我们还不能期望亚洲本地环境的生活命脉中,产生出一个概括全面创造性的神学以及信仰的表达。 -如果我们检讨从日本直到印度所发表的神学作品,就会发现亚洲神学已从第一步骤走向第三步骤。这项声明需要进一步的澄清: -由于亚洲不同文化地区和国家传教历史上的不同,在某些地方神学比较“进步”;在另些地方刚在起步。在印度文化地区—一般来说—神学很强地推进,并深入生活环境。在马来民族的世界中,由于传教历史较短,但是在神学方面—至少在某些运动中—已下定决心要进入老百姓生活的问题中(这一点我们将在第二部份再加以详述)。在亚洲的佛教—儒家的地区中(从越南直到日本),在传教的历史上,基督信仰的团体是受苦最多的。一次又一次,基督信仰生活刚长出嫩芽,就被斩断了。这地区今日所有的神学家—他们的数目比起其它两亚洲文化区来讲,是最少的—并不见得比其它在历史及环境较优的地区来得更不前进。在日本、韩国及台湾,我们都看到很有力的神学文章。可是,在台湾的文字大半都以中文发表。因此,对不知中文的读者很难读到它们。 —从建立、写作和教导神学时所用的文字来看,可以让我们看到今日亚洲神学很有趣的一面。在印度文化地区,在建立神学的工作上,仍以英文作为主要媒介,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因此,现在有一个强烈的倾向,推动用当地的语言来作神学反省。印度尼西亚的神学,在几年以前已经很清楚的进入运用自己语言的阶段。在菲律宾,这个动向尚不很清楚,不过只是时间问题但在原则上,国语并不一定将成为菲律宾神学主要的媒介。在佛教—儒家的地区中,主要有香港、台湾、韩国和日本,是神学反省的重要地区,多年来,完全用当地的语言来作此工作。 —但是,运用当地语言作为建立神学的媒介,并不自动的表示神学已经进入了该地区的生活环境。在这些地方的许多神学作品,仍然用“西方思想的方式”表达。我们不该对此表示惊讶,这正是从第一步骤进到第三步骤本有的情形。在这样的进步中—经验告诉我们—当地的神学家是不可或缺的。在佛教—儒家文化的地区中(由于在传教史上许多的挫折),好像还没有足够数目具有创造力的本地神学家。在其它两个地区的国家中,现在却有不少较强的人力,献身于神学的工作。 —最后,我们应该记得,今日亚洲大部份的神学反省,是在不同的神学教育机构中完成。其结果是亚洲神学并不能很快地进步,并不能像亚洲的自由写作的神学家同样地进展。由于教育机构所有的责任,以及多方面的行政工作,使某些最有才能的亚洲神学家,在创造一个有相关而完整的神学过程中速度减慢。 让我们从另一角度,就是现在亚洲境遇来看同一的亚洲神学。 贰、在今日亚洲环境中的亚洲神学我们不再需要在这里重新描述今日亚洲的环境。这一点在主教会议、修会团体、神学会议及许多文章中,已有足够的叙述。对现在亚洲生活的现实,已专书出版3。所以假设这一切是合理的。我们现在所关心的是从亚洲环境的观点来看亚洲神学的内在生活。对它更近的观察,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深的领悟。下面所列的“社会过程”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有秩序”的观察这个环境。这种有秩序的方式,使我们更能确定在亚洲神学的不同动向;它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好分歧的神学选择和神学反省之间所有的互补性。 这“社会过程”的模型,有如一个社会中正在进行各种过程的横剖面。既然如此,它也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组成整个社会环境各种不同的因素。 请读者缓慢而仔细地阅读四一页的图表。同时,在心中常保存一个问题:亚洲神学进行到何处?它正在做什么?在读完之后,读者可能会同意下列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