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信理 > 教会学

教会的画像

时间:2008-08-04  来源:  作者:张春申 点击:

 

序言  

 

一九九八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罗马召开亚洲主教会议,次年他将收集了的讨论与建言,在《教会在亚洲》宗座劝谕中颁布。来自各地的亚洲主教可说围绕在耶稣基督四周,瞻仰天父的这位唯一恩赐;他们发现了基督的千种面貌,且反省亚洲人最想观望的基督画像,准备向自己的教会宣讲。这是新世纪、新福传的重要课题;台湾天主教需要参加过那次会议的代表,带动本地教会思考我们自己宣讲什么样的基督面貌。  

 

本人曾在《见证》提过这个思想,现在并不想直接做这项工作,却自此得到一个灵感:计划今年在此辟“教会的画像”专栏,旨在说明自己的构想。其实,如同耶稣基督,祂的教会在新约圣经中也载有许多画像,可说多采多姿。不过我们先得强调或修正一个观念:通常,论及“教会”立刻出现在脑海中的、并非固定的人群或会合一起的民众;甚至当我们说“上教会去”时,极可能指的是“到教堂去”,而非“去会合其它群众”。但教会的原意是“呼叫而来会合的群众”,并不注意是在“一个固定地方”。所以教会是民众、召唤而聚合起来的民众。具体而论,指的是由耶稣基督召唤而成的民众;这是基督的教会的意义。也因此,耶稣基督召集的群众或教会应当具有祂的特征,祂有千种面貌,教会也应有特殊的面貌或画像,可以捕捉或录印。所以本专栏也可称为:教会的影像;如此更动 态,不是一张张照片,而是一部很长的电影!  

 

不过对教会的画像或电影的录成,也得就我们自己的经验而予以说明。所谓耶稣基督召集的群众,不可咬文嚼字地,甚至机械性地去解释。原来我们的教会是由信仰耶稣基督、亦即信仰降生成人、死而复活,救赎人类的耶稣基督的民众结合而成。祂是天父的独生子,因圣神由童贞玛利亚而成为人;也在圣神内亲临并生活于所有信仰祂的人的生命中。他们因此可说是由基督召集的群众或教会。可见,教会画像或电影的录成上有天主圣三的主导,而向下呈显在信徒聚会的生命之中。天主圣三进入人类历史的救恩计划,最后完成在基督的逾越奥迹、生与死的故事中,于是祂的千种面貌,实现在教会的生命之中。  

 

虽然如此,基督的教会实际上是由六个基本要素形成:一、耶稣基督的福音,它是天主圣言的精华,召唤所有信徒。二、天主圣神赋与的生命,它使教会充满神恩,发扬广大,造福人类。三、宗徒的职务,他们是基督的证人,传下来自祂的启示,以及服务教会合而为一的权柄。四、感恩圣事以及其它圣事,藉此教会重演逾越奥迹,向天父献祭,同时成为基督救恩的工具。五、爱的共融,它是所有信徒合而为一的经验,对天主圣三救恩计划的响应与投顺。六、传播福音的使命,这是来自基督的命令,嘱咐信徒往普天下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六个因素间的彼此连结,反映出万紫千红的图案,即是教会的不同图案。  

 

新约圣经为我们记载了九十多个画像,是本专栏的原始资料。圣经是信仰的标准,因此那些画像为每个时代的教会都是生活的典范,再次献映具有培育信仰的功能;当然献映也得选择。如同《教会在亚洲》劝谕寻找亚洲人的基督面貌,我们也有选择标准,在此提出具体构想。  

 

新约圣经中教会的画像可分为:历史性的,如:天主子民;宇宙性的如:圣神的初果;社会性的如:天主之家;内在性的如:基督的身体。我们并不按照这四类来介绍。另一方面,那些图像有的是阳性的,如:徒弟;有的是阴性的,如:基督的新娘;有的是中性的如:家。  

 

在此专栏中,主要是写教会的阴性图像。因为,今日在普世教会中,阳刚之气较强。最显明的可以当今教宗为例,他的发言,以及各处朝圣,予人尊威的阳刚感,即使他好像一身是病。而我们的地方教会,往往提出来的是圣统制,也显不出阴柔的模样。当然这是免不掉的,耶稣基督大先知也是如此。不过教会究竟不是“主”,而是基督召唤而成的群众,原则上更当显出的是“爱”、“被爱”、“委顺”等等阴柔面貌;当然不能局限于此。无论如何我们做了个选择,于是此后笔下的教会是“她”,而不是“他”或“它”。  

 

结束这次构想前,再重述几个思想。“教会的画像”有意在新世纪之初,回应教宗在今年颁布的《第三千年开始》牧函,他指示教会走上跟随基督的大道,重新发扬基督的光芒。其次,虽然我们曾提出《教会在亚洲》劝谕,不过无意专为亚洲人选择基督的教会的面貌。只是应《见证》之邀,为一本华文月刊服务,以后九个月将根据教会学,具体地提供一些教会资料,为能答复来自基督的召唤。

 

回上页

贞洁的童女 -张春申

 

本系列将继续推出的三个图像:贞洁的童女、基督的新娘、神圣的母亲,十足显出圣经宗教的天主观超越性别,它无惧误解天人之间的关系,如同神话宗教中诸神与女性之间的婚配生育。天主是独一无二的,祂没有性行为,没有伴侣,也没有含血统意义的儿女。由于这个观念如此强烈与深刻,反而使以色列民族,自由地称呼祂为父亲、夫君、甚至母亲,因为他们不会误解。另一方面,它自己的宗教感却因此更为真实,容易捉摸。因此诠释三个教会画像必须突出天主或耶稣基督的神圣超然,同时又得发扬教会的感觉,一种得自女性画像的感觉。 

 

首先引述一段有些吊诡的经文,有助对第一个画像的说明。“以后,我看见羔羊站在熙雍山上,同他一起的,还有十四万四千人,…这些人没有与女人有过沾染,仍是童身…他们口中没有出过谎言,他们身上也没有瑕疵。”(默十四15)十四万四千象征天上的教会,她仍是“童贞”;后者中文往往译为“童女”,此处由于下文所提“女人”之故,译为“童身”。至于“女人”该是同一默示录第十七章中的“淫妇巴比伦”。总之,天上的教会是贞洁的,这段吊诡的经文中并不特殊标榜她的“童女”面,更强调的是她的真实无邪。不过保禄应用同一画像时,又有另外一种意味,他对格林多教会说:“我是以天主的妒爱,妒爱你们。原来我把你们许配给一个丈夫,把你们当作贞洁的童女献给了基督”(格后十一2)。这里由于婚姻的象征,教会的画像更具女性面貌。于是我们还得讨论,这个圣经画像究竟启示些什么呢?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今日女性神学强调的课题,所谓男女平权,同时也指出父权传统并不符合圣经教导。不过另一方面谁也不否认男女有别,各具特质,究竟以怎样的模式来指两性之间的互动,便变得复杂起来了,但不必在此继续讨论,因为平等是必须的。至于在教会学的观点下,“贞洁的童女”画像,乃是表达教会与基督之间的神圣关系,至于人间一般的婚姻,以及丈夫与妻子的关系,尤其当今时代的平等观念,也都无法用来诠释教会与基督了;这里已经属于圣经与神学的领域。即使如此,我们仍旧强调画像应当为教会制造真实的感觉,类似“贞洁的童女”的感觉。 

 

也许厄弗所书的描绘,更具这个画像中的教会的感觉。她应当是光耀的、“没有瑕疵、没有皱纹或类似的缺陷”,“圣洁和没有污点”(参阅五2627)。总之,她应当在基督眼中是美得可爱。这是“贞洁的童女”的教会感。我们传统中有这样一句话:“女为悦己者容”,也许女性神学对之有些恶心,但用在教会学上,尚能引发一些美丽的想象,为了主耶稣基督,我们不论男女信徒都得生活出圣洁与美善。消极方面,即是保持上面默示录中所说的“童身”。 

 

然而根据圣经思想,贞女还具有今日一般教友往往并不注意到的德能。旧约中童贞本身并不受到重视,终身童贞反而令人叹息,这在民长记依弗大女儿哀哭自己童贞的故事中可以见到(民十一章)。其实童贞是为了成为母亲,所以大司祭、司祭必须娶贞女为妻,除了具有礼仪性的圣洁意义之外,大概也认为这样的妻子“像一株葡萄树结实累累”(咏一二八3)。这样看来,贞洁的童女暗示她生育的能力。教会的这个画像因此密切地与下面的“基督的新娘”和“神圣的母亲”连结起来。 

 

末了“贞洁的童女”还有一个特征,即是“欢乐歌舞”(咏四五16),于是我们不能不想起耶稣的母亲米黎盎(即玛利亚)的咏诗,梅瑟的姐姐、女先知米黎盎的打鼓、舞蹈、唱歌(出十五20)。而天上教会的十四万四千人在宝座前唱的是一首新歌(默十四13)。教会必须在旅途中载歌载舞,她的进行曲,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说,该是“我的灵魂颂扬上主。” 

 

回上页 

 

 

 

 

 

玛利亚—教会的菁华-张春申

 

玛利亚是谁?她自己说:“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路一49)我们在直接展示教会的画像之前,先得发现在她身上的大事,因为梵二大公会议在〈教会宪章〉称她为教会的模范与典型。因此本文将采用教会学的路线来诠释她的大事。 

 

玛利亚是第一位听到基督福音者:“万福充满恩宠者,上主与你同在”、“看!你将怀孕生子,并要给他起名叫耶稣”(路一2831)。为了实现这个福音,“圣神要临于你,至高者的能力要庇荫你,因此那要诞生的圣者,将称为天主的儿子”(仝上35)。所以,在她身上,永恒的天主圣三成为救恩史的天主圣三!永恒与救恩史的相遇是圣神庇荫的童贞玛利亚,“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罢!”(仝上38)。玛利亚身心灵的共融完美地表达父、子、神的共融,这是至爱的共融。从此,玛利亚承担了天主之母的职务;给人类送上救主耶稣是她的使命。这便是在她身上的大事,它包含六个要素:基督的福音、圣神的德能、爱的共融、圣体圣事中的耶稣、玛利亚的职务以及分施救主的使命。 

 

写到这里,不得不声明:此专栏的这篇文章,必须与第一篇〈序言〉对照,因为序言中也为教会指出了几乎相同的六个要素。而且两者之间,除了玛利亚职务有别于宗徒职务之外,其它五个都是连贯的;这也显出玛利亚与教会的密切关系。 

 

其实以六个要素来比较玛利亚与教会,目的在表示救恩史的天主圣三降落在玛利亚身上,同时发射在教会身上。玛利亚是心脏,教会是身体。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六个要素落实在玛利亚身上,也分施在教会身上。在天使报喜时,玛利亚已因圣神的德能成为心脏;圣神降临时,教会成为身体,她有玛利亚在自己中间。经过上面的再三说明,“玛利亚∣教会的菁华”应是非常清楚的了。由于她完美的信德,救恩史的天主圣三充分在她身上临现,六个要素发挥了救恩力量。至于旅途中的教会则是救恩的圣事,在她内也有同样的六个要素。 

 

根据本篇的主题说明,不难了解为什么梵二大公会议追随教父圣安博的深思,见出玛利亚是教会的模范、典型,因为她是“菁华”;教会之所是与所有在玛利亚身上倍加照耀在天上人间。 

 

虽然如此,我们还有一点需要澄清。当我们应用六个要素解释玛利亚与教会的关系时,分别提到玛利亚职务与宗徒职务。两个职务被称为教会的玛利亚原则与伯铎原则;伯铎是宗徒之长。两者不同却又彼此有关。玛利亚职务或原则,指的是她自己面对救恩史的天主圣三之信仰、服从与爱德。这也该是所有信徒的基本态度;玛利亚则为此服务;她是信徒在恩宠境界中的母亲。至于伯铎职务或原则,是为了维持教会的次序,两个原则在旅途中的教会需要相辅相成,走向合一;因此互动而成为一个职务。不过,玛利亚显而易见地更为基本,因为她是教会的菁华,因此伯铎与他的继承人需要来自玛利亚的灵感。 

 

本栏的〈序言〉中指出耶稣基督是教会来自圣三的生命力,至于本文,则指出玛利亚是教会分享圣三生命的典范。“教会的画像”在于基督的生命临在于教会身上,另一方面也在于她接受玛利亚为典范,“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罢!”也该成为她的答复。如此玛利亚在教会内,以她作为心脏的身份,影响身体,成为耶稣的救恩圣事。 

 

结束此篇之前,为了清楚起见,可以提出相当吊诡的圣母学与教会学同样具有的两面:一是作为救恩的工具,另一是作为完美的得救者。玛利亚与教会在基督救恩的分施中作为心脏与身体,表示是管道或媒介。然而玛利亚是最完美的得救者;至于教会,她的生命则既是圣的又是有罪的。“教会的画像”将为此描绘。 

 

无论如何,有关玛利亚和教会必须清楚注意不同的两面;教会的画像更加需要自此角度正确观望。至于本文,则是强调心脏与身体之作为救恩圣事的观点。为此玛利亚和教会都是母亲。 

 

回上页 

 

 

 

 

月亮的故事-张春申

 

大自然中的太阳、月亮、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前科学时代,先人早已有所观察,不少文化中的神话便是由此而来。月亮的故事用来说明“教会的画像”,便是根据这类的思考。其实,教会传统中早有“月亮的奥迹”之说。 

 

在所有文化中,月亮几乎多属于阴性,且被视为一位美丽的姑娘。由于保禄在厄弗所书信中有这样的比喻,很自然地引起“基督太阳”与“教会月亮”图画的联想,他说:“……基督爱了教会,并为她舍弃了自己,以水洗,藉古语,来洁净她,圣化她,好使她在自己面前呈现为一个光耀的教会,没有瑕疵,没有皱纹,或其它类似的缺陷;而使她成为圣洁和没有污点的。”(五2527)但我们不免会问:“明月几时有?”因为“教会月亮”的故事,好像并非完全如此;而耶稣的光辉也没有完全自教会中反映出来。 

 

的确,教会的月亮画像十分可取,尤其由于基督是“义德的太阳”之故。梵二之后,早已流行“教会是基督的圣事”之说(〈教会〉1号)。所谓圣事即是标记,它呈现出基督的面容,这完全由于基督的临在与德能之故。为此,〈教会宪章〉说:“基督为万民之光,本届神圣大公会议,因天主圣神而集合,切愿向万民宣布福音,使教会面目上反映基督之光,照耀到每一个人。教会在基督内,好像一件圣事”(仝上)。当然,我们也得承认画像的限度;基督作为太阳不只是在教会的面前,祂更是在月亮里面。另一方面,更该指出的差异是:教会并不如同月亮一般的运行,她的圆缺也出于自己的生命、生命中的得失。记得大禧年的三月十二日,当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率同各部会首长、枢机、与总主教在罗马城外保禄大殿,一一在基督面前公开承认过去二千年的历史中,教会在世上所犯的重大过错,这诚是教会月亮在基督太阳面前再次曝露在光照之下。这一方面指出了月亮之缺;另一方面,反而使它变得圆满,更彰显出月亮的奥迹。甚至,这是月亮故事中最美丽的一天。 

 

但月亮故事不只讲述她与基督太阳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她又与地球牵连在一起,这也是梵二大公会议的关怀,为此〈教会宪章〉期待她反映基督的万民之光,照耀到每一个人。教会传统采用依撒意亚第六十章来自比;耶路撒冷是她的预像。“耶路撒冷!起来炫耀罢!因为你的光明已经来到,上主的荣耀已经照耀在你身上。看啊!黑暗笼罩着大地,阴云遮蔽着万民,但上主却照耀你,他的荣耀彰显在你身上。万民要奔赴你的光明,众王要投奔你升起的光辉。”(13 

 

月亮的故事不必都由普世教会来诠释,其实地方教会也分享了六个构成要素;这是我们讨论“教会的画像”常应注意的六个要素。或许在此可将台湾地方教会作为月亮姑娘,她又如何陪伴地球呢?“黑暗笼罩”、“阴云遮蔽”用来描绘地球上的台湾空间,目前大概可以接受吧!那么台湾的天主教作为月亮姑娘又怎样炫耀起来呢? 

 

或许我们在此不必直接多做答复,不过无论如何,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大禧年闭幕,教宗颁布的《新千年的开始》宗座牧函,呼吁教会“划向深处”。全文四章中最具关键性的是第二章:〈瞻仰基督的面容〉,因为由此我们走进第三千年,即:“重新由基督开始”与“爱的见证”(第三、第四节)。 

 

简言之,教宗肯定:教会惟有在自己的生命与行动中反映耶稣基督的面容,否则她无法常新、也无能为爱见证。这倒与月亮的故事不谋而合,因为教会月亮与基督太阳是密不容分的。 

 

而且,从圣三论而言,教会的六个要素都与耶稣基督有关。那么,为了使台湾天主教炫耀起来,反映基督的光辉,她不能不响应罗马教宗的文告,具体提出瞻仰基督面容的方法了。依我们看来,主要的方法该是圣体圣事敬礼与重读福音经书;后者也是教宗在文告中肯定的。那样,基督太阳才能照在教会月亮的面貌上。本文之末,尚得注意:基督的福音与感恩圣事是教会六要素中其中的两个。 

 

回上页 

 

 

基督的新娘 -张春申

 

新约最后一部书默示录的结尾,当耶稣基督说完了话,“圣神和新娘都说:‘你来吧!’”(廿二17)新娘即是教会,她与圣神同声共气,呼求新郎基督的来临。于是基督新娘的画像在全部圣经:旧约与新约的终点彰显了出来。其实,在耶稣公开生活之初,洗者若翰也有所示:“我不是默西亚,我只是被派遣作他的前驱的。有新娘的是新郎;新郎的朋友,侍立聆听,一听得新郎的声音,就非常喜乐。”(若三2829 

 

圣神和新娘教会的关系该是我们多加揣测的;传统常说天主圣神是教会的灵魂,那么教会得是肉身了。另一方面,教会又是许配给基督丈夫的贞女。因此我们必须走前一步细看教会新娘的姿态、倾听她的纶音。也许一节圣咏,首先可以用来作为教会在礼仪中对基督咏赞的歌声:“我以心灵涌溢优雅的言辞,向我君王倾吐我的赞美诗;我舌好像书写流利的妙笔。”(四五2)的确,教会是圣事,尤其是在礼仪中间,她感受三一天主的祝福,自己满受恩爱,于是出自灵魂深处的力量,触动她载歌载舞;或是朝拜、或是感恩、或是怀念、或是祷告。然而也在礼仪中间,她思想起“新郎从他们中间被劫去”(谷二20),于是满怀圣神的忧郁(弗四30),她会哀悼、流泪、痛哭,甚至失声。 

 

新娘的灵魂是圣神,因此她把一切有关耶稣的故事,完全记忆在自己心中,一点也不遗忘。其实圣神便是她的记忆,引她进入一切真理(若十六13)。她钟爱耶稣,所以向人讲起祂时,常常娓娓动听犹如福音;她切愿往普天下去,应用各种言语教导所有的人成为门徒,与她一起共事唯一的主基督。然而当新郎被劫,受人排斥时,教会甘愿为祂殉道流血,如同基督为她做的一样(参弗五25)。新娘之所以能够如此,因为圣神是她的灵魂。圣神好像“火的舌头”停留在她身上(参宗二3);祂又像风,风随意往那里吹,教会随着圣神同行。的确,为了新郎耶稣的使命,新娘教会满腔热火,身不由己地奔波,因为圣神是福传的主要推动者(参教宗保禄若望二世︽救主使命︾通谕第三章)。 

 

教会新娘被圣神装饰得非常美丽。她身穿七色彩衣,称之为智慧和聪敏、超见和刚毅、明达、孝爱和敬畏,首先是为了奉侍新郎基督,以及牧养祂的羊群,而且祂“还有别的羊”(若十16)。于是她成了牧羊女,陪伴新郎卧在青绿的草场,走近幽静的水旁,踏上正义的坦途…(参圣咏廿三篇),于是我们不能不想起旧约圣经中的那首“雅歌”。它早被经师视为天主和以色列之间的象征;新约时代则将它用来诠释基督新郎与教会新娘的爱恋;而神秘学家则在歌中经验天人之间的最高境界。然而,为我们最重要的是教会不只在礼仪中偕同基督朝拜天父,在福传时向人类宣讲基督,而且由于基督的命令而服务,她不求事奉而只求奉事。教会不是主,她是基督建立的,没有片刻可以与祂分离。基督的新娘仅是一张画像,使她活出新娘面貌的是天主圣神,祂好似她的灵魂。至于基督,则是她的头,她自己是身体。天主圣神是基督派遣的,为的是使教会与自己结合,活出头的面貌。这诚是奥迹。(参弗五2233 

 

然而,耶稣基督自己已经完成了祂历史中的过程,升入与天父同处的永恒怀抱,虽然祂藉圣神的运作,陪伴教会;但是她却正在旅途之中。她为基督怀有子子女女,如同所有“受造之物都热切等待天主子女的显扬”(罗八19)。原来他们尚未圆满地诞生。于是“新娘和圣神都说:‘你来罢!’”这是期待基督新郎光荣地来临地呼声。事实上,旅途中的新娘早已成了神圣的母亲。教会的画像许许多多,但归根结底,终究只有一张画像,她是奥迹! 

 

回上页 

 

 

神圣母亲教会 -张春申

 

这个画像的名称并非自新约圣经中翻译出来,原文是拉丁文的Sancta Mater Ecclesia。它由默示录的“女人”(十二16),以及若望二书的“主母”(1513)而来,因为两者都有子女,所以教会是母亲,而且是神圣母亲教会。另一方面,这个画像又与“天主的家”关系密切。 

 

最美的母亲是以她敞开的胸怀环抱所有的子女,教会便是如此;但其所以如此,必须上升到天主圣三奥迹以及圣子降生成人的奥迹。圣父生子、圣子被生,是在圣神生的德能之中。于是天主圣三是一体,完整的一体。然而天主是爱,祂打开完整的一体,以创造与救恩工程怀抱万有,至于教会便是落实、回应与彰显天主圣三的一体;所以她自己也是一体、一个身体。然而这里也有些吊诡,值得我们再来分析。一个身体由所有分享天主圣三生命的肢体形成;如果应用画像的言语说明,便是一个身体是母亲、神圣母亲教会;至于所有肢体则是子女,母亲怀抱子女。每个子女不是母亲,所有子女却同是一个母亲、神圣的教会。这确是教会的吊诡,也可以说是奥迹;我们是教会,每人同时是教会的子女。 

 

然而同样吊诡的是默示录十二章中的两大异兆。第一异兆中,“有一个女人,身披太阳,脚踏月亮,头戴十二颗星的荣冠”(1),她是谁?虽然诠释这类“默示”文字并不简单,因为它是远眺万有终穷的遥望。不过由于经文指明“十二颗星的荣冠”,“女人”该指新约教会。她是十二支派的重振;“她胎中怀了孕,在产痛和苦劳中,呼疼呻吟”(2),面对“待她生产后要吞下她孩子”(4)的火红大龙。“女人”教会生的男孩子是默西亚(5),因此教会是默西亚的母亲,这尚待说明。 

 

第二异兆中,“那条龙便对那女人大发忿怒,遂去与她其余的后裔,即那些遵行天主的诫命,且为耶稣作证的人交战”(17)。可见“女人”教会除了是默西亚的母亲,也是信德的母亲。后者不难了解,前者则尚需探索。 

 

首先,有些圣母论专家认为“女人”也指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如此则比较容易连结两大预兆。圣母玛利亚是耶稣基督的母亲,也是教会∣牧者与信徒在恩宠境界中的母亲,大龙与她,以及她的独生子和其它后裔为敌。根据梵二《教会宪章》的道理,玛利亚是教会的典型与模范,那么,两大异兆中的“女人”教会作为基督的母亲与基督信徒的母亲,也因此可以肯定。然而仍旧留下一个问题:教会究竟怎样可以称为基督耶稣的母亲?她不是基督的身体,基督不是教会的头吗?我们应该寻求答案,这倒引领我们更加肯定教会的奥迹性。 

 

默西亚出自以色列民族,殆无异议。至于教会,她并非自零开始、从无中创造。其实根据历史而论,初期的宗徒与信者都是以色列后裔;耶稣也是,祂来便是为了“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玛十6)。的确是祂重振了“天主的新以色列”(迦六16);但祂与“迷失”的以色列一起重振,因此另一方面祂可以称为“新以色列”教会的儿子。但这并不妨碍称祂为奥体教会的头,因是天父派遣了祂的缘故。 

 

我们这样诠释“神圣教会母亲”之后,大概可以看出另一个画像的深意,即“天主的家”(希三6),“母亲”与“家”相连,如此画像的象征够美、够丰富的了。接着必须引申一些富有教会感的实际经验。首先,我们作为教会的儿女又将如何透过画像的诠释,生活在教会的怀抱中呢?此乃天主圣三共融的延续,同时也在教会生活中分享永恒的爱护。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是团体、分享、手足之情,教会是人类的向往,永无休止的住所。 

 

另一方面,教会是神圣的母亲,但谁去活出母亲的画像来呢?基本上可说所有基督信徒应该共同塑造母亲的形像;但是慈母教会更应由那些教会中负有圣职的人注意与表达,因为他们往往只有严父,甚至酷吏的面容。这也不必多加说明了。总之,教会的两个原则:“玛利亚原则”与“伯铎原则”都有塑造慈母教会形象的使命。

 

回上页 

 

 

只有教会的人才能得救吗? -罗渔

 

这是教会内多年常争论的问题,不过最近有人说:“得救人人有份,应包括无神论者在内”。因此引起有些人的质疑:“无神论者既不领圣事,根本没有圣宠可言,如何能得救?”关于“在教会以外,无人能得救”(Extra Ecclesiam nulla salus)的立论,其实渊源已久,首位倡导此说的是二世纪殉道者迦太基城主教圣西比廉(St.Cyprian-202年为基督而牺牲)和第三世纪大神学家奥利振(Origen,185-255)。不过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是为强调教会的至一,所指的只针对当时北非所有的诺瓦济安裂教份子(Schi-smatic Novatians),因为他们认为凡教难时背弃基督者,其罪永不能宽赦…。教会很希望这些裂教者能速返慈母教会的怀抱。 

 

从古至今尚有许多人信仰其它宗教,也有非天主教之基督信徒和无信仰者,他们如何才能得救呢?难道他们都不能升天、享受永远的福乐吗?我们知道仁慈的天主是不会容许的。所以,西比廉和奥利振的说辞绝对不能随便引用。 

 

错误的意见  

从一二一五年的第四届拉特朗大公会议和一四四二年的佛罗伦萨大公会议决议中,我们知道对“在教会以外,无人能得救”的论调,教会从未要我们狭义地去懂、去讲;甚至还指责坚持此说者的不当,如对一六五三年的杨森主义者(Jansenists,相信天主乃严厉的判官,只有少数人才能得救;并批评主张“基督为所有的人牺牲”者是半白拉奇派∣Semi-pelagian,按该派主张人虽无天主的圣宠,仍可以建立善功,坚持到底而获登天国…),和一七○五年神学家规斯乃(Quisnel1634-1719)的重弹“在教会以外,无人能得救”老调的指责。一九四九年圣职部又在一封答复美国波斯顿总主教的信中,申斥了执这样论调的人。 

 

至于当前教会权威对此问题是否有新的指示?有!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一九九○年发表的《赎世主的使命》(Redemptoris Mission)通谕第10节中,说:“假如人不曾认识或接受福音的启示而进入教会,基督的救赎可以由圣宠之力达到他们身上,他们与教会维持一种神秘的关系。不是正式地进入教会,而是圣宠光照了他们的内心。”他还强调:“圣宠自救主而来,归功于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功绩,是透过圣神和人沟通;当然还需要当事人的自由合作不可。这种圣宠现象在圣事外也能发生”。 

 

圣职部于二○○○年再度声明:“教会体会,在教会内对基督救赎的问题曾有一些争论,但除引教宗的上言通谕作指标外,教会只言:凡言除教会外,其它宗教也享有得救之道,或为补充教会之不足,或与教会完全平等,皆是迈向世末天主的神国而去者,是不合乎教会信仰的言论”(见21节)。所以我们采取和好的态度,即“教会是所有世人得救的象征”是很正确,且合乎自古传下来的真理的。 

 

著名神学家孔卡神父(Fr. Congar)称:“老的公式‘没有教会,也就没有救援’如狭义地去懂、去讲,是无益处的,也是有害的,必须用‘和好的方式’去注释,否则此路就行不通了。无论如何,人得救皆需要某种神秘的、确是真实的同教会发生接触不可,因为教会是得救的象征与工具”。 

 

得救之道,天主知晓 

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言:“得救之道,天主知晓”。把人类得救的最后判断,只留给天主的仁慈。教义部的训言也肯定这一点:“对救赎的圣宠如何地赐给,常是藉基督在圣神内赐给,它与教会有神秘的关系,可以光临到每位非基督徒身上”。梵二又称:“天主恩赐人类得救的圣宠之道,只有天主知晓。神学家对这个问题应向深处去研究”(第21节)。大会固然鼓励这个工作,但应谨慎从事,不必慌张,以免摸索而行,逐渐失去其安全性。 

 

神学家常和奥秘直接交往,另方面又需忠于自己的职守。我们确信:天主是众人之父不分彼此,祂愿所有人得救啊! 

(编译自意大利文《天主教家庭Famiglia Cristiana200110月号) 

 

回上页 

 

教会是谁?- 李保玉 

在意大利生活两年,有幸读了几本《见证》,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从许多个人信仰见证中获益良多;担忧的是从贵刊的报导中感受到“教会”在台的发展真的很困难,常受到一些抱怨和不满。有人说“教会”这不好、那不行;有人说“教会”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许多哲人智士对“教会”有成见。因此愿在此替“教会”说几句话。 

 

中国有句俗话:好儿不嫌母丑。信天主的人都是教会的子女,教会是我们的慈母,我们怎么能嫌弃教会?子女好,母亲在人前受光荣;子女不好,母亲也跟着遭殃。再者,子女若埋怨母亲,人们会认为:或是子女不好,或是母亲不好,又怎么会相信我们的宗教是真教? 

 

我们看电视时,一眼就可识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但是警察却偏偏出了错,好人入狱,坏人却逍遥法外。我们坐在电视机前气得不得了,因为我们太入戏忘记了自己只是观众。然而在面对教会时,不妨自问我是观众,还是成员?但愿此时我们是成员而不是观众! 

 

拍电影、电视时,演员要按照剧本好好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并在导演的指导下,将人物表演得逼真,以达到感人的效果。在教会内,圣经是我们的剧本,在主教、神父的指导下,我们都扮演着把耶稣显示给他人的角色,以完成主基督交给我们的使命─福传,以达到建树基督奥体的目的。所以我应怎样同我的导演“教会”通力合作呢? 

 

近年来基督教发展快速,是个不争的事实。我在国内,有次去基督教堂,很快就有几位信徒围住我,向我宣讲福音。他们认为每位信主的人都有传教的责任,所以“一传十,十传百”,难怪发展神速!他们的传教对象是所有的人,也包括自己,正如主基督要求我们的:“往训万民”。这就是基督教信徒。 

 

圣方济时代,教会出现了问题,但方济不但没有不满,更没有向教会说:“你应该”,却以身体力行,实践福音,挽救了整个教会。相反地,马丁路德以批评和指责作为挽救教会的方法,结果是教会分裂。我愿意是圣方济,还是马丁路德呢?愿意建树教会,还是分裂教会呢?兄弟姊妹们,我们不能对待教会像对待执政党那样严苛,我们和教会是一体的,我们应有的态度是“爱”。 

 

台湾现在闹水灾,我们指望教会能帮助受灾的兄弟姊妹,教会就是你我他,兄弟姊妹们,动起来吧!向石仁爱修女学习吧!基督把救恩赐给了我们,是要我们把救恩也带给他人,勇敢的把基督的爱和平安带给受灾的弟兄姊妹吧! 

 

 

上一篇:从共融的观点看教会下一篇:论《教会宪章》中的教会学的讲座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