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弘扬了自由批判精神,批判的锋芒首先指向中世纪的最高权威——基督教《圣经》。自此以后的圣经批判过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文本考证式的批判。 2.对圣经内容的考证性研究。历史主义认为一切实存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随着时代趣味和社会风尚而演变。这种观点集中体现在德国狂飙运动的领导人物赫尔德的著作《人的历史的哲学纲要》中。青年黑格尔派的斯特劳斯发表《耶稣传》,主张教义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基督教社团的集体意识的产物。 3. 20世纪以来,对圣经研究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改进。 (1) 布尔特曼将形式分析和历史考证相结合,形成形式批判方法,并把这种方法用于新约研究,产生了他的成名著《对观传统的历史》。他的结论是,福音书是早期基督教教会的礼拜和传教资料的汇编,主张领悟上帝的存在与领悟人的存在的意义相一致。 (2) 布尔特曼的后继者强调“编辑批判”。按照他们的看法,现存的圣经是漫长的编纂工作史的产物。 (3) “结构饕迮小毖芯渴ゾ谋聿隳谌莺竺娴纳畈憬峁埂? (4) 女权主义神学家认为,在圣经中把上帝譬作“父”和“主”是一种“父权主义”和“君权主义”的思想。 (5) 圣经神学的一个主旋律是“神正论”和“必胜论”,现代神学家不象过去那样把正义力量的暂时失败和邪恶势力的暂时胜利归结为上帝对信徒的考验或由于祖辈作恶而上帝对子孙的惩罚,但是他们似乎提不出更加令人信服的说明。 (二)三条理解和应用圣经的新原则: 1.现代神学家的任务在于使用批判的方法,使圣经包含的一系列神学概念得到合理解释,以便指导人类从落后、野蛮、奴役和仇恨中解放出来,走向先进、文明、平等和友爱的更高的层次,完善自己的存在。 2. 圣经表述了有关上帝启示的历史过程。 3.圣经是引导人类和上帝进行交谈的媒介。 (三)“梵二”会议以来,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圣经权威性问题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态度。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现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多次呼吁要讨论和承认天主教会的历史失误。 2.约翰·保罗二世淡化了教皇是基督代理人的说法。 (四)现代基督教神学界在对待圣经的态度问题上存在着保守派和改革派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