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主教堂) 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拟建教堂应高百米,适逢二战爆发,希特勒严禁德国本土资金外流,该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即建成现在规模。教堂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占地面积114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01.54平方米。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正面高30米处设有平台,两侧有两座对称而又高耸的钟塔,高度为60米,塔内上部悬有4个巨大铜钟,钟声悠扬和谐。大门上方有一巨大的玫瑰窗,两侧各耸立起一高4.5米的十字架。该堂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与花岗石结合而成。屋顶覆盖舌头红瓦,其气势庞大,且又古朴典雅。
(青岛天主教堂内景) 教堂装饰系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形式。堂内大厅高18米,宽敞明亮,顶棚悬有七个大吊灯,后方设有祭台,配之穹顶的圣像壁画,堪称庄严美观。可容纳教徒千人,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是天主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文革时,教堂受到严重破坏,1981年4月恢复使用,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首先革了教堂的命。有一天,教堂尖顶扎了脚手架,据说是要锯掉十字架。这消息传遍全市。成千上万的人们,从窗口、从街头、从海滨、从山顶,看着几个小鬼似的人影爬上架子,在蔚蓝天空中拉开了锯子。到晚上,传说从架子上摔下两人,当场死亡;又传,教堂中原存有一架中国仅有的大型管风琴,据说弹起来的话,全市都能听到其悠扬声音,但就是这样一件稀有之宝也被红卫兵砸毁了;翌日早上抬头去看教堂时,尖顶已光秃秃,犹如被剃了光头的罪犯,令人极不舒服,似乎整个环境也随之变丑了,变恶了。不久之后,我偶尔路过教堂,看见被锯下的十字架,大吃一惊:那原先看去细如针的十字架,竟是一个比两个成人还高大的粗笨家伙。后来这里成了一座仓库。 动乱过去,宗教信仰又得到自由,宗教财产又得到的恢复,塔楼上的两个十字架又重新制作安装上了。 现在,整修一新的天主教堂作为青岛最重要的宗教场所,不仅恢复了宗教活动,而且作为一座优秀的建筑文物对外开放,你只要花上几块钱,就可以进去参观这座宏伟的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