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体奥迹》---- 在弥撒外,于圣堂中保存圣体的主要和原始目的是【为病人】送临终圣体。 从礼仪革新后,许多圣堂的大祭台上已看不到圣体柜/龛。有将圣体龛供在祭台右边或左边、祭台后边顶端墙壁的,也有的甚至放置在祭台间的柱子或圣堂中的大柱子上,大型圣堂大多把圣体柜供奉在特设的小圣堂里。对此现象,有些老教友觉得对圣体不够尊敬,许多信友也对此感到不习惯,也不知道其所以然。
圣体柜究竟应该供奉在什么地方?依照教会新订礼规的指示,应按圣堂结构而安置于最适合的地方。为此,每个圣堂圣体柜的位置各不相同。为了解并面对供奉圣体柜的问题,首先应明了保存圣体的理由,以及在教会历史中,保存圣体的方式和位置,更重要的则要了解梵二后,教会在这方面改革的主要理由。最后还要探讨,为适应我国文化并合乎礼仪精神,圣体柜该供奉在什 地方最适宜。 一、弥撒外保存圣体的理由与习惯 由教父们的著作中得知,初期教会时就有信友将圣体带回家保存的情形。随后又有在圣堂里保存圣体的习惯,主要目的是为一些不能到圣堂参礼的病人,尤其是临终的病人。最初保存圣体的地方和容器各不相同。如在神职的住所、圣堂更衣室、附属于圣堂的小房间、小圣堂等。容器可能是一个在祭台上可以移动的小盒子,或是悬在祭台上面的一个器皿,通常采用鸽子的形象(今天法国Solemnes本笃会院圣堂内仍保有此鸽子形状的圣体柜,悬于祭台上),或建于祭台附近墙壁上的小橱柜,哥德式建筑时代开始有独立的圣体柜:放在石柱或独立的哥德式建筑上,成为一种“圣体塔”。 第十五世纪时,义大利和西班牙地区开始把圣体柜置放于祭台上,到第十六世纪这情况逐渐普遍,并成为必须的。在此时期,由于对耶稣实在临在于圣体圣事内的争论,教会内兴起了敬礼圣体运动。为推动圣体敬礼,教会订立了“圣体节”。圣体柜在祭台上所占的位置越来越大,逐渐取代了祭台屏风。而圣体柜里保存的,不仅是信友领的圣体(通常盛在大圣盒中),也保存为明供圣体、圣体游行用的圣体容器:圣体月牙座(Lun- ula)。在以后的历史中,所有圣堂的大祭台上圣体柜成为不可或缺的。这也是区分天主教与基督教教堂的重要标志。 梵二后,教会对圣体敬礼并未削弱,只是予以调整,使其合乎礼仪精神。为此,教会颁布了不少有关圣体敬礼的文件:除一九六三年的《礼仪宪章》外,有一九六四年《圣礼部有关礼仪训令》(InterOecumenici)、一九六五年的《信德的奥迹》、一九六七年的《圣体奥迹》等。其中最重要得一文件当是《圣体奥迹》Eucharisticum mysterium)。该文件中特别提到有关圣体敬礼、保存圣体及圣体柜的问题。其中(49)特别指出:"首先宜于提醒的是:在弥撒外,于圣堂中保存圣体的主要和原始目的是【为病人】送临终圣体。次要目的是在弥撒外为人分送圣体,并朝拜在面形下隐身的主耶稣基督",因为为病人保存圣体...导致朝拜天粮之可赞颂的习惯,这天粮就保存在圣堂中。这种朝拜有其合理与坚固的基础,特别由于对主实际临在于圣体中的信仰,很自然的会将此信仰作永久及公开的表示。那就是信友朝拜圣体的习惯。 二、供奉圣体适当的地方 教会的指示:前述《圣体敬礼》52号称:“依法许可保存圣体的圣堂内,可将圣体柜持久或常态性地只置放于一个祭台上、或一个地方。因此按规矩,每一个圣堂中只能有一个圣体柜,而且应是安全的不可侵犯的。”接着第53号又说,为了方便信友作个人祈祷,敬礼在圣体内的主,“应特别推崇的是:尽可能供奉在一个与圣堂中间或中央部分隔开的小圣堂中,尤其在经常举行婚礼和葬礼的圣堂,以及那些因其艺术或历史宝藏常有多人参观的圣堂。”54~55号指出,如果无上述小圣堂,仍可供奉在祭台上,或圣堂中一个显贵和相称的地方。 圣体柜置放在祭台上时,仍可面对信友举行弥撒,只要圣体柜面积够小,而不妨碍会众的视线即可(实际上,这是不易做到的)。同时55号也指出,举行弥撒时,祭台上的圣体柜中不可保存圣体。因为基督在圣体圣事中的临在,是感恩祭中成圣体(Consecratio)的效果。基督在圣体圣事中持续临在是其在感恩祭中临在的延续。 今天把圣体柜置放在大祭台上的圣堂已很少见,有供奉在祭台边,另一边供奉圣经及读经台的;有供奉在圣堂旁边的小祭台或特别设置的地方;
《弥撒经书总论》简要地重述以上的规定(参276号,修订版314~315)。从所述中,显然地,在举行弥撒的祭台上供奉圣体柜是不合适的。除了专供圣体的小圣堂外,在一般的圣堂中,什么地方最合适、最显贵呢?今天把圣体柜置放在大祭台上的圣堂已很少见,有供奉在祭台边,另一边供奉圣经及读经台的;有供奉在圣堂旁边的小祭台或特别设置的地方;但大多数仍偏爱祭台正后方,把圣体柜固定在墙壁上,或紧靠墙壁的一个台子上。国人多认为这是圣堂中最显贵的地方。不过,要注意使圣体柜的高度勿超过主祭者的身高,否则举行弥撒时面向信友,却背向基督,不是不够尊敬吗?当然,如果圣堂够大,特别设置一间小经堂,专供信友祈祷、朝拜圣体之用,最为理想。 三、圣体柜的样式与装饰 顾名思义,圣体柜应是一种橱柜,为收藏物品的柜子。但其原文为Tabe-rnacle,意指帐棚,使人想起旧约时代的特殊帐棚,在里面供奉着约柜:保存天主十诫(Decalogues,意指十句话:天主圣言)。很久以来,教会把保存圣体的柜子就叫作Tabernaclee,但从古到今,圣体柜也有不同的造型。 容器的演变:原先保存圣体仅为给病人和临终病人送圣体,并不需要大的容器,因此只用简单的小盒子盛装。到中世纪时,开始将圣体柜置放于祭台时,由于信友增多,需要保存更多的圣体,故其体积越来越大,造型也逐渐多元化。有堡垒、宫殿、宝塔等不同的外型。到了今天,在现代化的圣堂中,圣体柜的造型也多所改变,而且多采取“柜子”的外型。 但在我国本地化的尝试中,也看到不少圣体柜采用了宫殿或庙宇式的造型或是小型的住屋。了解了Tabern-aclee的原意后,可知这种作法并不太适当。因为,圣体柜里所保存的并不是“小”耶稣,而是与人缔结新约的天主圣言,他愿以饮食的方式被保存在新的“约柜”里。所以,圣体柜也可以称为“新约之柜”。 以下我们要谈的是圣体柜的装饰: 圣体柜外罩 梵二后在一九六七年颁布的《圣体奥迹》57号提到“应注意,藉由圣体柜外罩或其他有关当局规定的方法,指示给信友在圣体柜中有保存的圣体。”弥撒经书总论虽未曾提到此项规定,但这项富有象征意义的习惯似乎应予以保留,尤其当所用的圣体柜并无艺术价值时。 (Conopeum):此外罩应遮盖整个圣体柜,它象征保存结约之柜的帐棚。此习惯,据说,始自米兰的圣嘉禄主教;教会于一六一四年颁布的《圣教礼典》规定为必行的礼规;一九五七年圣礼部颁布法令必须遵行(valde urgetur)。但实际上,并非各地教会依法遵行,主要理由:由于圣体柜多为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不宜予以遮盖。 圣体灯: | 这种灯火象征生命,是活的,象征耶稣燃烧自己,为能照亮他人,带给人生命。非常可惜的,许多信友甚至牧者们忽略了这一点。 |
在我们的圣堂中,大多数的圣体柜前点燃的灯光或蜡烛光几乎都是“假货”?这必然是附加那一短句的理由。因为我们应“以心神以真理”朝拜主。此外,灯光也不必要用红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红色灯光经常代表警告、代表危险,大家都知道交通号志红灯的意义。用其他未加"色素"、柔和的自然光辉,不是更能表达平安、祥和的气氛吗?相信更能帮助人祈祷。 在保存圣体的圣体柜前应常燃一盏照明灯,用以指示并崇敬基督的临在(《教会法典》940条)。《弥撒总论》修订版(316),重述此一规定,称之为很久的习惯,但对此照明灯,附加了“oleo vel cera nutrienda”,意指应用油灯或蜡烛灯。这种灯火象征生命,是活的,象征耶稣燃烧自己,为能照亮他人,带给人生命。非常可惜的,许多信友甚至牧者们忽略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