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以下一篇文章。凡有共鸣的地方,请加上间线;能帮你认识弥撒程序意义的句子,则把它圈起来;有疑问的,则划个问号,并把问题写在空白的地方。
堂区曾举行过一台用米兰礼仪并加上礼仪舞蹈的青年弥撒,反应不错,这引起我对参与弥撒的一些反思…。
记得以前我在弥撒中时常像背书般诵念经文。在悔罪礼中,机械式地“心口拍得老响”,然后念口簧地承认过失,恳请终身童贞圣母玛利亚、天使、圣人和教友们为我祈祷;光荣颂中的“我们为了你无上的光荣…感谢你”等等,诵念时全是“无”感而发,心中没有悔罪、呼求诸圣之意,亦无赞美、称颂的情怀。除了在长长的经文中会犯此毛病外,在对答经文时一样重蹈覆辙,神父说:“请众感谢主、我们的天主,”我会“理所当然的”答:“这实在是理所当然的。”那时,我是读答案,而不是向上主表白心曲--“全心”归向他。
礼仪的结构和意义,有时也真忘记了,例如悔罪礼是帮助我们准备心灵参与整个圣祭;答唱咏是以圣咏来“回应”第一篇读经(注1);而第一篇读经又是“指向”福音的(注2);聆听圣言后念信经,是向上主表示:“我相信你的圣言”(当然也是重温并宣认信仰),接着,大家怀着这份信德,对天主圣言作出回应,为教会、为世界、为众人祈祷;收奉献时,只道要循例放进些“碎银”,原来它是听完天主的圣道之后,以实际的行动来回应上主爱的教导,为堂区的需要,特别是对穷苦者,作出一些具体的帮助。忘记了这些意义,就以为弥撒是一截截的,各个部份好像互不关连似的!尤记得,神父说:“弥撒礼成”--原来这是派遣我们回到生活中实践“地盐世光、为主作证”的使命,我还以为弥撒完了,可以出去“饮茶”,所以答:“感谢天主”!
此外,我曾应酬式地与教友们握手点头,来互祝平安;在成圣圣体时,基于“人人下跪,我也下跪”的心态来“朝拜”耶稣;双手弄污了,也照样用手去领圣体!以前参与弥撒,觉得很闷,即使在“福音前”也难“欢呼”--只是循例唱“亚肋路亚”而已(因为体会不到信仰是喜悦),所以每台弥撒,奉旨迟到,甚至曾离开教会多年。回想起来,实在很可惜。
反省过去,我深切体会到礼仪与信仰的关系,它还需与生活结合,将我们的生活(包括工作、苦乐、祈祷…)在弥撒中奉献给天主。这样参与弥撒,就有意思得多了。
附注:
1. 这里的“回应”,换句话说,即是祈祷。听完一段圣经之后,有些东西向天主说,回应一下,这不就是祈祷么?
2. 所谓“指向”福音,即是说读经一与福音所说及的东西是有关的,或是同一主题,例如第一篇圣经所预言的,福音中应验了;又或是读经一提及“十诫”,福音说出爱人如己的“诫命”等等。另外,在复活期时,第一篇圣经选自宗徒大事录,其他主日的读经一多数是选自旧约圣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