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出国,尤其到欧洲旅游,有不少值得参观的主要景点是教堂,如意大利罗马的圣伯铎(彼得)大教堂,法国巴黎的圣母院(圣母主教座堂),德国科伦的主教座堂等。在乡间更可以看到大大小小不同风格的教堂。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也兴建了不少教堂。教堂的外型通常比较特殊,且异于一般民宅,但却有个共同标志:十字架,也有不少设有一、二个钟楼的。而我国的圣堂在其正门上方或近处显著的地方,一般都刻有“天主堂”三个大字,或挂上这样的牌子,以表示与其它寺庙或教堂有所区别。 由于圣堂的功能与庙宇不同,因而其造型和空间的设计也有差别。那么圣堂有什么功能呢?新建圣堂的奉献(祝圣)经文中指出:信友在圣堂中团聚、祈祷,聆听天主圣言,恭领圣事,尤其举行逾越节的纪念(弥撒)等敬天的礼仪。可见,圣堂有多种功能,凡有教友团体的地方,就会有圣堂的建立。 一、圣堂是信友聚会和相遇的所在 信友经常聚会是基督信徒生活的要素之一。宗徒大事录记载,初期的信徒“时常团聚、擘饼、祈祷”(二 42)。聚会的基督信徒形成天主的神圣子民(参阅格前一2),彼此以兄弟姊妹相称、相待,因此,圣保禄对信友们说:“弟兄们,…要求你们众人言谈一致,在你们中不要有分裂,但要同心合意,全然相合”(格前一10)。信友们的聚会显示出教会的本质和特性。我人相信,基督降世救人,是“要使那四散的天主的儿女聚集归一”(若十一52)。基督信徒聚在一起时,具体地表现了他们是“从各支派,各异语、各民族、各邦国中”(默五 9)得救赎的天主的子民。其实,教会就是由各个基督信徒团聚在一起的团体,或称为由活石所建筑的天主的圣殿(参阅《圣堂奉献礼典》第二章 1号)。在此圣殿中“基督徒团体用以聚会,为聆听天主的圣言,一同祈祷,勤领圣事,举行感恩祭”(参阅同上)。 依照古老的习惯及教会的规定,信友在主日聚会。主日是一周的第一天,也是耶稣复活和多次显现给门徒们的日子,故称为“主的日子”,简称“主日”。在这一天信徒聚会,纪念并庆祝主基督的复活,举行感恩祭。这是教会生活的中心,同时藉聚会以促进、加强并表达信众间的团体意识(教会感)及兄弟姊妹的情谊。在“礼仪中,除了由礼仪任务及圣秩而来的分别…不得在礼节内或外表仪式上,对任何私人或地位,有特殊待遇”(《礼仪宪章》32)。也就是说,聚会的团体大家都是天父的儿女,不应有贫富、贵贱之分。因此在礼仪中“应避免一切个人主义和分歧,谨记我们共有一位天父,大家彼此都是兄弟姊妹”(《弥撒经书总论》95)。 为了满足信友主日或大庆节聚会的需求,各地信友团体就有兴建圣堂的需要。通常视信友团体的大小而决定圣堂空间的大小,以便全体信友易于聚会参加礼仪庆典。如信友数目过于庞大,则必须分批聚会,或在适当的露天空间举行庆典。这是当教宗到各地做牧灵访问,在举行大型聚会时,所经常遇到的情形。 二、培育信仰、教导信理的场所 在圣堂中的礼仪聚会,通常都会宣读部分圣经及讲道(解经)。天主透过圣经向人讲话(参阅《弥撒总论》55),圣经是受天主默感所写成的,为教训,为教导人学正义都是有益的(参阅弟后三16)。《弥撒总论》又说,恭读圣经是向天主子民揭示救恩的奥迹,并提供精神的食粮。信友以静听及歌咏汲取天主圣言,并藉信仰宣誓肯定他们忠于圣言(参阅《总论》55)。如此透过天主与人的对话,加强天人之间的关系,即是人的宗教信仰生活,人对天主的认识和信仰也就日益坚定。其实整个礼仪行动,包括读经、祈祷、仪式等都是信仰的表达,并能加强信徒的信仰,和对信理的认识。因为礼仪本身也具有教导的功能,并能培养参礼者的信德。 礼仪聚会中宣读圣经和解经的习惯始自旧约时代民众聚会时的礼仪。在圣堂奉献礼仪中特别选读厄斯得拉书有关经师诵读圣经的故事。司祭厄斯得拉在聚会的人民面前,拿出了法律书(圣经),站在特设的木台上,宣读了法律;民众都侧耳静听。厄斯得拉读一段书,就做翻译和解释,使民众了解其意义(参阅厄下八 1~ 10)。这种作法是以后犹太人会堂举行礼仪的模式,也是教会自始以来举行礼仪庆典的传统习惯:宣读圣经(包括旧约及新约圣经)和讲解圣经,阐释信理,教导信仰生活。 为了宣读圣经及讲道,在圣堂内适宜处设置读经台,是次于祭台的一个重要设备。按教会的规定,为滋养信友的信仰生活,弥撒中通常都有讲道,而且在主日及大节日是必须的。(参阅《总论》6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