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心中豢养着三头巨兽----成就(products)、意义(meaning)与掌控(control)。这些巨兽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社会价值观所建构的制约,使人不知不觉的陷入某种盲目的追求,反而丧失了生命终极目标的准星。巨兽吃掉了我们的时间、生命能量与注意力。每个人依不同背景受到不同的巨兽不同程度的纠缠,到近乎原罪的地步。耶稣在若望福音当中常被刻划成导师的形象,他用个别对话的方式改变一个人的视野。让人看到属神的层面而心向往之。其中篇幅最大的是与尼苛德摩、撒玛黎雅妇女及玛尔大的对话。我认为这三篇辩论有助于引人抽离出巨兽的魔爪。
(一)成就:耶稣的第一场生命对话是与尼苛德摩讲论新生(参若三)。尼苛德摩夜访耶稣的举动透露出的讯息是既爱惜羽毛又渴望求知。这个犹太人的首领有一定的地位,对法律与传统也有相当的钻研与自律,对于宗教的知识他有一定的自信心。但当他听了耶稣的演讲之后发现了真理的新面貌,主动求问又碍于情面。为他而言地位高于一切,求问耶稣也能是累积成就的一种方式。耶稣为他指出了一个摆脱成就枷锁的途径,就是在圣神内重生。这个新途径是一个内在旅程,它不再是向外追求而是向内释放。圣保禄说:“我们不知道我们如何祈求才对,而圣神却亲自以无可言喻的叹息代我们转求。”(罗八26)要认出这条路的方法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如此圣神才能开启他的重生工程。当一个人受困于成就巨兽,会潜意识的呈现出哀伤、嫉妒或焦虑。向圣神开放所产生的望德,能治愈这种潜在的不安。
(二)意义:耶稣的第二场生命对话是与撒玛黎雅妇女讲论活水(参若四)。与尼苛德摩相反的,撒玛黎雅妇人是在正午去水井汲水。顶着烈日去汲水正是为了避开三姑六婆的闲言闲语,妇人知道自己的身世是八卦的好题材。当耶稣向她要水喝时她也很警觉的画出警戒线。为一个追求生命意义的人也是如此,随时在判断分析事物的价值与定位。耶稣以活水为题抓住了她的注意力,让她对生命意义的渴望得以饱足。接着耶稣指出她缺乏爱,只有爱的满足能让生命有意义。当妇人承认自己对爱的追求的失败之后,耶稣指出真正能让人得到恒久爱情的方法是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天主是爱,他也以爱创造了人。圣奥斯定说过:“天主!你造了我是为了你!得不到你我心不宁。”生命的本源就是爱,当人臣服于自己是受造物,天主是造物主,漂泊的船就找到了港湾。当一个人受困于意义巨兽时,会潜意识的呈现出害怕、迷惑或恐惧的情绪。向天父朝拜所激发出的爱德,能驱赶这种潜在的不安。
(三)掌控:耶稣的第三场生命对话是与玛尔大讲论复活(参若十一)。玛尔大是有掌控性格的人,他邀请耶稣来家作客,却只想要大展厨艺而意欲将玛利亚由耶稣身边抢走,让耶稣在客厅坐冷板凳也在所不惜。这类人只相信具象的、掌握的住的事物,多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为玛尔大而言她相信的复活也只是个纯理性的概念,是未来式而不是进行式。于是耶稣指出了她的无信,对于经验法则以外的事物的绝望。教宗本笃十六世说过:“信仰向我们的理智发言….理智是为了真理而创造的”。(天主与世界)在面对超越理智的事物时,理智是必须服从信仰的。面对好掌控者,耶稣把自己介绍给他。一个听命至死的受苦的仆人,才能在复活时成为万物的掌权者。当一个人受困于掌控巨兽时,会潜意识的呈现出愤怒、不满或失落感。从十字架上的耶稣来体会复活,能化解这份潜在的不安。
耶稣的确是生命的导师,惟独他有永生的话,我们还投奔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