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徐汇大堂开始恢复宗教活动的消息在教友中不断传扬开去,来堂里参加弥撒的教友越来越多,临时小圣堂根本拥挤不下,且当时都是拉丁弥撒,没有共祭礼仪,神父们每个人自己举行弥撒,小圣堂更是显得捉襟见肘,大家都在急急地打听和等待大堂恢复开放时间。
那时,我的父母也在艾神父处询问,艾神父乐呵呵地说,快了快了。一次周末拜苦路结束后,艾神父见人不多,便打开神父楼走廊通向大堂的门,带我们几个教友一起进到大堂里面参观。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进入徐汇大堂。给我的感觉是:好大好大呀!里面搭满了脚手架,在修补墙面和窗户。圣堂边角里还推着一些空竹编箱,整个大堂弥漫着一股股腐烂的味道。艾神父告诉我们,文革时,这里当作水果仓库,现在已经归还给我们教区,水果都已搬走。艾神父接着说,幸而那时作了仓库,而不是厂房什么的,所以大堂内部结构基本保持完整,并没有遭到大的破坏。因此,大堂修缮相对不是很困难,大家一起祈祷,希望大堂早日修好、开放。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修缮,耳目一新的大堂终于开放了。
艾神父最初是大堂的副本堂,他对大堂的修复开放功不可没。大堂里所有的窗玻璃都是艾神父骑着“老坦克”(沪语称旧自行车)到玻璃商店买回来的。他后来回忆这段历史,每每会津津乐道地反复跟我们说这些往事——
那时是80年代初,上海市区里购物还是配给制,很多东西都要凭票供应。徐汇大堂修复所需用的玻璃量,远远超出了大堂的购买力。艾神父为此事一连跑了好几趟,商店里一听说需要那么多玻璃,不问缘由,便一口回绝,艾神父无功而返。眼见大堂修复工作在不断推进,窗玻璃却一直没有落实,大家都很着急,负责采购的艾神父更是为此寝食不安。在万般无奈的时候,他求圣母帮忙。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当他再一次到玻璃商店请求购买的时候,那天玻璃商店的经理正好在场,听到要购买的玻璃数量巨大,很好奇,便问明前因后果,得知是徐汇大堂需要,且来购买玻璃的是位艾姓神父,那位经理爽快地说:“是徐汇大堂用呀!一句话,包在我身上,艾神父你先回去,三天后来我们商店找我。”艾神父犹疑不决,问到:“经理先生,真的能给我们大堂解决所有的窗玻璃问题吗?”经理说:“放心,艾神父!”然后神神秘秘、轻言轻语地告诉艾神父说:“艾神父,我的父母都是天主教友啊!我自己经过文革,对天主教不太了解,对天主的道理也不太懂,但是,我心里明白,我的父母那么善良,他们相信的,一定是好的。而且,父母也曾多次跟我说过,以后遇到天主教的事情,你能帮忙的,一定要帮忙,天主会降福的。”艾神父这才恍然大悟。经理先生接着说:“艾神父,我之所以让您三天后来找我,因为大堂所需的玻璃量实在太大,我们商店仓库里的存货不多,我马上联系其它地方的商店,把货物集中到我们这里,大约需要三天时间,所以……”
这个真实的故事,是艾神父生前说得最多的故事之一。想必很多主内的兄弟姐妹都听过不止一遍。在我的印象里,听过艾神父讲这个故事前后不下二、三十遍,所以细节也记得一清二楚。有些主内的兄弟姐妹或许会觉得艾神父唠叨、啰嗦,同样的“小故事”总喜欢说来说去、不断重复,有时在弥撒讲道中,也会多次引用。我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艾神父不断重复述说这故事,并非唠叨和啰嗦,实在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在他的生命里极富有意义,对他而言,那是天主恩宠的标记,是他热心祈求圣母的结果,他的心中洋溢着感恩之情,怎能不见人就说、乐此不疲地重复呢?
类似的,还有他为圣母院绣花间的老姆姆们购买丝线和料作(各式布料)的故事。当时,宗教活动刚刚开始恢复,经过了“文革”十年浩劫,圣堂里的所有用品悉数被毁,其中包括神父们举行弥撒时所穿戴的祭衣、领带。传统的祭衣、迦巴、领带等,都是姆姆们在绸缎上一针一线绣制的,精美无比。所以,要恢复祭衣、领带,得购买符合要求的绸缎布料和各色丝线、金银线、流苏、花边、闪光片等等。这些繁杂的事务,都落到了艾神父的肩上。艾神父在当时的老神父中算是“年轻神父”,精力充沛,富有干劲,于是,又骑着“老坦克”出发了。他跑遍了华山路、淮海路、老西门、小东门各个角落的绸布商店、百货商店,奇迹在他的锲而不舍中再次发生——同样遇到了一位教友职员,当她了解到上海天主教会开放了,老姆姆们正在为没有合适的丝线、布料来缝制祭衣而发愁时,她给艾神父吃了“定心丸”:“艾神父,别着急,我给你介绍一处,你一定能找到你需要的东西。”艾神父急急地问:“哪里?”她说:“专门生产戏剧用品的厂家。你可能不认识,我可以带你去。”一路上,通过交谈,艾神父得知这位职员是老教友家庭出身,很是高兴。牧人们在天主的奇妙引领下,找到了他们的羊群;依靠着羊群,牧人们的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了。这些事,在艾神父的心中,一定占据了极重要的位置,所以,老年时的艾神父,会常常怀着感恩之心,给小辈牧人们——我们,回忆并述说,让我们每次听起来,好像也身历其境一样。
在那个上海天主教会经过十年浩劫之后百废待兴的年代里,正是由于一大批像艾神父一样,放下历史包袱、抛开个人恩怨,对教会的未来充满希望的老一辈神父、姆姆们,为这个上主疼爱的园地辛勤耕耘,上海天主教会才一点点恢复元气、重整起来。如当时徐汇大堂两耳及唱经楼上的圆花玻璃窗,是周心怡神父设计制作的,用的材料是为当时来说比较高级的有机玻璃,中间夹上彩色透明纸。如今这些花玻璃虽然已经褪色不少,但见证了30年前老神父们为教会兴盛而努力的成果,弥足珍贵。又如,当时大堂内所有的圣像全部被毁,无一幸免。艾神父请了上海画家施文德,在神父楼底楼的办公室(现小天使唱经班活动室)里,花了整整两个月,绘制了两幅油画,一幅是耶稣圣心像,一幅是圣母圣心像。施先生非常用心,边施彩,边用棉球与扑笔润匀,把耶稣的脸和圣母的脸,画得细腻而精妙无比。那些日子里,每次我到堂里,都会去施先生那里静静地观看他细细描摹,而每次总能看到艾神父也在一旁,点头称许。油画完成后,艾神父到外面印制了许多份,让教友们请回家中。
只是,如今艾铎已去,不知这两幅油画的原作被珍藏于何处,还安在否?心里惦念着画,更惦念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