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怎样健壮的身躯都有衰老的时候,无论怎样的“强者”都有脆弱的时刻。《道德经》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者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教世人无为、无我、无欲、居下、退后、清虚……他认为刚强的易折断,柔弱的反而能保全。
在日常生活中,刚强和柔弱是相对来说的,柔弱处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例子很多,比如牙齿比舌头刚强,但人到老年时,牙齿全脱落个光,舌头完好无恙;比如大树比小草刚强,但当台风来临时,大树常被连根拔起,而小草却没有被拔起来一根。这些有趣的天道现象,个中自有缘由。
老子认同谦下不争,便能无私无我;依循自然,即能弃华取实,而这些最终导致世人反省内观,返朴归真,追究触摸到心灵的最初源头,这与圣教会奉上主为“万有真原”的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联想至弥撒中,我们再三说:“上主,求你垂怜”和“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求你垂怜我们”,这是造物主和受造物之间的一场信仰宣誓,认定这世界的主人是上主,只有上主才是真正的主角,而人类则是永远的小配角。尤其当我们遭遇人生悲苦大难时,就让生活的主人——天主来做主,全然放下自我,投奔天主,获取他的爱怜,因为只有主才能赐给我们生命的力量和光华。
人性软弱,人生易折,苦旅迢迢,如若我们像小孩子那样依偎在天父的怀抱里,体认自己生命中的软肋,明察生命的本质之源,就能揭开力量的洪恩源头,走进老子般“柔弱处上”的感悟里,屈膝叩拜全能慈悲的上主,在上主的座前,把心中的一切悉数放下,让上主来做自己生命中的主人。
被爱怜的感觉是对人性软弱的彻底顿悟,在生活的大风大浪中,其实本我、自我或超我都派不上用场,只求主给我们打开一亩真光可鉴的田地,那么我们的人生,一如晨逸暮闲之清致,一如春华秋实之自然,在上主“万有真原”的光照下,获享爱怜,滋生无穷的喜悦。
不管是西方人迷恋老子,还是当今国人大兴国学之说,归根结底,都要攀附上基督文化这棵大树的,所有高深玄妙的诸子哲学,汉魏各家的传经事业,韩柳欧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等,绕来绕去,永远绕不去一本《圣经》所涵盖的全部内容。其实,老子学说的前因后果及折射出来的中华古老文明,皆为基督文化做了一番注脚、旁证或附注。
圣保禄宗徒的“我软弱的时候,正是我刚强的时候”(格后12:7-10)一话力鼎千钧,晓谕我们竭力做到摒弃自我,虚空自我,方能获取扭转乾坤的局面。
慈爱的上主,他宽大的胸怀永远在向世人传递着这样的一个讯息:“孩子,我都能看见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的心里。”主爱深似大海,他时刻拥抱着他的每一个子民,抚慰着我们的遍体伤痕与无能,“失落的,我要寻找;迷路的,我要领回;受伤的,我要包扎;病弱的,我要疗养;肥胖和强壮的,我要看守;我要按正义牧放他们。” ( 则 34:16)
享受爱怜,因为主知悉一起,通达一切,爱护一切。享受爱怜,是高明的生活姿态;享受爱怜,是生命的高端哲学;享受爱怜,是不可或缺的一道生命大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