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南京市区的长江路一直走,及至292号,即遇一座仿欧式凯旋门的建筑,门口竖立着八根四组古希腊爱奥尼亚柱,正门上方书“总统府”三个繁体大字,此地标就是号称中国近代史上“首席教科书”的历史建筑。
历史的镜头在这里记录过孙中山,一个在中国史上建功赫赫的人,一个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改革者,一个让人缅怀起九十多年前那个除旧布新的春天的先行者,一个具有光辉人格的国民公仆,一个因基督而学医、因学医而革命的国父形象。
走进一间间恢复了原貌的办公室、会议室、外宾接待室等,令人依稀回味着明国初年的风云雷电及孙先生那沉着睿智、运筹帷幄的豪迈背影,292号,是一部浓缩的历史,是一帧厚厚的史册。
自大门楼往里走,“总统府大堂”赫然扑入眼帘,二十四根大红立柱,支撑起一种庄重与威严,大堂正中横梁上高悬的一块红色巨额,书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乃孙先生亲笔手书,其魅力至今仍“光芒四射”,仍在向所有的参观者宣告,这里曾有过人类史上极为庄严的时刻。
大堂左右分东、西两个花园,东花园为原国民政府行政院;西花园(也叫煦园)为原国民政府参谋本部等机关。我似有知觉,出了大堂,就一头扎进了煦园,信步来到了位于参谋本部楼的《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生平史迹展。
入口处,便“听见”二十世纪初期中华民族的呻吟及哀号,这是工作人员为参观者精心设计的影视资料和当时的实况录像,风雨如磐的画面是无声的、纪实式的,劳动人民的凄楚哀怨、忍辱负重、颠沛流离,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播放着,曾经自诩为“龙的传人”竟落得如此地不堪,令人唏嘘难咽;历史期待着伟人,历史期待变革。
孙逸仙博士来了,他生为破坏一个旧世界而来,展示墙上挂着他的童年、童年的老房子、出生地翠亨村等的照片,无不向游人悠悠地诉说着一个中国乡村的农家孩子怎样成长为一个晓喻世界的救国伟人……在一张他学西医前的着标准清朝装束的十七岁时的照片前,聚集了一大群游人,他们纷纷驻足观赏、啧啧称奇,大概是先生眉宇间所透露出来的十足逼人的英气,令参观者感慨万千,抑或是游人们大概没想到:伟人竟也可以这样地“美貌”和“好看”。
可以说,史迹展的设计是独具匠心的,呈迂回状,兜兜转转间,让人跟着走完孙中山一生光辉的历程。但我发觉,历史在这里辐射、交叉和延伸,“峰回路转”间,总走不出孙先生“天下为公”的光芒。
它似一个飞翔的扇动光翼的天使,在这个本部大楼里,飞来绕去,在每一幅画面上、在每一幕幕他与风雨飘摇的世界作战的场景里,停留了下来,有时执着地钻了进去,它是这个“史迹展”里飘忽不走的魂灵。
“天下为公”一直走进了孙逸仙博士最后的人格定位里。
出了本部楼,我与友人聊开了:“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友人问。“‘天下为公’四个字。”我脱口而出。“它并非图片呀,有这么深刻么?”友人略显惊奇。“它是伟人的灵魂。”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是的,当友人痴迷于其夫人宋庆龄女士各个时期的风化绝代的照片时,而我的脑里却偏偏装满了他“天下为公”的四个大字,我已抹不去那烙底的印痕,它们厚重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即便后来在总统府,相继参观了美轮美奂的洪秀全天朝宫殿,也欣赏了六角亭、桐音馆、石舫舟、石缘轩等景点,虽及尽妖娆流丽之态,可这一切,被“天下为公”的光芒一遮挡,一切黯然失色。
林语堂先生曾早有赞言,说孙先生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革命者,是地地道道的卓越“西方人”,林氏曾运用极深沉的字眼,来颂赞孙中山,说孙中山“非中国人”,没有“老大帝国的国民癖气”,这在当时充分奴化的国人里,此般赞语,极尽褒扬。
翻看孙先生的诸多文献,令人尊敬不已:
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泱泱华夏走向共和的里程碑。
他反对小脚、通令剪辫、不许打人和保障人权(《饬内务司法两部通饬禁止体罚令》)。
他爱自由,曾说:“我国自有历史以来,人民屈服于专制政府之下,我祖我宗,以至于我之一身,皆为专制之奴隶,受君主之压制,一切不能自由。”(《群策群力尽心国事》);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革命以前,专制严酷,人无自由之权。”(《求建设之学问全国人民负责任》)。
他采行阳历,在他就职后的第二天,就拍出了《改历改元通电》,于是,行了中国5000年的旧历法,终被推翻。
他阻止暗杀,容忍异己。在民国八年七月一日,曾有答王鼎的信,他说:“以暗杀一举,先生向不赞成。”而这种不光明的手法,传统的“中国人”固优为之,可是“西化”的孙中山却从不为之。
讲到国家政治,他说:“根本上要人民有权;至于管理政府的人,便要付之于有能的专家们。”
说到时事潮流,他肯定:“政治里面有两个潮流,一个是自由底潮流,一个是秩序底潮流。”
谈到人生观,他有言:“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他从始至终,坚信基督,尤其是他死前的几天里,表现得最为激越,在他仙逝后,儿子孙科给他生母卢太夫人(卢慕贞)的信中提到:“父离世前一日,自证‘我本基督徒,与魔鬼奋斗四十余年,尔等亦当如是奋斗,更当信上帝。’”
走笔至此,聊发感想,权作此游记一画外音:这是一处历史教科书的聚居地,这里闪烁着震惊古今中外的个案史例,这里曾有过权倾东南的“两江总督署”,这里有过林则徐、裕谦、刘坤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爱国志士和晚清重臣;这里曾是太平天国天朝宫殿的金龙殿之所在……可整整一个总统府,都不及孙逸仙博士“天下为公”四个字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孙中山先生生前曾这样表述他对中华民族的盼望:“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
是的,我们还当记住国父最后的临终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
(思葭修改于2012年10月9日下午5时2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