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信理 > 基督学

基督论[维基版]

时间:2008-08-04  来源:  作者: 点击:

基督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督论就是谈论基督的降生、神性、人性、神人两性的结合、位格、救赎、事工等等论述。[1]基督是教会的根基,但自从耶稣问门徒:“你们说我是谁?”(太十六15)开始,基督论就一直撼动着教会,是神学家辩论的主题,也是正统与异端的攻防战场;更是早期东西方教会分裂的爆发点。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为了打击亚流异端而宣告:“基督是完全的神!”但教会并没有因此而太平,对于基督的人性在神-人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直到公元451年,迦克墩会议才承认“基督是完全的人!”[2] 可是教会依然没有因此而平静,反而引起“二性如何结合在基督身上”的争论。东西方教会因着对圣经解释的方法不同,对基督的二性也有不同的观点,甚至引起神学和政治的斗争。安提阿学派的聂斯多流和亚历山大学派的区利罗,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人物。而当初释经角度不同所引发的争议,在二十世纪持续震荡。德国颇具影响力的神学家布特曼,在面对自由主义者,以安提阿学派注重圣经字义和历史背景的解经精神,所发展出来的“历史耶稣的追寻”运动时,以亚历山大学派寓意解经观点,就“历史的耶稣”和“信仰的基督”之间的落差,提出其独特的看法。
以下就针对聂斯多流和区利罗的两性结合争论,以及布特曼的基督定义和功能加以分析研究。
目录
  1 聂斯多流的基督论
  1.1 聂斯多流的生平
  1.2 思想背景
  1.3 时代背景
  1.4 本论
  1.4.1 二性结合的困扰
  1.4.2 二性是道德性的结合
  1.4.3 结合以后成为完全的人
  1.4.4 对聂斯多流基督论的质疑
  2 区利罗的基督论
  2.1 区利罗的生平
  2.2 思想背景
  2.3 时代背景
  2.4 本论
  2.4.1 区利罗的道成肉身理论
  2.4.2 区利罗的道成肉身方式
  2.4.3 对区利罗基督论的质疑
  3 布特曼的基督论
  3.1 布特曼的生平
  3.2 思想背景
  3.3 时代背景
  3.4 本论
  3.4.1 耶稣的真实性权威受到质疑
  3.4.2 从历史的观点分析耶稣基督
  3.4.3 从存在的理论定义基督
  3.4.4 布特曼基督论的影响
  3.4.5 对布特曼基督论的质疑
  4 关于基督论的异端
  4.1 多西特派(Docetists)
  4.1.1 圣经的观点
  4.2 伊便尼派(Ebionites)
  4.2.1 圣经的观点
  4.3 亚流派(Arians)
  4.3.1 圣经的观点
  4.4 亚玻里拿留派 (Apollinarians)
  4.4.1 圣经的观点
  4.5 涅思多留派(Nestorians——即曾经传到中国之景教)
  4.5.1 圣经的观点
  4.6 欧迪奇派(Eutychians)
  4.6.1 圣经的观点
  5 正统的观点
  6 总结
  7 附注
  8 参考书目
  9 网络数据

涅思多留的基督论
涅思多留的生平
主条目:涅思多留
  381年生于安提阿附近。
  428年狄奥多西二世皇帝任之为君士坦丁堡主教。同年圣诞节,提出否定马利亚为“生神之人”,引发争议。
  431年以弗所会议上遭到谴责,并被放逐。
  451年死于北非埃及沙漠。
思想背景
  受安提阿派神学的影响,强调基督的“人性”,救恩论倾向“伦理道德”。[3]
  道成肉身方面,受“道人基督论”影响,强调神人二性在基督里面的区分。[4]
  解经上注重历史背景和字面意思,影响对基督论的诠释。[5]
时代背景
安提阿在政治地位上,原本与亚历山大城难分轩轾,但因君士坦丁堡是东罗马的首都,属安提阿教会,因此在君士坦丁堡会议(381)上,宣称与罗马教会享有同等的地位,引起亚历山大教会的不满,两城因此假藉神学问题,在政治上互别苗头。
[本论
二性结合的困扰
第四世纪亚历山大教会长老亚流(256-336)认为,如果耶稣是洛格斯(logos)的化身,是神圣的,且与父神相同,那么神性会因为耶稣在时间中的人性而改变,而且神会在里面受苦,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耶稣基督里面道成肉身的洛格斯,并不是完全神圣的,而是一个伟大且地位很高的受造物。[6] 这种半神论冲击着教会,虽然经过尼西亚会议解决此一困扰,但已引发神人二性的探讨:神性和人性是如何结合?结合后变成怎样?
二性是道德性的结合
亚历山大学派主张,神人二性合为一性,神性在其中渗透一切,并且完全控制人性。[7] 安提阿学派则相信基督拥有由肉身、理性和自由意志构成的完整人性。[8] 主张耶稣基督具有二性和二位格。也就是说两个人可以变成一个人,而同时又是一个人。就好像多人组成的协会,在法律的眼中,也算是一个人或一个法人。所以涅思多留认为,上帝的道和基督来到世界,完成道成肉身,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但可以同在一个位格里,同尊同荣,同受万物敬拜。[9]
基督固然为救赎众人而死,但祂里面神的道却不可能死,所以基督神人二性必须有所区分,因此强调神性与人性的结合是道德性的结合,是意志上的结合,而非本质上的合一。[10] 虽然别人因为他提出马利亚为“生基督的人”,不是“生神的人”,而指控他否认基督的神性,但他否认这个说法,强调他只是坚持把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分别出来。[11]
结合以后成为完全的人
涅思多留认为一个存有不可能是完全的人,又是完全的神,[12] 因此坚称道成肉身乃是上帝本着自己的恩慈,倒空自己,成为人的样式,神借着“虚己”彰显出来,而人性则被高举起来,[13] 所以基督应该是完全的人。也唯有祂是人,才能体贴人的软弱、绝望和试探。而且祂要同时是无罪的人,才能做人的代表,替他们赎罪。[14]
对涅思多留基督论的质疑
由于涅思多留认定神-人二性的特征,必须永远划分清楚,因此二性之间的道德性结合,有如穿外套一般,二性便只能有表面连接的关系,这将使二性之间的“属性相通”无法发展。[15]
区利罗的基督论
区利罗的生平
主条目:区利罗
  亚历山大主教。
  431年主导以弗所会议,谴责涅思多留为异端。
  444年卒。
[想背景
  受亚历山大派神学的影响,强调基督的“神性”,救恩论倾向“形上学”。[16]
  道成肉身方面,受“道体基督论”影响,强调神人二性在基督里面的合一。[17]
  解经上注重寓意解释,影响对基督论的诠释。
时代背景
亚历山大在政治地位上,原本与安提阿难分轩轾,但因君士坦丁堡是东罗马的首都,属安提阿教会,因此在君士坦丁堡会议(381)上,安提阿被高举至与罗马教会享有同等的地位,引起亚历山大教会的不满,两城因此假藉神学问题,在政治上互别苗头。
本论
 区利罗的道成肉身理论
由于亚历山大学派强调神的超越性,特别是祂的不变性,以及不受感情影响的特性,规定这个神-人二性的结合,不可让受造的败坏感染到神的本性。[18] 因此区利罗宣称道本身与拥有理性灵魂的肉体结合为一,成为一个人,或被称为“人子”。是神-人二性按照无法言喻、无法解释的方式结合,产生出一位主及圣子耶稣基督。祂在母腹当中便已经与肉身结合,因此可说是从肉身而生,因为祂使自己通过被生产的过程而得着一个身体。对于祂的“受害与复活”,因为神并非属形质的,所以不可能受痛苦,祂在被打、被钉时,是那成为祂身体的身体在承受苦难。[19]
区利罗的道成肉身方式
根据区利罗的说法,道成肉身的肉体里并无人类的位格,是耶稣基督的位格,透过马利亚取了人类的肉身,也就是说马利亚生了肉身的神,这就是道成肉身的方式,神的儿子就是耶稣基督的人格。耶稣基督的人性似乎没有位格,但它仍然超过单纯的身体与动物的生命力。因为耶稣基督的人性,仍包括真正人性的一切,如:灵、魂、体、心志和意志。只是对洛格斯而言,它没有独立自主的个人存在,是完全属乎神了。神,洛格斯,并不是临到一个人身上,而是真的变成一个完全的人,同时又仍然是完全的神。换言之,二性结合后只有一性,[20] 人性完全融入神性之中。唯有神才有能力胜过死亡,拯救人类。
对区利罗基督论的质疑
二性结合成一性之后,耶稣基督如何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区利罗强调神性不能受苦,是当作工具之道成肉身的人性在受苦,但神-人二性“属性相通”,神性如何只让人性受苦,而自己无感觉?若无感觉,属性有相通吗?
布特曼的基督论
布特曼的生平
主条目:布特曼
  1884年生于德国奥登堡(Oldenburg)。
  父亲是路德宗牧师;祖父母是非洲宣教士。[21]
  1903年开始,陆续在德国最优秀的杜宾根、柏林、马尔堡大学进修,研习神学、哲学和历史。[22]
  1921年回母校马尔堡大学任教,直到1951年退休。是近代著名的新约神学家。
  重要作品:1941年“启示与救恩历史”,提出“非神话化”论述。[23]
思想背景
  处于新教神学中历史批判学的高潮,师承数个不同路线的新教自由主义教授。
  神学受新康德主义的影响,[24]强调神的临在性,认为经验与道德高于教义。[25]
  《圣经》研究受“宗教历史学派”(以极端的历史批判学批判现代教会的神学)的影响。[26]
  思想受存在主义者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的影响。认为“存在”的焦点不在于历史或宇宙的事物,而在于个人对事物的反应和决定。[27]

时代背景
  自由主义大行其道。
  历史批判学的颠峰。
本论
耶稣的真实性权威受到质疑
在十七世纪中叶理性主义兴起以前,人们对于圣经记载的历史事迹几乎全盘接受。理性主义兴起之后科学进步,人类接收讯息的层面越来越多元化,人的主观意识也越来越抬头,开始对过去的权威产生质疑。在信仰方面,对新约作者的原意和当时历史的证据,也开始引起圣经学者的探讨。到了十九世纪,对《圣经》研究的历史批判达到颠峰,有人发现新约作者对历史并不重视,每个作者对耶稣的形象都各有强调,因此引发人们对“福音信息所传讲的基督”与“经文背后真正历史的耶稣”何者为真?的探讨。
从历史的观点分析耶稣基督
布特曼当时用“形式批判学”(分析圣经书卷成书的过程与所用的形式,来确定内容的真实性。)[28]分析发现,符类福音较多的是文化产物,真正经得起历史批判的证据不多。[29] 而且打从使徒约翰和保罗开始,就不着重在耶稣生活细节的记载,而在于要求对末日审判信息的响应。他们所传的基督,并非历史上的耶稣,而是要触动听众的心,引起接受、崇拜和信仰的基督。因为他们福音信息所著重的是,“基督是我们的救主,我们要传扬祂,使人认识上帝的作为,从而获得更丰盛的生命。”[30]

也就时说,人们所相信、所传讲的耶稣,不是客观角度记载的耶稣真貌,而是添加作者主观理解和诠释过的耶稣,如今被人们称为“主”的那位,是“信仰的基督”;不是“历史的耶稣”。对基督而言,历史不具有绝对的重要性,只要耶稣存在过,而基督教传扬福音信息(Kerygma)是建立在耶稣身上就够了,其余的靠信心接受。所以,他认为缺乏对“历史的耶稣”的知识,并无损于对基督的信仰,因为信仰的核心不在于能获得“历史的耶稣”的知识,而在于现今与基督个别的“相遇”。[31]
所谓相遇就是我们觉得事件对我们有意义,例如我们知道一件灾难,这是一个事不关己的事件,但若事件当中有我们至亲的人,我们会有感受且做出反应,这事件便与我们有了意义,这就是相遇。如果我们从信息中感受到基督向我们说话,我们愿意接受祂,觉得生命与祂有了关系,救恩的工程在那一刻便完成了。如果我们的心对福音信息没有感觉、没有反应,即便耶稣站在我们面前,我们依然与救恩无关。就好像当时的文士、法利赛人一样,即便耶稣真实地站在他们面前,仍不具任何意义。所以布特曼认为福音的核心是“信仰的基督”,而非“历史的耶稣”。基督既是福音的核心,那在布特曼的观念中,基督是什么呢?
从存在的理论定义基督
布特曼认为,在科学时代不能再用神话传扬基督福音,因为那些超自然的神话,只是过去的事件,无法重复出现,禁不起科学的验证,只能存在于当时文化所能接受的世界观里,所以神话已不足以采信。于是布特曼在1941年提出“非神话化”的论述。布特曼的“非神话化”并非如自由主义者所强调的,要将圣经中的神话故事全部剔除,因为他认为这些神话的背后隐藏着基督福音的信息,全部剔除会使信息受到亏损,所以只要重新解释,便可以看出其中所要表达的真理。
例如:他相信复活,但他认为复活是发生在门徒主观经验里的事,并不是历史舞台上的事,也就是说,耶稣的复活是门徒自己感觉的,不是耶稣肉身真实的复活。所以,布特曼相信耶稣的确复活了,但是复活在基督教所传扬的福音信息当中。[32] 这神话的问题若不解决,不单会让现代人无法接受基督徒所传的信息,也会让它混淆了这信息本身的内涵,进而拦阻人真正与福音信息相遇,所以他认为“非神话化”可以帮助人与神相遇。[33]

布特曼就存在主义的观点认为,圣经里的末世审判,并非是神在将来世界结束时的审判,而是目前“此时此刻”的我们聆听到福音的信息,根据我们所知神在基督里成就的事,然后做出回应和选择,我们便在福音信息中与基督相遇。对我们而言,这一刻就是“末世审判”,[34] 因为神的话透过基督,超越时空地直接向我们呼吁,当我们凭信心接受的时候,便脱离了罪的辖制,挥别过去旧有的生命,得到“儿子的名份”,有了新的生命和真正的自由,神所应许的国度马上具体地临在我们的身上,不必等到未来。[35] 虽然我们的肉身仍在这个世界受制于时间,且面对诸多的试炼,但我们的灵可以超越时空与主同在,因着信心得以与基督成为同时代的人,在祂的经历中与祂一起感动。[36]
但布特曼认为我们这样的名份并不是一次拥有,便可以永远拥有,也就是说我们不是一次得救,永远得救。所以,我们要随时保持儆醒,随时预备心与基督相遇,因为根据存在主义的理论,人的救恩只能发生于他在具体世界中的存在状态,人所面临的每一瞬间都是末世审判。[37]所以在布特曼的眼中,基督就是福音的核心,是神永存的道,透过基督传递福音信息,对每一世代聆听者的呼吁,是一种礼物,无时无刻不断地针对个人发出邀请,并挑战做出决定。
布特曼基督论的影响
布特曼为了让现代人能接受合乎现代思想的基督信仰,运用存在的角度来诠释新约,使喜欢用科学角度思辩的人,不再认为基督教是一种怪力乱神的宗教。而且他对“神的超越性”的论述,也使得在自由主义论者所强调的“神的临在性”冲击之下,摇摇欲坠的基督信仰得以重新站稳脚步,这是布特曼的大功劳。但他忽视历史的看法,让人不再重视历史的耶稣,而转向宣扬信仰的基督。[38] 同时也造成人们对圣经的权威性产生怀疑。
对布特曼基督论的质疑
布特曼过于强调个人化,认为救恩不是神的拣选,而是个人对福音信息作主观诠释后的抉择,这让人疑惑,救恩的主权到底是在神?还是在人?笔者一直找不到布特曼的教会论论述,不知道在对神的关系上,如此强调个人化的主观领受,教会要靠什么来维持合一的见证?
关于基督论的异端
多西特派(Docetists)
基督只有神性,而无人性。基督降世的肉体,并非实有其身,不过幻象而已。(正像约翰一书四章二至三节所说的,不承认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
圣经的观点
约翰福音。
伊便尼派(Ebionites)
伊便尼派是最早期的基督徒,受了罗马帝国制定的新派不断的压制和杀害继而分散。 伊便尼派说明: 耶稣属于人性,基督属于神性,而每一个人都可以跟耶稣一样的从人性转为神性。那是透过净化自己的身体和意念、献身上帝。同时,人的本身是一个神圣的处所,他没有其它教堂的需要,人能在每个人里面都存在的一个神圣的殿堂内,耐心地寻找那至圣之圣的存在,在路途上逐渐地清楚认识自己,最终,他能够认出人为神的影象,与上帝合一。请参考: http://ebionite.com
圣经的观点
耶稣是人,基督是神-上帝之子。
  约翰福音1:1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希伯来书1:8 论到子却说,“神啊,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你国的权杖是正直的权杖。
  罗马书9:5 并且列祖们,基督以肉身出现于他们,祂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受颂赞的神。阿们。
亚流派(Arians)
基督的神性不完备 是道与人身相合,而成为基督,不可与神相比。 亚流(Arian)说:基督乃是神所造的,不过在万世以前被造在万物之先而已,所以基督也有不存在的时候。
圣经的观点
  约翰福音1:1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亚玻里拿留派 (Apollinarians)
基督的人性不完全。说基督仅有人的身体与人的魂,没有人的灵,乃是以道隐代人的灵。
圣经的观点
基督是灵、魂、体三者俱全的一个完全人,具有完全的人性。
  马可福音2:8 耶稣灵里即刻知道他们心里这样议论,就对他们说,你们心里为什么议论这些事?
  马太福音26:38 便对他们说,我的魂极其忧伤,几乎要死。你们留在这里,和我一同儆醒。
  希伯来书2:14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祂也照样亲自有分于血肉之体,为要藉着死,废除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涅思多留派(Nestorians——即曾经传到中国之景教)
基督的神人二性分而不合
圣经的观点
圣经旧约里预表基督的约柜,乃是用金包木而造。金预表基督的神性,木预表基督的人性。金与木虽各是一性,二者却联合为一,成为一柜。这表明,基督虽具有神人二性,仍是一位,是联合为一的。
欧迪奇派(Eutychians)
基督的神人二性溶合为一,成为第三性
圣经的观点
圣经旧约里预表基督的素祭,乃是用细面调油作成的。油预表圣灵,联于基督的神性,细面预表基督的人性。油与细面虽相调为一,但各是一性,基督的神人二性仍有分别。
正统的观点
基督兼有神人二性,是完整的神(即上帝),也是完全的人。此二性俱各完备,合于一个位格,不混合为一性,也不相分为两性。神人二性,即为他的神性。按系统神学解释:“耶稣是真神,又是真人;神人二性,合于一位”。
不同的基督教宗派的主张有共通之点,也有若干差异。例如信义宗的始创人马丁.路德主张的基督有神人二性是:即使在基督升天后,人性仍无所不在、属性互通。属性互通的宗教假设导致了争辩,有的主张基督在成肉身时放弃了神的属性,仅偶尔的使用神性;有的则主张基督任何时候都有神的属性,不过是予以隐藏或仅暗中使用。
总结
历经千百年来,因着解经角度的不同,各家各派的基督论仍存在许多的差异,正统与异端仅在一线之隔,逼迫与战争一触即发,造成教会许多无可挽回的伤害。信徒了解“基督论”固然重要;但体贴“基督的心”更重要,信徒当以基督的心为心彼此相爱。对于圣经没有讲清楚的经文我们不必强解;对于神迹奇事,也只要凭信心接受即可,虽然神迹无法用科学的方法使之重复出现,但科学的定义是人类所提出,神的主权并不受人类定义所限制,信徒不必为了使神学合乎科学而强解圣经或删除神迹。更不要为了“基督论”而伤害弟兄姊妹、也伤了基督的心,我们当以宽广的心互相接纳、彼此相爱。曾被谴责为异端,后来得到平反的重洗派领袖胡伯迈尔,就曾经严厉批评当时自认为正统而逼迫他的更正教领袖,如慈运理等人,说:“异端裁判者乃是最大的异端份子,因为他们与耶稣的教导和典范大唱反调,把异端份子判处火刑......因为基督并不是要来屠杀或焚烧,而是要使活着的人,可以活的更丰盛。”[39] 当我们在激烈反对与我们立场相左的神学论点时,这段话值得我们深思。
附注
1. ↑ 沈介山,《信徒神学》,(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93),273-366。
2. ↑ 祈伯尔,《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李林静芝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6),38-9。
3.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吴瑞成、徐成德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02),239。
4.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240-1。
5. ↑ 吴昶兴,〈再议涅斯多留基督论〉,《台湾浸信会神学院学术年刊》,2006,104。
6.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165。
7.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242。
8. ↑ 吴昶兴,〈再议涅斯多留基督论〉,109-10。
9.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245。
10. ↑ 吴昶兴,〈再议涅斯多留基督论〉,111-2。
11. ↑ 莫菲特,《亚洲基督教史》,中国神学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编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0),186。
12.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250。
13. ↑ 莫菲特,《亚洲基督教史》,188。
14. ↑ 任艾萨克,《系统神学》,(台北: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2003),157。
15. ↑ 吴昶兴,〈再议涅斯多留基督论〉,112。
16.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239。
17.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240-1。
18.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239。
19. ↑ 麦葛福,《基督教神学原典菁华》,杨长慧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186。
20.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256。
21. ↑ 葛伦斯、奥尔森,《二十世纪神学评论》,刘良淑、任孝琦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101。
22. ↑ 福特编,《现代神学家》,董江阳、陈佐人译,(香港:道风书社,1997),73。
23. ↑ Gilbert(阿冠),《布特曼神学思想简介》,http://life.fhl.net/Philosophy/bookclub/Bultmann.htm , 1, 2006/12/9.
24. ↑ 福特编,《现代神学家》,73。
25. ↑ 陶理博士主编,《基督教二千年史》,李伯明、林牧野合译,(香港:海天书楼有限公司,2004),613。
26. ↑ 福特编,《现代神学家》,73。
27. ↑ 葛伦斯、奥尔森,《二十世纪神学评论》,108-9。
28. ↑ 陶理博士主编,《基督教二千年史》,613。
29. ↑ Gilbert(阿冠),《布特曼神学思想简介》,http://life.fhl.net/Philosophy/bookclub/Bultmann.htm , 1, 2006/12/9.
30. ↑ 邓肇明,《现代神学家素描》(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79),13。
31. ↑ 葛伦斯、奥尔森,《二十世纪神学评论》,103。
32. ↑ 麦葛福,《基督教神学手册》,刘良淑、王瑞琦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387。
33. ↑ 葛伦斯、奥尔森,《二十世纪神学评论》,105。
34. ↑ 葛伦斯、奥尔森,《二十世纪神学评论》,111。
35. ↑ 麦葛福,《基督教神学手册》,557。
36. ↑ 麦葛福,《基督教神学原典菁华》,杨长慧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458-9。
37. ↑ 麦葛福,《基督教神学原典菁华》,459。
38. ↑ 麦葛福,《基督教神学手册》,387-8。
39.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500。
参考书目
  任艾萨克。《系统神学》。台北: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2003。
  沈介山。《信徒神学》。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93。
  祈伯尔。《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李林静芝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6。
  莫菲特。《亚洲基督教史》。中国神学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编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0。
  陶理博士主编。《基督教二千年史》。李伯明、林牧野合译。香港:海天书楼有限公司,2004。
  麦葛福。《基督教神学手册》。刘良淑、王瑞琦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
  麦葛福。《基督教神学原典菁华》。杨长慧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
  葛伦斯、奥尔森。《二十世纪神学评论》。刘良淑、任孝琦译。台北:校园出版社,1998。
  福特编。《现代神学家》。董江阳、陈佐人译。香港:道风书社,1997。
  邓肇明。《现代神学家素描》。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79。

上一篇:莫特曼 《神学思想的经验》-基督教神学的进路与形式下一篇:基督论(基督教教科书)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