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信理 > 基督学

从巴特的基督论看人与真实的人

时间:2008-08-04  来源:  作者:陈广文 点击:

前言
腓立比书二章六至七节
2:6
   
2:7

2:8


我们之可以得救赎,全是因为耶稣基督以神之尊而取了人的样式,在十架上舍己为我们付上了我们罪的赎价。所以,我们之所以能得救,固然是因为耶稣是神,只有神才能拯救人,也只有神才能担负全人类一切罪所应得的刑罚; [1]但是,却唯有耶稣是真正的人 (人的样式) ,祂才能代替人死以偿人罪的工价,成为我们的的赎罪祭, [2]不然,祂的死就与我们无关。尼西亚信经与迦克敦信经对基督一个位格却包括神人二性的宣言,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作出的。我们对基督神性的认识是透过圣经,我们接受基督是神的根据也只有圣经。作为人,我们可以透过圣经来理解基督的人性,再对照我们自己的景况,我们应该更能清楚真实的人应该是什么。基督这能代替我们死的人与我们到底相同在那里,相异在那里?祂既然能替我们死,他的人性与我们的人性应该是有本质上的相同才是;人有原罪吗?如人有原罪,原罪能算是人的本质的一部份吗?那么耶稣究竟有没有原罪?当我们了解了基督的人性我们是否就知道人的本质?NOTA 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只有那在父怀里的独生子给我们详述了。通过基督我们才能够认识到天主是怎样的,因为耶稣是天竺,同样我们可以透过耶稣—一位真正的人来认识到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一个正真的人。


以弗所书四章十三节

4:13      

在这里我们看到我们成圣的目标是如基督一样,满有祂的身量。但人不能成为神,所以我们成圣只可能成为如基督般的人性。那么这作为我们成圣目标的基督人性又是怎么样的人性呢?耶稣的人性与亚当犯罪前的人性有没有分别?


从以上的经文,我们看到了解基督的人性不但对我们的救赎有意义,对我们了解人自身与成圣都有深刻的意义。所以基督的人性牵涉到不但是基督论,还有人论,罪论,和救赎论。NOTA可见关于基督人性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实践意义上。

莫特曼曾经说:神学经过巴特了后,已没有什么新的思想可以加在基督的位格和工作上了。假如事实真的如此, 巴特的基督论在近代来说应该是最重要的了;麦格夫(Alister E. McGrath) 也说过,巴特在他的巨著教会教义里的所有神学主张都是基督论。 [3]而巴特以辨证法来讲论神学,把各个议题紧密的交织在一起不容单独分割来的方式,应该让我们对耶稣基督的认识更全面。所以,我们将以巴特的神学,特别是他的基督论,来尝试理解实然的人与真正的人。在讨论的形式方面,我们也像巴特那样(也需要那样) ,把各个议题互相参照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巴特的神学与其基督论
相对于中古时代亚奎那等人认为对神的认识是人本质的一部份,巴特却认为人对神的信仰和认识全是神透过耶稣基督所赐予人的恩典,人无从证明对神的认识和信仰,只能以信心接受;耶稣基督是神的终极启示,也是其启示的焦点。耶稣基督作为人类历史里的一件事件,使认识神成为可能NOTA 在次,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救恩及他的宗教为整个世界的重要和意义,不是任何宗教都可以救人的,唯独基督。所以圣经的权威是建立在基督上。 [4]

巴特神学是以基督为中心,但整体上谈论的却是神的行动。在神的行动这神学议题上,所谈论的是神进入了一个与世界自由和爱的关系里;所以,巴特坚持所讨论的必须联系到生命如何呈现在神的面前,而不是抽离了世界,用抽象的语言来讨论。神行动的目的是拯救人;所以,其神学所关心的是神如何透过耶稣基督来达到人的救赎(Salvation) 这一行动。 [5]

对人来说,神是那完全的他者NOTA ,完全的他者?人是神的肖像,这一点可以说是人与神关系的基本点,从这点上看对于人神不是完全的他者。人与神的唯一接触点就是耶稣基督,神透过耶稣基督启示祂自己,除非是透过耶稣基督,人无从认识神;NOAT这话需要解释,意思是说只有通过耶稣人才可以很深度的认识神,比如,旧约的子民没有耶稣的中介但他们是认识天主雅威的不够只是程度的不同罢了。 [6]神与世界是完全对立的,而人不能以宗教经验来消除这对立, [7] 所以,基督教只能是神在基督里对人的自我启示,而不是一个人去寻找神的宗教;因此,巴特的神学是完全地以基督为中心的。 [8]正如巴特自己所说:耶稣基督的名,并不是一个代表整合了的经验或是思想的系统,而是神的道本身。它是如斯独特,因而不能从人通常的经验,而只能以它自己本身去被理解。 [9]NOTA巴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他已假定人就是人,神就是神,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在地的人是不能理解和认识在天的神的,而人今天理解和认识神成为可能,那是因为神道成肉身,亲自来近我们,透过神而人的耶稣我们得以认识神。而且,耶稣基督作为完全的神亦是完全的人和发生在祂身上的历史事件要从一个本质上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认真处理,例如,他的受辱与他的被高举是同一事件(道成了肉身到被钉十架死亡)的两面,需要同时被理解。

耶稣基督作为神的儿子,在永恒中与神同在,因此,在神内在的存有中,祂在永恒中已经具备了耶稣这人性在其中。这是巴特后期所说神的人性“(Humanity of God) 的意思。所以,人的人性从神而来,人不能离开神而独立存有。而神也不是抽象的神,以巴特自己的话说:在耶稣基督里,人与神或神与人都不在隔阂中,反而,在他身上我们相通于历史,在对话,以致神和人就一起相遇,一起同在。“ [10]


基督的人性与救赎
巴特看到新约里毫无疑问地表现出耶稣真实的人性,但由于耶稣同时是神,祂的人性与所有其它的人都有着质量(quality)的不同;基督的道成肉身,把神和人联合起来,以他的神性,对人来说,祂代表了神;以他的人性,对神来说,他代表了人。耶稣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保,带来了救赎; [11]祂成为人为的是要代替我们认罪恳求;而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为人显明了祂要拯救人。相对于加尔文的相重预定论,巴特提出普遍拣选“(Universal Election);他认为基督代表了全人类,而神以他的全然的爱和自由,拣选了基督,因而透过基督拣选了全人类得救。而作为神,基督亦就是那位拣选的神。人神的盟约关系是神与作为的耶稣和在耶稣里的人的盟约关系。而人就在这神与人的盟约里被高举。而所谓在耶稣里的人就是看见,荣耀,赞美与及爱神的儿子-耶稣的人;耶稣是人对神忠心与顺服的典范, [12]所以,真正的人性就体现在对神的忠心与顺服里。 [13]耶稣基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这特性,是神性与人性的联合,说明了耶稣的人性是一种联于神性的人性。 [14]所以,我们不能离开耶稣基督的神性去言说祂的人性,祂的人性的真实只能当祂与神之道得到联合而言。 [15]

人的堕落是因为人的反叛,破坏了与神的关系; 对巴特来说,救赎就是神自己(基督)亲身以行动来背负反叛者本应承担的后果(被神所拒绝-rejection), 来与神复和(Reconciliation)这一历史事件。与神复和就是与神同在(Emmanuel), 是神与我们同在祂所设立的,那在祂与我们之间我们与祂之间的和好里。 [16] “祂与我们是因为神是我们的他者我们与祂是因为基督是道取了肉身”(assumption)  [17] 虚己成了人;所以,后者这个我们基督与人我们,是一个基督与人认同的我们

基督道成肉身,在祂里面神与人联合一起,人因而得以成为与神的盟约里的参与者;在这盟约里,神透过基督和在基督里为人担负了人所当作的。作为人, 基督代表了我们认罪恳求,并且以他的受难死亡与神重新建立那被从亚当夏娃到我们所破坏掉的盟约。作为神的儿子,祂有这代替全人类和允许死亡的权柄。 [18]

人,救赎与罪
巴特的人观是从人在历史上的整体来看,所以他说人是完全的义人也是完全的罪人;因为,人的称义是一历史过程,人是从过去完全的罪人到现在向将来完全的义人进发;过去人是完全的罪人这一事实,在现在来说是真实的;因此,将来人是完全的义人,在现在来说,也是真实的。 [19]而所谓完全的义人,就是成为像我们在基督的人性与救赎的段落所说的,具有像耶稣基督的人性那样的,真正的人; [20]我们也可以这样去理解人既是完全的罪人,也是完全的义人,我们是完全的罪人,因为我们在实存的状态中还未实现神在我们生命中的拣选;我们也是完全的义人,因为我们已不再被神所拒绝。 [21]


在救赎论上,巴特提出了普遍拣选的说法。所谓普遍拣选就是说基督已代替我们在十架上因全人类的罪而被谴责,所以之后再不会有谴责,全人类已在基督里被拣选得救,那么,人在有生之年并没有不被拣选的问题,只有知不知道自己是被拣选的问题。有人认为巴特的普遍拣选实在有普救论之嫌 [22]可是,当我们仔细看清楚巴特所谓普遍拣选在耶稣里的拣选的时候,普救论应该不成立;因为正如我们在以上所分析,在耶稣里的人就是看见,荣耀,赞美与及爱神的儿子-耶稣的人,是如耶稣基督般对神忠心与顺服的人,也就是以上所说的,那参与在神人耶稣与神重新建立的盟约的人;那么,不在耶稣里的人就不是被拣选的人了,那就无所谓普救的问题了。

罪与真实的人性
巴特对罪的来源并不感兴趣,他关心的是罪这一事实。而罪这一事实是已被耶稣基督所控诉,谴责与废去。 [23]唯有从耶稣基督,人才能认识到真实的人,相比之下,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我们是罪人,我们是这样地被耶稣基督所控诉;只有无罪的可以指控有罪的,耶稣基督是那唯一无罪的人,透过耶稣基督的批判和教训,我们被谴责; [24]只有人能代替人承担罪的后果,透过耶稣基督道取了肉身,在十架上代替我们被神所弃绝,罪就被废去。

相对耶稣基督才是那在神面前的真正的人,人在罪中存在,并非真正的实在“ (real reality) ,是一种未完成或遗失了的实在。人离开了基督就没有人性的实在可言;所以,无论我们知不知道,我们都是在基督里与神持续地联系着的,分别在我们有没有察觉而已;当我们开始相信的时候,我们就会察觉, [25]就成为了基督徒。这是普遍拣选的另一个层面。这又把我们带回去巴特的救赎论去理解所谓真正的人的意思;成为人(真正的人)就是指在耶稣基督的拣选中成为一个见证者与和一个参与者。” [26] 而所见证与参与的,就是耶稣基督那以祂自己的受难死亡与神重新建立的神人盟约;真正的人,就可以和应该活得像一位盟约的伙伴 [27]但是,我们在实存的状态中,我们还不是活得像这盟约的伙伴,因此我们还未实现神在我们生命中的拣选,仍然活得像一个被神拒绝的人,这是我们以上所说,人是完全的罪人的原因。

那么,基督被称为第二个亚当,相对于阿当,耶稣的人性又是如何?巴特认为只有当基督启示何谓真正的人时,我们才能言说亚当的人性。基督的真正人性不能从亚当来诠释;反而亚当需要从基督去获得其人性的真实。 [28]但是,单纯从理解方面来考虑,巴特相信耶稣的人性是亚当堕落后的人性。虽然如此,由于耶稣是与我们一起的神“(God with us), 他并没有犯罪。 [29]到这里,我们又回到基督论上去了。


人是什么?
从巴特的神学来看,人只有透过耶稣基督才能真正认识人自身;有人认为这种撇除了人自身和人的行为来认识人性的观念是一种神学的理想主义, [30]甚至有人对此持批判的态度; [31]我看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我的理解是这样: 巴特是以耶稣基督为真实的人的原型,人就可以基于这原型演绎去理解人自身和其行为;从人自身和人的行为去理解人性,却是以归纳的方法来研究人性,这是一般的科学方法。人是神的创造,创造者比被创造的创造物更清楚创造者的原型和目的是什么;耶稣基督是神,是创造者,祂当然最清楚人应该是怎么样和人的目的是什么,没有比耶稣基督降卑为人,更能让人具体地看清楚人的原型是什么。巴特所说的从基督所看见的,是真实人性的真理和原则;从归纳方法所看见的人性只能是影儿,甚至是已被扭曲的影儿。

总结来说,从基督来认识人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应然和实然。从应然的角度来看,耶稣基督所呈现的是真实的人性,本质(essence)上与我们的人性相同,都是亚当堕落后的人性;但是,由于耶稣同时是神,祂的人性与所有其它实然的人都有着质量(quality) 上的不同,他没有犯罪,而这样的人性是连于神的人性;有这样真实的人性的人,才是真实的人,真实的人,就是与神同在的人,是对神全然的忠心与顺复的人;这是我们作为在基督里的神人盟约的见证与参与者在永恒里的景况,是完全的义人。

从实然的角度来看,人是在罪中的人,并非真正的实在“ (real reality) ,是一种未完成或遗失了的实在,是一种像被神所拒绝的实在。而这未完成或遗失了的实在,就是要我们从基督的救赎里完成它,找回它。对基督徒来说,我们今天的光景,还是活在罪中,我们还有顶撞,离开神的时候,还没有活出像在基督里的神人盟约的参与者那样的与神的伙伴关系,还没有完成这真正的实在,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完全的罪人。

人,就是这从实然成为 (to be) 应然的存有。 [32]
中文参考书目
安瑟伦着。溥林译。 《信仰寻求理解-安瑟伦著作选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陈家富着。邓绍光,赖品超编。《巴特与汉语神学》。《人性与基督:巴特的基督论人观与耶儒对话》。香港:学生福音团契出版社, 2002

雷历博士着, 杨长慧译。 《基础神学》。香港: 角石出版社, 1996

Wayne Grudem着; 麦启新主编; 麦陈惠惠, 黄婉仪译; 陈广培, 麦启新, 郭鸿标, 杨庆球回应。 《圣经教义与实践, 卷二, 基督与救恩》。 学生福音团契出版社 2002

Alister E. McGrath , 刘良淑, 王瑞琦译. 《基督教神学手册》。 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 2004


英文参考书目BIBLIOGRAPHY
Bathrellos, Demetrios. The Byzantime Christ: person, nature, and will in the Christology of St. Maximus the Confessor.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Bockmuehl, Marku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Jesu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Bromiley, Geoffrey W.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logy of Karl Barth.. Edinburgh: T&T Clark, c1994.
 
Cross, Richard. The Metaphysics of the Incarn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Crowder, Colin. “humanity.” In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Christian Thought, ed. Hastings, Adrian, Alistair Mason and Hugh Pyper. Oxford: Oxford Press, 2000.

Dangelo, Fay S. “Humanity As Antithesis: Super Subordination In the Anthropology of Karl Barth” In Theological Research Exchange Network (TREN): Theses & Dissertation; 2002, p1-119, 119p.

Erickson, Millard J. Christian Theology, 2nd Ed.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s, 2004.

Davis, Stephen T. et al eds. The Incarnation. An Interdisciplinary Symposium on the Incarnation of the Son of Go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Erickson, Millard J. The Word Became Flesh. A Contemporary Incarnation Christology. Grand Rapids:Baker Books, 1991.

Gunton, Colin E. Yesterday And Today: A Study of Continuities in Christolog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3.

Hodgson, Peter C. & King Robert H. Ed. Readings in Christioan Theology.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1985.

Hunsinger, George. How to read Karl Barth: The Shape of His Theology.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Karkkaninen, Veli-Matti. Christology. A Global Introduction. An Ecumenical, International and Contextual Prespective. Grand Rapids: Baker Academic, 2003.

Knox, John. The Humanity and Divinity of Christ, a Study of pattern in Christ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Louw, Daniel J. A Mature Faith. Spiritual Direction and Anthropology in a Theology of Pastoral Care and Counseling. Louvain: Peeters Press, 1999, 1-97.

Macleod, Donald. The Person of Christ. Leicester: IVP, 1998.

Mcintype, John. The Shape of Christology: Studies in the doctrine of the person of Christ. Edinburgh: T&T Clark, c1998.

Mclean, Stuart D. Humanity in the thought of Karl Barth. Edinburgh: T&T Clark, 1981.

O’ Collins, Gerald. Incarnation. New Century Theology. London: Continuum, 2002.

Russell, Edward. “Reconsidering Relational Anthropology: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John Ziziolas’s Theological Anthrop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Theology Vol.5 Issue 2 (Jul. 2003): 168-186

Schwobel, Christoph & Gunton, Colin E. eds. Persons, Divine and Human. Edinburgh: T&T Clark, 1991.

Sherlock, Charles Sherlock. The Doctrine of Humanity.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Press, 1996.

Shults, F. LeRon. “A dubious Christological formula: From Leontius of Byzantium to Karl Barth” In Theological Studies; Sep96, Vol. 57 Issue 3, p431, 16p.

Smith, David L.. New Dimensions in Humankind & Sin. Edited by David S. Dockeny,  New Dimensions in Evangelical Thought. Essays in Honour of Millard J. Erickson Downers Grove: InterVarsity Press, 1998.

Tanner, Kathryn. Jesus, Humanity & the Trinity. A Brief Systematic Theology. Edinburgh:T&t Clark, 2001, 35-124

Thompson, John. Christ in perspective: Christological Perspectives in the Theology of Karl Barth. Edinburgh: The Saint Andrew Press, 1978.

Wallace, Ronald S.,”The true order of man’s life in the restored image of God”, in Calvin’s Doctrine of the Christian Life. Tyler, Texas: Geneva Divinity School Press, 1982, 103-111.

Webster, John. Barth’s Moral Theology. Human Action in Barth’s Thought.  Edinburgh: T&T Clark, 1998.

Webster, John,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Karl Bart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Yoder, John Howard. Preface to Christology: Christology and Theological Method. Grand Rapids: Brazos Press, 2002.

上一篇:哈纳克与巴特在基督论上的争论下一篇:奥古斯丁的基督论与成圣旅程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