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信理 > 人类学

基督苦难的奥义

时间:2008-08-03  来源:  作者:黄政平 点击: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有待拯救的人

(一)人的处境 

1、罪恶 

2、痛苦和死亡

(二)人在追寻天主

1、人对天主的渴求

2、渴求所遇的困难

第二章 基督的苦难是我们的救援

(一)基督苦难为救恩之泉源

1、基督曾经为我们受苦

2、基督的苦难补赎了人类的罪恶

3、基督的苦难启示天父的爱

(二)以信仰从救恩的泉源中汲水 

1、信仰是基督的要求

2、信仰是救恩实现的条件

第三章 得救者的生活

(一)基督内的新生命

1、心系天国

2、不断悔改 

3、忍受苦难 

(二)圣人的榜样 

结语

参考书目 

导言

基督信仰诞生至今,已经经历了二千多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人类历史之中,信仰犹如一盏明灯,给黑暗的世界带来光明,给无数的人指出生命的意义。这一信仰的核心就是耶稣基督是全人类的救主。虽然,天主住在不可接近的光中,(弟前616)我们血肉之人无法看见,但感谢天主,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圣父的唯一子,不可见的天主成了可见的。因为主曾亲口说:谁看见我,就是看见了父。(若149)因此,主基督来到世上就是为向人启示父,同时将人从黑暗的深渊中拯救出来,进入天主的国度。

我们要获得基督的救恩,就应注视这位人而天主的基督,注视他的一举一动,因为其中都蕴藏着天主的奥秘,并具有无限的救恩价值。基督的一生是一个整体,但在他的一切行动中,有一个高峰的事件:那就是基督的苦难圣死,这也是基督一生中最令人难以理解的事件。他真是天主所派遣的救主吗?如果是,他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去死,难道这样的死亡也有其救恩的意义吗?这是一个极深的黑暗,我们仿佛看不到其中的光亮,为人性这实在是难以置信的,但因其出乎意料,更反映出这一事件的不同寻常,并且也暗示出其中蕴含着极深的救恩宝藏。故而,虽然犹太人将这看做是绊脚石,希腊人看作是愚蠢,而保禄却仍将其视为至宝,并宣称自己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被钉十字架的耶稣基督。(格前:1558)所以,我们要追问,到底基督的苦难圣死意义何在?他怎样通过自己的死亡来救赎我们?

历代有无数的信友瞻仰受苦的基督,成为他们生命的力量源泉,也有无数的神学家思考基督死难的神学意义。这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并且永远也挖掘不完,因为其中蕴含永生天主的奥秘。通过对这一个奥迹的反思,有助于提升我们信仰的深度和质量,也将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现实的环境,并使我们生活的方向更加明确。我们不能总停留在平庸的层次,我们是生活在基督丰富的救恩之中,那么就让我们从这救恩的源泉中汲水,尽我们所能去明了基督的圣心吧。我们将首先去看人类的真实处境,进而深入探讨基督苦难的底蕴,最后将再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求圣神指引我们去领悟基督苦难的奥义。

第一章 有待拯救的人

(一)人的处境

记得有人说过当人寻求天主的时候,他找到的首先是人。的确是这样,因为我们必须从我们的经验出发,我们生活的现实就是我们出发去找寻天主的地方。那么,我们要问人的现实处境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发现人处于罪恶、痛苦和死亡的逼迫之下,人在这一切不幸之中努力挣扎,内心渴望获得解脱。

1、罪恶

我们虽然有时不愿意承认,但罪恶确实存在着,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可以说世界充满了罪恶,人心充满了邪念。我们这世代可说是个喧嚣的世代,人类正面临着极大的诱惑,甚至最坚强的灵魂也会被动摇。我们这世代又是偶像崇拜的世代——社会地位、财富、权力,都成了人们的偶像,这一切象古代的邪神一般支配着大地,天主十诫中的第一诫被弃如尘土。

有识之士无不痛心于社会上伦理道德的急剧沦丧。罪恶如同瘟疫,到处肆虐,以至于是非颠倒、善恶不分。人们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坑蒙拐骗,无所不施;卖假酒,贩假药,完全置他人生死于不顾。更有甚者,组成团伙,无恶不做。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这是一种普遍的价值危机,我们只要看一下现今生命价值如何被践踏,就可知一二。堕胎、安乐死都已然合法化,生命尚且可以如此轻贱,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呢?再看国际间的情形,以强凌弱的现象比比皆是,维护正义竟成了武力干涉的借口。国与国是如此,人与人又何尝不是如此,现在只要谁有钱有势,谁就可以为所欲为。够了,不必再举更多的例子,我们已经对人类的罪恶有了深切的体会。正如梵二大公会议指出的:

有史之初,人便企图在天主以外,达成其宗旨,而滥用其自由,反抗天主。即认识天主而不把他当天主来光荣,故其愚蠢的心灵反而为黑暗所蒙蔽,不事奉天主而事奉受造物。天主启示所晓示我们者,与我们的经验正相吻合。人检讨其心灵,便发现自己是向恶的,是沉沦于各种邪恶中的,这些邪恶不可能出自美善的造物主。人既多次拒绝承认天主为其根源,便亦破坏指向最后宗旨的正当秩序,并连带破坏对已,对人,对万物的全部秩序。” 

2、痛苦和死亡

有人说生命是由痛苦交织而成的。这话说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痛苦是人类的普遍经验。不管是谁,即使他富有天下,也难免为痛苦缠绕,不是有很多名人不堪生命的重负,不堪精神的压力而轻生吗?那么,痛苦到底是什么?有人说痛苦是一个哑谜,确实当我们在痛苦之中时,我们就看不清它的真正面目。对于痛苦,佛陀有深刻的开示,他自己也是为解脱人类的苦难而修行悟道的。他开悟后,宣讲四圣谛,其中第一谛就是苦谛,谛即真理,也就是说他发现了痛苦的真面目。佛陀将痛苦分为八种,即:生、老、病、死苦、五蕴炽盛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以及怨憎会苦,基本上将人生的痛苦都含括在其中。确实人生如逆旅,满布荆棘,而世界则如同苦海,如同涕泣之谷。关于痛苦的类似描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可谓多矣。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我们一方面害怕痛苦,但另一方面却每天都在制造着痛苦,为自己也为他人。我们看到在世界许多地方有战争,杀戮、饥荒……多少人在为生存而挣扎。城市里人心冷漠,各种心理疾病流行……。痛苦的根源是什么?痛苦的根源是罪恶。一行禅师风趣地说:很多痛苦来源于没有正念地吃东西,当我们抽烟、喝酒、或吸毒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吃自已的肺,肝和心。我们吃东西的时候毁掉了众生和环境,我们就是在吃我们孩子的肉。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停地与六法接触,而这些接触成为我们意识的食物,我们面临着种种的色、声、香、味、触、法的侵犯,它们中很多东西滋长着我们心中的贪爱,暴力、恐惧和绝望。试看社会上充斥着暴力和不健康的电影、电视节目、书刊杂志和电子游戏,这些东西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一行禅师又指出,痛苦的来源还可能是我们心中想要某种东西的愿望。每个人都要快乐,我们心中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动着我们朝向我们认为会使自己快乐的方向走,但是我们也许会因此而遭受很多的痛苦。地位、财富、名誉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我们快乐的障碍,而不是快乐的助缘。我们不想受苦,可是深植在我们藏识中的习气之种把我们拖到痛苦的火坑中。因为我们常常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但我们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虽然我们不能消除痛苦,不过我们可以使痛苦变得有意义,我们完全能够喜乐地生活,而不被痛苦打倒,当然这需要智慧,更需要依靠信仰。

死亡这个字眼恐怕很少有人会喜欢,人们往往避之惟恐不及,但死亡却顽固地陪伴着人类,使我们无法回避。在我们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我们有一天要死亡,这是必然的规律,即使你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也不例外。秦始皇不是想长生不老吗?但他死的却很早。死亡有如一个幽灵缠绕在众人的头上,使我们的生命总有那么一丝无奈和不安。难道生命真的如此脆弱?一如圣咏作者说的:人生有如朝生暮死的小草,早晨还花开繁茂,夜晚就萎谢枯槁。于是,有的人便醉生梦死,用享乐来遗忘死亡的存在。今朝有酒今朝醉便是他们的口号,但他们并不能真的摆脱死亡的枷锁,获得内心的平安。在梦醒之时,更大的恐惧和不安将袭上他们的心头。因此梵二大公会议讲:面对死亡是人生最大的谜,人不独为痛苦及肉体的逐渐肢解所折磨,其尤甚者是害怕自己永远消逝于无形,人对自身的完全归于消灭,对自己的绝对化为乌有,表示深恶痛绝,及出于人心本能的冲动。” 

以上我们探讨了人类所遇到的主要困境。正因为人面对着这么多的问题,所以人类总想努力寻求人生的意义,寻求自己生命的根源,这是人心最深的渴求。

(二)人在追寻天主

1、人对天主的渴求

在人类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对天主有一种很深的渴求,虽然他也许并不十分清楚那就是对造物主的渴求。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宗教现象,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在各种宗教中都表现出对神明的敬畏,人向神明祷告,祈求神明的保佑。人还向神明奉献牺牲,为求得神明的欢心。在中国儒家的经典《论语》中就有样的话: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以及得罪于天,无所祷也。中国的先民历来都有祭天的习俗,这在他们的生活中是极重要的事。由此可见,人对天主的渴求是极其普遍而深刻的。

人对天主的渴求不但在宗教中有明显的表现,而且在很多人的思想和行动也可以看出来。我在报上曾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何训田为了录制专辑《阿姐鼓》,同歌手朱哲琴等人前往西藏长达三年时间。他在专辑中说他去西藏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西藏,而是为了寻找自己,说得更清楚一点就是寻找自己生命的根。这个根除了天主还能是什么,当然他并没有这么直接地说出来,不过他隐含的意思是不难了解的。后来这张唱片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也许就是由于其中的那一份灵气吧。何训田之所以选择西藏,我想是有其道理的,因为西藏有着浓厚的宗教氛围,因此产生一种特殊的神秘感。而这种神秘感,对内心渴求天主的人,有一种无形的吸力。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颇为有趣的现象:就是一方面无神论及偶象崇拜之风盛行,而另一方面人们对宗教的渴求也与日俱增。这也许是物极必反的原因吧,不过也反映出人心对天主的渴求是不可或缺的;物质的享受终究不能满足人心,它最终给人带来的只是空虚而已。正如同奥斯定所说的:天主!只有在你内,我的心才会得到满足。在他说这话之前,他曾经在世物中寻求快乐,但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只到他听到了盎博罗削的讲道而皈依为止。

人不愿意自己的生命没有意义,因为这对人来说是很可怕的。他会问:难道生命除了吃喝生育之外就没有别的了吗?难道人死了一切就结束了吗?难道生命不该有更深的意义吗?这些问题常会因着某种机缘而出现在人们心中,于是他努力去寻求解答。大概很少有人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至少会在死的时候发出类似的疑问。因此常看到有的人在死前接受了信仰,赶上了末班车。如果一个人至死不愿追求天主,那就如同圣咏上讲的:人在荣华中如不思量,一如禽兽终必死亡。这真是大不幸的事。因此,天主教新教理上说:对天主的渴求已铭刻在人的心中,因为人是由天主及为天主而受造;而天主也不断地吸引人,只有在天主内,人才能找到他不断寻找的真理和幸福。总之,人类在其历史中直到今日,确实曾以许多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天主的寻求。虽然有些方式是模糊的,但它们是如此普遍,以至人可以被称为宗教性的存有。

2、渴求所遇的困难

上面我们已经看到人对天主有着自然的渴求,并且也发现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在人凭己力寻求天主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困难。确实有不少人认为不需要基督的救援,以为依靠自己就可得救,这种想法是很天真的,大概也不会真正获得成功。最著名的例子要数德国的尼采,他竟然宣称上帝死了!这实在是够疯狂的,而他最后也确实发疯了。尼采在理智方面可谓是一个天才,但这种天才并不能使他赖以得救。所以有人风趣地说:尼采说上帝死了,上帝不理他;上帝说尼采你死吧,尼采真的死了。尼采的情形为我们无疑是一个提醒。

我们一方面要承认人凭理智的自然之光能透过受造物确实认识天主──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因为人是按天主的肖像而受造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这种与天主不可或缺及密切的关系,可以被人遗忘、轻视、甚至明确地拒绝。当然这些态度可能源自不同的因由,或者是因为对世上邪恶的反抗、对宗教的无知或漠不关心、对世俗和财富的焦虑、信徒们的坏榜样、敌视宗教的思想潮流等等。

首先,罪恶的存在可能令人失去对天主的信心。他们的理由是如果天主是全美全善,他怎么可以允许罪恶存在。因为他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罪的世界,因而与信仰疏离。人也可能因对宗教的无知或漠不关心,而使他对天主的渴求停止不前。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是不少的,他们对天主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但他们不愿意进一步去认识他。他们觉得宗教仿佛是一件很遥远的事,跟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还有一些人是因为过于追求世俗的财富,而分散了他的心。如同耶稣说的人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钱财。(玛624)另外,信徒们的不良行为也可能阻碍软弱的人接近天主。本来,信徒应成为天主爱的见证人,然而现在却起了反作用,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最后,那些敌视宗教的思想潮流也是阻碍人追求天主的原因,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思想单纯的青年很容易受到这类思想的影响,因为他们的经验有限,对世界人生尚没有成熟的见解。

从上可见,人凭己力追寻天主是多么困难,那么人是不是就没有希望了呢?其实天主早为我们考虑周到,他从创世之初就预定了救世的计划,他先派遣先知作为准备,到时期一满就派遣了自己的独生子来到世界上,以他十字架的牺牲拯救了我们。基督是全人类的救世主,他以自己的苦难治愈了人类的创伤,又以自己的宝血赐给了我们生命。人除非真心实意地相信并接纳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并将自己整个地交托在他的手中,就不可能真正获得所渴求的永生。而且即使已经皈依基督的人,也仍有可能受环境的影响及因人性的软弱而失落已得的恩宠,所以他依然应不断地转向十字架上的基督,使自己能够真正在基督的恩宠中稳立。

第二章 基督的苦难是我们的救援

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看过了人的处境,也了解到人对天主的渴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渴望会遇到困难。因此,人非常需要来自天主的救恩,这是基于人心自然的渴求,即天主在创造人时所安排的,更是出于天主愿意人得救的慈悲。于是,天主在适当的时侯,派遣圣子降生成人,给处于罪恶、痛苦和死亡中的人类带来了救恩。这是救恩史的新纪元,是照耀普世人类的曙光。圣子降生成人,他就是全人类的救主耶稣基督,他诞生在犹太白冷的马槽中,在纳匝肋度过了平凡的三十年,然后在犹太和加利肋亚传教三年,最后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基督以他所受的苦难救赎了在罪恶、痛苦和死亡阴影中的人类。在本章的第一部分中我们首先要看救主的苦难,然后分析主苦难的救赎意义,关于这一点将从两方面加以论述,一、基督的苦难补赎了人类的罪恶,二、基督的苦难启示了天父的爱。在本章的第二部分我们将提出信仰是获得基督救恩的重要条件。

(一)基督苦难为救恩之泉源

1、基督曾经为我们受苦

在看基督的苦难之前,我们首先应了解基督的位格,因为这与他的苦难和救援有着密切的关系。主基督是真人也是真天主,在他身上有完整的天主性,也有完整的人性,共结合于天主子的位格之上。也就是说在基督内存在着天主第二位圣子,他既超越,又包容整个人类;他是众人的头,这使他救赎众人的牺牲成为可能。基督的救恩一方面是因为基督的天主性,国际神学委员会宣称:耶稣基督的位格不能与救援的工作分开;救赎的恩惠与耶稣的神性不可分割。另一方面是因为基督的人性,因着这人性基督确实曾经为我们受苦。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基督的苦难。教会的训导明确肯定基督的受难与死亡,第四次拉特朗大公会议与翡冷翠大公会议特别强调基督不但受难而死,而且能够受苦。他按人性能够受苦与死亡。”“他取了人性所以能够承受苦难。教会的训导完全据于圣经的启示,从耶稣自己的受难预言中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必须受苦。在伯多禄宣认主为默西亚之后,他第一次预言说:人子必须受许多苦,被长老、司祭长和经师弃绝,且要被杀害。但三天以后必要复活。(谷83132)当他们经过加里肋亚时,他第二次又预言到:人子将被交到人手中,为人所杀。被杀以后,过了三天他必要复活。(谷93032)当他们上耶路撒冷的时候,耶稣又第三次告诉门徒那将要临到他身上的事:看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于司祭长和经师,他们要定他的死罪,要把他交给外邦人,这些人要戏弄他,唾污他,鞭打他,杀害他,但三天以后他必要复活。(谷103234)四部福音都非常祥细地为我们记述了主的受难始末,主被恶人诬告、鞭打,头戴刺冠,肩负沉重的十字架,上山被钉于两盗之间,最后在十字架上舍身。只要看过福音记载的人,不能不为之而落泪。真不知道面对如此确实的证据,怎么可能再怀疑主曾为我们人类受苦的事实呢?

因为基督的人性可以受苦,所以使他救赎人类的伟大使命能够实现。而这也与他的天主性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耶稣的人性令他的死亡和复活成为可能,那就是他的天主性给予那死亡和复活事件一个广大无边的价值。下面我们就来作进一步的探索。

2、基督的苦难补赎了人类的罪恶

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描述过人类的罪恶,同时也知道这罪恶就是痛苦和死亡的原因,因此,救赎的关健就是如何消除罪恶所带来的影响。下面这段话就是对基督苦难补赎人类罪恶的经典表达:罪是对神,因为对象太伟大,是故成为不可计量的巨大侮辱。人类是不可能以自己的力量纠正那罪恶的。因此,神之子耶稣始来到,接受残酷的处刑,牺牲自己本身,以人类之身而洗净我们的罪恶。在这段话中有两层意思:一、罪是相反天主,因为对象的缘故,罪是十分严重的,人无力赔补。二、只有人而天主的基督通过他的牺牲和祭献才能赔补人对天主的侮辱,即他以人类之身来赎人类之罪。

关于第一层意思,我们有必要再加以分析。天主是万物的创造者,是宇宙的主宰。他按自己的肖像创造了人,预备人分享他永恒的光荣。不过他给人一个考验,就是人应以自己的自由意志去服从天主的旨意。如果人能善用天主所赐的自由,人就能得享天主的永福,然而人却妄用了天主所赋予的自由,随从自己的私意,成了魔鬼和罪恶的奴隶,失去了天国的福分。人以自己的意志选择背离无限美好的天主,背离自己的造主。即然天主是无限的,那么对天主的得罪也是无限的。我们无法想象出罪恶的严重性有多大,但事实上这个罪确实是极大的,以至于任何人,即使是再伟大的人也不能完全赔补它。不过,我们并不因此而失去了得救的希望,因为有一位能救赎我们的,他就是人而天主的耶稣基督。

让我们进一步来看第二层意思。没有人能赔补罪对天主的侮辱,但人而天主的基督能够赔补,而且只有人而天主的基督才能赔补。因为因着他的人性,他为我们受苦受难;而因着他的天主性,使他的苦难具有无限的功劳,可以赔补对天主无限的侮辱。堕落的人类所不能做的,基督做到了,因为他是真人真天主。圣子以自己的苦难圣死平息了天主的义怒,洗涮了我们的罪债,正如圣枝主日的经文所说的:基督清白无罪,却甘为罪人受苦,代一总罪犯受死;他的死亡除去了我们的罪污。

基督补赎人类罪恶的行动可以用一个鲜明的图象表达,那就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这是圣经中一再出现的典型图象。若翰答应在罪人中为耶稣施洗时,清楚地指出他是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他告诉世人耶稣就是那默默地被人牵去宰杀、承担大众罪过的无罪羔羊。逾越节的羔羊是第一次逾越节使以色列得救的象征,而基督的一生都表达他的这项使命:就是服事人类,并交出自己的性命,为大众作赎价。希伯来书的作者也以基督的口吻说:牺牲与素祭已非你所要,却给我预备了一个身体,全燔祭和赎罪祭已非你所喜,于是我说:看,我已来到。(希1057)若望圣史在他写的福音中,也有意把基督在十字架上舍身的时间放在逾越节的预备日,也就是犹太人宰杀逾越节羔羊的时候,以此来强调基督才是真正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

因此,基督的死带有祭献的性质,而且是决定性的祭献。他自己就是赎罪祭,不但赎我们的罪,也赎全世界的罪。(希22)基督的死是真正的逾越祭献,藉此除免世罪的羔羊完成了人类决定性的救赎,并超越一切其他的祭献。基督为了人类的救赎,甘愿藉着圣神奉献自己的生命予圣父,为赔补我们的抗命行为。在祭献中,血是必不可少的,基督的祭献也不能例外,但这不是公山羊和牛犊的血,而是基督的宝血,这血所发出的祈求远胜于亚伯尔的血,基督以他的血为人类获得了永远的救赎。

表达基督救赎世人的另一个图象是上主受苦的仆人。关于这一图象依撒意亚先知有很清楚的描述,下面就是他笔下上主正义的仆人的形象:他没有俊美,也没有美丽可使我们瞻仰;他没有仪容可使我们恋慕。他受尽了侮辱,因而我们都以他不算什么。然而他所背负的,是我们的疾苦;担负的,是我们的疼痛;我们还以为他受了惩罚,为天主所击伤,和受贬抑的人。可是他被刺透,是因了我们的悖逆;他被打伤,是因了我们的罪恶;因他受了惩罚,我们便得了安全;因他受了创伤,我们便得了痊愈。(依5325)这一段话完全可以贴合在耶稣身上,他就是为人受苦,代人受罪的上主仆人。我们曾经因抗命而犯罪,基督则以他的服从代替我们的抗命。他苦难的结果是补赎了众人的罪,并使众人成义。正如因亚当一个人的悖逆,大众都成了罪人;同样,因着基督一个人的服从,大众都成了义人。新教理上有一段话正是这一思想的表达:耶稣服从至死,藉此完成了受苦仆人对他人罪过的承担,他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作了赎罪祭并承担大众的罪过,使多人成义,因为他承担了他们的罪过。耶稣赔补了我们的过错,并为我们的罪向父作了赔偿。” 

通过对上述两个图象的分析,我们知道基督的苦难确实是救赎性的。基督宣讲天国的喜讯,而宣讲的最后结果是苦难,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因为在苦难中基督最深地进入人类有罪有死的处境之中,因而能够将人类从有罪有死的最深之处境中拯救出来,这正是天国在人间实现的开始。史怀哲说:耶稣认为痛苦和迫害是他坚持不懈地宣讲的天国来临的特征。天国的讯息差不多一直带到苦难的奥秘,这个讯息必会惹起而且最终必会达致痛苦的考验,那是一个危机和悲痛的时刻,它会打开并导向人子的日子、以色列的复兴、被救者的筵席和各民族的得救。一如耶稣在福音中的自白:人子不是来受人服侍,而是来服侍人,并交出生命,作大众的赎价。(谷十:45

关于基督以苦难补赎人类罪恶,一种最激烈的表达是:耶稣基督完全是一个为他人的人,他进入他人与天主疏离的中心,代替那些接受天主正义的审判的人,而成为天主愤怒的对象。在这里的一个中心词是代替,主是无罪的、无辜的、无玷的,然而为了我们被列于罪犯之中,为了我们被残酷地处死。人类之所以死亡是由于罪的后果(罗623),因为一切人都犯了罪,所以一切人都该死亡(罗61214)。现在,耶稣这个义人的死不但代替了以色列,更是代替了全人类受死。故而保禄宗徒说:基督为我们舍弃了自己,是为救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洗净我们,使我们能成为天主的选民。使我们热心行善。(铎二:1314

因此,十字架这耻辱和苦难的标记成了我们人类的希望和救援。特伦多大公会议教导说:他那在木架上的极其神圣的苦难,为我们赚得了成义。而教会在尊崇十字架时,唱道:万福,十字圣架,唯一的希望。在这里我们讲了很多暗淡的图象,但我们也可以说是基督那爱到底的爱,给予他的祭献以救赎、赔补和补偿的价值。他在奉献自己的性命时,认识和爱了我们众人,也启示了天父对我们的大爱。第三世纪罗马致命圣人依波利托在一篇巴斯卦的祷词可以作为本段的总结,并将我们带入到基督通过苦难所启示的天主的圣爱之中:

耶稣基督 ,你保护了我们免于严重的灾祸,你向我们伸出慈爱双手;你把我们藏在你慈祥的双翼下。你为了那充满爱心的盟约,而将神性的血倾流于大地。你使愤怒的威胁远离我们,又使我们与至高者和好如初……你是众人的喜乐、光荣、食粮和快慰;为了你,死亡的阴影被驱散,众人都蒙受生命,天上的门畅通无阻。天主成了人,而人也成了天主……啊!神圣的巴斯卦,天上的天主以他的慷慨如今在圣神中与我们结合为一。” 

3、基督的苦难启示天父的爱

在上面对基督苦难的救恩意义的论述中,我们强调了基督的苦难补赎了人类的罪过。因为人犯罪得罪了天主,故而需要人而天主的圣子来代人赔补。不过,基督的苦难不仅仅是赔补罪过而已,在这个苦难中还在更丰富的意义;天主也不仅仅是一个审判者而已,他也是仁慈并富于慈爱的天主。天主深爱世人,因此才会有圣子降生救人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所以,我们不应只停留在对天主的恐惧上,害怕天主的惩罚,而应该更多地默想天主的爱。

基督的救援工程正是天主对人类关爱的最真实具体的表现。天主在创世之初就预许了救人的计划,而在适当的时刻,基督以他的苦难圣死来实行天主爱的计划。因此,宗徒大事录中说:耶稣是照天主已定的计划和预知被交付了。(宗223)对观福音记载了耶稣山园祈祷承行父旨说:阿爸,父啊!一切为你都可能,请给我免去这杯吧!但是不要照我所愿意的,而要照你所愿意的(谷1436)这也表明基督的死亡是按父的旨意,而且基督之死亡就是父爱我们的工程及表现。在此我们可引用另外几段圣经来证明,保禄在他最著名的罗马书中感叹说:基督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死了,为证明了天主怎样爱了我们。(罗58)这里保禄指出两个重点,第一、基督是为怎样的人死了?基督是为罪人而死,也就是保禄所说的基督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了,这显示出天主对我们的爱。第二、基督竟然以死亡的方式来救赎我们罪人,换言之,天主竟让自己的爱子遭受如此极端残酷的死亡,为了救赎有死的人类,这更显示出天主对我们的爱。希伯来书也以类似的方式教导,这原是出于天主的恩宠,使他为每个人尝到死味。(希29)这节经文中突出了基督为每个人而死,可以看出这爱的深刻和普遍。同样,若望福音和书信也将基督的死亡当作父爱世人的工程和表现,爱可说是全部若望著作的一个中心主题: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若316)天主爱世人,甚至连独生爱子也不怜惜,为的是使所有信他的人获得永恒的天主性的生命。天主对我们的爱在这事上已显示出来,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独生子打发到世界上来,为使我们藉着他得到生命,爱就在于此,不是我们爱了天主,而是他爱了我们,且打发自己的儿子为我们做赎罪祭。(若14910)若望宗徒一再强调这一主题,就是耶稣基督的救赎行动是天主爱我们的表现,而天主爱我们的目的是要我们藉着基督获得生命。天主主动的无私的爱几乎可说是圣经中的核心讯息,许多作者都提到了这一点,可见这一讯息实在是非常重要。

在第一章中我们曾深入地反省了人的处境,即人有罪有苦有死的处境,这处境可说是悲惨而无奈的。虽然人努力寻求出路,但在人的自身内,要达成这一目标实在困难重重,甚至可说是不可能的。然而为人不可能的事,天主却做到了,他早在创世之初就已预示了救恩的伟大计划,并因着基督的服从而完全实现了,这一切都是出于天主对人所怀的大爱。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基督启示了天主对世人的爱。那么,我们不竟要追问,基督启示的天主对有罪有苦有死的人的爱到底是怎样一种爱呢?

首先,基督启示天主对充满罪恶者的爱。只要我们坚信,谁看见了耶稣就看见了父,并且注意耶稣的死亡和复活具体的情形,我们就可以明白藉着耶稣基督的死亡与复活,天主启示了其永不反悔对罪人的怜爱。因为一则,耶稣的死亡并非是一种自然由于年老而衰弱的死亡,也不是意外不幸之后果,而是许多人作恶的结果。犹太人因嫉妒拒绝了耶稣(玛2718)因政治理由决议杀害他。(若1147)犹达斯负卖耶稣,伯多禄三次背主(谷146672)门徒们四处逃散(谷1427)罗马总督比拉多明知耶稣无罪,仍然迎合群众,不顾正义而定耶稣死罪(谷1515)如此在耶稣的死亡上罪恶的荒谬似乎集中力量来打击耶稣。二则,耶稣受辱却不还骂,他受虐待却不报复。(伯前223)耶稣在十字架上曾为迫害他的人祈祷说:父啊,宽赦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2334)当耶稣复活后与那些离弃否认他的门徒们会遇时,向他们祝福:愿你们平安(若2020)称他们为兄弟(玛1810)派遣门徒到曾经拒绝他的耶路撒冷和处决他的罗马帝国去,为了因他的名向万邦宣讲悔改,以得罪赦。(路2427) 这些都显示出基督对罪人的良善与宽仁,进而也显示了天父对罪人的大爱,因为这一切都是出于他的旨意,是他派遣子来拯救堕落的人类,并让子为人交付了生命。

其次,基督也启示了天主对受苦并导向死亡者的爱。圣言降生成人,取了与人一样的血肉。(若114)并与受苦和导向死亡的人休戚相关。如果我们坚信谁看见耶稣,他也看见父,我们就能明白在耶稣的痛苦与死亡中显示天主的爱。按圣经之教导,耶稣基督是无罪的,他是上主所喜悦的爱子,但他仍然遭受失败、痛苦及死亡。因此谁相信无罪的基督──天父所喜悦的爱子,忍受了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相信看见他就看见父,就会明白痛苦失败与死亡确非天主离弃人的表现,反而天主的爱与人的痛苦与死亡共存。耶稣并没有消灭死亡这个事实,但耶稣使人可以用一种新方式经验死亡。因为藉着参与基督的十字架,死亡获得了一种圣事的、恩宠的内涵,导向死亡的痛苦也一样。痛苦和死亡成了使生命园满和完美的方式和工具,使生命超过人的一切可能性,获得一切人所能希望期待的力量和丰盈。而这正是天主对人的大爱之所在。

天主通过主的苦难所启示出来的爱,对我们人类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安慰和希望,就是在人类处于罪恶、苦痛和死亡的重压之中的情况下,仍能寄望于天主的仁慈救助,投奔到天主爱的怀抱中。因着对天主这份爱的仰赖,人也对世界充满信心,相信世界不仅有罪更有爱。若望保禄二世《富于慈悲的天主》通谕中说的很好:相信被钉的圣子意即相信世界有爱,相信这爱比任何个人的、全人类的、或世上的邪恶更有力量。相信这样的爱就是相信仁慈。因为仁慈乃是爱不可或缺的一面,它可以说是爱的别名,它同时也是表示爱的特殊态度,使人能面对世界上邪恶的真相。” 

(二)以信仰从救恩的泉源中汲水

我们在探讨基督苦难及其救援价值之后必须强调一点,就是获得救恩的重要条件是信仰。基督的救恩事件已经开始,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尚未完成,因为只有当这个救恩被人所接受,并进入他的生命,使他的生命得到更新,这个救恩才算完成了第一步,而最终彻底的完成要到万有总归于基督的一天。因此,我们不能将基督的救恩看作一个纯粹客观的对象,而不将我们自己投入其中。神学不仅仅是头脑里的事情,它也是与我们的生命有密切的联系的。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所有思考都是如同奥斯定所说的理解为了更好地信仰,我们要做的是以我们的信仰去接受天主的救恩,这样恩宠的泉水将藉着信仰源源不断地流到我们身上。

1、信仰是基督的要求

基督亲自来救赎我们,但他也明确地要求人有信仰的回应,并以此为得救的重要条件。按对观福音耶稣对人的第一个要求是信仰,他宣讲天主的福音说:时斯已满,天主的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吧!(谷115)在他传教的过程中,他也屡屡鼓励人发信德。在最后晚餐中,耶稣对门徒们说:你们心里不要烦乱,你们要信赖天主,也要信赖我。(若141)甚至他升天前最后的要求仍然是信仰,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谷161516

基督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说人除非先拥有信仰,不可能获得救恩。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基督的苦心,即使在主的时代就有人顽固地拒绝相信他。他们坚持自己的私意,不愿向天主开放心灵,因而也自绝于天主的救恩。耶稣曾为他们的无信而哀伤落泪,希望他们能够回心转意。今天的世代与基督的时候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无信是这个世代的痼疾,如同人因患麻疯病而丧失知觉一般,与基督有救恩隔隔不入。人类仿佛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拯救,因而一再地陷入建造巴贝尔塔的同样诱惑之中,但事实证明这种尝试是无济于事的,反而多次将人置于更大的荒谬和不幸的境地。我们不能说人类今天的文明不先进,但再先进的文明如果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拯救,它仍只是水月镜花而已,不值得为之而大唱赞歌。人类需要的是真正的救恩,这救恩是永恒的,而不仅仅是现世物质生活的满足而已,不然,人与动物就没有什么分别了。

人类的救恩只有基督能够给予,主就是那永生的泉源。因此,我们不必再投奔那不能施救的人造的偶象,而惟独信靠主的救恩,主必将解除我们的永渴。

2、信仰是救恩实现的条件

信仰是基督对人的要求,而且信仰也确实是救恩得以实现的条件。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a、救恩要求人自由的回应,b、信仰使我们深入救恩的泉源,c、信仰与实践。

a、救恩要求人自由的回应。基督何以如此强调人的信仰?甚至将之视为实现救恩的必要因素。我想这是与人性的特质分不开的,天主创造了人,也赋于人自由,这自由是人的尊严所在。即使在人性因原罪受到侵伤害以后,人的自由仍然存在,人有能力而且也应该自由地回应天主的爱。而信仰真是这种回应的表现,使人与天主建立起深刻而内在的关系,这种位际性的关系将使救恩得以实现。天主向人伸出救援之手,同时人也抬头转向天主,人与天主重新恢复了盟约的关系。

所以,一方面,我们知道天主的救恩是白白赐与的,是天主主动地走第一步。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一切恩宠的根源皆在天主,人不可能成为自己得救的原因,他必须依靠天主。因此主说你们离开我,什么也不能做。但另一方面,这救恩并不取消人的自由,人仍然有自由接受或拒绝。天主完全尊重人的自由,他不强迫人接受,而要人以完全的自由去回应他的爱,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奥秘。圣女小德兰曾把人与天主的这种关系比作小孩与母亲,一个小孩在楼下看到母亲在楼上,就努力地抬起小脚试图跨上楼梯,但却跨不上;这时母亲看到他这样可爱,就下来将孩子抱上了楼。虽然,孩子的努力没什么大用,但在母亲眼里却是很有价值的,因为这表示他热切地愿意到母亲那里去。我们和天主的关系也就是这样的,我们是天主的小孩,天主就是我们的大父。

b、信仰使我们进入救恩的泉源。我们讲过基督的苦难是救恩的泉源,而信仰将使我们深入到这个泉源中,并得到饱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一九九七年《世界青年日文告》中说:人类经常处在举足不定、混乱和忧虑之中,但天主的话绝不过去。尽管历史人事沧桑,变幻无穷,天主的话永存不变,光明四射。教会的信德建基在耶稣基督身上,他是昨日、今天和永远中世界唯一救主。信德以基督为归宿,因为从人心中所涌出来的有关生命与死亡奥迹的疑问,都汇聚到基督身上。事实上,也只有在基督那里才能找到不致令人产生幻想和失望的答案。教宗的话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世界的罪恶与人生的挑战的时候,我们只有在基督内才能找到答案。因为基督以他的苦难带来的救恩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泉源,不过,我们一定要进去,把我们的一切痛苦和患难带到主前,让他用这活水滋润我们的心田,疗治我们的创伤。

这个水泉在主受难时从主洞开的圣心中汨汨流出,并将一直涌流到永远。在法国露德我们看到这泉源,全世界的人怀着虔诚的信仰涌向露德,这真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在朝圣的人们心中跳荡着活泼的信德,他们向天主祈祷请求治愈,并祈求种种其它的神形益处,而天主也大量地满足了众人的愿望。有趣的是天主所赐的恩典的多少,往往取决于你对天主信德的大小。因此,许多人求主增加他们的信德,如同圣经中那个附魔小孩的父亲。在这些朝圣者中,有很多人对天主具有极大的信赖,他们完全将自己交付在主的手中,而天主也满全了他们的愿望。有一位青年女子名叫心洁,她的手臂患了严重的病症,必须截肢。她要求医生允许她到露德朝圣回来之后再动手术。她满怀信心前往露德,在露德她热切地为其他的病人祈祷,却唯独没有为自己祈祷,但就在她祈祷的那一刻,她的手完全复原如初。这位女子后来成为圣功女修会的创始人,她把从天主那儿所得的恩典传递给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

实在,天主对人的要求并不苟刻,他准备了丰盛的晏席,等待着人去赴晏,他甚至派人到处去请人来。然而,人还是不愿意去喝那不用花钱的酒,而情愿流连于不能解渴的水。这样的人也许有种种的理由,但有一条关键的原因是他们不愿交托自己,怕因此而失去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总试图抓住一些实在的东西,觉得这样才安全可靠,如果要我们放弃这些,就等于是要了我们的命。其实,我们抓的只是一两根无用的稻草而已,主才是我们稳固的磐石。当亚巴郎离开自己的家乡时,并不知道天主会带他去哪里,但他完全相信天主的许诺,把自己交在主的手中,任凭主来带领。有一部电影讲一个人要去救他的朋友,当他来到一个悬崖边的时候,前面没有了路,只有万丈深渊。他想起父亲曾告诉过他,只要有信心,绝处亦有路。他闭上眼跨了出来,一条路便突然在脚下出现,他之所以敢于迈出这一步,因为他相信父亲不会骗他,而因着他的信心,路也真的出现了。对于天主的恩宠也是一样,天主所许的恩典我们现在不能马上看见,这需要我们以信心踏出关键的一步,主的恩宠就在那一刻满溢你的心。

当你处在困苦患难中的时候,你能够相信主与你同在吗?请你相信吧,在任何情况之下,你都可以进入救恩的泉源。看看主怎样把自己完全交付在天父手中,我们就应该明这是一个真理。当天父的旨意领主耶稣走向死亡的时候,他也决无二心,反而甘愿顺服天父的旨意,当他说完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之后便交付了生命。天主并没有将他的圣者遗弃在阴间,第三天,他使圣子从死者中复活了,坐在自己光荣宝座的右边。让我们也藉着信心进入主救恩的泉源吧。

c、信仰与实践。根据圣经的教导,信仰并非只是承认神的存在,或赞成某一真理,而是要求付诸行动的。真正的信仰与爱有不可分的关系。唯有以爱德行事的信德,才算什么。(迦56)最完美的信仰要求人完全舍弃自己的意志,并改变我们的整个存在。这不容易做到,但却是必不可缺的。正如保禄所说的:藉着基督,世界于我已被钉在十字架上,我于世界也被钉在十字架。(迦614)耶稣所要求的是自律,是克胜自己倾向罪恶的勇气,是敢于牺牲和放弃的能力。当今教宗在《世界青年是文告》中说:

耶稣基督是要求严格的朋友,他指出的目标很高。他要求我们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去和他相会,并把自己整个生命托给他。谁若为我和福音的缘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要救得性命。(谷835)耶稣这项提议看起来会是很难办得到的,甚至令人害怕。但我要问你们:到底是迁就于一种毫无理想、以现世为目标的生命和世界比较好,或是慷慨立志去追求真、善与正义,努力建设一个能反映出天主之美的世界,即要会出代价,也在所不惜更好?” 

十字架是基督的唯一祭献,基督是天主与人之间的唯一中保。但因天主子降生成人,在某种程度上,与每一人结合在一起。圣神给众人提供参加逾越奥迹的可能性,但其方式只有天主知道。基督叫自己的门徒们背起他们的十字架跟随他,因为他为我们受了苦,给我们留下榜样,叫我们追随他的足迹。。因着爱基督牺牲了自己,在十字架上的牺牲最重要的事,不是耶稣受苦的程度,而是他内心的态度。在他之内,爱的表现达到了极限,富裕的一位为我们而成了贫乏的,为使我们因他的贫乏而成为富裕的,这正是他爱的行动全部的内容。(格后89)事实上,他愿那些首先受惠者也参与他的赎罪祭献,此事以最完美的方式在他的母亲玛利亚身上完成,她比任何人都更密切地与基督救赎的苦难奥迹相连。教宗在《论得救恩的痛苦》牧函中指出:基督走向自己的痛苦,他知道痛苦所具有的拯救力量,所以服从天父,走这条路。但他首先是在这个爱中结合于天父,以这个爱,他爱了世界和世界中的人。而这正是跟随基督的人要走的道路。

基督所走的道路是他的追随者都能走、而且也都应走的。这条道路通向死亡,但透过死亡进入天堂,这革命性的事件彻底地改变了人的情况,使人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惧。也就是说从耶稣的死亡中,我们真正获得了力量,这力量来自于我们相信主已彻底战胜了罪和死亡。因此,人可以在被判了死刑之后藉着对被钉死的那一位的信、望、爱,一次而永远地抗拒死亡。在与基督共融下,人可以承受痛苦与死亡,并像基督一样,赋予它同样的救恩意义:即无条件地向天主投降,不是基于他自己的自然决定,而是由于天主透过基督所赐的恩宠。凡是信仰基督的人都被召叫去追随主的道路,度一种在基督内获救的新生活,我们的将透过尘世仰望天乡,藉着不断地自我悔改,并在分担基督的苦难中将主的爱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整个人类都得到天主的救恩。

第三章 得救者的生活

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深入探讨了基督苦难的救赎意义,并且了解这救恩具有客观的价值,是普施于一切人的,没有贫富贵贱之别,如同太阳普照大地。然而,如果一个人硬要躲在山洞中,不愿接受阳光的照耀,那么阳光对他来说不能发生作用,很清楚这责任并不在太阳,而在于他自己。因此,基督的救恩也要求人的回应和参与,如此客观的救恩才真正成为主观的救恩,即与我们的生命发生活生生的连系,并进而结出救恩的果实。在前章的第二部分我们提出了信仰的重要性,这可说是实现主体救恩的必要条件,在本章中我们要进一步强调生活的实践以及生命的投入,俾使基督的救恩在我们身上得以完全的实现。首先,分析基督内之新生命的面貌,然后再来看圣人们的榜样。

(一)基督内的新生命

基督为我们死了,为使我们不再为自己而生活,而是生活在对天主子的信仰中。回想我们过去曾经同那些没有信仰的人一样,没有生命的方向,缺少生命的活力,我们没有能力走出自我,也没有能力去爱别人。但现在因着基督的救恩,我们已在耶稣基督内重生了,我们拥有了主的生命、主的神,我们应该活一个在基督内的新生命。我们的心应常向往天国,那是我们唯一的归宿,是我们唯一的目标。在走向天国的道路上,我们也许会跌倒,那时我们要勇敢地站起来,虚心承认自己的过失,然后继续前进。跟随基督的道路必然会有许多的艰难险阻,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苦路,我们要有勇气和主一起背负十字架,为我们自己,也为整个世界做补赎。

1、心系天国

心系天国,这是得救者的第一个标记。我们在第一章中已经看到人类的种种不幸处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于现世,企图在世上实现生命的意义,而忘记了永恒的家乡。其实,现世的一切是为了达到永恒的目的而服务的,我们应善用世物为追求永恒的生命,而不沉湎于这些转瞬即逝的事物上。我们是被基督以昂贵的代价──他的宝血所赎回的,因此,我们得救之人已不再属于世界,而是属于天主的人,我们的心灵应常常系于天乡,绝不应再贪恋尘世的一切。正如回教著名学者安萨里说的:今世是低级的、微小的、浑浊的、短暂的,后世是伟大的、长久的。后世的幸福是清纯的,后世的权力是巨大的,今后两世之对立,犹如天平的两端,一端重了,另一端必轻,明白了这一事实,却依然没有使后世超越今世者,是撒旦的俘虏,为自己的欲望所毁。为自己的不幸所败。安萨里的话是有道理的,当我们的心灵不能摆脱对世物的牵挂的时候,说明我们已经背离了得救的道路。主要我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吃什么、穿什么,这是无信仰者所寻求的,我们只应寻求天主的国和他的义德。那么,具体应如何做呢?

第一、在生活上应淡泊世物。心系天国者不应再讲究吃喝穿住,他应喜欢勤俭节约,常常满足于最基本的需求。中国人所谓的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是也。天主创造万物来养活人类,但绝不是要我们去挥霍浪费的。其实,人必要的需求是有限的,吃的东西再多,也就填满肚子而已;穿的衣服再好,也就保暖遮身而已;住得地方再豪华,躺下时也不过占七尺之地罢了。所以,把心思用在追求这些身外之物上是愚不可及的,一般有修养的人尚且能超然于此,更何况为天国而生活的人呢。

第二,应努力追求永生的事。我们信而归主的人要常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内心知识上,常常默想圣言,不断祈祷,恒心行善,使基督成为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要努力认识通往永生的修行之道,真诚地期盼天堂,并在我们的举止、言谈中应时时体现出对天主的虔诚和敬畏。要知道我们的灵魂已经靠着圣水和来自上天的力量而获得重生,我们的灵魂甚至连我们的身体现在已成为献给天主的礼物,它们不再是世俗的仆从,而是天主的忠信的仆从。

第三,我们要牢记自己是天主的儿女。因为有圣神在我们心中推动我们,圣神亲自和我们的心神一同作证:我们是天主的子女。(罗816)我们确实成为了天主的儿女,但我们还应常常活出这个身份,而不要埋没了天主的恩宠。也就是说我们的光应常在人前照耀,好使所有看到我们的人都认出我们真是天主的儿女,以光荣天主的圣名。这样,我们可以真正地称基督是我们的长兄,我们要和他一同在天父的家里,那才是我们永久的归宿,我们也必将拥有主为我们存留在天上的永不朽坏的财宝。因此圣奥斯定这样祈祷说:啊,身为天主的耶稣,你是我们向往的天乡;身为人的你,是我们行走的道路。我们经由你来到你这里……耶稣,你竟对我说把我所给你的都还给我,我要的是我的,你把那一切都给我,我还会还给你。你给我的很少,但我会给你很多。你给我的是地上的东西,而我要还给你的却是天上的事物。你给我的是短暂可朽的,我要还给你的却是永远常存的。’” 

2、不断悔改

得救者的第二个标记是不断悔改。在此,我们可以从几方面去看。a、皈依时的悔改 b、罪恶的环境仍然存在 c、悔改之路 d、新生活。下面我们遂点来看。

a、皈依时的悔改。这是每一个追随基督的人都必须经历的,是一个生命旅程的转拆点。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我们离开黑暗转向光明,离开罪恶转向天主。正如在领洗时我们所公开表达的对罪恶的弃绝,以及对天主的信仰。这是真正内心的转变,并藉着有形的仪式表达出来。我们如同在黑夜行路的人看到了亮光,感受到恩宠的力量,使我们能够实现心中最深的渴求,那就是分享天主的生命。我们本已与这生命疏离,然而因着基督的救赎才使我们重新得以拥有这超性的生命。

b、罪恶的环境仍然存在。罪恶的环境并不因为我们的皈依而不再存在,它仍是我们每天都必须面对的,真正的基督徒生活就是在环境的考验中不断成长起来的。这罪恶的环境无处不在,它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有时也称它为撒殚的势力。虽然如此,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主已战胜了世界。而且,正因为这个世界还有罪恶存在,才更需要基督徒去为圣化它而付出自己的努力,即共同参与基督的救世工程。

c、悔改之路。基督的救世工程首先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但这并非轻易就能做到的。如果我们仔细反省一下就会发现,我们虽然已经皈依了天主,也跟随主很长的时间,但我们还会常常跌倒犯罪。在许多基督徒的内心里,有时会有强烈的疑惑升起,炙热的欲望燃烧,意义及真理变得苍白,问题众生,黑暗与贫乏触及我们的深处。以前推动自己去工作的对天主的爱,现在似乎捉摸不到了。即使以真诚的意志说出我相信,也没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安慰或起色。尤有甚者,或许还会发出讽刺的回音。黑暗代替了光明,生命变成了一个荒野。这种经验都是要求更深悔改的记号,然而我们却不大愿意正视的这一现实,并且常设法回避,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不但于事无补,而且是极为有害的。

我们需要不断的悔改,事实上这也确实是一个必须不断进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触及到我们生命最深的根源,深入我们存在的深处,我们的人格、抉择,以及真实的自我,这样在我们身上将发生真实的自我蜕变。我们从敢于面对自己有罪的境况开始,不断深入,逐渐获得真实的自我认识,进而也对他人产生怜悯的能力,并且更深地认识耶稣基督。因此,作为信从基督的人,我们大可不必害怕面对自己的有限和不足,如果我们能够真诚地在主前谦卑自己,承认己罪,求主怜悯,主绝不会轻视这样痛悔和谦卑的心灵;相反,他必会赐我们战胜罪恶的勇力。悔改之路是漫长的而艰辛的,但悔改的果实将是甜美的。

d、新生活。我们知道主是仁慈的,他会宽恕我们的一切过犯,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随便犯罪了,而是要求我们努力度一种与主的宠召相称的新生活。悔改的真义是决心不再犯罪,虽然我们不能保证真的不再犯,但如果一开始就丧失信心,那也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悔改了。实在,我们这些死于罪恶的人,如何还能在罪恶中生活呢?我们应牢记,我们受过洗归于基督耶稣的人就是受洗归于他的死亡。我们借着洗礼已归于基督的死亡与基督同葬了,也应象基督一样在新生活中度生。就如同保禄说的所以不要让罪恶在你们必死的身体上为王,致令你们顺从他的情欲。也不要把你们的肢体交与罪恶,作不义的武器。但该将你们自己献于天主,有如从死者中复活的人,将你们的肢体献于天主,当作正义的武器,罪恶不应再统治你们,因为你们已不在法律权下,而是在恩宠权下。(罗61214)我们可以阅读圣经,或热切地向主祈祷,这些都是得到主丰富恩典的有效方法。

我们要努力更新自己,度一个不断悔改更新的生活,回应主的慈声召唤。马米恩神父的祷词代表了每一个愿意真诚悔改者的心愿:啊,是你,复活的天主,来到我这里。你以你的痛苦抵偿了罪恶后,终于战胜死亡而凯旋,如今永远为你的父光荣地生活着。请你来到我心内,消除魔鬼的恶作,摧毁罪恶和我的不忠信,使我日渐脱离一切不属天主的事,叫我分享由圣洁的人性涌出来的完美生命。到时候,我将和你同声赞美感谢你的父。” 

3、忍受苦难

得救者的第三个标记是甘于忍受苦难。在第一章中我们反复强调了痛苦和死亡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压力,有许多人不能从中获得自由,他们在痛苦和死亡的阴影下不能自拔,这决不是一个基督徒应有的态度。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信仰基督的人不会再有痛苦,不会经历死亡,而是说一个追随基督的人能够勇敢地忍受一切的痛苦,坦然地面对死亡。

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现在的苦楚无法和我们将来所获得的荣耀相比。我实在以为现时的苦楚与将来在我们身上要显示的光荣,是不能较量的。(罗818)因此我们忍受现世短暂的痛苦是为了将来永远的幸福,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黄金尚须经过火炼,何况信德呢?因此伯多禄宗徒勉励信友应安心受苦,如果你们热心行善,谁能加害你们呢?但若你们为正义而受苦才是有福的。(伯前31314a)我们信从福音,必然会受苦,这是主所预言了的,但我们受苦不应气馁,反应欢喜,挺胸抬头迎接光荣的时刻。因此,宗徒又说:若天主的旨意要你们因行善而受苦,自然比作恶而受苦更好,因为基督也曾一次为罪而死,且是义人代替不义的人,为将我们领到天主面前。(伯前31718a)痛苦为我们只是一种试探,我们不必因为试探的火很猛烈而惊异,反而更要喜欢,因为这为我们是有益的,为使我们在分受了基督的苦难之后也分享他的光荣,而这也决定了我们信徒对于死亡的态度。为一个无信仰者而言,死亡或许是可怕的,因为不知在死亡之后会是什么?但为一个基督徒来说则完全不同,死亡只是结束尘世的辛劳,回归天乡享受永远的安息的时刻,那又有什么好恐惧的呢?

另外,我们并不只是被动地承受苦难,也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得救。我们相信通过基督徒甘心忍受的苦难,可以为整个世界做补赎,这也正是我们勇于接受苦难的另一个原因。基督替众人死了,是为使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生活,却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那位而生活。因此,当我们知道耶稣为所有的人而死的时候,我们理应也成为主基督救赎工程的参与者,从而把从天主那里接受的爱传递出去。而当这种爱真正实行了,会带领人到真正的痛苦甚至到达死亡。而历史也证实了在人类软弱中所蕴藏的神圣力量,证实了十字架是通向生命的唯一大道。自从基督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舍弃了自己,为救我们脱离此邪恶的世代以后,在他的信徒们身上,苦难就一直在继续着。保禄宗徒自豪地申明说:我在我身上带着耶稣受难的烙印。因此基督的祭献没有令我们的祭献变成可有可无,它使它们成为可能。 它是一件我们自己也应该被吸引进去的事件。” 

在这世上还有多少灵魂--不管是疏忽还是恶意,由于他们自己或他人的过犯,仍然与基督救赎之死所结的果实疏离。这些人在痛苦、死亡和无意义的生命之中挣扎,他们是我们的弟兄姐妹,我们不能不念及他们。甚至,在教会内也有几许分裂,以及种种丑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常应记得在天主的救赎工程中,人的参与不是附加或可有可无的因素,而是应有的一部分。我们应实际参与向天主的祭献,我们所奉献的祭品就是我们甘心忍受的一切苦难。一般基督徒都可以为他人受苦,当他们把痛苦当作基督苦难的延伸一般接受时,就能正确一相信,这些苦难有助于净化并更新一个污染的世界。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被枪击后四天第一次发表的讯息中,他说:与身为司祭和祭品的基督联合在一起,我为教会为世界奉献我的痛苦。” 

忍受痛苦也意味着分担别人的痛苦,就是说当我们看到别人受苦的时候,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同身受,伤在他人身,痛在我的心。我们千万不能麻木不仁,无视别人的痛苦,我们的心应对众生的痛苦变得敏感,因为我们众人本是一体的。因此,当一个肢体受苦时,全身也都一同受苦,这就是儒家讲的一体之仁,以及佛家所谓的同体大悲的意思。这样,我们的心就大了,因为众生都在我的心中。因着感受到他人的痛苦,我们自然会伸出援手,在肉体和精神上帮助他们,尽力减轻他们的痛苦。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就是实行了耶稣在慈善的撒玛利亚人这个比喻中所要求的。我们不要象那司祭和肋未人一样,虽然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冷漠无情。正如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论得救恩的痛苦》这封牧函中指出的:基督比喻中的慈善的撒玛利亚人不只停留在感动和同情的阶段;感动和同情成了促使他帮助受伤者的动力。……我们可以说,这位撒玛利亚人把自己奉献出来,向别人打开自己的胸怀。一个人若不经由诚恳地奉献自己,无法完全实现自我。如果我们更深一层去看,就会发现当有人毫无例外地对任何受苦的人伸出援助的手时,正是耶稣本人在接受这个援助。耶稣基督自己临在这位受苦的人身上,因为他救恩的痛苦一劳永逸地向人类所有各种的痛苦敞开了大门。

除了在肉体上我们为受苦的肢体服务之外,在精神上我们通过祈祷与这些众生成为一体。因此祈祷也是我们服务他人、服务世界的重要方法。千万不要以为祈祷是很容易的,只要动动嘴就行了,其实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投入祈祷中。其实祈祷是一件极艰辛的事,需要心灵的投入,真正是一种爱的表示。除非一个人能真正地爱天主,爱周围的弟兄姐妹,而忘记自己,否则不可能进入这种深切的祈祷之中。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些纯朴而热心的教友,他们为有患难的人祈祷,或是念玫瑰经,或是做九日敬礼。这真正是信与爱的表现,是符合基督精神的。当人不断地这样祈祷的时候,就会愈来愈放弃自我,学习着关心他人。总之,在这充满苦难的世界,基督徒的牺牲和奉献将带给他人温暖和希望。

(二)圣人的榜样

在追随基督的道路上,圣人们无疑是杰出的榜样,他们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督的救恩作了有力的见证。针对上面我们所列的得救者的三大标记,我们来看一看圣人们是如何做的。

首先,圣人们真真实实地做到了心系天国。他们对世物看得很淡,只是取用最少量的生活用品,宁可度贫穷的生活,也不愿为世上财物操心劳碌。嘉禄·富高神父就是一个的例子,他原先是一个富家子弟,生活奢侈,纸醉金迷。当他回头以后,就到克拉伯苦修会的一个隐修院中,度着十分艰苦的生活,他并不嫌生活的清贫,反而感到喜乐和平安。后来,教会允许该修会在菜中放油,这本来只是对生活的略微改善而已,谈不上富裕,但富高神父觉得这已经太奢侈了。于是,他便独自一个前往非洲沙漠,在那儿度着更为艰苦的隐居生活,每天的食物只有清水和面包。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圣人都是这样淡泊世物的。在舍弃世界的同时,在圣人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就对天国的强烈渴求。五伤圣方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视贫穷为自己的姐妹,而将天主看作是他的万有。在乡间的小径上,在贫苦人中间,圣方济赤着足,欢乐地唱着:我的天主,我的万有!圣人们之所以能在如此贫乏的物质条件下依然喜乐于上主,是因为他们知道因着基督的救赎,所有的人都已经成为天主的儿女,天主是我们的大父,天国是我们的家乡。因此他们在天主前常怀着赤子之心,全心信赖爱慕天主。

其次,圣人们也为我们立了不断悔改的榜样。圣人也是人,他们也有人性的软弱,也会失足跌倒。但圣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知错能改。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矣。人不怕犯错,怕的是错了不能改。孔子称赞颜回不二过,就是要人能勇于改过迁善。在新约中,伯多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主对宗徒的召叫,是邀请他们开始过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走一条通往心灵更深处的道路。宗徒们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克服人性的软弱,努力去回应这个召叫。福音告诉我们伯多禄虽然跟随了主,但他仍充满人性的念头,他曾经想阻止主的受难,而被主严历地斥责为撒殚;在主耶稣被捕后,他又曾三次否认主。伯多禄犯的过失是很严重的,但他最终还是勇敢地悔改了,他用自己的泪水请求主的宽恕。主仁慈接纳了他,并让他做群羊的牧人。所以,我们看到从伯多禄蒙召,到他真正成为渔人的渔夫有一段颇长的距离,这是一个不断悔改的过程;甚至,这个过程将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你往何处去》一书中,作者为我们描述伯多禄临终前的情形,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是很值得我们深思。在教会历史中还有一位悔改的典范,他就是伟大的圣奥斯定,他的《忏悔录》成为名闻遐迩的世界名著。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的心路历程,这是一条曲折而充满泪水的道路,直到他将整个的生命交托在主的手中。圣人们尚且能如此勇于悔改,我们怎么可以苟且偷安,不思悔改呢?当我们常以忏悔水,洗涤懈怠心的时候,就是我们在永生的道路上前进的标记。

再次,圣人们为我们立下了忍受苦难的榜样。保禄宗徒就是这样一位特出的模范,他蒙召做外邦人的宗徒,一生传扬基督的福音,为基督忍受了千辛万苦,最后英勇地为主献出生命。他在书信中自我表白说:论劳碌,我更多,论监禁,更频繁,论拷打,过了量,冒死亡,是常事。被犹太人鞭打了五次,每次四十下少一下;受杖击二次;被石击一次;遭翻船三次;在深海里度过了一日一夜;又多次行路,遭遇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由同族来的危险、海洋上的危险、假兄弟的危险,劳碌辛苦,屡不得眠;忍饥受渴,屡不得食;忍受寒冷,赤身裸体;除了其余的事以外,还有我每日的繁务,对众教会的挂虑。(格后1123B28)保禄之所以能忍受如此众多的苦难,是为了夺得天主为他预备在天上的不朽的荣冠,他觉得这些苦难和天上的荣冠是不能相比的。因此,他痛击自己,奋力奔跑,总不懈怠。保禄宗徒所受的苦难也是为了参与基督的苦难,而这种与基督苦难的结合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分担他赎罪的工作。如今我在为你们受苦,倒觉得高兴,困为这样我可在我的肉身上,为基督的身体--教会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哥124

在初期教会中,还有许多圣人以不同的方式为主忍受了苦难,尤其是以最英勇的殉道方式,他们的血成了信友的种子。德尔图良曾这样描述这些殉道的烈士:他们被拉到公众面前,暴露在众人的仇恨之下,在最黑暗的监狱中憔悴,被逐出这个世界,悲惨地吃着最肮脏的、散发着臭味的食物,打地铺、睡草堆,甚至在睡眠时都没有自由,在众目睽睽之下忍受各种能够发明出来的酷刑,最后在极度痛苦中努力挣扎,多次转向基督的十字架,为他而死。这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安提约基亚的圣依纳爵主教,他在受刑前给各教会的信中要求信友们不要设法营救他,不要阻止他受刑;他甘愿做天主的麦粒,让狮子的牙齿来把他磨碎,好做成献给天主的馨香祭品。这些圣人们的苦难真是补足基督苦难所欠缺的,他们受苦并非出于不得已,而是如同基督一样,甘心情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整个人类的得救。他们在受难时,为所有的人特别是杀害他们的人祈祷,祈求天主宽恕他们的罪过。他们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真正活出了主的精神,基督的精神就是牺牲、爱和无条件的服从。

结语

文章写至此,应该作一个结论了,本文从对人现实处境的的探讨入手,进而探寻基督苦难之救恩意义,最后提出获救之人应有的生活态度。基本的路线是:现实--神学--现实的三步曲。我想这是神学研究的一种方式,因为神学不仅是理论而已,它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对于初期教会而言,他们的信仰是很活泼的,并没有后来神学与生活分家的现象。随着神学的发展,神学也逐渐成为了象牙塔中的学问,与生活的关系变得似乎不那么密切了。不过,本文只是一个尝试而已,因为基督的奥秘确实深不可测。

人类生活在一个被罪沾污的世界中,忍受痛苦和死亡的煎熬,虽然努力寻求解脱,却每每被困在自我的窠臼中。因此,极需天主施以救援,天主怜悯世人,派遣圣子降生成人来救赎我们。主基督以他的苦难赔补了世界的罪,更启示了天主伟大的爱。在这救赎工程中,圣子表现出对天父完全彻底的服从,使所有得救的人都能追随他的榜样,不再为自己生活,而是为永恒的天主而生活。这样,我就可以说因着基督的恩宠世界为我们已钉在十字架上,我们为世界也被钉在十字架上了。我们开始度一种在基督内的新生活,这生活的标记就是时刻以天国为一切行动的终向,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悔改,并为整个世界的得救忍受苦难。同时,我们也要效法所有的圣人,一起参与主的救赎工程。

人类已经生活在基督十字架的救恩之中,十字架是使人类重获新生的生命树,它恢复了因另一棵树 而损害的生命。十字架也是天主爱的标记,它标志着天主与人之间爱的新盟约。虽然世界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我们也感受到来自罪恶、痛苦以及死亡的压迫,而且仍有不少的人没有接受主的救恩。但我们相信主天天和我们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因此我们要携同基督、在基督内,继续成就主所开创的救赎大业。这个事业是万世的事业,主基督就是这事业的基石,这伟大的事业最终必将完成,那时我们都将进入天主的圆满中,而天主也将成为万有之中的万有。愿天主永远受赞美,阿们!

参考书目

1、《圣经》香港:思高圣经学会出版社
2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上海:光启出版社,200112
3
、《天主教教理》,香港公教真理学会出版,199610
4
、〔法〕一行禅师着、明洁 明尧译《佛之心法》(),虚云印经功德藏,2002
5
、温保禄《救恩论入门》,台北:光启出版社,19859
6
、薛迈思着、宋兰友译《天主和他的基督》,中国天主教主教团教务委员会出版
7
爱尔林哈肯着、殷德助译《信仰入门》,台中:光启出版社,19733
8
、德达曼等着、江国雄译《跨世纪的基督》下,台北:光启出版社,20003
9
Greald O’collins着、黄怀秋译《基督论再诠》台北:光启出版社,19899
10
、〔阿拉伯〕安萨里着〔沙特〕萨里赫·艾哈迈德·沙米编、张维真译《圣学复苏精义》,商务印书馆,2001
11
、德尔都良着、王晓朝译《论灵魂和身体的复活》,香港:道风书社,2001

 

上一篇:基督学-韩大辉神父【教科书】下一篇:中国教会神学思想建设中的基督论思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