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私家见解

目前自由中国的文学与宗教思想型态

时间:2007-12-22  来源:神学论集  作者:管冰琛 点击:
在讨论本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宗教”,“文学”在此范围内的界说。文学在此绝大部份是指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一般文学作品。“宗教”不仅包括有仪式、有组织的宗教信仰,也着重个人对生命及其价值所持的态度。当我们划定了这个范围以后,可以体会到宗教、文学均为人生中的一部份,因而我们将以这种态度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里所拥有的宗教思想。
        我国自古以来,儒家常被称为儒教,事实上儒家的宗教成份很轻。祭祀先人或有虔敬之心,行礼如仪也有礼仪之情,但无所谓受洗,无所谓末日之审判。最主要的,根本没有原罪的观念。宗教中的诱惑,惩罚,拯救等观念,在佛教输入中国之前,并不存在于中国的想象中;即使在佛教输入之后,这些观念也只流行于俗文学里。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往往是人与自然的默契及人间的主题(个人的,时代的,和历史的主题),不像西方文学的最高境界,往往是宗教或神话的,其主题是人与神的冲突。
        由上列的概说可见,中国并非一个宗教性很浓厚的国家。虽然佛教似乎是较普遍及广泛的一种宗教信仰,但佛教中的很多思想已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如伦理道德,生活背景及规范在传统中的演变等等,在很多种情形之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已很自然的表现了那些思想的自然结合。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目前自由中国文学与宗教思想型态。然后,我们再看看文学中的宗教成份,及由作品中看看作者之态度及读者的一般反应。依比较具体且显明的分析,目前中国社会对宗教显示下列五种情况:
        1.无神论:相信自己的良心及传统所留下的准则,只要自己做得对,做得好,无需信仰任何宗教,因此对宗教有种偏激及肤浅的看法。
        2.以东方佛教和中国固有道德的观念、和旧有礼教传统精神作为信仰的中心,但没有宗教热忱。因而有些人批评中国有宗教,但没有信仰。
        3.提到“上帝”,“老天”,“上苍”……却未对宗教作较深入的了解。受西方翻译文学的影响,变成人云亦云,却不知其所以然。
        4.根本否认宗教的存在,此项反对或许来自对传教士或传教方法所起的反感,偶尔也有反对的言论发表。
        5.当然也有人对宗教有较多的了解且有发自内心的信德,但在现今的社会中比较不易看到这种信德。大多数人都在恍恍惚惚的情况下把握不住自已的人生信仰,而流露出苦闷,烦躁。在下面将要分析的作品中,这种情形可以由它们的肤浅,缺乏思想和深度中看出一斑。
        宗教只是人生中的一部份,在目前的自由中国更是极有限的一部份。在现代中国文学作品中,仿似新诗及散文包含的宗教成份较多。主要的是因为新诗及散文之创作直接反应了作者对人生的感触,这种感触也就包含了多多少少对人生所作解答的思想成分。至于小说,戏剧却不多提宗教,即便宗教偶尔出现,也不把宗教当成主题来处理。能够具体而有系统的彻底探讨宗教意义者,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实在不多。一则现代文学流于通俗趣味。在梁实秋先生所著的偏见集中有“文学的严重性”一文提到近代中国文学太偏重于技巧而无思想,既然无思想即没有深度,没有深度对人生的体验就只有在表上面发挥,较趋于潮流化,因此能反应人生真谛的宗教思想就更不易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见到了。尤其是现在这个受西方文学影响及寻求自我形态的过渡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的本身仍处于摸索,奠基的时候,除了容易接近时代的流俗外,是较不易把握方向的。虽然如此,目前中国文学作品仍多多少少采用了一些宗教用语或典故,也有以宗教的精神穿插其中,因而对宗教的信仰也显出了一些迹象,让我们由一些诗及小说来讨论一下作者的态度及读者的反应。
        张默先生是现代诗人中最纯情与最有所执握的一位。下面是他针对这题目所写的一段:“就诗的本身而言,它所蕴含的宗教思想应该是自身俱足,惟其如此,它才不曾虚假,我们写诗,绝不是为了传达什么,但是当某些‘宗教思想’不知不觉进入到我们心里,而又不知不觉地从我们的笔尖流出来,它应该与作者的精神境界浑成一体,但是以一个诗人在创作时他绝不曾虑肤到如何牵涉到读者的信仰问题,他所企盼的是,这首诗能否完整,能否臻至表现的化境,除此之外,其它一切都是次要的。”他又说:“在文学上,我是一个:‘现代主义者’(尤指打破传统而言)。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认为所有宗教是要人向上,要人为善。宗教本是人类灵魂的镇静剂,它追求‘永桓的回归’,它摒弃‘邪恶’,就这两点而论,我的诗倒是表现了不少,但这似乎不是概括宗教思想的全部。坦白的说,我不鼓励把‘宗教思想’与‘现代诗’抽出来单独讨论,因为诗的境界是最高的,它触达的范围可能是太大了。”
        以上作者这段本身的谈话几乎代表了不少现代诗的作者的态度。另一位现代诗人是周梦蝶先生,他的诗之最大特色之一是表现了无懈可击的真挚。仅抄录一首“还魂草”,由之我们可以发现作者采用了佛教经典和灵感来建立他的“对悟”。
  “凡踏着我脚印来的
  我便以我,和我底脚印,与他!”
  你说。
    x    x    x
  这是一首写雪的,古老的故事
  写在你底脚下
  而又亮在你眼里心里的;
  你说。虽然那时你还很小
  (还不到春天一半裙幅大)
  你已倦于以梦幻酿蜜
  倦于在鬓边襟边簪带忧愁了。
    x    x    x
  穿过我与非我
  穿过十一月与十二月
  在八千八百八十之上
  你向绝处斟酌自己
  斟酌和你一般浩瀚的翠色。
    x    x    x
        南极与北极距离短了,
        在笑声哗哗然
        从释雪深深的覆盖下窜起,
        面对第一线金阳
        面对枯叶般匍匐在你脚下的死亡与死亡
        在八千八百之上
        你以青眼向尘凡宣示:
  “凡踏着我脚印来的
        我便以我:和我脚印,与他!”
        另一诗人沉思先生所著的月光的塑像中有许多天主教(基督教)中有关比喻耶稣的思想。在“奉献”一诗中诗人引用圣经上的一句话:“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光代表耶稣为人牺牲了一切,而人却没有好好的接受祂。因此诗人总在黑夜的时候听到天主的呼唤。天空中,星辰中所形成最明亮的光,使诗人心中的私情消除,剩下一颗明亮无杂念的心,归向并荣耀天主。
        现代诗人在表现其转位的自我时,都显示出一种孤绝感,虽不一定是不食人间烟火者,但他们各各都是一个孤绝的追寻者。诗人的孤绝是由于个人的感性解体(dissociation of sensibility)所致。个人可以表现或流露自我的理想或感受,但一接触现实平面,即为现实的墙堵塞和压碎。而诗人就只围困于自我的世界中。中国现代诗人最能表现这种孤绝感的;莫过于洛夫和周梦蝶。洛夫的孤绝是一种“纯粹”,一种“介入”的“自现”;周梦蝶的孤绝是一种超越,一种“禅化”的“升现”,在他流露自我中,其意象的构成和心灵的状貌,显然是一种“禅”,一种“佛”,达到“无有”,“净化”的境界。他的感性已跟这物质社会解体。他在形上世界中追寻“我”,君临万象,待“我”如待“佛”。试看其“孤峰顶上”(选录自“还魂草”诗集):
       “恍如自流变中蝉蜕而进入永桓
  那种孤危与悚栗的欣喜!
        髣佛有只伸自地下的天手
  将你高高举起以宝莲干叶
  盈耳是冷冷袭人的天籁
  掷八万四干桓河沙却于一弹指!
  静寂啊!血脉里奔流着你。
  当第一瓣雪花与第一声春雷
  将你底浑混点醒……眼花耳热
  你底心遂缤纷为千树蝴蝶。”
  概言之,“孤峰”,是个人生存之峰,但却是孤独无比,只你一个人,这是“禅”的顿悟与直指。但这雒“孤绝”不是一种“遁世”,而是一种自我的净化。
        近二十年的中国小说多数主题是爱情,离乱和留学问题。华严女士的“智慧的灯”是一部提到或牵涉到宗教思想较多的小说。其中一段以吕洞宾化装为叫化子劝人乐善好施,济贫救苦之德,由神仙故事中指示人生中的一点德行。人间故事均为民间的传说,鲜为人所相信,但此传说多少与宗教思想中望人为善,博爱之情相吻合。
        此书主角凌净华对宗教有种“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在她给一位牧师的回答中可以体会出来,现节录两小段于后:“人类不能直接的感触到神,所以我可以怀疑神是不是存在,但人类不能直接感触到的东西太多了,并不能因此否定它的存在,所以我的怀疑可以推翻。再说,相信宇宙间一位真主宰是人类本身的好处:宗教的成立为的是辅助人生,人生创造了宗教,宗教给人类的帮助,胜过世上的一切。虽然我认为神的有无是不足轻重的,但对大部份的人说来,相信世上有一真主宰,是合理,有益,而且应该的。’……我只是相信知道怎样立身处世的人,他们的心中早有一种极强的,对人生的了解和信仰,这种了解和信仰,是不会被尘世的欲涛所淹没的。这就是宗教所期望于人的。但是人类的智慧和坚定毕竟是有限度的,遇到人生道路上许多无法解释,无法避免的疾苦时,坚信天地间有一位真的主宰在照拂我们,对我们的益处是不可思议的。”
        总而言之,凌净华虽然不反对宗教,但是绝非某种宗教的虔诚信徒。华严女士另一长篇小说“生命的乐章”的开头提到了两句话:“生命的曲调是轻快抑或沉郁,且看你怎样调弄情的弦,欲的键。”这番话亦指出人生中的冥冥是有种精神力量指使着。
        另一年青的已去世的现代小说著作家王尚义先生对宗教的看法是比较强烈的。他在联合副刊注销了一篇名为“大悲咒”的短篇小说,其中对宗教(尤其是佛教)大力攻击,其结果是引起不少的佛教徒的反击与指责。王先生将读者写给他的两封信公布出来,其中一封如此写着:“……没有信仰的人生,活像浮萍,没有安定,没有欢乐。你是尼辨、叔本华的信徒,你的人生观,一切一切都受了他们影响,鼻子被人牵着走路,你嘲笑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而结果你仍生活在幻想,矛盾,逃避现实中。”这位读者,撑起宗教的旗帜,很主观,却很虔诚。
        再看另一封读者的信:“……惟用‘大悲咒’为题,近似亵渎阮罗尼禅品神妙章句,使乱世苦恼众生易生模棱,此中因果太大,幸以后多加注意,则功德无量矣。即大佛经上经句章咒勿轻用于文学作品上,往往易生反作用,使人眩惑,因而净智正见无由而生。”这两封信并不能代表所有读者对宗教与文学共存性有所怀疑或否定。但也存着模棱两可的意味。
        王先生的另一畅销小说“狂流”中也有宗教思想的发挥。认为“解脱”之道只有到宗教里去找。
   “宗教完全是感情的东西,经不起考验和分析。”
   小说中亦提到“空”的道理:“为什么佛教说四大皆空呢?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花开花落,生死聚散,都是无常的表现。就时间上讲,现在变为过去,将来变成现在,一切都会来,一切都会过去,在这个飞逝的时间流里,我们抓不住丝毫桓常的东西。就空间上讲,万事万物都在不息地变化着,就连我们自己,也是个变动的基点,谁也不能保证谁,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由此而构成一个梦的人生。……无尽的理想:都是虚妄的,都是镜中的花,都是水中的月,都是梦中的游戏。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为得失而烦恼,为爱情而悲叹,一切本身是空的,因为是空,所以就不要执着得失,不执着得失就没有痛苦。”“所谓空,是我们观念的否定,但是在这个否定后,必须再有一个肯定。否定了假相之后,你不再做外物的奴隶、不再受利欲的引诱和不可抗拒的压迫而生活:肯定真相之后,你完全成了自我的主人,你的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再去奋斗,创造。”多么豪迈又飘逸的精神生活境界啊!
        一般说来,现代大多数的人对宗教缺乏热忱或不感觉有宗教的需要。但是,也很少有人显明的打起旗帜高唱无神论,或攻击某一种宗教。虽然如此,教条的训诲仍不如传统的是非观念及道德准则发生较积极的作用。传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大,而儒家思想并非一种宗教。
        从这简短不全的报导中可以体会到文学是反映人生的,虽然这阶段的文学作品是不很成熟的,但是也可以体会出往后我们工作担子的沉重。为达成一个远大的理想,除了需要多方了解之外,还得把握以“人生的爱”,反对“人类的爱”为精神力的根源。由此根源会产生一种对这份工作及使命所需要的耐性及希望。在这前代,圣教会本身需要有一番振作,以坚定的信心接受时代所给予的挑战,为能使人类的生活走向圣化的境地。期望这区区的见解能够在此次讲习会中发生些许作用。
上一篇:狱中书简 ( 书评 )下一篇:新约的神职观念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