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内有很多不同的灵修传统,这些传统均是藉着不同的圣人经年与上主交往所结出的果实。同时,他们亦将自己的个人灵修经验透过分享而成为不同的传统,使其他人因着学习这些经验而能与上主相遇。综观而言,这些不同的灵修传统虽有不同;但是,他们亦有一些共同点, 就是使人能悔改更新。因为,我们知道罪过、软弱、不足,均使我们远离了天主、或迷濛了天主的形象!但是,如何能实现生命的皈依,而使人能获得新生命呢?若从思、言、行为上的过失而悔过更新,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是,这些表层的现况是否能具体地反映出真实的生命!因此,有些灵修传统便鼓励人要藉着默观,走进灵魂的深处,在那里接触自身真实的生命,并藉着天主的爱得到治疗,从而改变外在的思、言、行为,好能活出新的生命。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路加向我们提及有关一些加里肋亚人流血牺牲的事。除了历史学家若瑟芬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的古老资料,确定了在比拉多执政时曾发生过类似的暴行。然而,耶稣却指出这事件并非单纯的政治事件, 它亦包含着某些神学的意义:“你们以为这些加里肋亚人,比其他所有加里肋亚人更有罪, 才遭此祸害吗?不是的,我告诉你们:如果你们不悔改,你们都要同样丧亡”(路十三2— 3)。由于群众一般认为灾害的因由是由于罪恶;但是,主耶稣却反驳这些悲剧与罪恶有直接的关联!否则,天主便成为一位赏善罚恶的天主,人与天主的关系亦会变成因惧怕而奉承,而非因为经验了天主的爱而作出回应!故此,主耶稣提出悔改的必要。
什么是“悔改”? 按痛悔经而言: “⋯⋯藉着圣神的恩宠,恢复我与圣父间的关系;在祢为我所流的圣血中,洗净我的一切罪污…”;因此,“悔改”便是重建与天父的关系。这份生命的改变需要我们从根源地作出反省、并加以修正。然而,这份修正并非靠己力,而是依赖天主的慈悲。当我们的内心热切渴望天主的恩宠时,我们便愿意时常亲近祂。从这份与主的亲密关系中,我们便能一层一层地走进心灵的深处,将我们自生命肇始遗留下来的种种伤痛、困惑、不安⋯⋯,藉着上主的恩宠而得治愈;如此, 我们的生命便能得到根源性的修正、便能作出彻底的皈依。
为表达出悔改的急切性,主耶稣讲述了无花果树的比喻。祂藉着无花果树经栽种三年而不结果,指出为免浪费而将它砍掉:“你看, 我三年来,在这棵无花果树上找果子,但没有找到,你砍掉它吧,为什么让它白占土地?”(路十三7)在这里,主耶稣是否隐喻经过自己三年的传教生活,这些接触过祂的人、听过祂讲道的人,仍未能明白而悔改,为能结出义德的果实?试想想:若人只是狭窄地专注个人的利益、只为建立个人的事业及争取个人的福利,而忘记他人的需要,甚至忘记生命的一切恩赐均是来自天主,他们便很难结出仁爱、美善的果实?因为生命的轴心并非一切物质、权力、金钱、名誉…,这一切只是生命历程中, 在运作上出现的痕迹。真正生命的轴心是主耶稣基督,是祂作为我们生命的中心而使我们生活的一切能归向祂、并使我们所作的一切均为祂而作、为光荣祂。
因此,在这个比喻中,那个园丁要求: “主人,再容它这一年吧!待我在它周围掘土,加上粪;将来若结果子便算了;不然的话,你就把它砍了”(路十三9)。这表达了天主的仁慈,祂对自已的创造从没有遗弃, 且不愿意任何一个丧亡。事实上,主耶稣也就那另一位以血作出牺牲的加里肋亚人:祂以无私的爱,搀和着自己的血作为祭品,奉献给天主,为能补赎世人的罪。祂愿意藉着这份牺牲唤醒世人悔改皈依,明认生命的主。这也是永恒圣言进入世界、降生成人所要完成的使命: 为使人类因经验了天主这份无条件的爱时,能作出爱的回应。因此,现在已是最后的时期, 因为天国将要来临,我们应该悔改、信从福音、结出义德的果实,否则,“如果你们不悔改,你们都要同样丧亡”(路十三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