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主日(丙年读经)
读经一:依六十二 1﹣5
答 唱:咏 96
读经二:格前壹十二 4﹣ 11
福 音:若二 1﹣12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会经常听闻一些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的事情时, 会以三天为限, 如:给我三天时间、大约三天吧……。在圣经中,这三天的时段也经常出现, 且给与不同的演绎。其中以梅瑟颁布法律的记述为最经典:当梅瑟带领以色列子民离开埃及为奴之地后,他带领他们到达西乃山。在那里,天主亲自与以民建立了盟约的关系:“众百姓一致回答:‘凡上主所吩咐的,我们全要作’。”(出十九8)如此,天主要求他们准备,因为三天之后,祂必会指示他们应做的一切:“第三天都应准备妥当,因为第三天,上主要在百姓观望之下降到西乃山上”(出十九11 )。到了第三天的早晨,上主颁布了法律及与以民订立了盟约。如此,以民与上主建立了一份爱的盟约,并在这份盟约精神中活出一切诫命的实效。
然而,在本主日福音所描述的加纳婚宴中,若望亦以连串的日子(若一29 , 35 , 43 ) 准备“第三天”的来临。“第三天,在加里肋亚加纳有婚宴”( 若二1) , 藉此特别的数字,若望不单描述了个普通的婚宴, 而是引伸了先知所言有关天主与以民的盟约关系如同一个婚约的一样: “为此,看,我要诱导她,领她到旷野和她谈心…我要永远聘娶你,以正义、公平、慈爱、怜悯聘娶你;以忠实聘娶你,使你认识我是上主”(欧二16 , 21 — 22 ) 。由此, 我们可以理解到天父的救赎行动是基于祂忠信地履行了盟约的爱!同样地,“第三天”为我们更有意思: 主耶稣因着牺牲的爱使我们得到救恩;我们藉着圣洗圣事得到新生命,与主建立新的盟约关系!
在这婚宴的描述中,一对新人并非主角, 新郎的出现只是在叙述的末段。整段叙述聚焦在耶稣的母亲身上。因为,她是叙述中第一位出现的人物,再后才是主耶稣和祂的门徒:“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婚宴”(若二1—2)。然而,若望却没有以“玛利亚”, 而只以“耶稣的母亲”称呼她。事实上,若望对“耶稣的母亲”的出现有特别的含义:她在福音中只出现了两次,分别在加纳的婚宴中、及在十字架下,而两次的出现亦并非偶然。同时,若望以“耶稣的母亲”称呼她,使她在福音中无名无姓,为使她能在福音中成为具备更强标记性的角色。实际上,圣经也经常“位格化”天主子民成为一位女性的形象,如同天主盟约的新娘:“你们应向熙雍女子说: 看!你的救主来了!”(依六二11 )、“因为我是以天主的妒爱,妒爱你们。原来我已把你们许配给一个丈夫,把你们当作贞洁的童女献给了基督”(格后十一2)。因此,在加纳婚宴中,“耶稣的母亲”是以一个独立个体的出现, 为表达天主子民的忠信及服从。事实上,在整个教会的旅程中,玛利亚时常以服从天主旨意的典型作为基督徒的模范;因而,教会感激她的懿德、且将自身托付于她的代祷中,她作为“教会之母”继续保守她的子女!
“耶稣的母亲”在婚宴中观察到不同人的需要,因而她知道酒缺了,便向主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若二3)。虽然,主耶稣说:“女人,这于我和你有什么关系?我的时刻尚未来到。”(若二4)但是,她却要求仆役:“他无论吩咐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若二5)然而,这句话实在与出谷经验中,以民向天主所作的许诺相似:“凡上主所吩咐的,我们全要作”(出廿四3);同时,这话亦相近于玛利亚在预报救主降生时向天使所许诺的:“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吧!”(路一38 )主耶稣以“女人”称呼祂的母亲,这是闪族语系的一种表达方式, 为表达与对方有一些距离。然而,主耶稣此举是要强调祂与玛利亚之间的“使徒”关系,而非母子之间的人伦关系, 为满全天主的救世工程。因此,玛利亚亦正面回应了主耶稣的邀请:“他无论吩咐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若二5)
事实上,从以民在西乃山对上主的回应、玛利亚在领报时的应许、及她在加纳婚宴中的指示,我们可以反思使徒生活所需有的特质:谦逊、以开放的心聆听并回应天主的意愿、生活化的服从;如此,我们便能在生命的奋斗中迈向成圣的路,并能与那被钉在十字架上、并在第三天复活的主耶稣契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