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临期第三主日(丙年读经)
读经一:索三 14 ﹣18
答 唱:依十二 2﹣6
读经二:斐四 4﹣7
福 音:路三 10﹣18
教宗方济各在他颁布的“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中,向牧灵人员提出了四个“不”:对自私和精神懈怠说“不”、对无补于事的悲观主义说“不”、对俗化精神说“不”、及对牧灵人员的互斗说“不”。如此,教宗希望为教会的福传工作带来新面貌。这份新面貌是在“脱下”这些“不”之后,再“穿上”信仰的超性意识,也就是藉着天主对我们的爱,使我们在圣神内导向真理。如此,我们便能生活在福音的喜乐中!
正如本主日的福音中,群众问若翰的问题:“那么,我们该作什么?”(路三10 )群众或许更直接地想知道的是: 我们应结什么悔改的果实?然而,若翰所回答的亦非高超的理论,而是实际行动的回应: “有两件内衣的,要分给那没有的;有食物的,也应照样作。”(路三11 )同时,若翰亦针对当事人真实面对的具体情况,因此当税吏问他时,他说:“除给你们规定的外,不要多征收”(路三13 );对军人,他如此回答:“不要勒索人,也不要敲诈;对你们的粮饷应当知足。”(路三14 )若翰并没有要求他们跟随他度一种隐世的生活、亦没有加上一些末世的言论;同时,他亦没有批评这些不义的行为,只要求他们做好本份的事务。
当教宗在上述劝谕中指出不同的牧灵挑战,他亦不是指责,而是提出问题的所在、改善的可能!他提醒我们要祈祷、要有深度的灵修经验。这些灵修经验能让我们即使如在沙漠中感到消极难耐,但天主的恩宠也能使沙漠变成甘泉: “在沙漠中需要有信德的人, 藉着他们自己的生活榜样,指出走向应许之地的途径,并保存活泼的望德。”(福音的喜乐86 )因此,我们是藉着对天主单纯的依赖及活泼的希望,使我们能脱离现实生活一些不必要的束缚。由于若翰直接地为当时临在的群众,解除他们的束缚;致使群众对他有另一种的看法:“为此,人人心中推想:或许若翰就是默西亚。”(路三15 )事实上, 这份信仰的“超性意识”是一份与主契合的邀请;它要求我们放弃一些外在、表面的感观满足,而趋向内在、深层的属灵结合。如此,我们便能得到生命真正的喜乐:“你们应当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应当喜乐!”(斐四4)因为, 这份真正的喜乐并非在于物质的拥有,而是基于与主耶稣的关系:“你们的宽仁应当叫众人知道:主快来了!”(斐四5)
如果一位信徒未能与主有一份亲密的关系,他们是很难理解福音上所讲的:分享、不多征收、应当知足!现实生活不是要求我们追求物质的享受、欲望的满足、权力的追求吗?若然我们只关注他人的需要、只着意于与近人分享,我们是否与社会、世界的价值脱节?试想想:你在现实生活中的追求是否真的能为你寻找到内心恒久的平安?这一切物质、欲望、权力,或许会带来片面的欢愉;但是,若我们要渴望心灵的持久平安, 则这一切或许不是我们的目标及途径!
“你们什么也不要挂虑, 只在一切事上,以恳求和祈祷,怀着感谢的心,向天主呈上你们的请求;这样,天主那超乎各种意想的平安,必要在基督耶稣内固守你们的心思念虑。”(斐四6—7)藉此, 圣保禄宗徒教导了我们一个可行的方法:对主全心信赖!我们感谢天主赐给我们的一切: 无论环境顺逆、疾病健康,都有天主的恩宠在内!那么,我们便不会在意自身的得失!今日世界的混乱及不安,不正是由于人过份追求自我的满足! 若然,每个人均能以“别人为先”,先考虑别人的需要、愿意分享所有、且渴望与近人共同建造幸福的生活条件,我们的生活环境必然更美好!
因此,若翰的所言所行均吸引了群众,但他指向的是主耶稣基督。主耶稣在传教生活上满全了若翰作为前驱所显示出来的价值:祂包容一切人, 使一切均在祂的慈爱中:“你们应当是慈悲的,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路六36 ) 这就是降生的圣言为人类带来的生命之路,使每人都能从福音中得到真正的喜乐:“我为此而生,我也为此而来到世界上,为给真理作证。”(若十八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