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五主日(甲年读经)
读经一:依五十八 6 ﹣ 10
答 唱:咏 112
读经二:格前二 1 ﹣ 5
福 音:玛五 13 ﹣ 16
在玛窦福音里, 「山中圣训」是一份综合笔记报告,把耶稣首阶段公开生活的教导, 逐点列举出来。由第五章至第七章,于整整三章之中,耶稣从「谁有真福」谈到「祈祷行善的真诚态度」,又从「挑战门徒超越法律之基本要求」,说到「根基欠紥实的信仰所产生的可悲结局」。
耶稣像在演绎旧约经书的内容, 但却总是注进崭新的意思。祂唿应着旧约先知的精神,但又带来突破性的启示。好像依撒意亚先知提及过,人若行善扶贫,便为上主所喜悦。「那么,你的光明要在黑暗中升起,你的幽暗将如中午。」(依五十八10 b ) 耶稣推进一步说明,生命得到光明照亮以后,我们也分享着那光,也成为「世界的光」。(参玛五14 a )
我们经常说寻求天国的道理, 主耶稣所讲的也正是天国的道理。所谓道理,就是万有真源运行的轨迹秩序。听道理使我们心灵感到富足与安宁,是因为那些道理触及我们灵魂最深处,拨动我们与生俱来无名的渴望,敲响我们与真善美圣共鸣之钟。伪与诈让人良心不安颤抖,就是因为与真理相违之余,且与真我相冲。
耶稣培育工作
不走「达标主义」
如果说耶稣是位演说家或讲道员,祂绝对不是那种词令犀利,并能叫人听得哭哭啼啼,内容却其实很空洞,甚至在传达着一些谬误信息的骗子。有些人甚至透过充满煽情的讲话,作出情绪虐待(emotional abuse) 或灵性虐待(spiritual abuse),对听众作出心理及精神之操纵。耶稣贯彻自己所提倡的温良和平作风,踏实地指导一个方向之后,给予我们思想和反省的空间,让我们作出自由回应的决定。祂对人尊重,对圣神开放;这种宣讲精神圣保禄宗徒学得很足: 「我的言论和我的宣讲,并不在于智慧动听的言词,而是在于圣神和祂德能的表现。」(格前二4)
比如耶稣说: 「你们是地上的盐,盐若失了味,可用甚么使它再咸呢?」(玛五13 a )
对啊!我是盐,那么我在世上可有甚么功用呢?我替甚么东西调味? 是甚么使我有此能力?我可以怎样发挥它?真的,万一我丧失了上天赋予的真味道,怎么办?它怎么会丧失的?如何预防它变淡?又如何才能恢復我的咸?这一连串的问题,足够我们好好的做一次内观(reflection), 窥探真我的本质,存在的价值,生活的使命,修復的方式。这些问题的答案,皆不是一段硬道理能解决干净, 又或是一时间冲动激昂的行为表现, 以改变过来的。
培育方针重启发
生活中找培育灵感
如果说耶稣是位教育工作者, 祂一定不会是那种只懂走在填鸭式教育尾巴后面的庸才,又或是「达标主义」俘掳下之奴隶。耶稣是位培育师,祂的培育哲学是以人为本,以生命栽种生命,并对门徒充满信任和希望。如果教育只求考试成绩,而考试成绩又倚重对标准答案的熟读程度而已,活人便会培养成为机器。如果上课只在乎促使学生在下课时,能够达到老师所定下的某个所谓可见及可量度的目标而已,充满着各种不同潜质的学生们,所得到的会像是非人的看待;他们学习的经验被忽视,他们个别的优点和创造力可能被否定。教育是协助一个人迈向成熟,成为真我; 除了成绩之外,经验、感受、动机、反省等不同潜能的意识及发展,都在成长过程中各佔其重要性。
耶稣的培育方针,着重启发性。祂很少给资料性的标准答案,况且天国这门艺术不能单凭知识来掌握。很多硬绷绷的知识,我们听到后很快便抛诸脑后,没有进入心神,没有影响生命。再者,翻炒资料是否就已经代表传递了知识?更难想像这样去传播福音!在福音记载中,我们往往听到耶稣的教导,都很生活化与平民化。祂总会从我们的日常经验里找到灵感,并且深入浅出地带出简单而深湛的道理。
好像盐与光这两样东西, 都是生活的一部份,对于它们的存在,我们习以为常,不太特别注意它们。不过一旦耶稣把它们点出来做教材,以它们作为象徵之物,我们便随着祂所用的比喻,回到自己生活的经验中, 以体会箇中意义。盐与光的本质,都不只是为自己而存有而已。它们都在惠及别人;盐增添味道,光照亮地方。我们每个人生存在世上,都有此「为他人而活」的幅度,因为人与人之间,有着一份与生俱来息息相关之连繫。盐之用在于调味,光之用在于照明。那么人之用呢?基督门徒之用呢?
师傅耶稣教导我们,不要浪费天主赐给我们的恩宠,也不要糟蹋自己的功用;不要做个无味的基督徒,亦不要做个阴沉的教友。我们可以首先自我反省一下,所领受的信仰,可有如盐一样刺激心神味觉,真正尝过它平安和喜乐的滋味为何?信仰又可有如光一般照穿灵魂,使我们在信赖和谦卑中更看透人生?
天国真福的味道与光芒我们已经尝到见到了,耶稣鼓励我们不要只顾自己享福,也可以与人分享。我们愿意建立这个意向,让天国的美味在世上更浓郁,让更多人进入福音的光照下吗?继续跟随基督,向祂学习真道,我们也便会发挥其所用。
• 作者李达修神父是香港大屿山 圣母神乐院隐修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