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乙年將臨期第四主日——聖誕
今年很特別,將臨期第四主日的翌日便是聖誕。看仔細點,其實今天的福音選讀——聖母領報——與耶穌聖誕之間,也有著直接的關係。那麼,我們不妨把這兩幕放在同一個視野中。然而,按初期基督徒的理解,耶穌的誕生(及祂的身份)與達味息息相關。既然如此,就讓我們先從讀經一開始。
讀經一所敘的一幕,是在達味已平定內憂外患後,為自己建築美輪美奐的宮殿時,頓見上主的居所仍只是個帳幕而心有所感,認為上主也應住在同樣華麗的宮殿,因而向一直跟在身邊的先知納堂提出這建議。從任何角度來,這也是美事一樁,所以納堂亦無反對之理。然而,就在當晚,上主在夢中告知納堂,毋須為上主建造殿宇,反而上主要建立達味的家室。
其實,文中玩了一點相關語,在中譯是不容易看出來的,外文反而較為容易。上主說,達味不必為上主建造殿宇(house = temple),反而上主要為立達味家室(House of David)。當然,這一幕中對猶太人的歷史來說更重要的是上主的許諾:「你的家室與王權,永存於我眼前,你的王位也永遠堅定不移」。
上主對達味家族的永世護佑的諾言,深深刻在猶太人的集體記憶中。就連聖詠作者也在向上主祈求時引用:「我[=上主〕要永遠保護你〔達味〕的後裔,世世代代鞏固你的王位」;「我對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與他立的盟約決不廢棄」。不難想像,巴比倫的入侵、耶路撒冷陷落,以至皇室的覆滅,對猶太人產生了多大的震撼。
然而,一如往後歷史所證明,國家民族的災難並沒有摧毀猶太人的信仰。事實上,舊約中的歷史書(《撒》也包含其中)以及這篇聖詠,都是在猶太人流亡巴比倫時成書可見,他們正在反思何以招致當下情況,並藉記起上主的諾言來向祂呼救。其實,對一位有達味血統的、被上主派遣並獲祂傅油的領袖的期待,就是從當時開始萌芽的。【註:默西亞(音譯自希伯來語:māšîaḥ)=基督(音譯自希臘語:christos)=形容詞「被/受傅的〔人〕」(即:anointed)】。
不過,容我斗膽提出,在禮儀所略去的數節中,也隱藏了一個重點。在上主要納堂向達味傳的話中,還有這一句:「我自從埃及領以色列子民上來那一天起,直到今日,從沒有居住過殿宇,只隨帳棚和會幕漂泊。我與以色列子民同行時,我何嘗向我立為牧養我民以色列的一個民長說過:你們為什麼不為我建造一座香柏木的殿宇?」(6-7節)。上主並不是說為祂建造殿宇不好,事實上祂最後是讓達味的兒子撒羅滿完成此事。這是好事,但並不是上主之為上主的要求。祂並不介意,甚至願意,隨著祂的子民漂泊,走在祂的子民中間。當時與以色列民一同被俘往巴比倫的先知厄則克爾,就在上路時的神視中,看到上主的光榮離開聖殿,偕同他們前往巴比倫(見則10:18-20)。
到時機成熟時,天主要有血有肉的走在祂子民中間,感受他們的喜樂與希望,經驗他們的痛苦和焦慮。在聖誕日間彌撒的福音中,我們所聽到《若》序言中的——「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的動詞「寄居」,希臘原文「σκηνοω」(音:skēnóō),本義就是:鋪開帳幕、紥營住下。這一次,天主以血肉為居所,為的是替人找到那永恆居住。
這空前絕後的創舉要能成事,需要有血肉的人的協助。獲選的是個已定了婚,年約十三、四的少女。古時的納匝肋,是個人口不過三百的小村莊,誰也認識誰。先不論養育一個『天生異稟』的小孩所要面對的挑戰和痛苦,單單是一個少女在完婚前有孕,她想必會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甚至被當面咒罵。在天使的安撫和開導下,儘管前路仍然充滿未知,但她的一句:「我是上主的婢女,願你的旨意在我身上完成」,促成了那天人合一的居所,讓主在與人在大地上同行,讓人在天主裏找到永恆居所。
的確,聖誕節要慶祝的,其實是道成肉身的奧蹟。這不單單是關於一個可愛的嬰兒,一個寒冷的夜晚,一群「返夜更」的牧童,幾位從遠方來的賢士。這一切都很重要。但除此之外,我想,更重要的是,聖誕節讓我們明白到,我們的上主是個不要求富麗堂皇的天主,是個願意在人的地上,在人的當下現況中,與人在人生的曠野中漂泊,在風塵僕僕中同行。祂願意易地而處,為顯示人性的,以及天主的,光輝而完全放下自己。聖誕節慶祝的,是那份愛到痛心的愛,那份不惜交出一切的愛,那份無條件的真愛。
聖誕節(以及今天的聖經選讀)也挑戰我們,要像瑪利亞一樣,把耶穌帶到世界上,尤其是無家可歸、無人可依、饑寒交迫的人中間。耶穌已為我們在天上預備好住處了,那麼,我們能否彰顯出祂已在我們中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