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何绍玲
自我们出生以后,我们经常听到人讨论:「某某人最漂亮、或最聪明,或不及他兄弟、姊妹、同学、同伴完美。」我们大多是在家中、在学校接受教育,有些更会到别的社区受教育,只因为不希望别人把我们比下去。
当我还是一名年轻司铎时,每逢到「反省时间」,我都喜欢和青年学生重覆引用《愿望之物》(Desiderata)的诗句,跟着和他们一起讨论:「别把自己与别人作比较。」究竟和人比较是正面的性格特质还是负面的性格特质呢?
心理学家的话
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于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免要和人比赛、和人比拼;我们比较、这世界也把我们与其他人作比较。我们虽平等,但总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平等,是分等级的!
数月前,我看过一篇2017年4月4日刊登于世界报,题为「怎么我们总要和人比?¿Por quénos comparamos?」的文章,既有意思又富启发性,作者是Isabel Serrano Rosa,让我和你们分享她对这问题的看法。
人们说,当我们到了一岁或大点点,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已给人「顾影自怜」一般的感觉,这是个人自尊的先决条件。再过一些日子,镜子里出现的图像便会是围绕着我们的成年人,对着镜子和自己的图像作比较。可能有人会告诉你:「你比你兄弟/姊妹好;你真像你的兄弟/姊妹;你的兄弟/姊妹比你好;你的学业一定要比表兄弟/姊妹优秀。」因此,自幼在家已开始跟人比较,继而至学校、工作、到伸展至整个世界。「如果这比较是正面的,它会提供一些有关自己的宝贵信息:我们究竟是怎么的一个人、往后的路该怎样走;但如果是负面的话,我们的形象便会毁于一旦。」
哪些是真实自尊的敌人?拿自己跟其他人比较,而不是追求自己的目标;只专注于自己的弱点会令人失去安全感;妒忌是看到别人拥有自己缺乏,亦是想要的;「自恋式比较」就是告诉人:我最好、你算什么。若以羡慕的态度和人比较,或许有好的影响。怀着正面羡慕的心作有益的比较,能促使我们付诸行动(「他可以做到,我没理由做不到」)。同样,积极主动的比较会引导我们先和自己作比较,再去改善自己,做得更好。
从圣经来的指引
作为基督徒,遇到问题我们总会去找圣经,因它能提供指导与鼓励。圣经告诉我们妒忌都是有益和积极比较的敌人。有小孩向梅瑟投诉,帐幕外面有两长老在代神说话,请求梅瑟禁止他们,族长回答他说:「你为我的缘故嫉妒人么?巴不得上主的人民都成先知,上主将自己的精神贯注在他们身上!」(户籍纪11:29)。耶稣的荡子比喻中(路加15:11-32),我们看到两兄弟:荡子和长子,长子在生父亲的气,为什么?因为他觉得自己比失去的弟弟好,弟弟耗尽了父亲的财产,父亲却如此厚待他:他回来便为他欢宴起来!哥哥不肯进去参加庆祝,他觉得自己从未违背过父亲的命令,父亲却没有为他欢宴过。在这荡子的比喻或慈悲父亲的比喻里,长子要和荡子相比,他为了自己的正义而感到骄傲,反之,他觉得弟弟罪孽深重。
骄傲是真正怜悯的仇敌
有圣咏集的诗人这样写:「求你使你仆人免于自负/不要让骄傲把我占有/如此我将成为完人/重大罪恶免污我身」(咏19:13)。法利塞人和经师都自认比普通人棒,与人相比之下,感到比人优越:他们自以为是——自以为在道德上、智慧上都高人一等。
宗徒雅各伯和若望齐问耶稣可否赐他们光荣,一个坐在他右边,一个坐在他左边。其余十个都非常恼怒,他们也想坐在宝座附近最好的位置。耶稣说:「但有许多在先的,要成为在后的;在后的,要成为在先的」(谷10:31;参照谷10:17-31);「谁若愿意在你们中间为首,就当作众人的奴仆。」他补充说:「因为人子,不是来受服事,而是来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性命,为大众作赎价」(参照谷10:35-45;玛20:20-23,25-28。)
与人比较的道德论
作比较时应合乎伦理,基督徒须保持谦虚不骄傲、关爱不妒忌。
骄傲是人的失误,也是对天主和近人的错失。就如每一个严重的罪行,它是背叛爱德的行为,在七罪宗中差不多排榜首,是喜乐和圣洁的绊脚石。骄傲是[自我]问题中最糟糕的,那过度膨胀的自我概念:我,我的!要有快乐的旅程,我们必须无我化,把自己彻底地豁出去,留空间给天主、给近人——给沉默。当人能踏出自己的杠杠,去接触已成为兄弟姊妹的人,他/她便会开始快乐。华理克(Rick Warren)在他的畅销书《标竿人生The Purpose Driven Life》中写道:「骄傲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筑围墙,谦卑则是在架桥梁。」
想成为头号人物……独占鳌头……是导致自私的因素。《超越车尾贴纸的伦理》(Beyond Bumper Sticker Ethics)的作者Steve Wilkens说「要寻求第一」,会激发自私的生活。渴望卓越是自然的盼望,审慎地追求卓越驱使我们尽所能做到最好: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不一定要比近人强。积极主动的比较是健康的。
谦逊是骄傲和自私的良药。谦逊引导我们不要羞辱任何人,不要强调自己的重要性,明白也有求他人的需要——是天主。我记得在菲律宾甲描育(Calbayog)一位方济兄弟居室的木门上写着:「如你自鸣得意,试在水上走。」有一句古典拉丁文谚语说得真好:「人是尘,名声是烟,终归只是灰(Homo humus,fama fumus,finis cinis)。」
从基督徒的角度来看,重要的不是与他人比较和竞争,而是与自己比较和竞争,要谦逊,同时也懂得欣赏和赞许别人的天赋。本着「我明天要比今天好」的态度去比较。模仿别人的优点并无不当,说不定他就是我们的导师,从他身上获益良多!信徒可与耶稣比较,因他是道路、是成全的,应仿效他的「良善和心谦。」(附带说一句:成就获得奖励或取得荣誉可能没问题,只要是实至名归便行,谦逊能帮助自己改进,而非骄傲。)
妒忌是骄傲的同伴,对爱近人是一大失误,是哀愁和忿怒的源头。教宗方济各在宗座劝谕《爱的喜乐》中写道:「操控别人,或互相竞争的思维──看谁是最聪明或最强……会摧毁爱」(AL 98)。爱近人包括因他们的成就而欢欣,而与人比较的人,会「因对方的失败而暗喜」(AL 109)。
正面的比较可能有益,而负面的比较则可能有害。我在文章开始时提到的Desiderata,里面有适当的文本,提醒我们不要与人比较:「不要跟其他人比较,否则可能变得虚荣自负或忿忿不平,因为一定有人比你强,也一定有人比你渺小……」
给你们思索的话!
「你们之中,不得有人自大,高看这个,鄙视那个。谁使你异于别人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既然是领受的,为什么你还夸耀,好像不是领受的呢?」(格前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