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上周完成了他对古巴和美国的牧灵访问。跟随他进行报道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伊丽莎白·迪亚斯在访问结束后发表了下面这篇记者手记,写下了她的感想。
过去的十天里我跟着教宗方济各四处奔波——搭乘了七次航班,走了六座城市,有时候一天就有五场甚至更多的活动。从哈瓦那到费城,这次旅程充满了分歧以及为这些分歧搭建桥梁的努力。
对跟随教宗采访的记者来说,每一天都很漫长。我们每天起床的时间是早上四点——只有幸运的时候才会晚一点,早上五点或五点半。我们必须严格而准时地遵守日程安排。日程表是一本意大利的小册子,有各种颜色的标记,以及精确到分钟的各种指令。我们的行动早在数月之前就安排好了,而且我们要在教宗行动之前行动,这样才能在他到达某地之前做好准备。
稿子是路上随时写,包括用电话口述、发信息、写邮件。每天要很晚才能结束工作,上床睡觉就更晚了。当我们重新集合、吃点东西、交了稿件、收了行李后(梵蒂冈方面很贴心地把行李送到我们的房间),我们才能休息,所以说基本上也睡不了多久。
在几乎每个场合近距离看到教宗方济各后,你会大概了解怎么回事了。他的耐力真是超强。教宗的工作是天主的众仆之仆,但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灵性和政治的技巧,从联合国致辞到与911遇难者家属会面,再到课堂上与移民的孩子谈话……这些活动一个连一个,中间喘气时间都很短。要在各种场合下完成对个体和团体的牧职,工作量之大令人难以想象。这么一比,总统竞选都算不了什么。
教宗方济各对他遇见的人的承诺是毫不动摇的。他跨越时区,跑遍世界——在古巴的时候,我们要跟着他一天之内跑三个城市。他是78岁的人!有时候他的坐骨神经痛发作了,他完全不管。他要见的人和要访问的国家比这更重要。与人们会面带给他能量,甚至欢乐。他故意要见各种各样的人。富人、穷人、天主教徒、无神论者、国会议员、无家可归者都怀着同样的期待渴望与他见面。
教宗这次访问最美好的时刻并不是那些重要致辞,尽管他的讲话引人入胜。最美好的时刻是学童们唱歌给他,是他在监狱里对犯人一一问候,是他与难民家庭会面。他所到之处都有数以万计的民众等候几个小时为了看他一眼,有的时候的是在路边等候,有时在空地或者在教堂。对于很多人来说,见他的时刻虽短,但意义非凡。方济各教宗也意识到这种重要性。
跟随他采访的时间越长,他在我眼里越发复杂。他承担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这压力来自梵蒂冈内部、来自世界各国、也来自人群。但他不是在那里撑着,而是作为一股单独的力量站在他们旁边。总统们在他面前变得谦卑,儿童们跑到他身边。他把控着局面,尽管表面上不易察觉。
他脸上经常满是笑容。那些重大时刻以及压力好像与他无关。当你和他说话时,你会忘记他是教宗。在返回罗马的飞机上,我问他美国有什么让他感到惊讶,美国和他想象的有什么不同。他马上用意大利语回答我的问题,然后突然停住,看着我的眼睛用英语说“热情”,美国人的热情打动了他。跟他说话,就好像和一个教区神父说话那样亲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