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兮归我故乡
回忆起大学时,我的英美文学老师告诉说,“summer afternoon”(夏日午后)是英语里两个极美妙的单词,因为那里飘洒着青木瓜的味道。
在我,自从外公走了以后,似乎带走了我的“童年”以及有关于童年里整个夏天的记忆。斯人已逝,那方水土人情意象都不复存在了,说隐隐的失落也罢、怅然也罢,我发觉已复回不去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夏天了。
但,夏天震撼般的美丽,总在心之一隅,它在期待苏醒和复活。
我认为,夏天的心里流淌着绿。一个沾染上绿的女人是沉静舒缓的,那些喧嚣的心事可以淡去,然后让心灵装满某种安静适逸的东西,然后,慢慢绽放。
带着一份期待,On a summer afternoon(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回到了我的故乡,那个浙东地区水木清华、风物灿然的地方。
归程不是手段,而是目的,当心灵厌倦了尘俗时,故乡给我以宁静、休憩和安抚。
刚及村口,慈父慈母早已张开双臂,迎接漂泊的女儿归家。
踏进老家,三面环山的天然造设,还有那满目苍翠的青妍碧绿环绕着父亲家宽大的房子,被远山近水衬托着,构成了现今江南农村世外桃源式的水墨画,干净而淡泊。
在父亲的指点下,我漫步来到他所经营的后园里,那里绿意芳菲,父亲种植的丝瓜、豇豆、南瓜等,成排成排地铺张开恣意的绿,我摩挲着木架、竹架上时令的新鲜瓜果和一枚枚鲜嫩透亮的青枝绿叶,心中腾地升起一种最单纯的快乐,《诗经》云:“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我的父亲,让我以最快的速度嗅着了外公在世时那些夏天的日子——安静、富足、充满生机。
曾特意简约着自己的生活,一直渴望的生命常态是:健康的体魄、简单的需求和一个天马行空的思维。可是生活的风浪尖硬是把我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所谓的排场仪式上,让我欲罢不能,我只有学着主耶稣的样子向上主祈祷:“主啊,若可能,请您免去我这杯苦爵,当然我知道在我尚未找到合适的接班者时,我会一如既往地负起责任来,去完成我该做的事。主啊,最终,一切按您的旨意,不要按我的‘惰性’而行,我愿意降伏,阿门。”
身为尘俗中人,白天,疲于奔命;在夜晚,在那些个城市霓虹灯重重包围的空隙中,我小心翼翼地抽离出自己的灵魂,将喧哗关在门外,然后诉诸于文字,简单地付出着自己的情感,那是我对世界看法的一个重要的出口。
这种不得不入世的“人格分离”的日子,教我疲惫。
故乡,只有故乡才能给我全身全灵的放松。
故乡,没有陌生人。我用不着在夜晚,像卡夫卡《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一样,将自己严实地封存起来,我可以敞开心扉,彻底地对着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瓦一石开放,故乡厚实,我在故乡不设防。
回归故乡,是为逃逸用的。
回首几年来那一件件荒唐的“突发事件”,令我痛苦难掩,先不说现象之卑劣,其中某种“同盟党人”素质低下、沆瀣一气之喋喋不休或为自己歪斜的路线据理力争的症状,都令我欲避之唯恐不及,我真的不愿碰触那里面的乌烟瘴气。
除了祈祷外,我只有选择逃离至故乡。
故乡的绿,总在夏天达到了极致,在层层叠叠包围的绿色系中,荡漾开我生命最丰富想象的温情空间——
故乡予我疗养。她宽厚的气息怜我纳我爱我,它温柔的眸子爱抚我善感的心灵,我和故乡同气相吸、同声相求,自古流淌的相似密码,在时空纵横中,彼此惬意聆纳。
我任思绪纷纭游走……
立在窗前,见眼前错落有致的瓜棚上,有星星点点的阳光隔着棚架子斑斑点点地洒下来,在地上、窗前划出一个个的方格子来,我似乎想起了什么……一个女人的一生,一如一深宅大院,其间枝叶曼妙,恰如眼前绿腾缠绕,在竹棚间,她满开了一个个窗户,但,沿路寻去,房门紧锁,而最深处的房间,乃最是神圣之地,那里灵魂独坐,等待永不到来的脚步。
直至天地终穷的时刻。
“故乡之绿,幽幽我思,森然流淌,涤我心扉。”
归我故乡兮,与父母亲的几句最简单的寒暄对白,亦可疗慰我心头的创伤。
归我故乡兮,老家的气味妥贴安稳,像极了中国传统的书画神韵,重重危机却有了云淡风轻的况味。
归我故乡兮,原来,一切奥秘在于:最近人心是原味。
我将结束我的短暂假期,我要再回到尘嚣中去,我祈求上苍的力量,祈求故乡给我清亮的眼眸,当有人说:“你要入世,要‘热爱’生活……‘深入’生活……然后该……”,我会淡淡地回话说:“抱歉,我不想知道。”穿“墙”而过的灵魂,我做主。
卷了,累了,回归故乡。
我的故乡,像极了一串冰做的风铃,在有限的岁月里,摇曳出生生不息的安好、静谧和清凉。
夏季来兮,归我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