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神学与贫穷人 |
时间:2008-07-31 来源: 作者: 点击:813 |
古铁雷斯认为贫穷是集体社会罪恶的结果, 而教会是被上帝呼召来认同广大穷人,成为贫穷的教会, 进而体认社会的不义并与之战斗。 ------------------------------------------------------------
壹、背景 (一)解放(Liberation)这个名词 (1)概念说明:“解放”(liberation)一词来自拉丁文的(liberatio),意为:被解救,使其脱离束缚。教会在大陆和台湾由于各自受到不同政治意识型态的影响,对于解放的了解有所不同。所以神学语言先要了了解“解放”字根之原意,也就是说,回到圣经去理解它。“解放”本来是圣经中的主要观念,说明天主在“旧约”和“新约”时代如何解救祂的百姓。因此,作为基督徒,是在天主启示的光照下跟随基督,参与神所领导的解放救恩的工程。 (2)圣经:由于人类在罪恶污染中生活,天主是所有的人、尤其人类中最渴望的某些人的解放者。 a)旧约里,天主把以色列从法郎的奴隶中解放出来,宽恕他们的心硬、领导他们进入祂誓许的土地,准备他们迎接救恩的高峰:道成肉身。这思想尤其在出谷记、先知书、玛加伯书表达得最清楚。如此,雅威的话也是行动(dabar),是公义的实现;而先知们所宣告的是:对天主的正义和对人类的正义是分不开的,因而祂是穷人、受压迫者的解放者,也是正义的重建者。换言之,背叛祂的诫命(盟约)就是迫害正义;那么,压迫他人就是和天主作对。 b)在新约中耶稣基督在言行上都显出祂是旧约的圆满,是人类的解放者。祂所宣讲的天国是救恩史的高峰,也是其解放工程的指南;而宗徒大事录是记载受解救而得享自由的基督徒团体如何走向一个理想的境界。其它的书信是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角度说明、劝告、勉励基督徒,实现此已开始而未圆满的天国。 (二)解放神学视圣经为生活之书、灵修的泉源。解放神学的灵修是在个人和团体之间、教会和世界之间的辩证形成的。解放神学家古铁雷斯(G. Gutierrez, 1928- )提出其三个特点: (1)它是个为天国面临“新世代作证而团结在一起的灵修”,也称为“极困苦者之友谊的灵修”。 (2)它是以祈祷为中心而得到“正确实践力量的灵修”。 (3)它是如同初期教会,勇敢为福音作证,即“殉道的灵修”。他认为如同教会历史中每种灵修都有其特恩的时刻(kairos),即在具体环境中天主召叫人实现某种使命。解放神学灵修的特点是受压迫者、穷人和弱小者向天父完全打开心扉,如同孩童的态度一样;这“灵修的孩童”信赖并期望天主的解放大能。 (三)解放的几个重点是: (1)正统的实践,应先于正统的信仰。这也就是说,反省和实践虽然是一个行动的分不开的两面,但反省的对象及目标是生活的实践;反省使人逐渐活出他的丰富生命。 (2)解放所关切的对象是以穷人、受压迫者为优先。 (3)解放的另一个要点是具体脉络中的实践。因此,了解其生活的背景和正确的现况是必要的。 总之,在不同的脉络认出不同的穷人和受害者的面貌,因此要求不同的解放实践和范围。只有在天主圣言的光照之下才能准确了解和行动。 贰、解放神学现况 (一)概念说明:解放神学(liberation theology)运动之根源于1960年代末期,拉丁美洲的社会运动与神学运动合流而成的。“社会运动”是针对当时殖民时期的压迫者所造成的拉丁南美洲的普遍贫穷、以及现代社会经济的压迫而起。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1962-1965)后,许多人深受基督徒价值的影响而加入这运动。狭义的解放神学就是对基督徒信仰有分寸的一种理解,并透过基督徒传承的象征对现实界的一种解释。 (二)追塑源头: (1) 解放神学兴起的主因是: 1)南美洲人民的历史、社会状况。 2)南美大多数人民生活在贫困、压迫中是这种神学成长的最深 的原因。 3)宗教层面对穷人的社会实况的反映是解放神学最后的理论基 础。 (2)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尤其是《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为解放神学铺了路,论及教会与世界的关系、人的社会性、罪的社会向度、个人道德应付社会问题的不足及教会献身于社会的问题、将基督的教导本位化等。1968年,第二届拉丁美洲主教会议在哥伦比亚的Medellin召开,会中采取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教导,关切漫延整个南美的贫穷及不正义问题。 参、一些解放神学家 (一) 在解放神学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下面几位: (1) 阿根廷的塞根多(J.L. Segundo,1925-1996)是耶稣会士,早在1960年代初期就指出教会对当地特殊文化、政治、社会情况响应的必要性,其后更著书以解放神学模式重新解释传统神学。 (2) 秘鲁解放神学的领导人古铁雷斯(G. Gutierrez,1928- ),在Medellin主教会议之后,出版《解放神学》深受世人瞩目。 (3) 古巴神父博夫(L. Boff,1938- )方济会士,著作丰富的解放神学家,专门研究解放神学方法。 (4) 在萨尔瓦多工作的耶稣会士索布里诺(J. Sobrino, 1938- )及大主教罗梅罗(O.Romero)是,1970年代未期便驰名国际。他们都投入解放实践之中,为穷人争取生存的尊严。 (二) 古铁雷斯(Gustavo Gutierrez,1928-) 说到解放神学家不得不提到领导者古铁雷斯(Gustavo Gutierrez,1928-),一九六八年,在哥伦比亚麦德林(Medellin)召开“拉丁美洲全体主教会议”,会议结束后公开发表声明:“贫穷本身即是一种罪恶,先知们抨击为是一种对上帝旨意的违犯,而且这样的违犯大多是基于不行公义和罪恶的结果。”“上帝差遣祂儿子耶稣就是要来解放所有被罪、饥饿、悲惨命运和压迫等所捆绑的人们。换言之,这些不公义和憎恨已经深植于人们的自我个性里面。”提出“解放神学”报告和草拟文稿的,正是当时被聘为主教会议的秘鲁年轻神学家古铁雷斯。 古铁雷斯在报告中说: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经济占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因而也必然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即自己的社会阶级来观察现实。而绝多数教徒处于贫穷的社会低层,面对着压迫和剥削的现实。根据圣经上把权势者推下来和举扬卑贱贫苦的教导,教徒应当进行革命斗争,创造公正的社会。解放是信徒应尽的职责。 古铁雷斯的《解放神学》(A Theology of Liberation,1971)出版之后,遭到教庭的信理部部长拉辛格(C. Ratzinger)(现任教宗本笃十六)激烈反对。一九七四年,拉辛格在罗马召开世界主教会议之际提出解放神学犯有异端危险的警告;一九八三年,教庭寄出《古铁雷斯神学的十个问题》公开谴责;一九八四年,又寄出《一个马克思主义选择的基本后果》指控解放神学背离信仰、危害教会;同年又签发一份《关于解放神学某些问题》的文件。他们对解放神学的批评无外乎有:错将神学附属于政治行动的一种社会学、鼓吹暴力革命、使信徒对教会失去信心、背离正统神学、教会成了宣传社会运动的手段……等等。一九八六年四月,教庭才真正承认解放的工程和事业,做了相当程度的让步。对拉丁美洲的信徒而言,解放神学既是信仰上帝走向永恒理想王国的指南,又是改善现世生存条件进行改革实践的理论基础。 古铁雷斯经常引用玛窦福音25章31到46节里的教导,认为基督徒与耶稣基督面对面相遇的最高点就是参与关怀在“最为小的弟兄身上”。古铁雷斯认为:“作为耶稣的跟随者,他们需要有对贫穷微小者的使命感及与之同行。当他们如此做时,他们才能与同时隐藏在贫穷者面孔的上主有密切的相遇”。也就是说,所有的信仰行动都应以与贫穷者的团结一致为优先考虑。 古铁雷斯在其发表的另外一篇论文“走向解放神学”(Toward a Theology of Liberation)中建议拉丁美洲的教会应从其贫穷的现实情境来作神学反省。他认为贫穷是集体社会罪恶的结果,而教会是被上帝呼召来认同广大穷人,成为贫穷的教会,进而体认社会的不义并与之战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