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信理 > 教会学

现代教会文献中的地方教会

时间:2007-12-02  来源:神学论集  作者:温保禄主… 点击:
“教会在基督内,好像一件圣事,就是说教会与天主亲密结合,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表征和工具。”〈教会宪章1〉
序言
在这四天的讲习会里,我们已从圣经、信理历史、甚至从文化背景与政治等各方面讨论了有关建设地方教会的问题。其中不乏稳固的神学基础及个人的真知灼见,这些均使得我们对建设地方教会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最后一篇演讲的目的,不过是愿意从教会有关的训导文件里,借镜反省我们为建设地方教会已实行的工作,并展望未来建设的可能性,可说是对我们前面所听过的演讲的一个综合,以为本届讲习会的结束。在此,我们尤其要反省,自梵二大公会议以来,为建设地方教会的一切可能性,我们是否都利用了?我们实际上做了多少?或者有那些地方尚待加强?抑或有无其它更可遵循的方法与方式?至少,我们要了解在来多年中,在建设台湾地方教会的工作上,我们将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本篇演讲所参考的资料,主要采自梵二教会传教工作法令,因为此法令直接涉及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尤其是该法令的第三章∶论局部的教会,对建设地方教会的工作有许多实际的指示。此外,我们还参考了梵二大公会议之后,教宗保禄六世于一九六六年八月六日颁布的“Motu Proprio“;同时也采纳梵二在论及教会的使命时,对教会的一般基本观念。我们所以应用教会传教工作法令为主要的参考数据,因为它为我们有许多可取之处∶一来此文件内容丰富,颇值得我们不断加以反省;再则,此文件是集全世界各地方主教的参与所写成的,深具教会普世性与地方化之意义。而且,这法令的中译本在台湾很容易购买,极方便大家的参考。尤其是我们台北地方教会的罗总主教是草拟此法令草案委员之一,有何疑难尚可登门求教。最后,我们是针对台湾教会的具体情况来阐释教会文件的,因此不免毛遂自荐,提出拙见,以切磋于同道。
梵二对地方教会的素描∶地方教会是“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而与当地文化相当和谐的,享有相当稳固基础的”,而如此能在当地承行教会使命的教友团体〈参阅∶教会传教工作法令19〉。换言之,要建设地方教会,必须注意以下三点∶建设地方教会是1建设一个教友的团体;2使它深入当地社会,并使之与当地文化取得和谐;3使它能在此一地方上承行教会的使命。
以上是梵二大公会议给予地方教会所做的描述。当然,“地方”能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们可以说一个本堂或一个教区是一个地方教会,甚或说整个亚洲是一个地方教会,这类说法均有其立论的根据。但是,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比较实际的定义,以做为我们实际工作的基础。按照拉内〈Katl Rahner〉神父的主张,通常一个地方教会是指一个有组织的教区; cf. K. Rahner and H. Vorgrimler, Kleines Konzilskompendium (Freiburg: Herder, 1966), pp. 602f.。按拙见,拉内神父这一定义为我们仍不太适用,我们更好说,整个台湾教会是一个地方教会。这一定义有足够的根据。台湾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屿,在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均自成一个整体。教会内的许多组织与机构,也以整个台湾教会为其服务对象。教区与教区间往来频繁,浑然成一整体,统谓之一个地方教会,名正副其实。
我们下面的演讲将按照梵二有关建设地方教会的训示,分三部分讨论∶一、何谓建设地方教会?二、建设地方教会的主要工作;三、建设地方教会的一些重要条件。

一、 何谓建设地方教会?
在这部分中,我们依循梵二给予地方教会的描写做五点申述。
(一) 建设教友团体
所谓建设地教会,是建立起一个教友的团体。换言之,地方教会不是一群互不相干的基督徒,而是一个以信仰为连系基础的信者的团体。因此,建设地方教会不只是在于引人皈依基督(虽然是建设地方教会必经的途径),而是在训练望教友时,就应当引他们参与教友的团体。假如一个教友领洗后不参与地方教会;假定他只成为某位神父或某位传教员、或某些修会的弟子,而不成为当地本堂和教区的教友,那幺我们就没有做到建设地方教会的工作。有的教友迁移,而我们不帮忙他与当地教友团体取得连系,我们便不是在建设地方教会。教会是一个团体,而不是一群人,职是之故,建设地方教会的首要工作之一是引人进入地方教会,培养其团体意识。
我们称之为教友,因为我们借着基督信仰天主,并以这信仰为生活的轴心。因此,所谓教友的团体,并不是一个俱乐部、合作社或是一个党派。在教友团体内,人彼此的关系以信仰为基础;其次,各种促进教友彼此间关系的组织,在建设地方教会上能有其作用。除非我们帮助教友对天主获致更深的信仰,并以此信仰为彼此间的基础,那幺我们也不是在建设地方教会。所以,我们需要借着诵读圣经与祈祷,不断加深教友的信仰生活。
教友团体的建立有三个步骤(参阅教会传教工作法令第二章)∶1基督徒的作证∶教友不论在什幺地方,都应该以言以行,尤其以爱德的表现,昭示自己的信仰,为天主的爱作证。为别人逐渐敝开走近天主的门路,这是教友的使命(法令11-12)。2宣讲福音、集合天主的子民(法令13-14)。只有行为的作证,而无言语的宣讲,也不是完整的建设地方教会的工作。3形成教友团体,将教友们团结起来。在此,教友与传教员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他们在形成教友团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方(法今15-18)。
(二) 建设地方教会是建设一个在当地有稳固基础的团体
何谓有稳固基础的团体呢?我们举例说明。譬如从国外来了一群朝圣团,其中有教友、修女和神父,他们一起在乌来举行弥撒圣祭,我们可以说普世教会在此出现了,但不是台北或台湾地方教会的出现。因为所谓地方教会是一个已经深入本地社会生活,和当地文化相当和谐,并享有相当稳固基础的教友团体。就是说,这教友团体拥有相当人数的本籍司铎、会士和教友,经费达到某程度的自给自足,有适合自己民族天性的信仰表达方式,有配合得当的本地的要理课本(教会传教工作法令19)。因此,培养本地神职人员,寻求适合民族性的信仰表达成式(尤其是礼仪敬礼),以及配合当地的要理课本,都是建设地方教会,即有基础的教友团体,所不可或缺的一些措施。
个人认为,如建设一个有稳固基础的地方教会,还应加上另一个因素,就是教友团体,尤其是其领导人,应做此地方上的盐。我们主要的使命是,引领该地方的人成为天主的子民。倘若我们不是推进本地的教务发展,而讨论其它地方教会的事,我们便不是在建设地方教会。
由此可见,为建设稳固基础的地方教会,拥有本地的教友、神职人员、主教,并达到自养自足是十分重要的。一次,有些基督教的地教会的代表在曼谷集会,他们向外国朋友慎重地提出要求道∶“一年内不要你们的帮助”,好能让他们有机会完全发挥自己的力量。按拙见,尽自己的能力所达百分之六十的效果,确实比过分靠外来的帮助而达百分之百的效果更好。外来的帮助只是暂时的;建设地方教会应该知道这一点。而且,一切外来的帮助,无论是人材或金钱,都是为给地方教会打好稳固的基础。
(三) 建设地方教会是建设一种适合其目标的“工具”
说教会是一个“工具”,听来似乎有点粗鲁,不过意思却表达得很好。我们可以这样说,教会整个的存在是服务性的。耶稣谈及自己的使命时,曾毫不含糊地说到∶“人子不是来受服事,而是来服事人”(谷十45)。耶稣尚且如此,假使教会真是基督的身体,那幺它的存在也应当是为服事人的。因为“基督是为别人生活的人”(Bonhoeffer)。因此,身为祂奥体的教会,在各方面也应反映出来,它只是一个“工具”,是为别人生活的,是为服事人的。
因此,教会内一切的制度和组织,其建立是具有服务性作用的。基督既然不是为自己而来,教会也不是为自己存在的,而是为别人存在。教会内的职务,其作用也是服务性的,为服事人,为服务于信者的团体;绝非单为了要有个名份罢了。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值得我们一再提出反省,梵二之后我们对此实现了多少?我们所行的一切是否堪称为“工具”?抑或我们仅为了自己?
在此需要另补充说明一点。当然,说教会是一个“工具”,是一种图像的表达法,有其可以与不足的地方。我们要指出的是,虽然我们以“工具”称教会,但是千万不要误以为因此我们要好好保存、少用它。相反的,“建设这工具”是在使用它的时候,我们就在建设教会。
自然的,我们要询问,既然建设地方教会是在建设一种适合其目标的“工具”,那幺其目标何在?此“工具”的作用何在?主要可举出两点∶1它是协助人“与天主亲密结合的工具”;2是协助人“彼此团结的工具”。下面我们继续阐述此二点。
(四) 建设一个协助人“与天主亲密结合的工具”
教会是一个协助人“与天主亲密结合的工具”。在此,教会的牧灵工作包括宣讲、礼仪、祈祷、访问与施行圣事。教会要帮助人在各种事物与情况下,与天主建立密切的关系。照顾教友,安慰痛苦的人,给人讲明天主的爱,使他们在信仰上日益进展。在教友的生、死等重要时刻,施予圣事,使他们在喜乐与病痛中,在信德的光照下,常与天主保持亲密的结合。
对于教外人士,梵二教会传教工作法令强调,本地教会不管多小,已负有向外教人传播福音的责任(法令20)。向教外人宣讲福音,不仅是外籍传教士的责任,本地的神职人员和教友,甚至于望教友也负有向教外人传播福音的使命。传播福音也不只是为了要吸收新的教友;教会的存在本身已具有作证性。前年本人曾参加在德国举办的传教士的讲习会,其中有人提出∶教会的使命是不准在人中失去有关天主存在的谣言。这是一句富于幽默感的话,不过也表达出了教会存在的意义。教会的存在本身,常能够提醒人去思索有关天主存在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借着出版事业、医院或教育工作,以及其它方式,教会本身已在为天主的存在作证。对于在教外人中为天主作证一事,梵二大公会议曾赋予我们很大的责任;它也在启示宪章25号给我们建议了一个可能有效的实施办法∶
“此外,宜编适合非基督徒的情况,备有适宜批注的圣经读本,给非基督徒使用。人灵的司牧或各界的教友,当用各种方法明智地设法予以散发”。
我们当承认,在这一方面基督教弟兄有许多可供我们取法的地方,比如他们就常在旅馆的抽屉里放置一本圣经,使旅客能随意阅读。
教会是一个宗教的团体,是一个信仰天主、信仰基督的团体;否则它不是教会,而是一个俱乐部、党派,或是任何一种拘束人的团体。教会若不把自己当做使人与天主亲密结合的工具,教会不再是教会,地方教会也不再是地方教会。教会内的每一职务和组织,都是为使人与天主结合的。倘若有那一所教会学校、医院或其它各种的活动组织,不关心这工作或这种使命,它已非教会的机构了。
(五) 建设一个协助人“彼此团结的工具”
教友团体的第二种作用是,协助人彼此团结。圣经给予我们的启示,爱天主与爱人是一件事的两面。当我在新竹华语学院学台语时,老师给我指出来台语说法的一个特色,即在表达家庭的关系时通常要用复数。换言之,用台语时不说我哥哥,而是说“阮(我们的)阿哥”;不说我的太太,而是说“阮(我们的)太太”。当然我们明白那是在说他的哥哥和太太。不过,这文法的特色也给我们说明一个很深的道理∶当我愿意天主做我的父时,我必然要将别人当做自己的兄弟姊妹看待,因为我进入天父的大家庭,我不称祂为“我的父”,而是“我们的父”。
教会在所有行动中,应以团结人,并促进一个更合乎正义和公道的社会为目的。为大家造成更和谐的社会,是教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梵二大公会议宣布∶“教友们要用他们对世俗事务的专长,用他们经基督的圣竉、在本质上提高了的职业活动,努力使受造物的价值,按照天主的规定及天主圣言的指示,用人力、技术及文化去培育,造福人类的每一份子;要使这些价值更均匀地分配给大众,并按其限度,在人性的自由与基督徒的自由内,促进全人类的进步”(教会宪章36)。教会应是一个促进更协调的社会与消除各种纷争的“工具”;这是教会出于其内在的要求。
在我们的教会团体内,应具有这檥的作用,不断强调彼此和好的重要性,实在促进人彼此的团结。我们的工作不应成为使某些人不和,或造成歧见的原因。我们的学校和医院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使人彼此在爱德和正义中团结起来。我们需要告诉所有的教友,若教会使人分裂,使山地与平地人分开,使客家人与闽南人不和,使大陆人与台湾人彼此歧视,或使工人与资本家纷争,则教会违背了自己本有的使命。
总而言之,地方教会在其自身上应反映出普世教会的性质来,应实际成为使人彼此团结和引领人与天主亲密结合的有效“工具”。

二、 建设地方教会的主要工作     
(一) 培植人
建设地方教会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要培植人。按照梵二大公会议的指示,在培植人材方面,最重要的应注意两点,即他们应是真实的“地方上的人”,同时也应是名副其实的教友。所谓真实的“地方上的人”,是真正属于地方上的人,积极参与地方上的生活与事务的人。因为只有一个真实的“地方上的人”和名副其实的教友才能负起在地方上做“地上的盐”和“世界的光”的使命。否则缺一,就无法成为此社会的酵母。
1. 教友
论及在建设地方教会中教友的地位,梵二公会议曾以非常严肃的话给我们指出其重要性∶
“除非有名实相符的教友阶层和圣统在一齐,并协同工作,这个教会就不能算是真有基础,就不算完整地生活着,就不是基督在人群中的完美标记。没有教友的活力表现,福音就不能在一个民族的思想、生活与活动中深深扎根。所以,在一个教会的建基之初,就要极其注意形成老练的基督化的教友阶层”(教会传教工作法令21)
教友在建设地方教会上的重要性,再没有比梵二这段文化更显明的说明了。
教会传教工作法令更进一步给我们指出,教友家庭是地方教会最稳固的基础。教友家庭应成为“教友传教以及司铎和修会圣召的发源地”(教会传教工作法令19)。教友家庭应在其生活领域中为基督的信仰作证。在台湾,有人拜访本堂神父时,常会问这里有多少教友,本堂神父就会告诉我们;但是,若在美国,我们所得到的回答将是这堂口有多少家庭;在德国情形则又不一样,人既不问多少教友,也不说有多少家庭,而是问有多少个灵魂。按梵二大公会议的看法,当然是美国的说法较为可取。因为教会不是以灵魂,也不是以教友个人,而是以教友家庭为其最稳固的基础。
此外,教会传教工作法令还特别强调了教友的传教精神及其事业的专长(法令21;参阅∶教会宪章36)。如果一位律师不精通法律,他如何能在法庭上主持公道?他如何能促进一个更合乎公道的社会?因此,我们必要奉劝教友学生、医生、老师……等,实在要他们的领域中成为一个权威,这样他们才能够在社会中产生酵母的作用。至于教会的领导人,则应尊重他们的传教使命,并予以精神的鼓励(参阅∶传教工作法令21)。
2. 神职人员
我们将传教员归并在神职人员之列讨论,因为正如梵二大会议对他们所称赞的,他们“极有功于向外教人传教”(教会传教工作法令17)。在建设地方教会的工作中,他们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应该以各种方式予以训练,使能“尽善地执行其与日俱增的重大任务”(仝上19)。尤其重要的是,在他们正式受过训练之后,要“在礼仪中公开地举行授职典礼,使他们以更大的权威在民间为信仰服务”(仝上),使他们了解自己实在“极有功于向外教人传教”。
梵二大公会议说,只有当一地方教会有了自己的六品、司铎和主教时,才算有了比较坚固的基础(教会传教工作法令16)。而且劝每一教区要有一个培植圣召的计划(仝上19)。对于他们的基本训练,要在本地方教会内施行,这样他们才能成为适合本地文化的教会领导人(仝上16)。此外还要藉讲习会等,继续给予再教育的机会,“使神职人员在时代的千变万化中,获取更完整的神学及牧灵方法的知识”(仝上16)。
在此我们能自问,我们是否利用了梵二大公会议给予的一切机会?例如六品职的建立;是否采用了教友管理本堂的办法?对于后者,屏东早已将一本堂交由一位修女管理,另将一处现无神父的本堂交给教友代表会,而他们都很勇敢地接受了。
(二) 建立所需要的组织、机构及职务
每一团体都需要有专门服务的人员和组织,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它们是属于地方教会的定义的一部分∶教会传教工作法令说到,地方教会“享有必需的职务与机构”(法令19)。
但是在建立所必要的组织与职务时,务必注意下面三点∶(1)避免有名无实,只是挂个名称,而实际上没有作为。(2)“上下”兼顾,不要因人材聚会太盛而产生上盛下不足的现象,以致地方教会的堂区缺乏人材做基层工作。(3)促成合作的气氛,当有需要建立新的职务和组织时,“下面”的人应积极去表现合作的态度。若要建设一个有稳固基础的地方教会,上述三点不能不多加注意。
(三) 建立和加强自养的基础
梵二大公会议明令∶“教友团体在开始形成的时候,就要尽可能自给自养”(教会传教工作法令15)
自给自养为建设有稳固基础的地方教会的重要性,是非常显明而不需要再加以说明的。这是梵二大公会议颁布的一项命令,而且也很合乎基督徒的精神,因为给予的确比接受好。按人情来说也是这样的,当教友愈关心自己本堂的事务时,则愈是他享受自由的时候。基督教“一年不要你们的帮助”的呼吁,实在可以取为借镜。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有稳固基础的教友团体,在自给自养方面不能不多加紧努力。对此,除了基督教弟兄之外,还有佛教的经验可为参考,与他们交换意见,或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以上的反省与展望中,发现有些措施我们己经付之实行了,譬如司铎进修班、修女培育班、初学修士联合训练班以及各种的讲习会。但是,在我们地方教会的现阶段中,最重要的是,既有的要继续发挥作用,不足的地方则要赶紧奋袂而起,迎头赶上。

三、 建设地方教会一些重要的条件
建设地方教会的条件当然有很多,尤其是要有热心、信德和爱心的教友生活,以及有才能和有创造力的人材。不过我们在此只就知识、同心合力和勇气三方面做简单的讨论。
1. 知识方面
每一行动需要知识的指引,以便知道我们往那里去。尤其我们的基本工作是宣讲,我们更需要认识和了解我们的信仰;即使从事一般的社会工作,我们同样不能缺少信仰的引导。由此可见,为建设地方教会,神学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梵二大公会议以下面一段话,强调信仰反省为建设地教会的重要性∶
“为实现这项计划,必须在每一个所谓大的社会文化区域内,发起神学的检讨,就是在整个教会的传统前导之下,把天主所启示而记载于圣经内的史迹和语言,又经教父们及教会训导当局所阐述者,重新加以研究。如此可以明白看出,注意到各民族的哲学与智慧,经过什幺途径,信仰可以寻找理智;又可以看出各民族的习俗生活意识,和社会秩序,如何能够和天主启示的道德相协调。这样就要找到在整个教友生活的范围内,进行深度适应的道路。这檥作法,将会避免一切混合主义及虚伪的立异主义的踪影,基督生活将会符合每一个文化的天赋特性,个别的传统和各国的优点,在福音光照之下,将会被纳入大公的统一中。只要使伯多禄圣座的首席权保持完整,使之主持整个的爱德公会,新的局部教会,衬饰着自己的传统,便要在教会的共融中,占有自己的位置”(教会传教工作法令22)
这种在一个新文化的脉络中重新反省整个传统的工作,当然需要大家同心协力的合作。
此外,在向地方上的人宣讲福音时,我们必须使之了解,福音是他们一切渴望的满全。但是,欲达此目的,我们不能不先了解他们有什幺的希望。这不仅要求我们对自己的信仰要重新反省,也要求我们对本地的文化要有相当程度的认识。因此,梵二大公会议说,主教及其整个教会,“必须深深了解所属羊群的环境,及其同胞对天主的真正观念,同时要细心注意到所谓的都市化,人民的流动性,以及宗教中立主义所引起的那些变化”(教会传教工作法令20)。换言之,我们应先知晓这地方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以及近来所产生的新气象。
在我们教会里,也许已有人从事此项思考工作,但或由于对此项工作的作用认识不清楚,以为这样的新研究工作为建设地方教会实际上的需要并不重要,而未将研究所得予以普遍化。职是之故,我们有某些组织与职务来使之普遍化,以期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在与本地文化“同化”之时,也不可以太过于天真,而忘了原罪的存在;在原罪的影响之下,没有一样人事不是需要经过基督救恩的治疗而能获致其圆满的。
2. 同心协力
建设地方教会是多方面的,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分头并进。首先,我们应先认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看清自己的工作在整个的建设中占着什幺样的地位;然后我们能够与别人合作,在不同的工作中朝着同一的大目标前进。
至少,在共同建设中,我们应尊重别人的工作,因为教会存在每一地区中,而每一工作单位都有其特殊的神恩,都是在建树教会。从某一方面来讲,在建设地方教会中每一样工作都是最重要的。即使在我认为自所做的工作是最重要的,是不可取代的,我也要承认,别人的工作亦复如此。另一方面,任何样式的合作都要求人要具有牺牲的精神。不过,我认为人际间的友谊关系对此极有帮助,能够使我们的合作进行得更加顺利。有时一瓶啤酒比一顿训话更有效,或说“同吃饺子好办事”,都说明了友谊的气氛的确具有使我们更容易合作的奇效。
3. 勇气
没有人知道未来如何,但是为建设地方教会,我们必须鼓起勇气来不断向前迈进。在向前摸索中,我们不免要经过许多尝试,而在尝试中也免不了会有差错或失败。但是,只有勇者有成功的希望。因此,纵然在实验中会使我们丧失某些东西,我们还是努力去寻找一条能做好自养自给和照顾教友的新途径。此外,为了要负起共同建设地方教会的使命,我们不但要有实验的勇气,而且当需要来到时也要有放弃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因为有时“建设”的工作是以“拆毁”开始的。
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向前摸索的勇气并不是莽撞。圣神常在教会内引导我们。教会虽曾错过多次,但是教会依然继续茁壮。现今台湾的教友日益积极参与教会的事务,显示出台湾地方教会的前途是光明的。无论如何,福音也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和鼓舞∶
“耶稣……就对西满说‘划划深处去,撒网捕鱼罢!’西满回答说∶‘老师,我们已整夜劳苦,毫无所获;但我要遵照你的话撒网。’”(路五4-5)

结语∶建设台湾地方教会的重要   
这一次讲习会选定了这一题目,因为我们觉得建设地方教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更进一步说建设台湾地方教会另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前年在德国一次国际性的讲习中,我曾思索过这样的问题。就某一方面来看,台湾教会在普世教会中所占的位置很小;而且在政治与经济方面,台湾的力量虽日有进展,但影响力仍嫌不够大。同时我发现敝(德)国教会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急待有心人的效力。我不得不思考去留的问题;既决定了要回台湾,又不能不自问回台的理由何在。一次在我家乡的本堂里举行弥撒,在讲道中我提到建设台湾地方教会的重要性。台湾虽小,但它是人口最众多,历史最悠久的民族唯一可以自由宣剔福音的地方。我们在台所做的工作是撒种子,撒在一个良好的田地上,一个颇具重要性的地点上,它不是世上任何地方可比拟的。

上一篇:地方教会与社会发展下一篇:地方教会与其它宗教的交往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