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信理 > 教会学

地方教会与其它宗教的交往

时间:2007-12-02  来源:神学论集  作者:罗光 点击:

一、交往的性质
1. 地方教会
关于地方教会的这个名词,神学家、法学家、牧灵学家的意见各不相同,从神学的观点看,地方教会是指教区,一个教区为整个教会的缩影,具有教会应有的条件∶即天主子民和以主教为中心完备的圣品。从法学家的观点看∶地方教会为全国教会和全省教会,全国教会组有全国会议,又有首席主教,全省教会组有全省会议又有总主教。从牧灵方面看,地方教会则大可包括一个文化区的教会,小可指一个本堂区,因为在大小地方教会内有同一牧灵的目标和行动。
去年二月,教廷合一秘书处给全球主教分发出一项文件∶“地区性、全国性、地方性的合一工作。”文件的第二节里解释天主教会内地方教会的意义,根据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的论教会宪章和论主教法令二文献〈注1〉,以地方教会为教区,但又声明为合一工作;地方教会可指一个主教团范围内的教会。
我们今天研究地方教会和各宗教的交往,所说的地方教会,是指目前中国主教团范围的台澎金三区内的教会,然也可以指着整个中国教会,包括大陆的天主教会在内。
2. 交往的意义
教会的一切工作,都在于实现基督救恩,如若望福音第十章〈10-27〉所说∶“我来,是为叫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最丰富的生命。我是善牧,善牧为羊舍弃自己的生命……我还有别的羊,还不属于这一栈,我也该把他们领来,他们要听我的声音,这样,将只有一个羊群,一个牧人。”
神学家可以辩论∶是否一切都属于基督的羊栈,凡是信仰基督的人可以说是同一羊栈的人,同奉基督为牧人,但是在同一羊栈里,羊群彼此分裂成为了小团体,使基督的羊栈不合一了,基督早已预先看到,所以在最后晚餐时,祈求圣父赏赐凡信从祂的人都合为一体∶
“父呵!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你在我内,
我在你内,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若十七21〉
信仰基督的人合为一体,乃是基督救主的标记,使世界的人都能因基督徒的相爱而相信基督是圣父所派的救主。否则,基督徒彼此分裂,怎样可以使人相信基督所宣讲的爱呢?因此,我们同基督信仰的各教派相交往,意义在于追求并实现基督徒的合一。
但是不信仰基督的人是不是属于基督的羊栈呢?凡是人都是天主的子民,不仅因为都是天主所造,而且也都是被基督所救赎;因为天主的救恩是许给整个人类的,这种救恩的许诺隐约地流传在各个民族的宗教信仰里,各种宗教也都设法使人脱离罪恶,追求更幸福的生活。人类的真正救恩既然来自唯一的救主基督,人类既然都追求救恩,虽然在基督信仰以外的人没有走到真正得救的途径,但是他们心中所追求的是真正的救恩,我们便可以称为在暗中追求基督,也就是暗中属于基督的羊栈。他们当时不知道,更不理会到他们的这种身份;我们则有责任去告诉他们,使他们明白自己已经有的这种身份,明白地信仰基督。因此,我们同没有基督信仰的宗教相交往,意义在于救恩。我们要在这些宗教里找寻关于救恩的观念和行动。例如唯一天主的观念,罪恶的观念,精神生活的观念,脱离罪恶的追求,永生幸福的追求,这些观念一定多少和基督救恩有关。我常说宗教信仰的起源,不能如同一般民族学者所说,起源于初民对于自然现象的恐惧心,一定是来自原始人所得天主的启示,原始人曾和天主交往,后来因罪恶远离了天主,把天主的观念弄模糊了,流为人兽和草木的形像。从各种宗教的信里选择关于救恩的观念,在救恩的观念上,我们可以交往。神学上另有一个更难的问题,即各宗教是否有使人得救的效能?即是各宗教的救恩信仰是否有得救的宠佑?我祇承认各宗教有预备人领受救恩的效能,救恩应来自基督。当然,基督施给救恩的方法有通常的方法,也有非常的方式施给救恩。在基督自己所创立的教会内,基督以通常的方法施给救恩,在祂的教会以外,基督以非常的方式施给救恩。
但是在事实上,别的宗教绝对不愿意听我们说他们是暗中的基督信徒,更不愿意听我们说他们应该明白地信仰基督。而且一在教义上进行讨论,必定发生争执,交往立刻中断。我们和他们交往的方式便该适应实际的情形,先从广义的救恩观念,即在劝人为善的观念进行交往。

二、和儒家传统思想的交往    
现在我和各位看一看中国天主教会同别的宗教交往。我所要谈的,祇限于儒、释、道。至于别的宗教如理教、轩辕教、天德教的信徒很少,信仰的教义也不清楚。在讲儒、释、道时,我也祇能提出基本观念。
儒家不是宗教,大家都承认。但是儒家的传统有宗教信仰,有宗教仪礼,也是大家所承认的事。而且我国民间的宗教信仰是由儒家佛教和道教三种宗教信仰所结合而成。
儒家的思想是一种人生哲事,其传统建筑在三个观念上∶一个是天、一个是仁、一个是荣。儒家信仰皇天上帝。上帝也称为天,为无形无像的至高造物主。儒家不称上帝为神,神是在上帝以下的神灵和鬼神。上帝或天造生人物,这种造物的功作由天地的运行而表现。易经讲天地的变化,由阴阳二气的消长而继续不息。我国自古农立国,农人一生所见的是自己所种的五谷,五谷的生长收藏分配在一年的四季中,四季便代表天地的变化。春、夏、秋、冬的变化是风、雨、寒、暑、各种现象,这些现象都集中在一个目标,便是使万物生长。易经乃称天地有好生之德,宋明理学家也称天地有好生之心。这种好生之德或好生之心,称为仁。仁表示上天对万物的爱心。〈注2〉
人为万物之灵,得天地之心为心,人心便是仁,孟子说“仁,人心,义,人路也。”〈告子上)在天地中仁为生,即天地化育万物。天地以仁而爱护万物的生存,人心也生来就爱护自己的生命,爱护别人生命,也爱护万物的生存。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在生存一点上,人和物都是一样,一切都求自己的生存,王阳明在大学问里主张“一体之仁”。在生存一点,人和万物连接在一起,结成宇宙的生命洪流,长流不息。在生命洪流里,人和万物结成一体,张载在西铭里主张“民吾同胞,物与与也。”中庸乃主张尽性以尽人之性,尽人之性以尽物之性,然后参天地的化育〈第二十二章〉∶这就是儒家的至善,也就是儒家的天人合一。
建立在天地好生之德的仁道上,儒家精神生活的原则有大学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亲民,在止于至善。”又有孔子所说“仁者,己欲立而立人,至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儒家的精神生活为入世的精神生活,如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这种精神也是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精神。〈注3 〉
爱护自己的生命,便要敬爱自己生命的来源,孝敬父母乃为儒家仁道的最重要的德目。人的生命在家族中延续,子女代表父母生命的继续存在。祭祖的祭典由嗣子主祭,就是象征祖宗的生命有人承嗣。子女对于父母的孝,以生命为根基,一生都要孝敬父母,一生的善恶都归之于父母。孝道即是报本。
报本的思想使儒家敬天、敬君、敬师。在家庭所供的牌位,是天地君亲师。皇帝祭天,家庭祭祖,官吏祭天地神祇,祭历代圣贤。儒家的祭祀,从祭祀本身上是社会仪礼;由社会的代表主祭,祭祀能够含有宗教的意义,则看祭祀的对象是否宗教的信仰。祭天地神祇,代表信仰上天和神灵的存在,含有宗教意义;祭孔子先贤和祖宗,则没有宗教意义。
我们教会和儒家传统相交往,可以是全面的交往,可以讨论哲学和宗教信仰的观念,可以采取儒家传统的伦理和祭祀仪式。在上天的观念,在仁的精神生活,在入世的道德,在乐观的信心,在祭天祭祖的典礼,都可以融会贯通,使天主教会在中国成为地方的教会,吸取中华民族的精神要素,深入中华民族的文化以内。

三、和道教的交往  
道教乃一个包含许多复杂份子的宗教,历代有变更,在大纲上说,包含三种思想;在人生哲学方面,包含老庄的避世思想;在宗教信仰方面,包含汉朝易经的卦气思想;在宗教仪礼方面,包含古代民间的神灵鬼怪思想。
老子和庄子主张太初有“道”,道生万物。道为绝对的实有体,本质未定,变化不息,宇宙间的变动,一切都是“道”的自然变更,没有上天掌管,也没有任何意义。人的生命,由气聚而成,气散则死,生死相继续。人生所可求的幸福,在于清静无为,一切顺乎自然。老庄都辞官不做,逃避人世,心不为世物所累。
道教由张道陵首创,由葛洪和魏伯阳加以扩充,所有中心思想在于追求长生。人的生命由气聚而成,气的运行则按汉朝的易经卦气说。人身生来所有元气,逐渐消耗,以至于尽,尽则死。但若以天地间的元气去补充,则人生的元气不消,人的生命便能长存,人就长生不老。用天地的元气去补充人身的二气,即是道教的静坐呼吸的养生法,另一方法则以坚固的元素去固定人身的元气,则是修炼金丹的方式。人若得了长生不老之术,则羽化而登仙。
我们教会和道教的交往,第一个难处是道教没有负责人,在台湾道教既没有组织,又没有道观。所有庙宇都是信徒所修建的,由些建庙谋利的商人经理。虽也有几种道教会,也只是私人组织。第二个难处,在于道教的宗教仪礼,在民间常和佛教的仪礼混合,无法分别谁是纯净的道教信徒。因此,我们教会和道教的交往只能是局部的,而且还是选择式的交往。
在教会信仰方面,我们不便和道教会互相讨论或互相研究,所能做的祇是我们从书本上去研究或邀请道教学者讲演。但是我们对道教的态度是尊重我国文化的态度。因为道教有几个主要观念,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第一、避世的思想,从论语我们就看到当时有避世的贤人,以后历代的诗人也都存避世之心,如陶渊明、李白、王维等大诗人。而且我国古代的画家,都以道家的精神作画,山水画所表现的画意,都有超然外的意境∶画和诗相连。这种思想和我们教会的传统避世思想有些相同,我们教会古代的隐修者和中古时代的修会会士,都有避世思想,不愿为世物所累。第二、长生的思想,秦始皇求不死之药、汉武帝求长生之法、唐明皇相信神仙,普通一般人都以长寿为福。我们教会所讲的救恩,即是希望永生的幸福,虽和道教的长生观念不同,然而求不死之心则相同。第三、道教的静坐,虽为养生之术,然而对于精神生活很有帮助,使人心安定,脱除贪欲。我们教会所实行的默想和退省,用意就在安定我们的心,减除欲情的冲动,而能够净心享见天主。第四、道教的神灵敬礼,在观念上说,有些和我们对天使圣人的敬礼相近,在内容方面则完全不同。因此,我们对道教的交往积极多于消极,选择相同的重点,虽不说互相融通,然也能使我们的宗教生活合乎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四、和佛教的交往     
我们教会和佛教的交往,为一最大也最难的问题,因为佛教为世界上的一大宗教,又因为佛教教义所包括的哲学和宗教学非常广泛而且非常高深,再又因为佛教的信仰很普遍地深入中国民间。
现在我很简单地提出一个大纲。第一、佛教的目标,在于苦、集、灭、道的四谛。第二、佛教的修行,在于诫律和僧尼的出家。第三、佛教的哲学在于万法皆空和万法圆融。第四、佛教的精神生活,在于由禅而入静,以至成佛。第五、佛教的宗教生活在于来生轮回。
现在简单地加以解释。佛教的目标在于四谛,四谛的苦、集、灭、道∶苦,表示人生都是痛苦;集,表示痛苦的来源为十二因缘,因缘最重要的在于人的行善或行恶;灭,表示佛教指示消灭痛苦的径;道,表示佛教使人消灭痛苦,进入光明。这四谛是释迦佛救世的目标。佛教的修行有诫律,有出世成僧尼。诫律使人断绝恶业,出世成僧尼使人渐入光明。
佛教的哲学,以唯识论为起点,以华严经为终点。唯识论告诉人∶一切的万有都是空的,空的为什幺成了实在?都是由于人认识错了。唯识论讲解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性质。浅近说来,被人前生所作恶业留下来的种子,蒙蔽了认识官能,把空的看成了实有的,因此起贪心。实际上,万法皆空,只有“真如”或“真心”为一个绝对实体,宇宙万物只是真如所表现的现象。每件东西都代表真如,本身则不存在。因此一切东西都平等,一根毫毛等于泰山;同时,一切对象都互相融通,因为都是真如的现象。一等于万或千亿,千亿等于一。因此一切平等,万法圆融。
佛教的精神生活,在中国和日本特别表现于禅观。禅观使人脱离人的身体躯壳,精神和真如相接,在禅观入静时,不用眼睛感觉去看,不用理智去想,只是精神上有一种直觉,直接体验到自己融化在一个无限的绝对真如中,自己就消失了,安静快乐。这就是涅盘的“常乐我净。”
佛教在我国民间的宗教生活,集中在来生轮回,民间拜佛为自己来生求福,为已亡的亲友求超渡。
我们教会和佛教的交往,也不能是全面的交往,只能是局部的和选择的交往。在上面所讲的四点里都可以有交往的重点。在四谛里,我们可以同意人生是痛苦,基督的救恩救人胜过痛苦。在修行里,佛教的诫律许多条和我们教会的诫律相同,特别是僧尼的出世思想和我们修会生活的意义有些相同。僧尼出世为专心供养佛,我们的修会生活为专心敬爱天主。在哲学里,唯识论和我们的哲学相冲突,但是华严经的万法圆融思想,曾经影响宋朝理学家的人物一体思想,也可以使我们教会一切都在基督的生命里成为一体的思想,得到中国哲学的解释。佛教的禅观和我们教会的静观或和天主相契合的祈祷很相似。佛教静观的方法可以用之于我们教会的默想。在佛教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入禅,我们的教友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静观生活,所以不是每个教友或修女、神父都适于用禅观方法。附带说一句,现行的圣神同祷会,虽在内容上和禅观有些相同,但是方法相差很远,禅主要是静,不说话,精神和绝对体相融合;圣神同祷会重在言语,在中国人看来,完全是西洋人的方式。
至于佛教的拜佛和超渡亡魂,意义和我们的追思己亡相近。我们已经接受清明节扫墓的习俗。

结论    
为结束以上所讲的理论,我举出三件实在的事例,说明我国天主教会和各宗教交往的情形。
第一和儒家传统的交往,于斌枢机提倡了春节祭祖,现在又提倡敬天。另一点,吴经熊先生的蒋总统精神生活一书和我自己的徐光启传,利玛窦传和陆征祥传,表示这几位伟人都已经在自己的生活里融合于基督信仰和儒家的传统。
第二、台湾现在有宗教团体座谈会,由佛教、道教、天主教、回教、理教、轩辕教所组成,现在就提倡社会道德,教人为善,脱离罪恶的观点上,共同合作。今年决推行节约提倡伦理教育,已经刊登宣言,上书行政院长,进一步,各宗教向自己的信徒宣讲这种运动。
第三、中国主团接受亚洲主教团协会的要求,决定在台北成立东亚精神生活研习中心。于斌枢机任董事长,中国主教们都是董事,于枢机前几天向我说要我任中心主任,请甘易逢神父任研究组主任,郭果六神父任总务主任,中心设在圣多玛斯修院,这座东亚精神生活研究中心,将从各宗教的精神生活方面加以研究,加以实习。为使天主教会吸取中华民族的精神。因此,仅仅在社会工作上,在伦理生活上,互相合作,还不能达到我们的远程目标,务必要在精神生活上,如儒家的天人合一,道教的静坐和佛教的禅,我们有了深入的体验,才能使天主教会深入中华民族的精神。

 


注∶
1. “一个教区是托付给一住主教一部份天主子民,由主教偕同司铎予以照顾,使和自己的司牧紧相结合,又由司牧而藉着圣经和圣体共同结合在圣神以内。一个教区成为一个小型教会,在这个小型教会里,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真正地存在也真正地活动。”〈论主教法令第十一节〉
“一住主教在小型教会内为教会一统的有形基本要素。这些小型教会是按照整个全体教会的模型而组织的。在这些小型教会内,且因着这些小型教会,整个全体教会乃在实际上存在。因此,一位主教代表他的教会,又与教宗相结合以代表整个的全体教会;整个全体教会是在和平、相爱及一统中互相联系。”〈论教会宪章第二三节〉
在同一文献里又说到天主子民是地方教会的成因之一;“在信友们的一切合法地方团体里,都真正有基督的教会。这些团体和他们的司牧相结合,具有新约上所说的教会之名称。这些信友,在他们的地区内,是天主所召叫的子民,享有天主圣神和其它的丰满恩惠〈得前一5〉。在这些教会内信友们聚集在一起聆听基督的福音,举行救主圣祭的奥迹,因着救主的圣体圣血联系彼此之间的兄弟之谊。”〈同上第二六节〉
2. 见罗光着,中国哲学大网上,页一七六“天地好生之德称为仁。”
罗光着,中国哲学思想史第一册,易经生生之理和孔子之仁。
3. 吴经熊,中国哲学之悦乐精神,中央日报副刊,民国六五年元月十四日,十五日。

上一篇:现代教会文献中的地方教会下一篇:得窥天廷之堂奥!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