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笔记据张春申神父的<<神学简史>>撮要而成。 ?本笔记主要列出有关七世纪前的基督论的资料, 张神父的评说并未加入, 其中重要如“属性交流”, 由于解说精微, 难以点列, 故欲了解者, 可参该书p.146-147。 一、早期基督论 理论 | 来源 | 理论 | ?一位一体论(Monarchianism) | ?产生在犹太思想的地区, 因为早期犹太教是单纯绝对的一神论。 | ?共有两种形式: (1)形式的一位一体论(Modalist Mon.) $天主是单一的, 故此基督只是天主父取了人的形态, 在十字架上钉死而复活。实际上是“父”在十字架上死而复活, 所以亦称为圣父受苦论。这理论中基督不被承认拥有“子”位, 却是“父”之另一形式, 是“父”的降生形态。 (2)能力的一位一体论(Dynamist Mon.) $和后来的嗣子论有关 $称基督为天主子是因为耶稣受洗时, 天主的能力特殊地推进他的身上, 使他异于常人, 因而以天主子称他。 $基督和一般人只是恩宠程度有别, 而非本质不同, 故此违反正统信仰。 | ?附属论(Subordiationism) | ?来自希腊思想。因为希腊思想中的神是绝对的超越(如柏拉图的理型说), 故此神不能与物质世界直接来往, 因此要解释父子神的关系, 及圣言成为血肉的问题。 | ?视旧约中的LOGOS为第一受造物, 是天人间的中介, 其本身不是天主。(常引用哥: 他是不可见的天主的肖像,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 ?后来发展成亚略异端。 ?这思想否定了基督是真正的天主, 认为他是附属于父的受造物。 ?尼采大公会议加以澄清。 | ?幻像论(Docetism) | ?受希腊二元论的影响。二元论: 精神=好; 物质=坏。 ?来自圣经的困扰: 天主子怎会死亡呢? | ?耶稣不是真的人, 他只是有人的形象, 是天主子在人的形像中出现。故此, 耶稣只是一个幻象, 而被犹太人处死的不是天主, 只是“形象”之死。 | ?古老嗣子论(Adoptionism) | ?来自犹太地区之艾俾欧尼派。 | ?耶稣本身是人, 完美的人, 在受洗时天主能力进入他内, 使他成为“天主子”。 ?因此他之所以是天主子, 是基于伦理性(善)的。他和天主的关系, 与我们与天主的关系并无分别。 | ?西班牙嗣子论 |
|
|
二、基督学的思想根源 ?前七世纪基督学信理的发展过程中, 主要是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和安提约学派的争论。 ?其根源则是第三世纪末的安提约主教: 保禄萨摩沙特(Paul of Samosata) ?其理论是嗣子论 ?最终为安提约地方会议否定。会议主张的基督论是: 耶稣基督是单一, 他只是一个主体, 是天主也是人。 ?此会议后, 形成基督论两大主流:
| 圣言与肉身结合之主流 | 圣言与人结合之主流 | 学派 | 亚历山大里亚学派为主 | 安提约学派为主 | 学说核心 | 强调一个主体的完整 | 强调二个性体 | 来源 | 希腊人学的二分法: 人是灵魂和肉身的结合。 希腊人学的三分法: 人是理性、灵魂和肉身的结合。 |
| 学说 | ?亚略(Arius)的基督学(由二分法人学出发) ¬在圣三学上, 否认父和子是同性体的, 力主子是受造的。 在基督论上, 肯定基督的单一, 是一位的。 ®单一的基督是由“肉身和圣言结合”, 圣言代替了灵魂。 ¯故此, 耶稣基督是没有灵魂的人。 °子亦不是天主, 是天主的创造物, 是一切受造物之首。 | ?戴奥陶(Theodor of Mopsuestia) ¬圣经为基础, 坚持基督是真天主和真人, 保持两个性体的完整。 对于二性结合的讨论很不清楚, 学者认为他的结合是伦理性的, 并不能有属性交流。 |
| ?亚波林(Apollinarius)的基督学(由三分法人学出发) ¬肯定耶稣基督的单一性体。 圣言降生是取代了人的理性, 肉身和灵魂结合为一。 ®故此, 圣言实与一个不完整(没有理性)的人结合。 ¯成为一性论的先声。 |
|
三、大公会议的基督论 ?由于两派不断争论, 加上政治因素, 于是在多个大公会议上均有争论, 以下列出各个大公会议的有关争论 (1)厄弗所大公会议(公元431年) ?起因: 为解决亚历山大里亚和安提约二学派的基督学之争, 遂产生此次会议。 甲)争论 人物 | 奈斯多略(Nestorius) | 济利禄(Cyril of Alexandria) | 起源 | ?AD429宣讲时指玛利亚不能称为天主之母, 因为传统的属性交流在此无法运用, 只能称之为耶稣之母或基督之母。 | ?得悉此宣讲, 与奈氏书信往还讨论而不果, AD430上书教宗, 后更发表<十二绝罚>指责奈氏, 终于召开厄弗所大公会议 | 来源 | ?安提约的“人与圣言结合”。 | ?亚力山大里亚的“圣言与肉身结合” | 学说 | ¬否定幻象论, 否定亚波林主义, 强调基督人生应有理性。 提出“结合位格”, 指位格有两种: 一是自然位格, 一是结合位格。完整的性体有完整的位格, 故此基督身上有两个自然位格, 而基督结合了圣言和耶稣, 所以基督是结合位格, 亦即两个自然位格在结合位格内。 ®基督是单一的, 但只是结合位格上的单一。 ¯在奈氏理论中, 圣言、耶稣和基督是三个不同的位格。 °否定了传统的属性交流, 故此玛利亚不能称为天主之母。 | ¬降生成人的圣言只有单一的存在。 基督身上有两种属性, 但不是平行或分立的, 因为两者事实上属一个位格。 ®他的学说貌似一性论, 但他承认圣言的完整人性, 亦肯定圣言与人性的完整结合, 故此是正统的。只是他并未说明二者如何结合。 |
乙)大公会议的训导/决议 ¬反对奈氏否认“天主之母”的称谓。 肯定一位之说。 ®把奈氏宗主教职位革掉。 ?虽然大公会议有定断, 但并未化解两派的争论, 于是再有加采东大公会议的召开, 但引致加采东大公会议的召开, 共有四个事情要注意: ¬合一之书: 两派的妥协 欧迪克的一性论: 把济利禄说法推至极端, 引来争论, 在AD448君士坦丁堡地方会议被人谴责。®厄弗所地方会议: AD449召开, 全面推翻君会议的判决, 不理良之书, 把济利禄<十二绝罚>视为标准。 ¯良之书: 教宗向厄会议所发的基督论看法。 (2)加采东大公会议 ?AD451召开, 是基督学信理的高峰。 ?信理内容: a)反对一性论, 反对将天主的性体与人的性体混合的理论。反对将基督分为两个“子”位的异端。 b) 肯定同一个子有完整的天主性和人性, 而至于两个性体的关系, 则指出是“不分裂”、“不相离”、“不混合”和“不转变”。两个性体保持不同的特性, 合成一个位格。 ##在“加采东大公会议”至“君士坦丁堡第三届大公会议”期间, 有新加采东主义的出现, 即是强调基督的单一意志, 于是有倾向于一个性体的问题。神学家为此问题争论不休, 终于引致“君士坦丁堡第三届大公会议”的召开。 (3)君士坦丁堡第三届大公会议(AD680-681) ?重点: 反对新加采东主义(即一性论) ?公开弃绝单意志论, 单力论。强调在基督内“有两个性体的意志与两个性体的不分、不变、不相离、不相混淆的行为。而这两个性体的意志, 绝不像那些失敬的异端人所说的, 会自相矛盾的; 其实, 祂的人性的意志, 不倔强、不抗拒, 反而甘愿服从天主性的全能意志。”(施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