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私家见解

殉道者的血与教会的发展

时间:2008-07-26  来源:  作者: 点击:

              

                    赵秀文

        序言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天主教会在圣神的带领下,已经走过了两千年的沧桑岁月。教会在这些岁月里,可以说是历尽了无数的艰辛阻碍、刀光剑影式的试探和考验。如今终于由一个渺小的芥菜籽长成了覆荫全球的参天大树。

谈到教会今天的辉煌业绩,作为一个基督徒,我认为我们在肯定圣神首要功劳的同时,也不应该忘却那些为了天国的事业而流过血和汗的天主的工具--人。

教会是由“人建立由人组成的一个团体,所以它也属于人类历史中的一部分。既然这样,我们便可以肯定它是有其历史性和发展规律的。所谓的发展规律就是说它也象其它团体一样,都是按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具体……的基本规律发展的。以此为例,便可以充分的肯定教会是有其开端和来源的结论了。其实,教会的史料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是确切的。

总观教会史料,可以明显的发现教会只所以能够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可以说这与圣神和人的忠诚之间的密切合作是不能分开的。至于谈到圣神与教会的关系,这是古今中外人们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所以这里不在多谈。本文想着重的以罗马教难到米兰诏书这段教史为引线来讨论一下“血(这里的血有付出、牺牲之意)与教会的关系。即天主的忠仆与教会的发展。

I. 罗马与教会的关系

一提到罗马,人们便会很自然的想到天主教,它几乎成了今天天主教的代名词。究竟它与教会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荣誉呢?总观教史,我们便能解开这些疑问了。

罗马是基督教诞生时罗马帝国的首都,同时也是个四海一家的大都市。帝国的各种民族,摩肩接踵地聚集罗马,使它好像一个各门各派活动的大好园地。集于它当时的那种地位,有外方宗徒之称的保禄就认为:如果想要使世界人类归向天主,就必须把十字架大纛树立在帝国的首都--罗马。

关于罗马教会产生的具体时间,谁传的教?人们是众说纷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圣伯多禄、圣保禄都曾到过罗马,并且史料记载罗马的第一位主教就是伯多禄。大约在三世纪以前曾有两位在教史方面的权威从士--圣克来孟、依来内都就正式证明过罗马教会是伯多禄、保禄建立的。其中的圣克来孟还证明了这两位宗徒都是在罗马殉道的。(圣克来孟还是亲眼目睹者。)

当今的罗马,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被视为是一块圣地,一座受人敬仰的神圣之城。这样的称谓,尤其对于天主教徒来说,其意义会更为深刻。因为他们都知道,罗马今天的神圣地位与那些曾经在这城中牺牲的宗徒们和信友们的鲜血是密不可分的。谈到宗徒的殉道或者鲜血,我们便会很自然的想到教会初期的那场触目惊心、惨无人睹的罗马大教难。这场教难历经三百多年,总观其残酷程度,可以在教会史上是空前绝后;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即它以后的所有教难产生的原因都不会出了它当时的原因范围)它是教会的第一次教难,也可以说是最长,最凶的一次教难,我认为把它看成为一切教难之首,教难的代表,也不为过。罗马因教难而闻名了中外教会;而教会也因着罗马教难而震惊了世界,并且向世界人民证实了信徒的“血与今天教会的辉煌是不可分开的。谈到这里,我认为,这就可以充分的来证明我为什么要以罗马教难为引线的重要原因了;同时,也可以表明罗马与教会特殊关系的来源了。

II.          教会初期时的历史背景

II.1罗马帝国的强大及其宗教信仰

 罗马大帝国发端于拉丁姆平原上的一个小城,按照罗马城的传说,该城是于公元前753年建立的。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它逐渐的发展起来,起初扩张整个意大利半岛,进而又相继统治了环绕在地中海周围的广大地区,这样,罗马便成了这个世界性大帝国的所在地。罗马城的名字也就成了帝国的名称。

 据史料记载,在罗马帝国历史的五个多世纪里,它的疆域最大时曾占领了25个国家,它是当时横跨欧、亚、非三个大陆的超级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历史正式是从公元前27年开始记录的)以罗马帝国当时的业绩来看,来分析,它的成绩可以同他以后任何一个帝国的辉煌相比美。罗马帝国怎么会有这样大的成绩呢?针对之,从现在许多战争的分析便可得知,战争的胜败,不仅是靠战士的素质、斗志、最重要的还要靠你的军备实力如何。其实说透了就一句话,打的还是经济战。以此再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其本质肯定一样,即使不全相同,也只是外在的大同小异而已。其次,就是在战争时期,人们最喜欢的就是求平安福,也就是说他们对神灵的敬仰是特别在意的。其重视程度,足可以与渔民出海打鱼时对神的依赖相比较。历史证明:在当年的罗马,这一种现象是更为利害的。据后来许多历史学家的分析记载,公元前27年到公元后192年是罗马帝国的极盛期,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它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从政治方面来看:它是公元前27年才由屋大维正式的把罗马帝国统一。以后他们便继续扩张,占领地中海周围的很多国家。为了便于管理,它修了很多直通罗马的大道,并在各管辖区建立了总督制。对于那些不听话的反抗者,它会派铁骑去镇压,以武力来平息内乱,甚至于以尽量放宽自己的政策让其属国来自由的服从他的管理。

其次从经济文化方面来看:罗马帝国建国后,为了属国上交赋税便利和帝国领导便利,曾拿了一大笔钱来提高交通上的安全,顺畅。据史料记载,当时罗马人的物质生活很奢华,以追求口福、世福为主要对象。提到他们的文化,当时他们的通用语是希腊语,而后又以拉丁语为主,他们大多爱好希腊文化,也乐意接受别人的文化,所以当时他们的文化进步很快。总之从当时罗马的地位上就可以看作他的文化特色了。(一个四海家的大都市)

最后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它当时的宗教信仰:敬拜亡人是古罗马人最古老的信仰,他们想念人死后,其灵魂仍然存在。受摩尼教的影响,他们还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捏造许多神来崇拜:家神、城神、国神等等。他们这样做的宗旨是为了他们的物质享受能够永存于罗马。史料记载当时(教难时)罗马城是庙宇林立。我认为这种情形与当时罗马人的思想有很密切的关系。人只有在生活条件优越的环境不,才能发觉到物质的有限性。当他们对于物质的力量看清时,便会很自然的改变其人生目标,去寻求一种来自精神方面的安慰和关怀。细细想来现在的中国,人们不也是正在寻求那种无形的有效的安慰吗?这种现象,从现在人们进堂的人群中便能很容易的找到答案。当时在罗马帝国的敬拜中,最重要的是他们对罗马城和皇帝的敬礼,那时,帝国中除了犹太民族,其它人都得敬仰、崇拜之。不过,特别奇怪的是,他们(罗马人)一般不会太多的干涉其它民族的宗教信仰,而且对于一些外方的宗教还很尊重。这样,无形中就对其它宗教的发展起了帮助作用。比如:当年耶稣传教时,就曾有许多罗马人去听,去寻问得救的妙方。我想,耶稣的死,如果说不是当年犹太人的挑拨,罗马人是绝不会杀死耶稣的。至于提到教难,我们虽然不能忘记当时他们给予教会发展的阻碍,但是也不能绝对的否认他们当时的环境曾给过教会的发展一种间接的支持。

II.2教会的弱小及其处境

 教会的弱小:从信仰方面来看,教会可以说并不弱小,因为她是以基督为基础,圣神为护慰者;再一方面,耶稣--万物的主宰,曾经许诺过:“世间的一切都不会战胜之。所以这里的弱小以及同以上罗马的比较都只是以物质(世俗)方面来谈论比较的。

教会,作为人类历史中的一个团体,从某些方面看,它与其它团体一样,都是按从渺小到强大(壮大)的规律发展的。历史记载教会的“婴儿期是在罗马帝国的辖区内生长的,他的创始人是耶稣,他也是在罗马帝国管辖期间,诞生、传教、死亡、复活、建立教会的。圣经记述稣年满三十岁时,开始出外传教,根据四福音中的记录:耶稣传教的第一件事就是召收门徒,以此来逐渐扩大会福音的“队伍。耶稣一生以身作则,不畏强暴,只讲真理,传授爱的讯息,宣扬天国的来临。对于教会初期的情形,耶稣曾以芥菜籽来形容当时教会的弱小。耶稣的一生是传教的一生,同时也可以视为“挣扎、奋斗的一生。因为他是一个人去面对那些守旧的,根深蒂固的犹太人。耶稣被害五十天后教会的雏形开始显得明朗化了,他们(门徒们)在圣神的领导下,光照下,正式担起了耶稣交给他们的使命:“你们要使万民成为门徒。(玛窦2813

首先,他们在犹太人中传教。刚开始,他们的宣讲曾引起好多人皈依了基督;进展也还较顺利。一段时间后,犹太的一些掌权者听到了这一消息,便把对耶稣的恼恨、嫉妒,担忧又转移到了他们这群人身上,他们恐吓门徒们,鞭打他们,势图想把基督的残余力量消灭于萌芽状态。在这种情况之下,宗徒们开始随从圣神的领导,跨出了选民的门槛而走向了外邦的人民。在外方传教中,他们除了要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各种不同民族风俗,文化的考验、挑战外;更重要他们还得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这样的力量与任何一种力量相比都可以说是沧海一粟。至于与罗马帝国相比,简直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教会当时的处境,可以说是“板上钉钉子难之又难.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困难并没有把哪些传教者的信心吓掉,仍有很多人主动的走了出来,愿作外邦人的星星之火--天主的工具。

以上分析的是教会初期的弱小及其她的艰难的处境。作为现在的教会,是不是这种弱小,危机就没有了呢?总观教史,在从世俗方面看,我认为教会一直面临的有这样的情况,因为他的使命是使万民成为门徒。别的国家暂且不提,就拿现在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来说吧!现在信仰基督的,信仰真理的人有多少?看看现在,与教会初期比一比,中国教会还不仍是那样的弱小和处境艰难吗?

小结

本章通过罗马帝国与教会在同时代内各方面的对比。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当时罗马帝国的强大是多么的令人瞠目,让人惊讶。他们不仅保障有力,生活也是极度奢侈。在宗教方面他们信仰多神教,信仰那些能给他们带来切身利益,被人格化的神。而当时的教会呢?它像一个吃奶的婴儿,刚出土的幼芽,看上去旬那么的脆弱,那么的单薄。拿她与罗马帝国相比,简直就地天渊之别。然而令人不敢想象的是:历史告诉我们,就是这么一个脆弱,单薄的团体将要以爱为武器同罗马帝国要对抗。甚至更让人无法想象、也不敢下结论的是最后这个看上去弱不惊风的团体居然战胜了“强者的强者。究竟他们是怎样获胜的?这个谜将在不面陆续解开。

III.    爱与暴力的对抗

前面通过在对教会与罗马帝国两者间对比分析的同时,还拿出了当今的教会与世界的对比。从客观方面来看,历史虽然经过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在历史中的教会与世俗之间外在的对比差距仍旧如故。我的意思也是在说,今天的教会假如还需要传福音的话,仍然会面临罗马教难时期,那些教友们所遇到的那种爱与暴力的对抗和信仰上的挑战。圣经告诉我们:我们的使命是使万民成为门徒。既然如此,作为基督的门徒,为了基督交给我们使命。我们应该怎样去实践信仰,促进教会的发展呢?我想当时教难时期,那些天主忠仆的表现足足可以鼓足我们传福音、实践福音的勇气。

III.1基督的死与教会的建立

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天主派遣了他的独生子,受孕于玛利亚而隆生成人,并取名叫耶稣。他当时诞生在罗马的管辖区--犹太的白冷群;而后的大半生,耶稣几乎是在一个名叫纳匝肋的小镇度过的。

随着旷野中的呼声--圣若翰的宣讲,刚满了三十岁的耶稣开始出外传教,召收门徒、宣讲天国喜讯,拯救一切被罪恶奴役下的人,去为天国的来临和真理作证。但由于世界的败坏,人类的堕落,一些人不愿意接受“光明。所以,他的宣讲曾多次的受到试探和阻碍。俗话说:“人怕出名果不奇然,随着他的名声日益壮大,便引起了那些所谓的守法者的嫉妒。天长日久,耶稣逐渐的被他们看成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并发誓要将耶稣消灭掉。可怕的日子终于降临了,“犹太人的守法者在一个逾越节的前一天晚上,利用犹达斯--依斯加略的心里,把耶稣逮捕了。鞭打他、辱骂他后,最后把他以“亵渎者、“反叛者的身份钉在了十字架上,随同他一起被钉的是两个罪大恶极的强盗。

天主的计划并非人的计划,天主的智慧高深莫测。耶稣死后第三天,天主居然藉这个被人们袖为已经宣告失败了的事件,而使基督莸得了最后的最大的胜利--基督战胜了死亡、救赎了人类,打败了魔鬼。之后,他曾多次的显现给他的门徒,抚慰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真正看到他就是生命之主,让他们认识到凡是为了“我的缘故而牺牲自己(流过血和泪)的将会得到丰厚的补偿。

在耶稣复活后的某一天,既他将要升天去的时候。还再一次的强调了他们:“你们要往普天下去传福音,并因父、及子、及圣神给他们授洗(玛28:19)并答应不久还为他们派遣一位护慰者--圣神。耶稣升天之后十日当圣母和宗徒们正在关着门祈祷的时候,圣神降临了。从那时起,门徒们都豁然开朗,充满了圣神。开始勇敢的向外宣传福音。(教会一直都把这一天称为教会的生日)在那一天,教会建立了。

 

      III.2绝处逢生的古代教会

教会应向全球发展,并渗入人类历史中,同时却又超越时代和国家的界限。教会在考验和苦难中前进,因主所许的圣宠的力量而得到鼓励,使她在人性的懦弱中不失其全盘的忠贞,且要以堪当基督净配之身自处,在圣神的推动下,不断的革新自己,俾能从苦路进入不会没落的光明中。《教会宪章》9

III.2.1教会被误认为全帝国的敌人

圣神降临以后,教会的雏形基本形成,教会的使命也越显明朗化。从那一日起,宗徒们开始在帝国中四处奔走宣讲福音--基督从死中复活了。起初,他们在犹太人中传教,但由于他们传的有些与犹太教人的认识不一样,而屡次的遭到犹太人的干涉和拒绝。无奈之下,教会在圣神的领导下,开始走出犹太区而进入外邦人的区域内。

自从那时起,教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艰辛工作后,罗马帝国的好多处都有了基督徒的身影,甚至连罗马城内也有了基督徒的身影。因为罗马当时的特殊地位(位置),教会当然也是特别的注重在它内的发展。据史料记载:伯多禄、保禄都到过这里--罗马城,尤其伯多禄是当时教会的第一位主教,同时也曾被称为罗马城的第一位主教。在宗徒们的传教期间,罗马好像是他们最注重的一个地方,因为它的影响比较大。他们想:如果教会在罗马城内扩大了,同时教会的声誉在帝国内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据教史记载,起初在帝国内进教领洗的大部分都是一些下层人,他们因着宗徒们爱的宣讲和行动而皈依了基督。领洗后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和使命去向他们的近人去宣讲基督的福音。这样一来,教会团体使日益壮大,影响力也逐渐的强大了。据史料统计:到了三世纪的时候,当时的基督教总人数可能占帝国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之间,那时也开始有了一些文人,官长入教。对于基督教这样神速的发展,怎能不使上层人士在意呢?俗话说:“树大招风;再跟上当时教会的一些礼仪是隐秘举行,以及由于信仰的缘故,他们当时是不崇拜皇帝的,也不追随罗马风俗……。因着这些缘故,帝国中的人们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对帝国忠诚。同样,当时的他们也引起了很多高级官员,甚至皇帝的怀疑和在意。在这种情形下,再由于其它教派,官员中的嫉妒,难免会在皇帝面前诽谤、巫陷教会;在群众面前煽动他们,挑拨他们与教会对抗,捏造许多教会坏话来迷惑群众,引起他们对教会的反感。这样,各种矛头都指向了善良的教会,便有了教难的产生。

据教会历史记载,当时的教难共延续了三百年。其中统计来自官方的教难是十次。(参阅CROSS1957P1047)。三百年来,可以说教难淋漓。但总观起来,大概可分为两期:第一期是一到二世纪,这时期的教难是地方性的,也是时断时续的:第二期是三世纪,这时期的教难是全面性的,不过每次都为时不久。

由于论文的主题不仅仅是写历史,所以说到这里,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教难在中国是否有过?据中国史料记载,中国自从利玛窦入关以来,教难也是很多,其中教难的原因也是以上的几个原因所导致的。远的不说,就拿进的文化大革命来说吧!有些人就捏造过谎言来诬陷教会,在当时教会没有了圣堂,甚至教友也被一些人斗得不感公开承认自己的身份。他们(教徒)一度被视为“走狗”,“全民族的投降派”和“迷信者”。就连教会在当时办的“育婴堂”也被无情的捏造成“屠宰场”或者“医学实验基地”。在那十年浩劫中,教友们也不象当时的罗马教难的情形一样吗?他们也曾被视为全国共同的敌人,全国要坚决铲除的对象。细细想来,其实这种类似的情形不仅在中国,罗马有,而且相同。想当年在去异国风俗的地方开教,这种情形肯定也少不了,或者说是肯定会遇到的。因为自从人受了原罪的害,便倾向了像耶稣说的那样:“光来到这个世界,人们却不接受他,他们宁愿黑暗……。”(若3:19)这种情况是普遍的,同时也是确实的。说到这里,我们便会很明白的想到,教难是免不了的,也是没有间断过的,其中的罗马教难只是教难中最初、最凶、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次而已。

III22教会在铁幕下的福传工作

罗马教会在教难猖獗的第二、三世纪,虽然他们已经被视为是帝国的敌人、众人反对的对象、万民射击的靶心。但是他们仍就没有彻底失望,没有停止福传工作,与教难之前不同的只是从公开的转入的地下活动而已。例如:他们的集会从会堂转移到了郊外的私人宅地或地窟中,仅此而已。在教难中,他们默默的耕耘,依然坚守着自己信仰和爱的工作。他们对于那些给予他们迫害、毒打、磨难的刽子手或者群众,不但不予以还击、报复,反而用那种无比纯洁的爱心和宽恕去对待他们。

面对着残酷的迫害和刑罚,他们中的好多人不但没有趺倒,反而都藉着这样的考验得到了“净化,更鼓起了勇气,增强了他们传教的信心。这种高贵、圣善和感天动地的例子,在长达三百年的教难时期,可以说明屡见不鲜,比比皆是。前面已说过,由于本文的主题不仅仅是在记述历史,所以这里只例举一两个教难中的例子来作为衬托主题的代表便是了。现在就让我们以驰名中外的尼禄教难为例来看一下当时的教友们究竟是怎么样初中他们的信仰,为主作证的?尼禄是一个所谓的艺术爱好者(爱好美术),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心里极不正常的、禽兽不如的疯子。史料记载,他曾经为了自己的利益弑过亲母、杀进娇妻。就是这么一个自私自利,常以杀人为快的家伙,居然当上了罗马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日夜思索,总想作些能使他名振千古的事,并以此来表现一下他的艺术天赋。黑暗最终还是降临在了罗马城,某一天,这个疯狂的皇帝竟然想出了要重建罗马城的计划。主意一定,他便不顾所有大臣们的反对,开始了建设新罗马的第一步计划--火烧罗马城。刹那间,整个罗马城便火光冲天,哭声四起,笼罩在了一片烟火,哭声当中。

在这种突如其来的灾祸面前,穷凶极恶的人民都我处可逃,便洪水般的向皇宫冲去,并且强力要求皇帝调查这场大火的缘由。老百姓越闹越凶,尼禄看到大局难平,其皇位也岌岌可危。为了保全自己,在“谋士的策划下,便顺水推舟的把大火一事的起因推到了当时被人们看成是神秘主义教派的基督徒身上。从此,教史上世所罕见的血腥大迫害便开始了。

史料记载,教友们被一批一批的关进了监狱。成为了那些无知的、穷凶极恶的人民发泄怒气的对象,烧城的真凶娱乐的对象。老百姓是想着法子来杀害教友,以此来作为他们发泄怒气的地方,而尼禄却是以此来作为刺激自己的兴趣而已。这样无知的老百姓便以被骗者的身份与尼禄共同“导演了这场惊心动魄,惨无人睹的迫害基督徒事件。在迫害中,教友们有的被烧死,有的被钉十字架而死,甚至好多是被负猛的狮子咬死……。面对这样的血腥屠杀,信徒中有的开始动摇服起来。这时,与他们在一起的伯多禄说话了:“你们在痛苦中播种,就能在欢乐中收获,为什么你们要害怕恶势力呢?主就在整个大地上,就在罗马上边,就在这个城市的城墙上边,就居住在你们心中。也许大头会被泪水浸湿,沙土会被鲜血浸透,山谷会被尸体填满,可是我要告诉你们,你们才是胜利者。(《你往何处去》519页)书中记载从那时起,人们便又鼓起了勇气,并且从原来的害怕接受迫害转变成了乐意接受之的高尚精神。也是从那时起每当他们面对迫害时,便会高唱圣歌,赞颂天主。这种场面在当时仍是比比皆是,现在想来,怎能不使我们鼓舞精神催人泪下呢?

当时罗马的教友们经住了迫害和考验,勇敢的,有效的为基督的复活作了见证。同样,作为教会大家庭中的中国教友们又是怎样为主作证的呢?就拿解放以前的老一辈神长人产来说吧!他们中大多数都也是因着信仰而历尽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来到中国的,面临的又是一个个与他以前看到的皆然不同的人和环境。但是他们并没有被这些吓倒,而是努力的去学习这一切,为了能更好的把福音告诉他们:“为一切人而成为一切人。可以说正是因着他们的劳苦、奉献和牺牲才有了中国教会的今天。其次让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教会在十年浩劫中的表现。在那恐怖的年代里,教徒们同样也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和挑战。他们中,有的坐牢,有的被红卫兵斗死……。但最终还是有许多坚守了自己的信仰为基督的复活作了活的见证。总之,从罗马教难中的教徒和中国教难中的信徒的表现,再看一看今天教会在世界的影响。我想,就是不在例举更多的事例,读者们也能深深地感触到周恩来总理所说的那句话的含义所在了。:“谁要企图人为地把宗教消灭,那是不可能的。

III.2.3血的代价与爱的胜利

尼禄教难于公元64年开始,在经过那些无辜的教友们血的见证和血的呼声中,罗马的人民终于觉醒了,他们明白了真正的纵火犯原来就是那位怂恿他们杀害基督徒的尼禄皇帝。他们愤怒了,以复仇和被骗者的心情冲进了尼禄的王宫,这样,尼禄失去了民心,也丢失了在大臣中的威信,无奈之下,他终于死在了自己的刀下--自杀身亡了。

尼禄教难因尼禄的死而暂且告一段落。事后因着教友们宽仁与爱的榜样,又吸引了许多的人归向了基督。美国的一位历史学家--活克尔在其《基督教会史》中对此这样评价道:“许多基督徒在梵蒂冈花园中受严刑拷问致死,尼禄使他们的殉道极其悲惨……。但是罗马的教会并未消亡,反而更强了。

教会在三世纪,已经比较庞大了。但这时期却是教难最利害,残酷的一段时期。这大概就是所说的黎明黑暗吧!罗马帝国对教会的迫害是全面的,并且其间的喘息期很短。教会当时力量虽然庞大,但用的仍是爱作武器,所以,他们在这一期间受的损失也相对增大了很多。据记载,当时的大教难有:塞普丁塞歪鲁教维、马克西棉教难、戴西乌教难、瓦赖连教难等等;其中在各大教难中殉道的也很多,例如:当时的圣依纳爵、保加里布、法比盎教宗、西斯笃二世教宗、圣老椤佐、圣西比莲等等,都死于这次残酷的而又野蛮的教难中。由于某些限制,这里就不在一一例举了。总而言之,在每次的教难中都曾有许多信徒被迫害,为福音而殉道;相反的却是,每次教难过后,都会使信徒的信德更坚强,信友的从数也大大增加。这是圣神的能力,但我们也绝不能磨灭了这也是以人为外在的表现所获得的结果。

在地球上,黑暗既使在长,也总有一天会被光明所取代。随着历史的发展,罗马帝国中教友人数的逐年增长,罗马帝国的日益衰弱。二者在经过最后的决斗后,教会终于迎来了胜利的一天,“光明的一天。三一三年,群士但丁在米兰与东罗马皇帝李西尼相会,拟了一个共同宣言--《米兰诏书》。从此教会的这段漫长而又残酷的迫害史宣告结束了,成了罗马帝国当时的合法宗教。

总观教史,许多地方的宗教史都是这样的结果。这就是圣神与“血的合作的成果,这就是教会的奥迹:“你是伯多禄(盘石),在这盘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绝不能胜过他。(玛1618

小结在经过对漫长、广泛而又惊心动魄的教难史分析后,让我们可以更明确看到教会在历史中的处境,以及教会的内涵。同时也可以充分的肯定人在教会发展史中的角色或者地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教育,鼓励了我们在教难时,千万不要失去对主的依靠和信心。只要我们与圣神努力合作,胜利最终一定是我们的。

 

IV.          总结

本文是通过从罗马教难---米兰诏书为引线而充分展开的。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血与教会的关系,即人在教会发展中的地位。本篇首先是通过对罗马与教会的关系以及两者间的鲜明对比为铺垫。然后又已基督的死与教会的胜利建立为前提而引出了教会的使命及其行动。最后通过教会在罗马传教中与罗马帝国产生了磨擦为原因,把人们带到了教会初期的三百年大教难中。在这段漫长的信仰与世俗权力的对抗与考验中,从弱者---教会中例举了许多个感人的,催人泪下的场面来表现他们是如何的为信仰而生活,为真理而作证的?结果是他们都以完全的奉献甚至生命的舍弃回答了以上所有的问题,同时也证明了他们在教会的发展中那种不可动摇的地位。文章中还特别拿中国教友们为主作证的英雄气概来作了一种间接衬托。总之,整篇文章都是以弱者的仁爱与刚强来展开的,特别最后是以弱者的胜利而结束。我这样写的目的,旨在于给现在的我们指出一条光明之路:教难会有,但只要我们都能以“血的精神与圣神合作,胜利一定是我们的,教会的明天会更美好。

 

 

      参阅书目:

《圣经》思高圣经出版社

《梵二文献》

《基督教与帝国文化》

《基督教文化评论》第七

《天主教会史》卷一

《基督教会史》

《你往何处去》

《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

《血的见证》

       

上一篇:圣保禄对教会的影响下一篇:试论平信徒与中国教会的关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