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私家见解

如何才能建设健康的教会大家庭?——鲍文家庭系统理论给我们的启发

时间:2013-02-19  来源:甘保禄的博客  作者:甘保禄 点击:

一、前言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话不假,而且它也适合于作为另一种家庭的教会团体。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的问题,所以,发生在每个小家庭中的或好或坏的事情和现象,一定也会在包括教会在内的大家庭中出现。如神职人员之间、修会会士之间、神职人员和平信徒之间、平信徒与平信徒之间、不同教会团体之间等,常常会被突如其来甚至旷日持久的矛盾、纷争、冷战、不睦、分裂等现象困扰和羁绊,不但制约正常的牧灵和福传工作,而且影响到每个成员的心情、灵修甚至健康。这种不幸在早期教会团体中有,在中世纪有,在当今时代亦不可避免。鉴于此,能否建设一个健康活泼的教会团体,不仅关系到牧灵和福传大业,更关系到每个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福祉。

既然教会是个大家庭,而且出现在其中的一些事情和现象也可以在小家庭内找到对照,那么我大可以用社会学、心理学对小家庭的理论分析和治疗方式,来帮助我们的大家庭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进步。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文希望通过介绍由美国精神病学家鲍文博士(Dr. Murray Bowen1913-1990)开创的家庭系统理论,为读者朋友们,尤其是正在被大家庭问题所困扰的人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反省。

 

二、鲍文家庭系统理论概要

鲍文家庭系统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模式是在以家庭为单位的情绪系统内塑造出来的。家庭的特性就是让成员之间的情绪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经常感到和家人疏远、脱离,更多是一种感觉,而非事实。家庭成员之间影响彼此的想法、感觉和行为如此之深,以至于大家似乎都被同一层情绪皮肤所包裹。人们努力吸引彼此的关注、接纳和支持,同时也对对方的需要、期望和压力做出反应。这样的相互联结和反应使得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形成彼此依赖的状态。某个成员在言行举止方面的改变一定会给其他成员的言行举止带来相应的改变。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依赖程度会有所不同,但这种依赖总是存在。

人类发展出情绪之间的依赖性本来是为了促进家庭的团结与合作,以便保护、抚养和帮助其成员成长,然而,过分的张力却会僵化成长过程,最后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当家庭成员中出现焦虑时,这样的焦虑就有可能失控并传染给其他的人。随着焦虑的上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绪链不但不能让人感到舒心愉快,反而会带来许多痛苦。于是,一个或多个成员就会感到难以承受,被隔离或失控。为了降低其他人当中的张力,这样的成员就会采取某种委曲求全的方式。这是一种互动的交往。比如说,一个人会为其他人对他不切实际的期望而产生的张力承担不应该的责任,或者,一个人会因其他人焦灼不安地催促他做这做那时放弃自己的想法和决定等。这个委曲求全最多的人就是吸收焦虑的人,也因此而成为家庭中最容易被抑郁、酗酒、婚外情或身体疾病所累的人。

鉴于上述原因,鲍文认为情绪系统影响着人类大多数的活动,更是造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推手。明白了情绪系统在一个人的家庭、工作和社会系统中是如何发挥支配作用的,就会为我们在面对和解决这几个领域内的问题提供许多新的和更加有效的方法。而鲍文的家庭治疗过程是以代际观自然系统观为基础的,认为人类的行为是一个进化过程的结果和生命系统的一种类型。慢性焦虑被看作是自然界不可避免的部分;当家庭试图平衡整体感和减压时,焦虑便由上几代传递下来。所以,鲍文家庭系统理论在进行家庭治疗时,所遵循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就可以被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基本理念1家庭问题的产生是单一成员个人心理障碍的反应;2个人心理问题的形成源于过去的家庭问题3个人心理问题是目前家庭问题的表现;4个人心理问题家庭问题是同时共存的。

基本原则1)针对整个家庭成员,进行集体治疗,纠正共有的心理病态;2确诊的病人所存在的问题只不过是病状而已,其家庭本身才是真正患者3)咨询师的任务在于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庭病态情感结构,改善和整合家庭功能。

 

三、八个相互连锁的概念

作为家庭治疗领域的主要理论家,鲍文把家庭概念化为一个情绪关系系统,并提出了八个相互连锁的概念来解释发生在核心家庭和大家庭之间的情绪过程及可能导致的病态。这八个连锁概念包括:

1)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这是家庭系统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主要是指个体面对焦虑时能否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不受他人尤其是家庭的影响。自我分化良好的人,既能体验到与他人的亲密关系,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同时又能作为独立的个体抑制情感的冲动,不被卷入到家庭的情绪纠纷之中。而不能自我分化的人倾向于情绪化,易被周围人的反应所驱使;患有功能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的人,往往自我分化程度非常低,他的生活完全被周围人的情绪所支配。

2)三角关系(Triangles):依照鲍文的观点,家庭的情绪或关系系统的基石是三角关系。家庭中的冲突会让两个人的焦虑感上升,这两个人,尤其是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两个人,为了缓解焦虑,往往会伸出双手将另外一个人拉进来,而将焦虑分散到三角关系中,以缓解他们自己的焦虑。然而,一旦原来的焦虑或冲突出现转变或解决,被拉进来第三者则有可能被冷落或指责。因此在家庭生活中,脆弱的孩子经常是三角关系的牺牲品:他解决了父母的焦虑,而他自己的自我分化程度却下降了;不能解决父母的焦虑时,就会被贴上病人的标签。

3)核心家庭情绪系统(Nuclear Family Emotional System):这个概念表述的是家庭中的情感力量是如何首先因夫妻出于回避、转移矛盾和冲突的需要,而共同将注意力集中孩子身上,要么将其理想化,要么视其为所有问题的源头,导致孩子无所适从,最后出现要么为讨好父母而故意表演,要么为逃避过度的注意力而叛逆的过程。

4)家庭投射过程(Family Projection Process):这是父母将自己的焦虑和来自原始家庭的创伤,以关心和帮助有问题的孩子的名义再传递给孩子的过程。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和对孩子课余活动的担心:大多是来自将自己的不肯定和不良经验投射到孩子身上所出现的结果。

5)情绪阻断(Emotional Cutoff):被父母卷入到三角关系中(如夫妻关系疏远,母亲溺爱孩子)无力自拔的孩子,他们的自我分化程度往往较低:一方面希望与家庭亲密无间,另一方面又渴求独立,从而使自己无所适从。他们为了摆脱与父母的情绪纠结,往往会采取情绪阻断的方式,轻者少言寡语、避免正面冲突,重者可能通过离家出走,不再与父母联系等极端模式,来使自己与家庭隔离出来。

6)多代传递过程(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Process):这主要是指分化的不同程度在代际间传递的过程。鲍文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分化程度受好几代人的影响,而在选择配偶时,会选择与自己的分化程度相当的人。这样,在父母有意识的训练和在子女自动地回应父母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中,或高或低的自我分化程度自然会传递下去并影响到每个人。

7)同胞兄弟姐妹的地位(Sibling Position):鲍文觉得夫妻双方的出生顺序会影响他们的互动方式,因为出生顺序时常预定了他或她在家庭情绪系统内的特定角色和功能。当然,不是有同样出生顺序的人就会有同样的行为模式,而是取决于在其原始家庭中,在父母影响下所达到的分化程度。

8)社会情绪过程(Societal Emotional Process):鲍文后来把他的思想进一步扩展,认为社会与家庭一样,也存在积极和消极的力量,并因此会产生社会焦虑,出现和家庭同样类型的矛盾与问题——尽管面积和范围不能相提并论。

 

四、鲍文自我分化量表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Inventory

就像病人可以通过测量体温、血压等体征来给自己做诊断一样,我们在面对家庭系统中的问题时,也可以通过检测一些日常的思言行为模式来评价自我分化的程度。为此,以下问题是鲍文为我们设计的自我分化量表,帮助我们进行自我诊断。具体做法是通过仔细阅读每个语句所表达的现象,并对照自己的情形从1(完全不是)—6(非常正确)进行诚实和尽可能准确的打分,看看自己在自我分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多少进步,尚有哪些不足和问题。如果你认为某现象不属于你(例如,目前没有结婚或在承诺的关系,或一个或两个你的父母已经不在),在回答该现象时,按照自己在该情形中的想法和感受做出最好的猜测。

自我分化量表的构成(下划线表示该问题是反向记分:分越高,我越糟!)
情绪反应(Emotional Reactivity: 1, 6, 10, 14, 18, 21, 26, 30, 34, 38, 40
立场原则(I Position: 4, 7, 11, 15, 19, 23, 27, 31, 35, 41, 43
情感阻断(Emotional Cutoff: 2, 3, 8, 12, 16, 20, 24, 28, 32, 36, 39, 42
情绪纠结(Fusion With Others: 5, 9, 13, 17, 22, 25, 29, 33, 37

1.
人们说我过于情绪化。
2.
我对我所关心的人表达感情有困难。
3.
我经常感到受家里人的限制。
4.
即便在压力下,我往往保持得很冷静
5.
我总想去解决我所关心的两个人之间的冲突。
6.
当与我亲近的人令我失望,我会暂时退避。
7.
无论我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我知道我永远不会丧失我是谁的感受。
8.
当人们过度的与我接近,我倾向于疏远。
9.
已经(或者会)有人说我仍然太依附于我的父母。
10.
我希望我不是那么情绪化。
11.
通常,我不会为了取悦他人而改变我的行为。
12.
如果我向我的配偶或合伙人表达我真实的感受,他们会无法忍受。
13.
每当我的人际关系有一个问题时,我会急着要马上解决。
14.
当我的情绪占优势的时候,我在清晰的思考上会有困难。
15.
当我在与他人争论时,我会将我对此事的想法与我对他的情绪分开。
16.
人们太接近我的时候我会感到不舒服。
17.
对我来说,经常与父母保持联络很重要。
18.
有时,我觉得自己似乎坐在情绪的过山车上。
19.
为我所不能改变的事情而苦恼是毫无意义的。
20.
我担心在亲密关系中会失去自己的独立性。
21.
我对批评过于敏感。
22.
当配偶或父母离开我的时间太长,我感到我似乎失去了我的一部分。
23.
我相当接受自我。
24.
我经常感到我的配偶或父母对我有过分的要求。
25.
我设法达到父母的期望
26.
如果我与我的配偶或父母发生了争论,我往往会整天想这件事。
27.
我能够对他人说,即使我感到了来自他们的压力。
28.
当我的一个人际关系变得非常紧张,我感到自己想从其中逃避的冲动。
29.
与我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争论仍然会让我感到很可怕。
30.
如果有人对我不满,我似乎无法轻易释怀。
31.
我不太关心别人对我的赞赏,而注重我所做所想是正确的。
32.
我绝对不会考虑从家庭中的任何人获得情感支持。
33.
我发现自己对我的配偶或父母的关系考虑的很多。
34.
我对别人对我的伤害很敏感。
35.
我的自尊总是建立在别人对我的看法上。
36.
我与配偶或父母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感到窒息。
37.
我担心与我接近的人会生病、受伤害或不安。
38.
我很关心我可能会留给别人的印象。
39.
当事情变坏,谈论它们通常会更变得更糟。
40.
与他人的感受相比,我觉得事情更激烈。
41.
我通常会去做我认为是正确的事,而不去管别人怎么说。
42.
如果我的配偶或家人给予我更多我所需要的空间,我们的关系或许会更好。
43. 
我往往在压力下感到相当的稳定。

五、结语

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也是第一所学校。有史以来,人类对家庭温馨的渴望和对家庭作用的重视有目共睹。然而,可悲的是家庭也给无数的人们带来了难言、无尽的痛苦和悲伤。圣经的记述告诉我们,人类违抗天主并彼此指控抱怨的原罪就发生在作为夫妻的亚当和厄娃之间,而第一起凶杀案就发生在亲兄弟俩的加音和亚伯尔之间。及至后来的雅各伯为获得长子权而欺骗父亲依撒格和兄长厄撒乌,若瑟被自己的兄长们因嫉妒而贩卖到埃及的故事,都在向我们叙述着发生在家庭内的不幸和悲剧,而且这样的不幸和悲剧在今日社会中仍然在不断地上演着。

也许正是人们经验并意识到,自己出生的那个原始家庭中有许多不尽人意甚至罪恶的一面,所以才要努力在家庭之外寻找友谊、爱情、团体和教会,希望因此而能找到安慰和寄托。这种追求和愿望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在了解了鲍文的家庭系统理论后,我们不得不明白的一点是,来自亚当、厄娃的原罪是代代相传的,而且还会扩及小家庭之外的教会和社会。明白了这一点,我们自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许多人,经过很长时间的等待,终于离开了曾让自己饱受煎熬的原始家庭,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婚姻、修会生活和教会团体后,却失望而又惊讶地发现,自己其实是刚刚出了狼窝,又入了虎口。这是婚姻、修会和教会团体本身的问题吗?非也!问题仍然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原始家庭的深厚烙印,只不过我们现在将它们移植到了目前的环境中而已!

然而,正是当我们明白了这样的因果关系后,我们就不会一味地抱怨和指责他人同时又否定恼恨自己,而是在耶稣基督的恩宠助佑下,在圣神轻风的抚慰下,开始治愈和解脱,并最终实现健康的婚姻、修会和教会生活。这就如二战期间因反对纳粹统治而被杀害的德国牧师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所说的那样:

团体是一个痛苦的地方,因为它意味着小我的死亡。……对我们来说这样的团体是耶稣基督赐给我们,让我们在其中得到净化,得到支持,而且会把更深的爱和解放带给我们的地方:当我们在这样的地方从自我中心的锁链中得到解脱后,我们就会把新的生命带给其他人。


而当代著名灵修学家卢云(Henri Nouwen神父也说:

贫穷的人是教会的中心。可是谁是贫穷者呢?……他们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感到不被人爱,被人拒绝、忽视和虐待。正是当我们看到并经验到贫穷时,不论是远在天边还是近在眼前,或者就在我们自己心灵深处,我们需要形成教会,大家手拉手,以兄弟姐妹的姿态,共同承认我们的破碎和需要,彼此宽恕,治愈彼此的伤口,并聚集在耶稣的餐桌边掰饼。这样,因为我们的贫穷,我们认出耶稣来,他为了我们而变成了贫穷者


毋庸讳言,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和社会今天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正因如此,正如卢云所言,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更需要健康的教会团体来帮助我们治愈来自破碎家庭和扭曲社会的打击与创伤。为此,每一个身在教会内的弟兄姊妹,必须认真清理可能残存在自己心灵深处和思维角落中的垃圾,在重视自身IQ(智商)和SQ(灵商)的同时,也必须提升EQ(情商)和MQ(心商),以免在面对教会内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时,我们依然用习以为常但却于事无补的三角关系投射情绪阻断等方式方法来应对。最后的结果无非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不睦、纷争、冷战、分裂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我们为建设健康的教会大家庭,就必须在认真检讨个人小家庭的系统问题时,也要客观诚实地检讨教会大家庭的系统症结。否则的话,每次我们向对方伸出指责批判的食指时,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就会自动地指向我们自己!而这,不正是耶稣所说的为什么你只看见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对自己眼中的大梁竟不理会呢?……先从你眼中取出大梁,然后你才看得清楚,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玛73-5)这段话的意思吗?!

上一篇:春节与四旬期的和谐下一篇:天主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角色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