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普世君王节(甲年读经)
则 34:11-12,15-17
咏 23:1-2,2-3,5-6
格前 15:20-26,28
玛 25:31-46
基督普世君王节是一个现代教会的瞻礼。在这剧趋俗化的社会里,天主愈来愈好像无分参与了。人们以为自己以科技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伦理道德只属个人良心;宗教不该与经济、政治、教育、艺术拉上关系。甚至不少信徒也以为,信仰的要求只是定时去教堂,敬礼。
教会订立了这瞻礼是为提醒信徒们,不要让信仰与生活脱节。信仰应该是一切行动的动机和向导;他们的使命是做地上的盐、世界的光。我们念“愿你的国来临”时,也就是这个意思。
在礼仪改革中,基督普世君王节从本来的十月底,被移至礼仪年的最后一个主日。礼仪年的末段富有末世意义,在基督身上也就特别强调“在末世得光荣降来审判万民的君王”。甲年玛窦福音的章节当然最适用不过了。
玛窦在这段福音里称耶稣为人子、天父之子、主、君王、牧者、判官。在多个民族的古代文化中,君王也称为牧者。耶稣又用牧者的行动来形容末世的审判,所以第一读经用厄则克耳先知的话来描写君王——牧者:他是善牧,他“寻找”、“照顾”、“聚集”、“带领”、“疗养”、“牧放”、“看守”他的羊。尤其关键的是则三十四:17,吾主上主这样说:“我的羊群啊,关于你们,看,我要在羊与羊,绵羊与山羊之间施行审判。”
其实,牧者到傍晚把绵羊和山羊分开,是一个实际需要;山羊比较怕冷,而绵羊却喜欢新鲜空气。圣经借用这行动来象征善人、恶人的区分。
在天主方面,人类本是合一不分的,他救恩的计划包罗所有的人。“基督从死者中实在复活了,做了死者的初果……在基督内众人都要复活”(读经二);是人的自主把自己分裂了,有人接纳“属于基督”,有人拒绝“属于基督”。
圣经专家米兰总主教马蒂尼枢机说:我们不要强调福音无意强调的问题。在这描写得很生动的最后审判的景象里,我们要吸取教训的核心:君王的命令(来吧,去吧!)、解释(因为……)、被审判者的质问(我们几时……?)无非是为衬扎出最后的答案:“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做的,就是对我做的。”“凡你们没有给这些最小中的一个做的,便是没有给我做。”
这是一个多么使人惊奇的教训。耶稣竟把整套伦理道德简化成“爱弱小者”的诫命,甚至在爱人时并不意识到主的临在也不要紧,只要你“为我的兄弟中最小的一位做的,就是为我做了”,就有名分“来享受我从永远准备了的幸福”。
信仰和生活不该脱节,信仰的核心是爱的诫命。在社会中实践爱德,也就是拥护基督君王的王权。
教宗在签署“教会在亚洲”劝谕仪式的讲话中,特别表示欣赏“亚洲教友愈来愈热中维护人性尊严并争取公义……实践爱德,推进人性的发展及解放……。”为正在致力建立或巩固堂区“关社组”的我们,这是莫大的鼓励。 |